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字体自动检测与排废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58065发布日期:2018-11-16 22:00阅读:336来源:国知局
印刷字体自动检测与排废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印刷品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印刷字体自动检测与排废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印刷品检测大多采用人工观察检测,这使得印刷次品容易漏检,造成异常产品流出,影响产品质量。而依靠机器视觉检测的装置中,仍然需要人工手动排除合格品和非合格品,循环流水作业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印刷字体自动检测与排废装置,从而实现印刷品自动检测与清除不合格产品作业。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如下:

印刷字体自动检测与排废装置,包括工作台、设于工作台上的检测组件和排废组件;所述检测组件包括暗箱体、设于暗箱体内的CCD照相装置,所述CCD照相装置包括若干CCD相机和光源,所述光源包括分别设于CCD相机斜上方的上光源和设于CCD相机斜下方的下光源,所述光源的长度不小于CCD相机的拍摄范围,所述暗箱体相对CCD相机的侧面设有开口,所述排废组件包括设于工作台内部的传送带,所述传送带的顶部露出工作台并与其齐平,所述传送带内的转轴为双向驱动装置,所述传送带可分别向相反方向传送,所述传送带的顶部设有间隔的挡板,印刷产品置于间隔的两侧挡板之间且与所述开口相对应。

具体的,所述暗箱体内设有竖直的支撑板。

具体的,若干所述CCD相机水平的设于支撑板上。

具体的,所述传送带的一端为合格品通道,所述传送带的另一端为不良品通道。

具体的,所述印刷产品通过机械手夹取放置于传送带上。

具体的,所述CCD相机与印刷产品的直线距离为180-200mm。

具体的,所述光源与印刷产品的直线距离为28-30mm。

具体的,所述工作台上还设有传感器,所述传感器位于印刷产品的外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印刷字体自动检测与排废装置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

CCD照相装置中的CCD相机与印刷产品的距离设置,以及光源与印刷产品的距离设置,使得检测更加清晰准确;光源的长度不小于CCD相机的拍摄范围,使得印刷产品足够反光,有利于拍摄效果;排废组件的设置准确将合格品和不良品区别运输,省去二次除废的操作,提高检测效率,有利于后续加工。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主视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的俯视示意图;

图中数字表示:

1工作台、11传感器、2暗箱体、21支撑板、22CCD相机、23上光源、24下光源、25开口、3传送带、31挡板、4印刷产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实施例:

参照图1-2所示,本实施例是印刷字体自动检测与排废装置,包括检测组件和排废组件。

印刷字体自动检测与排废装置还包括工作台1,检测组件和排废组件设于工作台上。

检测组件包括暗箱体2、设于暗箱体2内的CCD照相装置。暗箱体2内设有竖直的支撑板21。CCD照相装置包括水平设于支撑板21上的若干CCD相机22和光源。光源包括分别设于CCD相机22斜上方的上光源23和设于CCD相机22斜下方的下光源24。本实施中支撑板21上为两个CCD相机22。

上光源23和下光源24均为条形结构,且长度不小于若干CCD相机22的拍摄范围。

暗箱体2相对CCD相机22的侧面设有开口25。

排废组件包括设于工作台1内部的传送带3,传送带3的顶部露出工作台1并与其齐平。传送带3内的转轴为双向驱动装置,传送带3可分别向相反方向传送。

传送带3的顶部设有间隔的挡板31。传送带3的顶部放置有待检测的印刷产品4。印刷产品4置于间隔的两侧挡板31之间。

传送带3的一端为合格品通道,传送带3的另一端为不良品通道。

印刷产品4通过机械手(图中未示出)夹取放置于传送带3上。印刷产品4与暗箱体2的开口相对应。

其中,CCD相机22与印刷产品4的直线距离为180-200mm。光源与印刷产品4的直线距离为28-30mm。

工作台1上还设有传感器11,传感器11位于印刷产品4的外侧。传感器11检测机械手放置印刷产品4到位后,CCD相机22工作进行检测。

CCD相机22的检测结果传输至控制装置(图中未示出),控制装置控制传送带3进行方向选择,从而将印刷产品4带向合格品通道或不良品通道。

应用本实施例时,CCD照相装置中的CCD相机22与印刷产品4的距离设置,以及光源与印刷产品4的距离设置,使得检测更加清晰准确;光源的长度不小于CCD相机22的拍摄范围,使得印刷产品足够反光,有利于拍摄效果;排废组件的设置准确将合格品和不良品区别运输,省去二次除废的操作,提高检测效率,有利于后续加工。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