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物流分拣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97067发布日期:2019-06-13 16:04阅读:147来源:国知局
一种物流分拣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物流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物流分拣系统。



背景技术:

电子商务是指以信息网络技术为手段,以商品交换为中心的商务活动。也可理解为在互联网(Internet)、企业内部网(Intranet)和增值网(VAN,Value Added Network)上以电子交易方式进行交易活动和相关服务的活动,是传统商业活动各环节的电子化、网络化。随着电子商务范围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快件需要进行异地的投递,而在投递之前需要将从商家收集到的货物,按照不同的属性(重量、地址等)进行分拣,并将经过分拣的货物收集,经过长途物流过程,最终由快递员投递出去,但是,现有的快递件一般还是采用人工分拣校对的过程,从而降低了工作效率,难以满足日益壮大的电子商务快件投递量;另外,公共安全一直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也是民众最为关注的焦点之一;对这些物流快件进行安全检查也是维护公共安全防御的一道重要防线。

现有的物流安检主要采用人工扫码、人工安检、人工主动取异常件的方式,且产品所输出的信息之间互不关联,安检效率慢、误判/出错机率高、信息可追溯性差、人工安检强度高,人工识别包裹内的危险品、人工分拣,可能会漏掉部分危险品,危害客户人身安全,并且存在极大的丢包、错发以及损坏风险。

申请号为CN201520749813.0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物流识别、检查、分拣分流系统,包括依次配合设置在物流运输线上的称重和扫码系统、X射线检测系统和分拣分流系统。

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的不足和缺陷进行改进,提供一种物流分拣系统,能够实现自动分拣分流,提升检测的自动化程度、降低人力成本的问题;此外,通过对不同包裹进行级别划分,提升了对包裹的管理效率,克服现有技术中识别效果差、安全风险大和用户体验不好的缺陷,为现代化物流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实用新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以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物流分拣系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技术方案的基本构思是:一种物流分拣系统,包括

运输系统、分拣系统和复检系统;

运输系统具备

对包裹进行称重的动态称;

对包裹进行安全检测的第一安检机;

设置于第一安检机进包裹端的第一相机以及出包裹端的第二相机;

复检系统具备

对包裹进行安全监测的第二安检机;

设置于第二安检机出包裹端的第三相机;

包裹经由运输系统后,合格的包裹进入分拣系统进行分流,不合格的包裹进入复检系统进行复检。

其中,所述

第一相机对经过的包裹进行扫描拍照进而形成文本数据,并传输至第一安检机;

第一安检机对经过的包裹进行检测。

进一步地,所述

第一安检机对经过的包裹进行检测时,

如第一安检机未发现危险品且比对结果与第一相机传送的文本数据一致,则标记为第一类合格包裹,并向第二相机发送文本数据;

如第一安检机发现危险品,和\或,第一相机传回的文本数据与第一安检机检测的文本数据不一致时,则标记为第一类不合格包裹,并向第二相机发送文本数据。

更进一步地,所述

第二相机对经过的第一类合格包裹和第一类不合格包裹进行校对;

第二相机校对的数据与第一安检机传输的文本数据不一致时,把不一致的包裹标记为第一类不合格包裹,并将校对的文本数据发送至第二安检机。

此外,第一类合格包裹被输送至分拣系统;

第一类不合格包裹被输送至复检系统;

第一类合格包裹和第一类不合格包裹的输送通过第一安检机或第二相机的控制。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类不合格包裹经过第二安检机时,

如第二安检机未发现危险品并与第二相机传送的文本数据一致时,将包裹标记为第二类合格包裹,并将文本数据输送至第三相机;

如第二安检机未发现危险品并与第二相机传送的文本数据不一致或无法识别时,将包裹标记为第一类不合格包裹,并将文本数据输送至第三相机。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三相机将经过的包裹与第二安检机发送的文本数据进行校对,

比对结果一致时,将第一类不合格包裹标记为第二类合格包裹,并输送至分拣系统;

比对结果不一致时,将第一类不合格包裹标记为第二类不合格包裹,并输送至异常处理区。

还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类合格包裹被输送至分拣系统和第二类不合格包裹被输送至异常处理区通过第二安检机或第三相机的控制。

同时,所述的文本数据包括包裹的过检时间、包裹的重量、包裹过检时的照片、包裹的射频码、包裹的地址信息中任意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并且,还包括具有移动终端,移动终端能够对包裹进行扫描,通过调取云端的文本数据,进而确定包裹的类别。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自动分拣分流,提升检测的自动化程度、降低人力成本的问题;

