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SMT贴片质量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45361发布日期:2019-03-19 22:23阅读:237来源:国知局
一种SMT贴片质量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SMT贴片质量检测装置,属于SMT贴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SMT贴片加工的过程中,对每个工艺的过程和结果进行查找和消除错误。可以实现良好的过程控制,也能提高产品的良品率,所以,对SMT贴片加工产品的质量检测是必不可少的。

现阶段,目检为检测SMT贴片质量的较为有效地手段之一,但是目前的SMT 贴片质量检测装置结构和功能都较为单一,在进行检测后需要手动将SMT贴片进行收纳,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SMT贴片质量检测装置,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目前的SMT贴片质量检测装置结构和功能都较为单一,在进行检测后需要手动将SMT贴片进行收纳,费时费力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SMT贴片质量检测装置,包括检测台与收纳箱,所述检测台的上表面设置有检测平台,所述检测平台的一侧通过万向软管连接有照明灯,所述检测平台一侧的所述检测台的上表面设置有凹槽,且所述凹槽内设置有传送机构,所述传送机构包括传送带、转动辊与电机,所述凹槽一侧的所述检测台的端部设置有滑槽,所述检测台的内部设置有蓄电池,所述检测台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一开关与第二开关,所述检测台的底部设置有滑动机构;

所述收纳箱通过连接杆固定连接在所述滑动机构上,所述收纳箱的底部也设置有所述滑动机构;

所述照明灯通过所述第一开关电连接所述蓄电池,所述传送机构通过所述第二开关电连接所述蓄电池。

进一步而言,所述电机嵌设在所述检测台的内部,且所述电机的转轴转动连接所述转动辊。

进一步而言,所述滑槽倾斜地设置在所述检测台端部。

进一步而言,所述滑动机构包括支撑杆以及设置在所述支撑杆底部的万向轮。

进一步而言,所述传送带上表面所在的水平面与所述滑槽上端的底边处在同一水平面上。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照明灯可以为检测平台提供一定程度的照明,便于贴片的质量检测;传送机构方便了次品贴片的传输,配合收纳箱可以对次品的贴片进行回收,结构简单,操作使用较为方便。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中标号:1、检测台;2、收纳箱;3、检测平台;4、万向软管;5、照明灯;6、凹槽;7、传送机构;701、传送带;702、转动辊;703、电机;8、滑槽; 9、蓄电池;10、第一开关;11、第二开关;12、滑动机构;1201、支撑杆;1202、万向轮;13、连接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所示,一种SMT贴片质量检测装置,包括检测台1与收纳箱2,检测台的上表面设置有检测平台3,检测平台3的一侧通过万向软管4连接有照明灯5,检测平台3一侧的检测台1的上表面设置有凹槽6,且凹槽6内设置有传送机构 7,传送机构7包括传送带701、转动辊702与电机703,凹槽6一侧的检测台1 的端部设置有滑槽8,检测台1的内部设置有蓄电池9,检测台1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一开关10与第二开关11,检测台1的底部设置有滑动机构12;

收纳箱2通过连接杆13固定连接在滑动机构12上,收纳箱2的底部也设置有滑动机构12;

照明灯5通过第一开关10电连接蓄电池9,传送机构7通过第二开关11电连接蓄电池9。

更具体而言,电机703嵌设在检测台1的内部,且电机703的转轴转动连接转动辊702,滑槽8倾斜地设置在检测台1端部,滑动机构12包括支撑杆1201 以及设置在支撑杆1201底部的万向轮1202,传送带701上表面所在的水平面与滑槽8上端的底边处在同一水平面上。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将待检测的贴片放置在检测平台3上,打开第一开关 10,打开照明灯5,进行贴片质量的检测,照明灯5可以为检测平台3提供一定程度的照明,且照明灯5通过万向软管4连接在检测台1上,便于转动角度,便于贴片的质量检测;

打开第二开关11,电机703工作,带动转动辊702进行转动,转动辊702 进而带动皮带运动,将质量不合格的贴片输送至收纳箱2内,传送机构7方便了次品贴片的传输,配合收纳箱2可以对次品的贴片进行回收,结构简单,操作使用较为方便;

本实用新型包括有滑动机构12,便于本实用新型整体的移动。

以上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能够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凡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作的任何显而易见的改进、替换或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