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用分油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82905阅读:781来源:国知局
船用分油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船舶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船用分油机。



背景技术:

燃油、滑油分油机在机舱中所占空间不大,其作用却不容置疑。它对运转中的柴油机燃油、滑油进行处理,去除水分杂质,起到燃油净化的目的,对船舶的正常航行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也为船舶的安全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未经净化分离的燃油由纯油、水份和机械杂质组成,它们的密度各不相同,其中纯油的密度最小,机械杂质密度最大,水分密度居中。如果把燃油置于高速回转的分离筒中,燃油随同分离筒高速回转,燃油中的纯油、水分和机械杂质便处在离心力场中。与沉淀分离利用重力场一样,油、水和机械杂质所产生的离心惯性力各不相同,就会沿着离心力的方向分层。机械杂质的离心惯性力最大,留在分离筒的最外圈;纯油的离心惯性力最小,汇聚在转轴附近;水份则位于两者之间。此时,即实现了燃油中纯油、水份和杂质的分离,再利用分离盘之间的微小间隙和分油机高速旋转的离心力将杂质颗粒和水分等密度较大的成分分离出去,实现了纯油的提炼。

如专利申请文本上公开的一种船舶用分油机(申请号:201520300694.0),包括外筒、内筒,在内筒内底部设有旋转装置,所述的旋转装置包括电机、旋转盘;内筒的两侧分别设有左、右通腔,所述的左、右通腔均贯穿外筒,在左、右通腔内设有油分探测器;工作时,待分离的燃油经过通油管、进油管进入到内筒内,此时打开电机,燃油在旋转盘高速旋转情况下,将其分为油、水和杂质,水从左通腔经过连接管一、出水管到容水箱内,杂质从右通腔经过连接管二、出渣管道到废料箱内,当右通腔内的油分探测器检测到有油份时,此时给电动五通阀、电动三通阀信号,将关闭出水管与连接管二之间的通道,打开回渣管道与进油管相连通的通道,使其重新进入到内筒内进行再一次的分离。

