离心式中药提取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55128阅读:272来源:国知局
离心式中药提取设备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药渣药液分离设备,具体涉及一种离心式中药提取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人们对天然产物的药用和营养价值认识的逐步深入,世界范围内掀起了天然产物中活性成分的研究热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中就有很多是关于此类课题的研究。然而天然产物的成分十分复杂,有些有效成分含量较低,且有些要求提取时活性成分不能被破坏,比如中药领域。因此,需要快速、高效地将中药中的药用或营养保健的有效成分提取出来,并实现药渣和药液的快速分离。

专利CN202570427公开了一种中药渣离心机,该离心机包括中药渣剪切机构、第一离心筒、驱动第一离心筒的第一驱动装置、第二离心筒、驱动第二离心机构旋转的第二驱动机构,储液罐以及药渣排出通道等。使用时,中药渣通过剪切机构剪切后落入第一离心机构分离出药液,然后药渣再进入第二离心机构进一步分离药液,分离出来的药液进入储液罐中,药渣通过药渣排出通道排出离心筒。

现有技术存在下述问题:

由于重力的作用,中药渣会堆积在离心筒的底部,导致分离时药渣在离心筒内分布不均,中药渣易堆积在离心距离最大处的筒壁上,导致离心分离药液时分离地不够彻底,药液提取率低;为了提高药液的提取率,现有技术采用两级离心机构,结构复杂;药渣排出通道容易残留中药渣,不卫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离心式中药提取设备,该设备解决了现有离心设备结构复杂、因药渣在离心筒内分布不均而导致分离提取效率低、得率少的问题,该设备不仅结构简单,而且有较高的提取率和提取效率。

一种离心式中药提取设备,包括支架、内筒、外筒、带动内筒转动的驱动装置和用于内筒相对于外筒内壁支撑并转动的支撑件,所述支架与外筒相固定;所述内筒位于外筒内部,内筒设有内入料口,内筒的筒壁上设有用于药液通过的渗液孔;所述外筒设有外入料口,所述外入料口与内入料口相对应,外筒筒壁设有用于渗漉完毕的药液取出的外出液口;内筒内壁设有螺旋叶片,所述螺旋叶片呈螺旋状,所述螺旋叶片贴附于内筒内壁表面;所述内筒的转动轴线倾斜设置,所述内筒的转动轴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0-60°。

作为优选,为了便于卸料,所述螺旋叶片一端延伸至内筒的内入料口处并开设有卸料口。

作为优选,为了便于卸料,所述螺旋叶片一端延伸至内筒底部,另螺旋叶片一端延伸至内筒的内入料口处并开设有卸料口螺旋叶片。

作为优选,为了增大内筒的容积,内筒的中部筒径大于两端筒径。

内筒的形状可以有很多种,作为优选,内筒包括从内入料口一端到最大筒径处的第一筒部和从最大筒径处到内筒另一端的第二筒部,内筒第二筒部侧壁为锥面,转动轴线与水平面的夹角的角度等于锥面的半顶角的角度。

作为优选,外出液口位于高度最低处的外筒的筒壁上,可以将外筒内的药液完全取出,避免残留。

作为优选,所述支撑件为轴承或滚轮。

作为优选,所述外出液口端部用密封盖密封。

作为优选,所述外入料口和内入料口均盖设有桶盖。防止内筒转动时,药液和药渣从入料口甩出。

作为优选,所述螺旋叶片从内筒靠近内入料口一端延伸至内筒另一端。螺旋叶片在内筒整个长度延伸,既能使物料分布得更均匀,而且便于卸料。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一、螺旋叶片在跟随内筒低速转动时,可以起到螺旋输送机的效果,药渣和药液在重力和螺旋叶片的推动下由内入料口缓缓均匀移动至内筒内部,其次螺旋叶片也可用于药液的搅拌加快溶解和提取。

二、螺旋叶片在输送药渣和药液的过程中,螺旋叶片间的物料量均匀,当药渣和药液跟随内筒高速转动时,药液由内筒壁上的渗液孔流出至外筒和内筒之间,离心力使药渣紧贴内筒壁,螺旋叶片此时起到挡板的作用,防止药渣移动避免其堆积,使离心过程中的固液分离更均匀彻底,最终分离完毕的药液从外出液口取出,实现药渣和药液的分离。该离心式提取设备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螺旋叶片大大提高了药液提取率和提取效率。

三、本发明中的离心式中药提取设备还可以用于中药的浸提,通过在内筒内加入粉碎后的中药材或其它天然产物,再注入水或其他提取溶液,通过缓慢转动内筒,加快搅拌和整体流动,对中药进行浸提,进而加快有效成分的渗出,提高提取效率(一般的浸提采用浸渍法进行,由于药物受堆积于内筒底部,并且溶液不流动,导致浸提速度缓慢,耗费时间较多)。

本发明中的内筒,其低速转动可实现运输、搅拌和浸提,高速转动实现离心分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离心式中药提取设备的剖视图(螺旋叶片未画出);

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内、外桶盖取下时);

图4为本实施例中内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施例中内筒及螺旋叶片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1、电机;2、轴承;3、联轴器;4、外筒;5、内筒;50、渗液孔;6、内筒盖;7、外筒盖;8、支架;9、螺旋叶片;401、支撑件;501、外出液口;502、密封盖。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离心式中药提取设备,包括支架8、内筒5、外筒4、驱动装置和支撑件401,所述支架8与外筒4相固定。