2、通过对不同包裹进行级别划分,提升了对包裹的管理效率,克服现有技术中识别效果差、安全风险大和用户体验不好的缺陷,为现代化物流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3、根据不同分类的包裹进行文本数据的记载,实现每个包裹一个分类、一个信息的精确分拣;

4、在第一安检机的出入两端设置两个相机,实现扫描拍照和校对的功能,避免了包裹由于自身重量或者彼此之间碰撞的原因在第一安检机内产生错位,进而导致信息录入错误的情况发生。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附图说明

附图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显然,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

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物流分拣系统整体装配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物流分拣系统逻辑流程示意图。

图中:1、运输系统;101、动态称;102、第一安检机;103、第一相机;104、第二相机;2、分拣系统;3、复检系统;301、第二安检机;302、第三相机;4、第一类合格包裹;5、第二类合格包裹;6、第一类不合格包裹;7、第二类不合格包裹;8、异常处理区。

需要说明的是,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旨在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实用新型的构思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电子商务是指以信息网络技术为手段,以商品交换为中心的商务活动。也可理解为在互联网(Internet)、企业内部网(Intranet)和增值网(VAN,Value Added Network)上以电子交易方式进行交易活动和相关服务的活动,是传统商业活动各环节的电子化、网络化。随着电子商务范围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快件需要进行异地的投递,而在投递之前需要将从商家收集到的货物,按照不同的属性(重量、地址等)进行分拣,并将经过分拣的货物收集,经过长途物流过程,最终由快递员投递出去,但是,现有的快递件一般还是采用人工分拣校对的过程,从而降低了工作效率,难以满足日益壮大的电子商务快件投递量;另外,公共安全一直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也是民众最为关注的焦点之一;对这些物流快件进行安全检查也是维护公共安全防御的一道重要防线。

现有的物流安检主要采用人工扫码、人工安检、人工主动取异常件的方式,且产品所输出的信息之间互不关联,安检效率慢、误判/出错机率高、信息可追溯性差、人工安检强度高,人工识别包裹内的危险品、人工分拣,可能会漏掉部分危险品,危害客户人身安全,并且存在极大的丢包、错发以及损坏风险。

因此,基于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物流分拣系统,能够实现自动分拣分流,提升检测的自动化程度、降低人力成本的问题;此外,通过对不同包裹进行级别划分,提升了对包裹的管理效率,克服现有技术中识别效果差、安全风险大和用户体验不好的缺陷,为现代化物流提供了有力的保证,具体的方案如下所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物流分拣系统整体装配示意图,主要将本实用新型所述物流分拣系统中各个部件的位置关系进行了展示,包裹通过运输系统1后,经由滚珠模组带后,被分流至分拣系统2或复检系统3。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物流分拣系统逻辑流程示意图,通过逻辑流程图,将包裹通过本实用新型所述物流分拣系统的过程进行了展示,其中可以看出,将包裹分成四类包裹进行标记,便于操作人员后期直接调用相应的数据进行识别,避免了在物流分拣过程中造成的包裹混乱,标记混乱等情况发生。

如图1至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物流分拣系统,包括运输系统1、分拣系统2和复检系统3;包裹被运输车辆等运输设备卸载至运输线后,进入运输系统1,运输系统1通过动态称2实现对包裹的称重,包裹依次经过动态称2、第一相机103、第一安检机102和第二相机104,第一相机103和第二相机104分别扫描、拍摄包裹的相关数据,整理为文本数据后上传至具有存储和调取功能的相机或安检机或服务器,所述的第一安检机102可以为危险物品智能分析安检机,第一相机103和第二相机104可以为工业相机,在第一安检机102的出入两端设置两个相机,实现扫描拍照和校对的功能,避免了包裹由于自身重量或者彼此之间碰撞的原因在第一安检机102内产生错位,进而导致信息录入错误的情况发生。

进一步地,所述的文本数据包括包裹的过检时间、包裹的重量、包裹过检时的照片、包裹的射频码、包裹的地址信息中任意一种或几种的组合,并对包裹进行相应的标记,将包裹分为合格和不合格两类,包裹经过滚珠模组带后,合格的包裹进入分拣系统2进行分流、整理、配送等处理,不合格的包裹进入复检系统3进行复检。

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自动分拣分流,提升检测的自动化程度、降低人力成本的问题,通过对不同包裹进行级别划分,提升了对包裹的管理效率,克服现有技术中识别效果差、安全风险大和用户体验不好的缺陷,为现代化物流提供了有力的保证,根据不同分类的包裹进行文本数据的记载,实现每个包裹一个分类、一个信息的精确分拣。