在此过程中,分油机都处于自动控制状态,将会使得每隔小段时间后,就会出现排渣口的自动打开进行排渣工作,即排渣的次数较多,即使当内筒内的杂质较少时,也会有固定的排渣工作,此时将会使得燃油、滑油尤其是在新换燃油、滑油时油液从排渣口泄漏的现象,造成了油液的损耗。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随时控制排渣口排渣工作的船用分油机。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船用分油机,包括机体,所述机体内设有分离筒,所述分离筒通过旋转装置实现在机体内的转动,所述机体顶部设有通油管,所述通油管贯穿机体与分离筒内部相通,所述分离筒圆周侧壁上设有多个供杂质排出的工作孔,所述机体上设有排渣口,所述机体内壁靠近排渣口处滑移连接有挡块,所述挡块上设有与排渣口相通的出渣孔,所述机体内壁上靠近挡块处设有控制挡块滑移的动力装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挡块的封闭面处于排渣口处时,可以实现排渣口处的封闭,防止燃油分离工作时的油量损耗现象,当通过动力装置控制挡块滑移,并使得出渣孔与排渣口相通时,即实现了排渣口处的开通,此时即可以进行机体内所堆积杂质的排渣工作;通过手动控制动力装置,可以方便的实现的排渣口处的开闭,即可以随时对本船用分油机的排渣工作进行掌控,即只需在机体内的杂质较多时,再进行排渣工作,不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排渣,从而大大减小了油量的损耗现象。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挡块远离排渣口的一端通过压缩弹簧实现与机体内壁的连接固定,所述动力装置包括滑移贯穿机体的推杆,所述推杆位于机体内的一端并靠近挡块的一侧面设有延伸弧面,当推拉杆滑移至延伸弧面与挡块抵触时,出渣孔与排渣口相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拉动推杆,当延伸弧面在此拉动力下逐渐与挡块端面的抵触过程中,即可以实现挡块向排渣口处的滑移,当延伸弧面与挡块端面完全抵触时,挡块滑移至出渣孔与排渣口相通,并且压缩弹簧受力拉伸,此时即可以实现排渣口处的打开,方便进行机体内杂质的排出;当排渣工作结束后,只需向内推压推杆,使得延伸弧面脱离与挡块端面的抵触,此时在压缩弹簧的形变恢复作用下,挡块也恢复原位,出渣孔不再与排渣口相通,即再次实现了排渣口的封闭,利用简单的结构方便的控制排渣口的开闭,从而可以随时控制排渣的工作,大大减小了油量的损耗。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机体内壁上靠近延伸弧面处设有固定体,所述固定体靠近推杆的一面设有工作弹簧,所述工作弹簧靠近推杆的一端与推杆的端面连接固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拉动推杆,以便实现排渣口的排渣工作时,工作弹簧也受此推压力拉伸,当排渣工作结束后,只需直接松开对推杆的拉动力,此时在工作弹簧的形变恢复作用下,推杆即可以自动向靠近工作弹簧处滑移,延伸弧面自动脱离与挡块端面的抵触,出渣孔自动远离排渣口处,即自动完成了排渣口处的封闭,更加的方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机体外壁上靠近推杆处设有锁定机构,所述锁定机构包括转动设置在机体外壁上的限位杆,所述推杆上设有供限位杆嵌置的限位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机体内杂质较多,需要较长时间保持排渣口的打开状态时,拉动推杆使得延伸弧面与挡块端面抵触,并且出渣孔与排渣口保持相通状态后,在锁定机构的作用下,即转动限位杆,使其嵌置入限位槽内,即可以实现推杆在此位置的固定,也使得挡块在此位置的固定,实现了排渣口保持打开的状态,以便进行排渣的工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挡块靠近压缩弹簧的一端面并远离机体内壁的端边设有圆弧倒角。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推压推杆,使得延伸弧面与挡块端面逐渐抵触的过程中,在圆弧倒角的作用下,可以使得延伸弧面更加顺利的滑过挡块的端边,即使得延伸弧面与挡块端面的抵触工作更加的顺利。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挡块靠近压缩弹簧的一端面设有供延伸弧面的嵌置的限位弧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限位弧槽的作用下,可以使得限位弧面在与挡块端面抵触时直接嵌置入限位弧槽内,即可以起到一定的限位作用,告知操作者此时排渣口已与出渣孔完全相通,增强了对排渣口的控制便捷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可以手动控制本船用分油机的排渣工作,大大减小了油量的损耗;

2、通过简单的结构可以更加方便的实现排渣口处的封闭;

3、通过简单的结构可以保持排渣口长时间处于打开的状态。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1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4是实施例1中排渣孔与出渣孔相通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B部分的放大图;

图6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中C部分的放大图;

图8是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中D部分的放大图。

图中:1、机体;11、分离筒;12、旋转装置;121、齿轮;122、转轴;123、电机;13、通油管;14、工作孔;15、排渣口;16、轨道槽;2、挡块;21、出渣孔;22、压缩弹簧;23、圆弧倒角;24、限位弧槽;3、动力装置;31、推杆;32、延伸弧面;4、固定体;41、工作弹簧;5、锁定机构;51、限位杆;52、限位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一种船用分油机,如图1和2所示,包括机体1,机体1内有空腔,空腔内设置有分离筒11,该分离筒11通过设置在机体1内底部的旋转装置12实现在机体1内的转动,旋转装置12采用了电机123和转轴122,并且在分离筒11的底部也固定设有转轴122,两个转轴122互相垂直设置,并且在相邻头部均啮合有齿轮121;分离筒11上的圆周侧壁上圆周阵列有多排工作孔14,并且在机体1的顶部设置有供机油灌入的通油管13,通油管13贯穿了机体1并伸入至分离筒11的内部;在机体1上还设有分别供水液、杂质以及纯油排出的排水口、排渣口15和出油口。