驱动装置的功能是带动内筒5转动;驱动装置包括电机1、轴承2、联轴器3、所述内筒5的一端通过联轴器3与电机1联接,实现电机1转动带动内筒5同步转动,并对内筒5内部的药液产生离心力。

支撑件401的功能是,用于内筒5对于外筒4内壁支撑并转动,支撑件401可以为轴承、滚轮或者其他的具有支撑和减少摩擦的装置,本实施例中采用滚轮作为支撑件,滚轮数量至少为2个,滚轮固定于外筒内壁表面。

外筒4设有外入料口,外筒4筒壁设有外出液口501;外出液口501用于浸提完毕的药液取出,外出液口501位于高度最低处的外筒4的筒壁上,即位于外筒筒壁的最低处,可以将外筒内的药液完全流出,避免残留。外出液口501端部用密封盖502密封。

内筒5位于外筒4内部,内筒5设有内入料口,内入料口与外入料口处于相同的位置,均位于设备的同一侧,通过打开外入料口即可向内入料口添加药物或药液。外入料口内设有外筒盖7,内入料口设有内筒盖6,通过打开外筒盖7即可将内筒盖6打开,并向内筒5添加药物,或者将内筒5内分离完毕的药物残渣取出。

内筒5的筒壁上设有渗液孔50,渗液孔50的尺寸设置为大于药渣的尺寸,在离心分离过程中的药液可以从内筒5经过渗液孔50向外筒的内壁进行移动,而药渣贴附于内筒内壁上。

如图4和图5所示,内筒5内壁设有螺旋叶片9,所述螺旋叶片9呈螺旋状,所述螺旋叶片9贴附于内筒内壁表面,并且螺旋叶片的轴线与内筒的转轴重合。螺旋叶片9从内筒5靠近内入料口一端延伸至内筒另一端。螺旋叶片9在内筒整个长度延伸,既能使物料在整个内筒长度方向分布得更均匀,当内筒低速反转卸料时,螺旋叶片可以把物料输送到内筒的内入料口处,便于卸料。

内筒5靠近内入料口一端的内壁与所述螺旋叶片之间形成一个类似斜向的卸料口,当物料被输送到内入料口时,卸料口便于物料从内筒卸出。

内筒5通过电机1驱动,实现正转或反转,转速可根据需要调节,不同的转速及正反转对应如下功能:

内筒5的转动轴线倾斜设置,所述内筒5的转动轴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0-60°。本实施例离心式中药提取设备中的内筒可以水平摆放,但是当内筒倾斜时,内筒可容纳的药物或药液的有效容积更大,当该夹角具体为15°时,效果最佳。为了增大内筒的容积,内筒形状设计为中部筒径大于两端筒径,相对普通圆柱形的内筒本实施例中的内筒容量更大。

具体的:内筒包括从内入料口一端到最大筒径处的第一筒部和从最大筒径处到内筒另一端的第二筒部,内筒第二筒部侧壁为锥面,并且内筒转动轴线与水平面的夹角的角度等于锥面的半顶角的角度,装配时更容易找到定位基准,便于装配。

1.低速正转时,逐渐加入物料,该物料为药渣和药液的固液混合物,随着内筒旋转,物料被螺旋叶片向内筒内部输送,均匀地分布在内筒内部,输送时物料沿着叶片带有提起和下落的过程,相当于对物料进行了搅拌,使药渣和药液充分混合,加速药物内有效成分于液体内的溶解速度,通过内筒5内壁上的螺旋叶片实现搅拌、浸泡功能;

2.当物料送到内筒底部后,高速正转,内筒内的物料受离心力沿径向向内筒筒壁移动,液体从渗液孔50流出内筒,进入外筒内部,药渣由于为固体,且药渣的尺寸大于渗液孔50的孔径,所以药渣受离心力作用紧紧贴附于内筒内壁上,从而实现了药渣和药液的分离,此时的螺旋叶片能够防止药渣堆积于一处,起到了给药渣分区的作用;

3.当药渣和药液分离完成后,低速反转内筒,药渣通过内筒5内壁上的螺旋叶片9将物料由内向外推动至内入料口,进而从外入料口卸出,实现卸料功能(功能类似于水泥搅拌机)。

如图2和图3所示,外入料口和内入料口位于设备的同一侧,顺序打开外筒盖和内桶盖后,方便将粉碎后的大体积药材或药液装入内筒中,所述外筒盖打开后至少漏出内筒内入料口的下沿;如图3所示内筒5的内入料口超出,外筒4最底部的下沿所在的竖直面;为了防止卸料时物料掉入内筒外壁和外筒内壁之间的间隙中,内筒5在转动时,从内入料口落出的药物残渣不会落入外筒4内壁和内筒5内壁之间的间隙中。

并且本实施例中的离心式中药提取设备还可以用于中药有效成分的浸提,通过在内筒内加入粉碎后的中药材,再注入水或其他提取溶液,通过缓慢转动内筒,加快搅拌和整体流动,对中药进行浸提,加快药物有效成分的提取,提高提取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