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连续液膜保护的湿式电除尘器用阳极室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26545发布日期:2018-07-13 17:05阅读:21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湿式电除尘器组件,具体说是带连续液膜保护的湿式电除尘器用阳极室,主要用于电脑显示器、手机面板生产过程中氧化硅、酸碱废液雾滴的捕集处理以及其他化工领域有害气体排放处理。



背景技术:

在半导体显示器生产线中,玻璃基板是主要的生产部件,玻璃基板生产中要使用酸、碱、硅烷等辅助原料,由此会产生一定的有毒废气。酸碱废气一般都是采用填料型洗涤塔对其进行循环喷淋中和处理,但硅烷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粉尘,主要是氧化硅(SiO2)容易在洗涤塔中结晶,堵塞洗涤塔中的填料,造成填料表面更新缓慢,从而影响废气处理效率,导致污染环境。所以,在废气进入洗涤塔前必须先进行除尘处理。而半导体显示器生产中产生的有毒气体一般排出的温度在25℃-30℃,无法采用干式电收尘器,而只能利用SiO2易溶于水这一特性采用湿式电除尘器,湿式电除尘器中都有阳极室。

目前,湿式电除尘器的阳极室包括壳体,该壳体内有呈水平布置的上承水板和下承水板,上承水板和下承水板的四周均与壳体内壁呈密封连接。所述壳体内有呈竖向布置的阳极管,所述上承水板和下承水板上均有与阳极管对应的通孔,阳极管的上端穿过上承水板的通孔伸出到上承水板之上,且阳极管的外壁与上承水板通孔间呈密封状配合,阳极管的下端穿过下承水板的通孔伸出到下承水板之下,且阳极管的外壁与下承水板通孔间呈密封状配合。位于上承水板上方的壳体内有进水管,进水管的一端穿过壳体壁伸出在外,且二者间呈密封状配合。位于下承水板下方的壳体上有排水管。这种阳极室在工作时,通过进水管将循环液送入壳体内,随着循环液的进入,液面在上承水板上慢慢上升,当液面高于阳极管的上端面时,液体从阳极管上端内边沿的四周溢流到阳极管中,从而在阳极管的内壁上形成连续液膜,利用连续液膜防止阳极管内壁结垢。然而,直接从阳极管端口进入的循环液压力较大,易产生飘水现象(特别是在负压气体的工作环境中),即循环液会在阳极管端口前进一段距离后、再落下,造成循环液无法始终沿阳极管的内壁下落,导致连续液膜的稳定性较差,使得阳极管内壁仍会产生结垢,从而会影响阳极室的电场效应,降低整个电除尘的除尘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带连续液膜保护的湿式电除尘器用阳极室,该阳极室在工作时,连续液膜的稳定性较好,整个电除尘器的除尘效率较高。

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带连续液膜保护的湿式电除尘器用阳极室包括壳体,该壳体内有呈水平布置的上承水板和下承水板,上承水板和下承水板的四周均与壳体内壁呈密封连接。所述壳体内均布有呈竖向布置的阳极管,所述上承水板和下承水板上均有与阳极管对应的通孔,阳极管的上端穿过上承水板的通孔伸出到上承水板之上,阳极管的下端穿过下承水板的通孔伸出到下承水板之下,阳极管的外壁与上承水板通孔、下承水板通孔间均呈密封状配合。位于上承水板上方的壳体内有进水管,进水管的一端穿过壳体侧壁伸出在外,且二者间呈密封状配合。位于下承水板下方的壳体上有排水管,所述阳极管下端均有排水机构,排水机构均与排水管相连通。其特点是所述阳极管的上端套有挡水套,挡水套的下端与上承水板间呈密封连接,挡水套上边沿的高度高于阳极管上边沿的高度,挡水套的内壁与阳极管上端的外壁间有间隙。所述挡水套侧壁的四周均布有进液口,进液口上边沿的高度低于阳极管上边沿的高度。