本船用分油机开始工作,启动电机123,转轴122转动并带动分离筒11在机体1内的转动,将柴油或者机油灌入通油管13内,由于通油管13与分离筒11内部相通,柴油或机油可以通过通油管13进入分离筒11内,又因为分离筒11在旋转装置12的作用下始终做在机体1内的快速旋转运动,当柴油或者机油通过通油管13进入分离筒11内时将会随着分离筒11的转动而转动,并产生离线力,此时燃油中的纯油、水分和机械杂质便处在离心力场中,由于机械杂质的离心惯性力最大,留在分离筒11的最外圈;纯油的离心惯性力最小,汇聚在转轴122附近,水份则位于两者之间,此时,即实现了燃油中纯油、水份和杂质的分离,在燃油的不断进入和分离筒11的不断转动过程中,具有较大离心惯性的机械杂质被甩至分离筒11的侧壁上并通过工作孔14从分离筒11内甩出至机体1内壁上,当机械杂质在机体1内壁上堆积较多时,即可以通过排渣口15排出;处于分离筒11内的水液和纯油也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实现分离,水液将会从排水口被排出,纯油也可以从出油口中排出,即实现了机油或柴油中纯油的提取工作。

如图2和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方便可以随时掌控排渣口15的通闭,在机体1内壁上位于排渣口15的一侧处设置有轨道槽16,在轨道槽16内滑移扣嵌有挡块2,该挡块2可以滑移至将排渣口15封闭,在挡块2上还设有出渣口,与此同时,在机体1上靠近挡块2处还设有动力装置3。

动力装置3可以控制挡块2在轨道槽16内的滑移,一般状态下,挡块2处于将排渣口15封闭的状态,当需要对机体1内的杂质进行排渣工作时,通过动力装置3工作,可以实现挡板在轨道槽16内的滑移,当挡块2滑移至出渣口与排渣口15相通时,即使得排渣口15处于打开状态下,此时即可以进行排渣工作。

如图2和3所示,动力装置3包括一根推杆31,在机架壁上靠近挡板处有通槽,推杆31则密封滑移贯穿了该通槽伸入机体1内部,并且推杆31在机体1内部处于与挡块2相互垂直的状态,推杆31处于机体1内部的一端并且靠近挡块2的一侧面上设有向挡块2方向延伸的延伸弧面32,在挡块2靠近延伸弧面32的一端面设有供延伸弧面32嵌置的限位弧槽24,并且挡块2靠近延伸弧面32的一端并且远离机体1内壁的一端上设有圆弧倒角23;与此同时,在轨道槽16侧壁上设有与挡块2端面靠近底部部分连接固定的压缩弹簧22。

具体实施方式:本船用分油机工作,柴油或机油通过输油管进入不断旋转的分离筒11内,柴油或机油随着分离筒11的转动而转动,并随之产生离心运动,油液内的机械杂质由于其较大的离心惯性被甩至分离筒11内侧壁上并通过工作孔14从分离筒11内甩出至机架内的空腔内,并在分离筒11的不断旋转下,具有较大离心惯性的杂质将会贴在机架内壁上;由于此时被分离出的杂质量较少,并且会有部分的油液随着杂质一同被甩出分离筒11,为了避免油液会随着杂质一同从排渣口15处排出,此时排渣口15处于封闭状态,即挡块2的封闭面与排渣口15相通,如图2和3所示。

