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一站式全自动BMS智能测试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016536发布日期:2020-02-25 10:37阅读:350来源:国知局
一种一站式全自动BMS智能测试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测试系统,特别涉及一种一站式全自动bms智能测试系统。



背景技术:

电池管理系统(batterymanagementsystem,简称bms)是电池与用户之间的纽带,主要对象是二次电池,bms主要是为了能够提高电池的利用率,防止电池出现过度充电和过度放电,可用于电动汽车、电瓶车、机器人、无人机等。

当前,汽车电池(锂电池包)一般都是由多个电池模组+bmu(电池系统管理单元)+hvb(高压盒)组成,其中,电池模组又由电芯与lmu(本地电池监控单元)组成;因此,整个电池包电路具有多个lmu、一个bmu以及一个hvb组成。

在汽车电池生产完成后,对电池管理系统(bms)进行测试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但是,现有bms测试设备几乎都是基于手动测试平台,通过配合线束或治具进行使用,因此,现有的测试存在有如下缺陷:测试效率低,产能也较低,同时需要多名员工在不同的测试站进行手动操作(包括程序烧录、不合格品分离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一站式全自动bms智能测试系统,通过该系统可实现bms板的全自动测试。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一站式全自动bms智能测试系统,所述测试系统包括一上料机、一自动烧录站、一控制设备、一fct1测试站、一fct2测试站、一bmseol测试站以及一测试品放置储位;所述上料机、自动烧录站、fct1测试站、fct2测试站以及bmseol测试站均通过所述控制设备进行控制;

所述自动烧录站设于所述上料机的前端,且通过所述上料机将待测试的bms板传送至所述自动烧录站进行烧录;所述fct1测试站设于所述自动烧录站的前端,且通过所述自动烧录站将烧录的bms板传送至所述fct1测试站进行fct1测试;所述fct2测试站设于所述fct1测试站的前端,且通过所述fct1测试站将经过fct1测试的bms板传送至所述fct2测试站进行fct2测试;所述bmseol测试站设于所述fct2测试站的前端,且通过所述fct2测试站将经过fct2测试的bms板传送至所述bmseol测试站进行bmseol测试;所述测试品放置储位设于所述bmseol测试站的前端,且通过所述bmseol测试站将经过bmseol测试的bms板传送到所述测试品放置储位上。

进一步地,所述自动烧录站包括一第一传送机构、一第一扫码枪、一第一针床、一第一治具、一烧录器、一第二传送机构、一第三传送机构以及一第一不良品放置筐;所述第一传送机构、第一扫码枪、第一针床、第二传送机构以及第三传送机构均与所述控制设备相连接;

所述第一扫码枪设于所述第一传送机构的上方,且通过所述第一传送机构将待测试的bms板传送至所述第一扫码枪的下方进行扫码识别;所述第二传送机构和第三传送机构均设于所述第一传送机构的前端,且通过所述第一传送机构将识别成功的bms板传送给所述第二传送机构,将识别不成功的bms板传送给所述第三传送机构;

所述烧录器与所述第一治具相连接,所述第一治具与所述第一针床相连接;所述第一针床设于所述第二传送机构的一侧,且通过所述控制设备控制所述第一针床与所述第二传送机构上的bms板进行对接烧录,同时通过所述第二传送机构将烧录的bms板传送至所述fct1测试站;

所述不良品放置筐设于所述第三传送机构的前端,且通过所述第三传送机构将识别不成功的bms板传送到所述第一不良品放置筐中。

进一步地,所述烧录器为j-link烧录器、e-writerpro烧录器、jet51烧录器或者pro0xa烧录器。

进一步地,所述fct1测试站包括一第四传送机构、一第二扫码枪、一第二治具、一第五传送机构、一第六传送机构、一第二针床以及一第三治具;所述第四传送机构、第二扫码枪、第二治具、第五传送机构、第六传送机构以及第二针床均与所述控制设备相连接;

所述第四传送机构设于所述自动烧录站的前端,所述第二扫码枪设于所述第四传送机构的上方,且通过所述第四传送机构将烧录的bms板传送至所述第二扫码枪的下方进行扫码识别;

所述第五传送机构和第六传送机构均设于所述第四传送机构的前端,且通过所述第四传送机构将识别为带壳的bms板传输至所述第五传送机构,将识别为裸壳的bms板传输至所述第六传送机构;所述第二治具设于所述第五传送机构的一侧,且通过所述控制设备控制所述第二治具与所述第五传送机构上的bms板进行对接测试,同时通过所述第五传送机构将测试的bms板传送至所述fct2测试站;