其中,所述排水机构包括溢流筒,该溢流筒同心设置在阳极管的下端内,溢流筒的外壁与阳极管的内壁间有间隙,溢流筒下端面的外边沿与阳极管下端面内边沿间有密封环,阳极管下部的侧壁上均布有出液口,出液口均位于下承水板之上,且出液口上边沿的高度低于溢流筒上边沿的高度。

所述排水管包括沿壳体底部外侧四周布置的环形管,环形管的内周面上均布有连通管,连通管的一端均穿过壳体侧壁伸入到下承水板上方的壳体内,且连通管上边沿的高度低于溢流筒上边沿的高度。

所述上承水板呈长方形,且其上方有分水管,该分水管包括长管体,长管体的一端有第一边管体,另一端有第二边管体,长管体的中部有中管体,使得该分水管呈E字形,所述长管体沿上承水板的一个长边布置,第一边管体和第二边管体分别沿上承水板的两个短边布置。所述进水管与长管体的中部相连。所述第一边管体对应的中管体一侧的壳体内设置有不少于两个第一隔间,第一边管体和中管体上均有与第一隔间相连通的出水管。所述第二边管体对应的中管体一侧的壳体内设置有不少于两个第二隔间,第二边管体和中管体上均有与第二隔间相连通的出水管。所述第一隔间和第二隔间中均布有所述阳极管。

所述中管体两侧的上承水板上均有长隔板,长隔板与中管体相平行,长隔板均呈竖向布置,且其下边与上承水板呈密封连接,其两端均分别与壳体内壁间呈密封连接;远离中管体的长隔板一侧与壳体内壁间均布有短隔板,短隔板均呈竖向布置,且其板面与长隔板的板面相垂直,其下边与上承水板呈密封连接,其两端分别于对应的第一长隔板和壳体内壁间呈密封连接,第一边管体对应的相连两个短隔板间和最外侧的短隔板与壳体内壁间即为所述第一隔间,第二边管体对应的相连两个短隔板间和最外侧的短隔板与壳体内壁间即为所述第二隔间,第一隔间和第二隔板均以中管体的轴线为中心,呈一一对应状对称设置。

所述下承水板与下承水板间的壳体内有支撑板,支撑板上有便于阳极管穿过的通孔。

采取以上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由于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带连续液膜保护的湿式电除尘器用阳极室的阳极管的上端套有挡水套,挡水套的下端与上承水板间呈密封连接,挡水套上边沿的高度高于阳极管上边沿的高度,挡水套的内壁与阳极管上端的外壁间有间隙,挡水套侧壁的四周均布有进液口,进液口上边沿的高度低于阳极管上边沿的高度。工作时,通过进水管将循环液送入壳体内,随着循环液的进入,液面在上承水板上慢慢上升,当液面高于进液口时,循环液经过进液口进入到挡水套与阳极管间,当液面高于阳极管的上端面时,液体从阳极管上端内边沿的四周溢流到阳极管中。这种阳极室在工作时,循环液是依次经过挡水套的进液口、挡水套与阳极管上端的间隙后,再进入到阳极管中的。利用通过挡水套的进液口,可对循环液进行减压,使得进入到阳极管中的循环液压力大大减小,从而避免了飘水现象的发生,保证循环液可始终沿阳极管的内壁下落,大大提高了连续液膜的稳定性。因此,本实用新型的阳极室的阳极管不会发生结垢现象,阳极室的电场效应始终保证良好,提高了整个电除尘器的除尘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带连续液膜保护的湿式电除尘器用阳极室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带连续液膜保护的湿式电除尘器用阳极室在去除壳体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俯视图;

图4为图3的A部放大图;