当本船用分油机工作一段时间后,油液中被分离的杂质量逐渐增多,并且全都紧贴在机架内壁上,并且需要进行排渣工作时,手动拉动推杆31,使其向外滑移,此时延伸弧面32逐渐与圆弧倒角23接触,延伸弧面32的弧面与圆弧倒角23的弧面相互抵触时不会发生较大的磨损,彼此之间也不会产生较大的阻碍,可以方便延伸弧面32顺利的实现与挡块2端面的抵触;当继续向外拉动推杆31的过程中,延伸弧面32逐渐滑过圆弧倒角23后与挡块2的端面抵触,此时挡块2在延伸弧面32的挤压力下,发生远离推杆31处的位移,即挡块2开始滑移,当延伸弧面32实现与限位弧槽24的嵌置时,即实现可延伸弧面32与挡块2端面的完全抵触,此时,挡块2滑移至出渣孔21与排渣口15相通,此时即实现了排渣口15的打开,并且与此同时压缩弹簧22在挡块2的滑移过程中被拉伸,如图4和5所示。

由于此时分离筒11依旧在机架内部不停的转动,当排渣口15打开时,机械杂质将在离心惯性的作用下,从排渣口15排出;当排渣工作结束后,只需推动推杆31,使延伸弧面32逐渐脱离与挡块2端面的抵触,此时在压缩弹簧22的形变恢复过程中,挡块2发生靠近推杆31处的位移,即使得出渣口逐渐远离排渣口15处,挡块2的封闭面与排渣口15相通,再次实现排渣口15的封闭。

在本实施例中,采用手动方式可以更好的控制排渣口15的开闭,从而可以在选择在较长的时间后,机体1内的杂质较多时再将排渣口15的打开,从而可以有效减小油量的损耗现象;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操作人员更好的掌控机体1内的杂质堆积量,从而可以即使的进行排渣工作,防止机体1内部的堵塞,在机体1上可以设置一个透明的观察窗,以便操作者透过观察窗对机体1内部机油或柴油的分离工作的掌控。

实施例2:一种船用分油机,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如图6和7所示,在机体1内壁上靠近推杆31的一端处设有与机架内壁垂直的固定体4,该固定体4主要由两块相互垂直的固定板组成,在固定体4靠近推杆31的一面上设置有工作弹簧41,工作弹簧41远离固定体4的一端连接固定在推杆31的端面上。

当拉动推杆31,使得延伸弧面32与挡块2端面抵触的过程中,在此拉动力作用下,工作弹簧41随着推杆31一同被拉伸,此时即可以实现排渣口15的打开,以便进行排渣工作;当排渣工作结束后,只需直接松开对推杆31的拉动,在拉力撤销后,工作弹簧41恢复形变,并在此过程中,带动推杆31自动向靠近固定体4方向滑移,此时,即可以使得延伸弧面32自动脱离与挡块2的抵触,此时挡块2也在压缩弹簧22的形变恢复过程中自动向靠近推杆31处滑移,使得挡块2的封闭面与排渣孔15相通,自动实现了排渣口15的封闭。

这样的设置可以实现排渣口15的自动封闭,不需要在完成排渣工作后,再次推动推杆31,进行排渣口15的手动关闭,更加的方便。

实施例3:一种船用分油机,与实施例2的不同之处在于,如图8和9所示,在机体1外壁上靠近推杆31处设有锁定机构5,该锁定机构5包括转动设置在机架外壁上靠近推杆31处的限位杆51,与此同时在推杆31上远离延伸圆弧处设有供限位杆51嵌置的限位槽52。

当向外拉动推杆31实现排渣口15的打开状态时,可以转动限位杆51,使其嵌置入限位槽52内,此时即可以实现限位杆51在此处的位置固定,即在松开对推杆31的拉力后,在限位杆51的作用下,推杆31也不会发生滑移,即可以使得排渣口15一直处于打开的状态,当需要排渣口15关闭时,只需直接将限位杆51从限位槽52内转出即可,此时在没有了限位杆51的限位作用下,工作弹簧41恢复形变,推杆31自动向靠近固定体4方向滑移,延伸圆弧脱离与挡块2端面的抵触,压缩弹簧22也恢复形变,挡块2向靠近推杆31处滑移,出渣孔21远离排渣口15处,挡块2的封闭面与排渣口15处相通,实现了排渣口15的封闭。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