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重选选矿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022021阅读:415来源:国知局
一种重选选矿设备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选矿设备,尤其是一种重选选矿设备,适用于矿物分选,如:沙金、岩金、钨锡矿、钛铁矿以及铅锌、铜、锑等硫化矿、氧化矿和尾矿,属于选矿设备技术领域。

技术背景

随着矿产资源的逐渐枯竭和国家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如何处理几十年选矿留存下来的尾矿,如何降低难选矿的选矿成本就成了最大的难题。常规的重选工艺设备存在功能单一、选矿流程长、占地面积大、自动化程度低、选矿效率低、能效较差等不足,尤其对难选矿和尾矿几乎是束手无策。

因此,为适应矿业发展新潮流,同时也为响应国家节能减排、综合利用资源、减少化学药剂用量、降低化学药剂污染和二氧化碳排放量,有必要从难选矿和尾矿切入,研发能效高、能够对难选矿和尾矿进行高效选矿的设备,实现环境保护和经济增长的双赢。



技术实现要素:

为改变常规重选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能从尾矿和难选矿中选出有价矿物的重选分选设备。

本发明通过下列技术方案实现:一种重选选矿设备,包括机架,设于机架上的振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振槽分别设为上振槽和下振槽;

所述上振槽分别设为依次相连的上段振槽、中段振槽、下段振槽,其中:

上段振槽包括槽体,设置在槽体内的若干条并列的第一流槽,每一条第一流槽底部设有第一出矿口,第一出矿口下方设有第一导矿槽,第一导矿槽出料口与下振槽相接但不相连;

中段振槽包括槽体,设置在槽体内的若干条并列的第二流槽,每一条第二流槽底部设有第二出矿口,第二出矿口下方设有第二导矿槽,第二导矿槽出料口与下振槽相接但不相连;

下段振槽包括槽体,设置在槽体内的斜平板,间隔设置在斜平板上的若干条凸筋,斜平板出料端设有第三出矿口,第三出矿口下方设有第三导矿槽,或者第三出矿口与矿槽相连,矿槽与矿池相连;

所述下振槽包括槽体,设置在槽体进料端上方的带导流板的进料槽,设置在槽体内的若干条第三流槽,每一条第三流槽底部的出料端设有第四出矿口;且若干条第三流槽的流向与上振槽的第一、第二导矿槽的流向相反;

以便矿浆依次进入上段振槽的若干条第一流槽、中段振槽的若干条第二流槽、下段振槽的斜平板后,在振动过程中,使比重大的有价矿在随矿流流动的过程中,靠自重作用分别在对应流槽中沉降并触底后,分别经第一、第二、第三出矿口排出,完成一次重选,而比重轻的泥及杂质则随矿流排出;进入各出矿口的有价矿经对应的导矿槽送入下振槽进行二次重选,二次重选出的有价矿经第四出矿口送出,其余的泥及杂质则随矿流排出。

所述依次相连的上振槽的上段振槽、中段振槽、下段振槽自高向低倾斜设置,倾斜角度为1-5度,以方便矿浆自高向低流动。

所述上振槽的上段振槽与中段振槽之间设有倾斜角度为15-18度的斜短板,该斜短板上间隔设有若干半锥形分流消浪板,以消除矿浆流中的波浪,使矿浆自上段振槽平静流入中段振槽。

所述上振槽的上段振槽槽底的每一条第一流槽底部至少设有两个第一出矿口。

所述上振槽的中段振槽槽底的每一条第二流槽底部至少设有两个第二出矿口。

所述上振槽的第一、第二、第三导矿槽均设为一端高、另一端低的倾斜槽,出料口均设于导矿槽的低端。

所述下振槽的进料槽位于上振槽的导矿槽出料口下方,进料槽内的导流板至少设上、下两块倾斜板,且上、下两块倾斜板的高端位于外侧、低端位于内侧,并在内侧的两低端之间形成间隙,该间隙即为矿流通道,以便进入进料槽的一次重选出来的有价矿流先流经上倾斜板、再流经下倾斜板后,再流入下振槽的若干条第三流槽中,并在振动过程中完成二次重选,进一步提高选矿品位。

所述下振槽通过连接件悬挂在上振槽的槽体上,所述连接件包括四根立柱,每一根立柱的下端分别与对应位置的下振槽相铰接,每一根立柱的上端分别与对应位置的上振槽相铰接,以便使下振槽随上振槽一同振动。

所述上振槽的上段振槽的进料口上方通过支架设有均料器,该均料器包括带进料口的均料桶,设置在均料桶下部的多个出料口,多个出料口分别与长、短不等的水平出料管相连,长、短不等的水平出料管置于上宽下窄的均料槽内,均料槽槽底为条形出料口,条形出料口位于上振槽的上段振槽的进料端上方,以便通过均料器将矿浆均匀分流到上段振槽的各条第一流槽中。

所述支架包括由水平横梁、分别连接在水平横梁两端的左、右立杆构成的门形架,左、右立杆下端分别固定在机架上,使水平横梁跨设于上振槽的上方,水平横梁上固定均料器,使均料器不会随上振槽振动。

