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能源汽车蓄电池自动检测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37620阅读:589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能源汽车蓄电池自动检测系统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报废汽车拆解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蓄电池自动检测系统。



背景技术:

在报废汽车拆解时,尤其是新能源汽车的拆解,需要先将报废汽车的蓄电池拆卸下来,由于部分报废汽车的蓄电池更换时间较短,其具有可修复再利用价值,故在对蓄电池进行报废前,需要通过电池检测仪对蓄电池进行检测,以判断其是否具有再利用价值。目前,主要通过人工对蓄电池检测,其一方面检测效率较低,另一方面安全性低,由于人工检测易接触蓄电池,故容易产生触电事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不足,提出一种新能源汽车蓄电池自动检测系统,解决现有技术中新能源汽车蓄电池报废人工检测效率及安全性低下的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蓄电池自动检测系统,包括:

第一输送线,所述第一输送线包括第一输送带及驱动所述第一输送带作间歇转动的间歇驱动机构;

第二输送线,所述第二输送线包括垂直于所述第一输送带且进料端靠近所述第一输送带设置的第二输送带及驱动所述第二输送带转动的驱动电机;

推送机构,所述推送机构包括机架、推送板及推送气缸,所述机架设于所述第一输送带远离所述第二输送带一侧,所述推送板位于所述第一输送带上方且下端靠近所述第一输送带设置,所述推送气缸的缸体端固定于所述机架、活塞端与所述推送板连接并能够驱动所述推送板向第二输送带运动;及

检测机构,所述检测机构包括设于所述第一输送带上方且一端连接于所述机架的支架、安装于所述支架上的电池检测仪及驱动所述电池检测仪的检测触头作上下往返运动的检测气缸。

优选的,所述检测机构还包括中部与所述检测气缸的活塞端连接的压板、一端分别穿过所述压板上的左导孔和右导孔的左导杆和右导杆、分别设于所述左导杆和右导杆下端的左安装件和右安装件、分别套设于所述左导杆和右导杆上的左弹簧和右弹簧,所述左弹簧和右弹簧均一端与所述压板连接、另一端分别与所述左安装件和右安装件连接。

优选的,所述左导杆和右导杆上端分别设置有左限位块和右限位块。

优选的,所述第一输送带的输送面上设置有多个挡板,多个所述挡板沿所述第一输送带的长度方向均匀布置。

所述新能源汽车蓄电池自动检测系统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输送带和第二输送带之间的过渡辊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设置第一输送带的间歇运动以便于检测气缸驱动电池检测仪的检测触头向下运动并与蓄电池的检测端接触,而当检测不合格时,可通过推送气缸将对应的蓄电池推至第二输送带,其实现了蓄电池的自动检测,提高了检测效率,且避免其与人体直接接触,提高了检测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新能源汽车蓄电池自动检测系统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图1的A部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输送线的俯视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压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新能源汽车蓄电池自动检测系统,包括:

第一输送线1,所述第一输送线1包括第一输送带101及驱动所述第一输送带101作间歇转动的间歇驱动机构102;

第二输送线2,所述第二输送线2包括垂直于所述第一输送带101且进料端靠近所述第一输送带101设置的第二输送带201及驱动所述第二输送带201转动的驱动电机202;

推送机构3,所述推送机构3包括机架301、推送板302及推送气缸303,所述机架301设于所述第一输送带101远离所述第二输送带201一侧,所述推送板302位于所述第一输送带101上方且下端靠近所述第一输送带101设置,所述推送气缸303的缸体端固定于所述机架301、活塞端与所述推送板302连接并能够驱动所述推送板302向第二输送带201运动;及

检测机构4,所述检测机构4包括设于所述第一输送带101上方且一端连接于所述机架301的支架401、安装于所述支架401上的电池检测仪402及驱动所述电池检测仪402的检测触头402a作上下往返运动的检测气缸403。