所述第三治具与所述第二针床相连接,所述第二针床设于所述第六传送机构的一侧,且通过所述控制设备控制所述第二针床与所述第六传送机构上的bms板进行对接测试,同时通过所述第六传送机构将测试的bms板传送至所述fct2测试站。

进一步地,所述fct2测试站包括一第七传送机构、一第三扫码枪、一第四治具、一第八传送机构、一第九传送机构、一第三针床以及一第五治具;所述第七传送机构、第三扫码枪、第四治具、第八传送机构、第九传送机构以及第三针床均与所述控制设备相连接;

所述第七传送机构设于所述fct1测试站的前端,所述第三扫码枪设于所述第七传送机构的上方,且通过所述第七传送机构将测试的bms板传送至所述第三扫码枪的下方进行扫码识别;

所述第八传送机构和第九传送机构均设于所述第七传送机构的前端,且通过所述第七传送机构将识别为带壳的bms板传输至所述第八传送机构,将识别为裸壳的bms板传输至所述第九传送机构;所述第四治具设于所述第八传送机构的一侧,且通过所述控制设备控制所述第四治具与所述第八传送机构上的bms板进行对接测试,同时通过所述第八传送机构将测试的bms板传送至所述bmseol测试站;

所述第五治具与所述第三针床相连接,所述第三针床设于所述第九传送机构的一侧,且通过所述控制设备控制所述第三针床与所述第九传送机构上的bms板进行对接测试,同时通过所述第九传送机构将测试的bms板传送至所述bmseol测试站。

进一步地,所述bmseol测试站包括一第十传送机构、一第四扫码枪、一第六治具、一第十一传送机构、一第十二传送机构、一第四针床以及一第七治具;所述第十传送机构、第四扫码枪、第六治具、第十一传送机构、第十二传送机构以及第四针床均与所述控制设备相连接;

所述第十传送机构设于所述fct2测试站的前端,所述第四扫码枪设于所述第十传送机构的上方,且通过所述第十传送机构将测试的bms板传送至所述第四扫码枪的下方进行扫码识别;

所述第十一传送机构和第十二传送机构均设于所述第十传送机构的前端,且通过所述第十传送机构将识别为带壳的bms板传输至所述第十一传送机构,将识别为裸壳的bms板传输至所述第十二传送机构;所述第六治具设于所述第十一传送机构的一侧,且通过所述控制设备控制所述第六治具与所述第十一传送机构上的bms板进行对接测试,同时通过所述第十一传送机构将测试的bms板传送至所述测试品放置储位上;

所述第七治具与所述第四针床相连接,所述第四针床设于所述第十二传送机构的一侧,且通过所述控制设备控制所述第四针床与所述第十二传送机构上的bms板进行对接测试,同时通过所述第十二传送机构将测试的bms板传送至所述测试品放置储位上。

进一步地,所述测试品放置储位上设置有一良品放置筐以及一第二不良品放置筐。

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1、本发明的测试系统自动化程度高,可以实现全自动烧录、自动测试、自动判断产品状态、良品与不良品自动分开处理等,无需人工干预,测试效率高;

2、集成度高,可多个产品同时测试,原本独立每个工站需要一名测试人员,现在整条产线只需一名测试人员即可;

3、弹性好,产线可灵活拆解为单工位测试,可满足不同测试需求,适合工业4.0柔性制造的要求;

4、工装简易且多样化,自动测试兼容接插件对接和针床压接两种工装方式,产品拼板可同步检测或独立检测,互不影响;相较于当前的bms手动测试设备使用线束的方式进行测试,可节省很多人力、物力以及空间位置;

5、追溯功能强,上位机可实现检测记录报表存储、统计分析以及查询等功能,并可以与客户mes系统连接,实现自动上传设备关键参数、检测数据、产品检测结果和存储导出报表。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一站式全自动bms智能测试系统的总原理框图。

