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有机肥料杂质分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37521阅读:241来源:国知局
一种有机肥料杂质分离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肥料加工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有机肥料杂质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制造有机肥料过程中,当物料加工完成经过粉碎、磨细后,物料中还存在一些塑料杂质等,因此必须要将这些杂质去除。现有的一般是通过人工剔除这些杂质,待清理干净后再进行包装,这样操作起来就比较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有机肥料杂质分离装置,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有机肥料杂质分离装置,包括固定扣、筛盘、固定座、立柱、转轴、电动机、支杆、座架及万向轮,所述固定扣安装在立柱顶端,所述立柱穿过设置在筛盘上的穿孔,且筛盘通过固定座安装在立柱上,所述立柱与转轴连接,所述转轴安装在电动机上,所述支杆分为两根,垂直交叉固定在圆圈状的座架上,所述电动机固定在支杆交叉点上,所述万向轮分为四个,等间距安装在座架底部。

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筛盘包括筛孔、筛盘销、销槽、凹槽、凸起、护栏、穿孔及螺丝孔,所述筛孔均匀排列在筛盘的底板,且贯穿筛盘的底板,每层筛盘的筛孔直径大小不一样,筛盘从上到下筛孔的直径依次减小,所述销槽分为四个,且等间距设置在护栏上,所述凹槽设置在销槽的两侧,所述筛盘销对应销槽也设置了四个,所述凸起设置在筛盘销的左右两侧,且凸起与筛盘销一体连接,所述凸起的大小小于凹槽,所述筛盘销扣在销槽内,且凸起嵌入凹槽内,所述穿孔设置在筛盘的中央,所述螺丝孔设置在筛盘背面,设置四个。

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固定座包括固定孔、通孔、立柱穿孔、插销及插扣,所述固定孔设置在固定座的顶部,分为四个,与螺丝孔对应,螺丝穿过固定孔固定在螺丝孔内,所述立柱穿孔设置在固定座的中央位置,且贯穿固定座,所述通孔设置在固定座的底部,所述插销穿过通孔和立柱与插扣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立柱采用7000系列镁铝合金。

本实用新型用采用的合理的结构设计,先进的生产技术,通过设置不同直径大小的筛孔,层层筛选,使筛选结构更加精细,提高了饲料质量,通过设置固定座使筛盘运作更加稳定,通过设置筛盘销方便使用者清理杂质和饲料,方便使用者操作,提高了操作者的工作效率,增加了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筛盘的俯视图。

图3为筛盘销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筛盘的底部示意图。

图5 为固定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固定扣;2-筛盘;3-固定座;4-立柱;5-转轴;6-电动机;7-支杆;8-座架;9-万向轮;10-筛孔;11-筛盘销;12-销槽;13-凹槽;14-凸起;15-护栏;16-穿孔;17-螺丝孔;18-固定孔;19-通孔;20-立柱穿孔;21-插销;22-插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阐述。

一种有机肥料杂质分离装置,包括固定扣1、筛盘2、固定座3、立柱4、转轴5、电动机6、支杆7、座架8及万向轮9,所述固定扣1安装在立柱4顶端,所述立柱4穿过设置在筛盘2上的穿孔16,且筛盘2通过固定座3安装在立柱4上,所述立柱4与转轴5连接,所述转轴5安装在电动机6上,所述支杆7分为两根,垂直交叉固定在圆圈状的座架8上,所述电动机6固定在支杆交叉点上,所述万向轮9分为四个,等间距安装在座架8底部。

进一步,所述筛盘2包括筛孔10、筛盘销11、销槽12、凹槽13、凸起14、护栏15、穿孔16及螺丝孔17,所述筛孔10均匀排列在筛盘2的底板,且贯穿筛盘2的底板,每层筛盘2的筛孔10直径大小不一样,筛盘2从上到下筛孔10的直径依次减小,所述销槽12分为四个,且等间距设置在护栏15上,所述凹槽13设置在销槽12的两侧,所述筛盘销11对应销槽12也设置了四个,所述凸起14设置在筛盘销11的左右两侧,且凸起14与筛盘销11一体连接,所述凸起14的小于凹槽13,所述筛盘销11扣在销槽12内,且凸起14嵌入凹槽13内,所述穿孔16设置在筛盘2的中央,所述螺丝孔17设置在筛盘2背面,且设置四个。

进一步,所述固定座3包括固定孔18、通孔19、立柱穿孔20、插销21及插扣22,所述固定孔18设置在固定座3的顶部,分为四个,与螺丝孔17对应,螺丝穿过固定孔18固定在螺丝孔17内,所述立柱穿孔20设置在固定座3的中央位置,且贯穿固定座3,所述通孔19设置在固定座3的底部,所述插销21穿过通孔19和立柱4与插扣22连接。

进一步,所述立柱4采用7000系列镁铝合金。

本实用新型设计的有机肥料杂质分离装置通过设置了万向轮放便使用者搬运,通过设置筛孔使饲料筛选更加精细,方便使用者操作,提高了操作者的工作效率。

以上所述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教导,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与精神的情况下,对实施方式所进行的改变、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