具体操作时,蓄电池均匀放置于第一输送带101上,间歇驱动机构102驱动第一输送带101作间歇运动,其每次运动距离与相邻两个蓄电池的间距相同设置,当任一蓄电池运动至检测气缸403下方时,第一输送带101停止运动,可驱动检测气缸403的活塞端向下运动,使电池检测仪402的检测触头402a接触于蓄电池的检测触点,电池检测仪402实时检测,检测完毕后,检测气缸403驱动其活塞端向上运动,电池检测仪402的检测触头402a脱离蓄电池,当检测该蓄电池合格时,推送气缸303不动作,该蓄电池沿第一输送线1继续运动至下一修复工序,而当检测该蓄电池不合格,可进行报废时,可驱动推送气缸303使推送板302将该蓄电池推至第二输送带201,第二输送带201可将该蓄电池输送至下一报废工序。而为了便于蓄电池顺利由第一输送带101运动至第二输送带201,可将第二输送带201设置为略低于第一输送带101。

实际应用时,电池检测仪402的检测触头402a易出现与蓄电池接触不良或经常性损坏的状况,为了避免上述状况发生,本实施例所述检测机构4还包括中部与所述检测气缸403的活塞端连接的压板404、一端分别穿过所述压板404上的左导孔404a和右导孔404b的左导杆405和右导杆406、分别设于所述左导杆405和右导杆406下端的左安装件407和右安装件408、分别套设于所述左导杆405和右导杆406上的左弹簧409和右弹簧410,所述左弹簧409和右弹簧410均一端与所述压板404连接、另一端分别与所述左安装件407和右安装件408连接。具体设置时,左导孔404a和右导孔404b对称设置于压板404两端,电池检测仪402的两个检测触头402a分别配合安装固定于左安装件407和右安装件408上,当检测气缸403驱动检测触头402a向下运动时,检测触头402a接触蓄电池的检测触点后,压板404两端分别沿左导杆405和右导杆406继续向下运动,左弹簧409和右弹簧410压缩,其一方面保证了检测触头402a与蓄电池的检测触点充分接触,另一方面避免了检测气缸403产生压力过大而损坏接触触头和蓄电池。

为了保证左导杆405与右导杆406的稳定性和精密性,本实施例所述左导杆405和右导杆406上端分别设置有左限位块411和右限位块412,未检测时,左限位块411和右限位块412下端均抵接压板404,左弹簧409和右弹簧410均处于微压缩状态,其避免了左导杆405与右导杆406分别左弹簧409和右弹簧410的弹性作用下产生上下晃动,保证了检测的精密度。

由于本实施例对检测位置要求较高,即电池检测仪402的检测触头402a需要与蓄电池的检测触点相对应,故蓄电池的放置位置需要与间歇驱动机构102的间歇驱动距离相契合,为了保证其契合度,本实施例所述第一输送带101的输送面上设置有多个挡板101a,多个所述挡板101a沿所述第一输送带101的长度方向均匀布置,每个蓄电池均可放置于相邻两个挡板101a之间并抵接于其中一个挡板101a,其有利于提高蓄电池的放置效率及检测的精准性。

由于第一输送带101和第二输送带201在配合上不可避免存在不紧密性,而为了进一步保证蓄电池能够在推送板302作用下过渡至第二输送带201,本实施例所述新能源汽车蓄电池自动检测系统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输送带101和第二输送带201之间的过渡辊轮5,过渡辊轮5可根据第一输送带101和第二输送带201之间缝隙设置一个、两个或多个,本实施例优选设置为两个。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设置第一输送带101的间歇运动以便于检测气缸403驱动电池检测仪402的检测触头402a向下运动并与蓄电池的检测端接触,而当检测不合格时,可通过推送气缸303将对应的蓄电池推至第二输送带201,其实现了蓄电池的自动检测,提高了检测效率,且避免其与人体直接接触,提高了检测的安全性。

以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所做出的各种其他相应的改变与变形,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