图2为本发明中自动烧录站的原理框图。

图3为本发明中fct1测试站的原理框图。

图4为本发明中fct2测试站的原理框图。

图5为本发明中bmseol测试站的原理框图。

图6为本发明中测试品放置储位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测试系统,200-bms板,1-上料机,2-自动烧录站,21-第一传送机构,22-第一扫码枪,23-第一针床,24-第一治具,25-烧录器,26-第二传送机构,27-第三传送机构,28-第一不良品放置筐,3-控制设备,4-fct1测试站,41-第四传送机构,42-第二扫码枪,43-第二治具,44-第五传送机构,45-第六传送机构,46-第二针床,47-第三治具,5-fct2测试站,51-第七传送机构,52-第三扫码枪,53-第四治具,54-第八传送机构,55-第九传送机构,56-第三针床,57-第五治具,6-bmseol测试站,61-第十传送机构,62-第四扫码枪,63-第六治具,64-第十一传送机构,65-第十二传送机构,66-第四针床,67-第七治具,7-测试品放置储位,71-良品放置筐,72-第二不良品放置筐。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6所示,本发明一种一站式全自动bms智能测试系统100的较佳实施例,所述测试系统100包括一上料机1、一自动烧录站2、一控制设备3(如plc控制器)、一fct1测试站4、一fct2测试站5、一bmseol测试站6以及一测试品放置储位7;所述上料机1、自动烧录站2、fct1测试站4、fct2测试站5以及bmseol测试站6均通过所述控制设备3进行控制;

所述自动烧录站2设于所述上料机1的前端,且通过所述上料机1将待测试的bms板200传送至所述自动烧录站2进行烧录,在具体实施时,所述上料机1可以自动从料盘中抓取待测试的bms板200,并将其放置到fct1测试站4上;所述fct1测试站4设于所述自动烧录站2的前端,且通过所述自动烧录站2将烧录的bms板200传送至所述fct1测试站4进行fct1测试;所述fct2测试站5设于所述fct1测试站4的前端,且通过所述fct1测试站4将经过fct1测试的bms板200传送至所述fct2测试站5进行fct2测试;所述bmseol测试站6设于所述fct2测试站5的前端,且通过所述fct2测试站5将经过fct2测试的bms板200传送至所述bmseol测试站6进行bmseol测试;所述测试品放置储位7设于所述bmseol测试站6的前端,且通过所述bmseol测试站6将经过bmseol测试的bms板200传送到所述测试品放置储位7上。fct(功能测试)它指的是对测试目标板(uut:unitundertest)提供模拟的运行环境(激励和负载),使其工作于各种设计状态,从而获取到各个状态的参数来验证uut的功能好坏的测试方法。在本发明的bms板200测试中,总共进行了2轮的fct测试,即包括fct1测试和fct2测试。

所述自动烧录站2包括一第一传送机构21、一第一扫码枪22、一第一针床23、一第一治具24、一烧录器25、一第二传送机构26、一第三传送机构27以及一第一不良品放置筐28;所述第一传送机构21、第一扫码枪22、第一针床23、第二传送机构26以及第三传送机构27均与所述控制设备3相连接;所述第一传送机构21、第二传送机构26以及第三传送机构27均为传送带;

所述第一扫码枪22设于所述第一传送机构21的上方,且通过所述第一传送机构21将待测试的bms板200传送至所述第一扫码枪22的下方进行扫码识别;所述第二传送机构26和第三传送机构27均设于所述第一传送机构21的前端,且通过所述第一传送机构21将识别成功的bms板200传送给所述第二传送机构26,将识别不成功的bms板200传送给所述第三传送机构27;

所述烧录器25与所述第一治具24相连接,所述第一治具24与所述第一针床23相连接;所述第一针床23设于所述第二传送机构26的一侧,且通过所述控制设备3控制所述第一针床23与所述第二传送机构26上的bms板200进行对接烧录,同时通过所述第二传送机构26将烧录的bms板200传送至所述fct1测试站4;

所述不良品放置筐28设于所述第三传送机构27的前端,且通过所述第三传送机构27将识别不成功的bms板200传送到所述第一不良品放置筐28中。

所述自动烧录站2在具体工作时,当待测试的bms板200到达所述自动烧录站2后,所述第一传送机构21会将待测试的bms板200移动到扫描区,并通过所述第一扫码枪22对待测试的bms板200进行扫描识别;如果bms板200的身份通过确认,则将待测试的bms板200传输给所述第二传送机构26,同时,还可以将条码信息录入到客户的mes系统中,即可以与客户的mes系统进行连接;如果bms板200的身份没有通过确认,则将待测试的bms板200传输给所述第三传送机构27。在待测试的bms板200到达所述第二传送机构26后,所述控制设备3会控制所述第一针床23与待测试的bms板200的测试点进行压接,并执行对应的上位机软件工步,以实现对待测试的bms板200的烧录,在烧录完成后,所述第二传送机构26会将bms板200传输给所述fct1测试站4;而对于身份确认没通过的bms板200,则通过所述第三传送机构27传输到所述第一不良品放置筐28中。