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2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物流分拣系统,包括运输系统1、分拣系统2和复检系统3;包裹被运输车辆等运输设备卸载至运输线后,进入运输系统1,运输系统1通过动态称2实现对包裹的称重,包裹依次经过动态称2、第一相机103、第一安检机102和第二相机104,第一相机103和第二相机104分别扫描、拍摄包裹的相关数据,整理为文本数据后上传至具有存储和调取功能的相机或安检机或服务器,在第一安检机102的出入两端设置两个相机,实现扫描拍照和校对的功能,避免了包裹由于自身重量或者彼此之间碰撞的原因在第一安检机102内产生错位,进而导致信息录入错误的情况发生。

进一步地,通过比对第一相机103、第一安检机102和第二相机104之间的文本数据,将包裹分为合格和不合格两类,包裹经过滚珠模组带后,合格的包裹进入分拣系统2进行分流、整理、配送等处理,不合格的包裹进入复检系统3进行复检。

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自动分拣分流,提升检测的自动化程度、降低人力成本的问题,通过对不同包裹进行级别划分,提升了对包裹的管理效率,克服现有技术中识别效果差、安全风险大和用户体验不好的缺陷,为现代化物流提供了有力的保证,根据不同分类的包裹进行文本数据的记载,实现每个包裹一个分类、一个信息的精确分拣。

实施例二

如图1至图2所示,本实施例为上述实施例一的进一步限定,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物流分拣系统,其所述的第一相机103对经过的包裹进行扫描拍照进而形成文本数据,并通过网络协议传输至第一安检机102;第一安检机102对经过的包裹进行检测,通过网络协议或串口或干接点发送指令调整滚珠模组带实现合格包裹和不合格包裹的分流。

实施例三

如图1至图2所示,本实施例为上述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任一所述实施例的进一步限定,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物流分拣系统,其所述的第二相机104直接控制滚珠模组带,通过网络协议发送指令控制滚珠模组带实现不合格包裹的自动分拣。

实施例四

如图1至图2所示,本实施例为上述实施例一至实施例三任一所述实施例的进一步限定,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物流分拣系统,其所述的第一安检机102发现危险包裹后,将相应的文本数据发送至第二相机104,第二相机104将接收到的文本数据与第一安检机102传输文本数据相比较,同时,第一安检机102或第二相机104通过网络协议或串口或干接点发送指令控制滚珠模组带实现不合格包裹的自动分拣。

实施例五

如图1至图2所示,本实施例为上述实施例一至实施例四任一所述实施例的进一步限定,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物流分拣系统,其所述的第一安检机102对经过的包裹进行检测时,

如第一安检机102未发现危险品且比对结果与第一相机103传送的文本数据一致,则标记为第一类合格包裹4,并向第二相机104发送文本数据;

如第一安检机102发现危险品,和\或,第一相机103传回的文本数据与第一安检机102检测的文本数据不一致时,则标记为第一类不合格包裹6,并向第二相机104发送文本数据。

实施例六

如图1至图2所示,本实施例为上述实施例一至实施例五任一所述实施例的进一步限定,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物流分拣系统,其所述的

第二相机104对经过的第一类合格包裹4和第一类不合格包裹6进行校对;

第二相机104校对的数据与第一安检机102传输的文本数据不一致时,把不一致的包裹标记为第一类不合格包裹6,并将校对的文本数据发送至第二安检机301。

进一步地,第一类合格包裹4被输送至分拣系统2;

第一类不合格包裹6被输送至复检系统3;

第一类合格包裹4和第一类不合格包裹6的输送通过第一安检机102或第二相机104的控制。

实施例七

如图1至图2所示,本实施例为上述实施例一至实施例六任一所述实施例的进一步限定,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物流分拣系统,其所述的第一类不合格包裹6经过第二安检机301时,

如第二安检机301未发现危险品并与第二相机104传送的文本数据一致时,将包裹标记为第二类合格包裹5,并将文本数据输送至第三相机302;

如第二安检机301未发现危险品并与第二相机104传送的文本数据不一致或无法识别时,将包裹标记为第一类不合格包裹6,并将文本数据输送至第三相机302。

进一步地,第三相机302将经过的包裹与第二安检机301发送的文本数据进行校对,

比对结果一致时,将第二类合格包裹5输送至分拣系统2;