图5为图2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带连续液膜保护的湿式电除尘器用阳极室包括壳体1,该壳体1内有呈水平布置的上承水板7和下承水板21,上承水板7和下承水板21的四周均与壳体1内壁呈密封连接。所述壳体1内均布有呈竖向布置的阳极管6,所述上承水板7和下承水板21上均有与阳极管6对应的通孔,阳极管6的上端穿过上承水板7的通孔伸出到上承水板7之上,阳极管6的下端穿过下承水板21的通孔伸出到下承水板21之下,阳极管6的外壁与上承水板7通孔、下承水板21通孔间均呈密封状配合。位于上承水板7上方的壳体1内有进水管4,进水管4的一端穿过壳体1侧壁伸出在外,且二者间呈密封状配合。位于下承水板21下方的壳体1上有排水管,所述阳极管6下端均有排水机构,排水机构均与排水管相连通。其特点是所述阳极管6的上端套有挡水套10,挡水套10的下端与上承水板7间呈密封连接,挡水套10上边沿的高度高于阳极管6上边沿的高度,挡水套10的内壁与阳极管6上端的外壁间有间隙。所述挡水套10侧壁的四周均布有进液口11,进液口11上边沿的高度低于阳极管6上边沿的高度。

其中,所述排水机构包括溢流筒19,该溢流筒19同心设置在阳极管6的下端内,溢流筒19的外壁与阳极管6的内壁间有间隙,溢流筒19下端面的外边沿与阳极管6下端面内边沿间有密封环20,阳极管6下部的侧壁上均布有出液口13,出液口13均位于下承水板21之上,且出液口13上边沿的高度低于溢流筒19上边沿的高度。

所述排水管包括沿壳体1底部外侧四周布置的环形管3,环形管3的内周面上均布有连通管2,连通管2的一端均穿过壳体1侧壁伸入到下承水板21上方的壳体1内,且连通管2上边沿的高度低于溢流筒19上边沿的高度。

为了使循环液均匀的进入到上承水板7上,所述上承水板7呈长方形,且其上方有分水管,该分水管包括长管体9,长管体9的一端有第一边管体8,另一端有第二边管体12,长管体9的中部有中管体14,使得该分水管呈E字形,所述长管体9沿上承水板7的一个长边布置,第一边管体8和第二边管体12分别沿上承水板7的两个短边布置。所述进水管4与长管体9的中部相连。所述第一边管体8对应的中管体14一侧的壳体1内设置有不少于两个第一隔间17,第一边管体8和中管体14上均有与第一隔间17相连通的出水管22。所述第二边管体12对应的中管体14一侧的壳体1内设置有不少于两个第二隔间18,第二边管体12和中管体14上均有与第二隔间18相连通的出水管22。所述第一隔间17和第二隔间18中均布有所述阳极管6。

为了保证循环液可均匀的进入到各个阳极管6中,所述中管体14两侧的上承水板7上均有长隔板15,长隔板15与中管体14相平行,长隔板15均呈竖向布置,且其下边与上承水板7呈密封连接,其两端均分别与壳体1内壁间呈密封连接;远离中管体14的长隔板15一侧与壳体1内壁间均布有短隔板16,短隔板16均呈竖向布置,且其板面与长隔板15的板面相垂直,其下边与上承水板7呈密封连接,其两端分别于对应的第一长隔板15和壳体1内壁间呈密封连接,第一边管体8对应的相连两个短隔板16间和最外侧的短隔板16与壳体1内壁间即为所述第一隔间17,第二边管体12对应的相连两个短隔板16间和最外侧的短隔板16与壳体1内壁间即为所述第二隔间18,第一隔间17和第二隔板均以中管体14的轴线为中心,呈一一对应状对称设置。

所述下承水板21与下承水板21间的壳体1内有支撑板5,支撑板5上有便于阳极管6穿过的通孔。

工作时,先通过进水管4将循环液送入壳体1内。接着,随着循环液的进入,液面在上承水板7上慢慢上升,当液面高于进液口11时,循环液经过进液口11进入到挡水套10与阳极管6间,当液面高于阳极管6的上端面时,循环液从阳极管6上端内边沿的四周溢流到阳极管6中。然后,循环液沿阳极管6内壁慢慢下落到溢流筒19的外壁与阳极管6的内壁间的间隙中。之后,随着循环液的增多,液面在溢流筒19的外壁与阳极管6的内壁间的间隙中慢慢上升,当液面高于阳极室下部的出液口13时,循环液从出液口13进入到上承水板7上。最后,随着循环液的增多液面在上承水板7上升,当液面高于连通管2时,循环液从连通管2进入到环形管3中排出。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