所述上振槽两侧分别通过常规的若干弹性片固定在机架上,且上振槽一端连接在动力驱动机构,实现上振槽的横向振动,上振槽的低部与常规的振动电机相连,实现上振槽纵向振动。

本发明具有下列优点和效果:采用上述方案,可方便地在一台选矿机上,完成矿浆中有价矿的一次逐级选别,再对一次选出来的有价矿进行二次选别,不仅有价矿物回收率高、富集比大,而且设备结构合理、紧凑,不占地,利用率高,适用性强,能对众多复杂、难选尾矿进行选别,使常规重选设备难以回收的超细矿粒、以及容易受张力漂流和干涉沉降影响的矿物得到进一步回收。具有处理效率高、能耗低、成本低、适用范围广等优点,由于选别后的矿流经常规沉淀处理后,又可循环使用,因此不会对环境造成任何污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图1的上段振槽结构放大图;

图4为图1的上振槽和下振槽的侧视图;

图5为图4的a-a视图;

图6为图1的下振槽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给出的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

本发明提供的重选选矿设备,包括机架1,设于机架1上的振槽,所述振槽分别设为上振槽和下振槽5;其中:

上振槽分别设为依次相连的上段振槽3、中段振槽4、下段振槽6,且依次相连的上振槽的上段振槽3、中段振槽4、下段振槽6自高向低倾斜设置,倾斜角度为3度,以方便矿浆自高向低流动;其中:上段振槽3包括槽体,设置在槽体内的若干条并列的第一流槽31,每一条第一流槽31底部设有两个第一出矿口32,第一出矿口32下方设有第一导矿槽33,第一导矿槽33出料口与下振槽5相接但不相连;中段振槽4包括槽体,设置在槽体内的若干条并列的第二流槽41,每一条第二流槽41底部设有两个第二出矿口42,第二出矿口42下方设有第二导矿槽43,第二导矿槽43出料口与下振槽5相接但不相连;在上段振槽3与中段振槽4之间设有倾斜角度为16度的斜短板7,该斜短板7上间隔设有若干半锥形分流消浪板71,以消除矿浆流中的波浪,使矿浆自上段振槽3平静流入中段振槽4上;下段振槽6包括槽体,设置在槽体内的斜平板61,间隔设置在斜平板61上的若干条凸筋62,斜平板61出料端设有第三出矿口63;第三出矿口63与矿槽相连,矿槽与矿池(图中没有给出)相连,以便收集、另行处理选出的矿;

上振槽的第一、第二导矿槽33、43均设为一端高、另一端低的倾斜槽,出料口均设于导矿槽的低端;

下振槽5包括槽体,设置在槽体进料端上方的带导流板的进料槽51,设置在槽体内的若干条第三流槽54,每一条第三流槽54底部的出料端设有第四出矿口56;且若干条第三流槽54上的矿物流向与上振槽的第一、第二导矿槽33、43的流向相反;所述进料槽51位于上振槽的第一、第二导矿槽33、43出料口下方,进料槽51内的导流板设为上、下两块倾斜板52、53,且上、下两块倾斜板52、53的高端位于外侧、低端位于内侧,并在内侧的两低端之间形成间隙,该间隙即为矿流通道,以便进入进料槽51的一次重选出来的有价矿流先流经上倾斜板52、再流经下倾斜板53后,再流入若干条第三流槽中54,并在振动过程中完成二次重选,进一步提高选矿品位;所述下振槽5通过连接件悬挂在上振槽的槽体上,所述连接件包括四根立柱55,每一根立柱55的下端分别与对应位置的下振槽5相铰接,每一根立柱55的上端分别与对应位置的上振槽相铰接,以便使下振槽5随上振槽一同振动。

所述上振槽的上段振槽3的进料口上方通过支架设有均料器,该均料器包括带进料口的均料桶9,设置在均料桶9下部的多个出料口,多个出料口分别与长、短不等的水平出料管91相连,长、短不等的水平出料管91置于上宽下窄的均料槽92内,均料槽92槽底为条形出料口,条形出料口位于上段振槽3的进料端上方,以便通过均料器将矿浆均匀分流到上段振槽3的各条第一流槽31中;所述支架包括由水平横梁8、分别连接在水平横梁8两端的左、右立杆81构成的门形架,左、右立杆81下端分别固定在机架1上,使水平横梁8跨设于上振槽的上方,水平横梁8上固定均料器,使均料器不会随上振槽振动。

所述上振槽两侧分别通过常规的若干弹性片2固定在机架1上,且上振槽一端连接在动力驱动机构10,实现上振槽的横向往复振动,上振槽的低部与常规的振动电机101相连,实现上振槽的纵向往复振动。

工作时,矿浆进入均料桶9后,通过均料器将矿浆均匀分流到上段振槽3的各条第一流槽31中,再依次进入中段振槽4的若干条第二流槽41、下段振槽6的斜平板41,并在振动过程中,使比重大的有价矿在随矿流流动的过程中,靠自重作用分别在对应流槽中沉降并触底后,分别经第一、第二、第三出矿口32、42、63排出,完成一次重选,而比重轻的泥及杂质则随矿流经下段振槽6的斜平板61尾部排出;而进入各出矿口32、42的有价矿经对应的导矿槽33、43送入下振槽5,经上、下两块倾斜板52、53延长路径后,进入若干条第三流槽54进行二次重选,二次重选出的有价矿经第四出矿口56送出,其余的泥及杂质则随矿流从下振槽5的尾部排出;经第三出矿口63排出的矿与矿槽相连,矿槽与矿池相连,以便收集、另行处理选出的该矿;排出的泥及杂质送入沉降池沉降后,上水返回选矿系统循环使用,定期打捞沉降物另行处理或回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