比对结果不一致时,将第一类不合格包裹6标记为第二类不合格包裹7,并输送至异常处理区8。

更进一步地,第三相机302将经过的包裹与第二安检机301发送的文本数据进行校对,

比对结果一致时,将第二类合格包裹5输送至分拣系统2;

比对结果不一致时,将第一类不合格包裹6标记为第二类不合格包裹7,并输送至异常处理区8。

实施例八

如图1至图2所示,本实施例为上述实施例一至实施例七任一所述实施例的进一步限定,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物流分拣系统,其所述的文本数据包括包裹的过检时间、包裹的重量、包裹过检时的照片、包裹的射频码、包裹的地址信息中任意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具体来说,可以归纳为,包裹的运单号、外观图像、X光图像、生成时间等相关信息进行绑定,将独特的信息标记到每个包裹上,同时通过第一相机103和第二相机104两次不对信息,将在第一安检机102中由于碰撞或者错位造成的信息混乱的包裹进行单独分类,避免由于包裹标记混乱带来的物流配送错误等问题。

实施例九

如图1至图2所示,本实施例为上述实施例八的进一步限定,本实施例所述包裹过检时的照片包裹至少三个不同角度的照片,由于包裹通过安检机时,包含了包裹信息的条形码或者二维码或者信息条的朝向可能存在差别,虽然在卸载包裹时,人工可予以朝向的控制,但在运输线上以及通过安检机时依然存在反转的可能,因此,通过至少三个不同角度的照片,实现对包裹的多角度的信息定位,避免错过包裹的信息。

实施例十

如图1至图2所示,本实施例为上述实施例一至实施例九任一所述实施例的进一步限定,本实施例所述的物流分拣系统还具备时间戳,每当将包裹分成第一类合格包裹4、第二类合格包裹5、第一类不合格包裹6和第二类不合格包裹7时,均会记载相应的时间,便于后续工作人员直接调取,同时使用操作者使用可接收文本数据的移动终端,对包裹进行扫描,特别是对异常处理区8的包裹进行扫描,可直接从移动终端内调取出包裹的类别以及事件的发生时间点,提升了物流分拣系统中的信息共享以及分拣效率等问题。

综上实施例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包裹的重量、包裹过检时的照片、包裹的射频码、包裹的地址信息与包裹进行标记绑定,并通过两个相机对通过安检机的包裹进行信息的核对,实现错乱包裹和危险包裹的分流,避免了由于错乱包裹、危险包裹与合格包裹混淆造成的物流分配问题,同时,本实用新型实现信息可追溯化,危险物品智能识别判断,减少了人工安检强度,依据相机或安检机的识别指令触发滚珠模组带分拨控制指令将不合格包裹从流水线中分拨至异常处理区8,实现智能分拣功能。

在此处所提供的说明书中,说明了大量具体细节。然而,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实践。在一些实例中,并未详细示出公知的方法、结构和技术,以便不模糊对本说明书的理解。

类似地,应当理解,为了精简本公开并帮助理解各个实用新型方面中的一个或多个,在上面对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中,本实用新型的各个特征有时被一起分组到单个实施例、图、或者对其的描述中。然而,并不应将该公开的方法解释成反映如下意图:即所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要求比在每个权利要求中所明确记载的特征更多的特征。更确切地说,如下面的权利要求书所反映的那样,实用新型方面在于少于前面公开的单个实施例的所有特征。因此,遵循具体实施方式的权利要求书由此明确地并入该具体实施方式,其中每个权利要求本身都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单独实施例。

除了这样的特征和/或过程或者单元中的至少一些是相互排斥之外,可以采用任何组合对本说明书(包括伴随的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所有特征以及如此公开的任何方法或者设备的所有过程或单元进行组合。除非另外明确陈述,本说明书(包括伴随的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每个特征可以由提供相同、等同或相似目的的替代特征来代替。

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尽管在此所述的一些实施例包括其它实施例中所包括的某些特征而不是其它特征,但是不同实施例的特征的组合意味着处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之内并且形成不同的实施例。例如,在下面的权利要求书中,所要求保护的实施例的任意之一都可以以任意的组合方式来使用。

应该注意的是上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而不是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限制,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的情况下可设计出替换实施例。在权利要求中,不应将位于括号之间的任何参考符号构造成对权利要求的限制。单词“包含”不排除存在未列在权利要求中的元件或步骤。位于元件之前的单词“一”或“一个”不排除存在多个这样的元件。在列举了若干装置的单元权利要求中,这些装置中的若干个可以是通过同一个硬件项来具体体现。单词第一、第二、以及第三等的使用不表示任何顺序。可将这些单词解释为名称。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利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提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