所述烧录器25为j-link烧录器、e-writerpro烧录器、jet51烧录器或者pro0xa烧录器。由于对于不同的bms板都对应有不同的烧录器,即一款bms板通常都对应有一种烧录器,因此,在具体实施时,还可以包括其他的烧录器,以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

所述fct1测试站4包括一第四传送机构41、一第二扫码枪42、一第二治具43、一第五传送机构44、一第六传送机构45、一第二针床46以及一第三治具47;所述第四传送机构41、第二扫码枪42、第二治具43、第五传送机构44、第六传送机构45以及第二针床46均与所述控制设备3相连接;

所述第四传送机构41设于所述自动烧录站2的前端,所述第二扫码枪42设于所述第四传送机构41的上方,且通过所述第四传送机构41将烧录的bms板200传送至所述第二扫码枪42的下方进行扫码识别;

所述第五传送机构44和第六传送机构45均设于所述第四传送机构41的前端,且通过所述第四传送机构41将识别为带壳的bms板100传输至所述第五传送机构44,将识别为裸壳的bms板200传输至所述第六传送机构45;所述第二治具43设于所述第五传送机构44的一侧,且通过所述控制设备3控制所述第二治具43与所述第五传送机构44上的bms板200进行对接测试,同时通过所述第五传送机构44将测试的bms板200传送至所述fct2测试站5;

所述第三治具47与所述第二针床46相连接,所述第二针床46设于所述第六传送机构45的一侧,且通过所述控制设备3控制所述第二针床46与所述第六传送机构45上的bms板200进行对接测试,同时通过所述第六传送机构45将测试的bms板200传送至所述fct2测试站5。

所述fct1测试站4在具体工作时,当烧录后的bms板200到达所述第四传送机构41后,所述第四传送机构41会将烧录的bms板200移动到扫描区,并通过所述第二扫码枪42对烧录的bms板200进行扫描识别,并判断bms板200是带壳测试还是裸壳直接测试;如果为带壳测试,则将烧录的bms板200传输给所述第五传送机构44,由第五传送机构44将bms板200移动至测试区,并通过所述控制设备3控制所述第二治具43先通过接插件(未图示)与烧录的bms板200进行插接,然后执行对应的上位机软件工步进行测试,在测试完成后,再通过所述第五传送机构44将bms板200传输给所述fct2测试站5;如果为裸壳直接测试,则将烧录的bms板200传输给所述第六传送机构45,由第六传送机构45将bms板200移动至测试区,并通过所述控制设备3控制所述第二针床46先与bms板200的测试点进行压接,然后执行对应的上位机软件工步进行测试,在测试完成后,再通过所述第六传送机构45将bms板200传输给所述fct2测试站5。

所述fct2测试站5包括一第七传送机构51、一第三扫码枪52、一第四治具53、一第八传送机构54、一第九传送机构55、一第三针床56以及一第五治具57;所述第七传送机构51、第三扫码枪52、第四治具53、第八传送机构54、第九传送机构55以及第三针床56均与所述控制设备3相连接;

所述第七传送机构51设于所述fct1测试站4的前端,所述第三扫码枪52设于所述第七传送机构51的上方,且通过所述第七传送机构51将测试的bms板200传送至所述第三扫码枪52的下方进行扫码识别;

所述第八传送机构54和第九传送机构55均设于所述第七传送机构51的前端,且通过所述第七传送机构51将识别为带壳的bms板200传输至所述第八传送机构54,将识别为裸壳的bms板200传输至所述第九传送机构55;所述第四治具53设于所述第八传送机构54的一侧,且通过所述控制设备3控制所述第四治具53与所述第八传送机构54上的bms板200进行对接测试,同时通过所述第八传送机构54将测试的bms板200传送至所述bmseol测试站6;

所述第五治具57与所述第三针床56相连接,所述第三针床56设于所述第九传送机构55的一侧,且通过所述控制设备3控制所述第三针床56与所述第九传送机构55上的bms板200进行对接测试,同时通过所述第九传送机构55将测试的bms板200传送至所述bmseol测试站6。

所述fct2测试站5在具体工作时,当经过fct1测试后的bms板200到达所述第七传送机构51后,所述第七传送机构51会将bms板200移动到扫描区,并通过所述第三扫码枪52对bms板200进行扫描识别,并判断bms板200是带壳测试还是裸壳直接测试;如果为带壳测试,则将bms板200传输给所述第八传送机构54,由第八传送机构54将bms板200移动至测试区,并通过所述控制设备3控制所述第四治具53先通过接插件(未图示)与bms板200进行插接,然后执行对应的上位机软件工步进行测试,在测试完成后,再通过所述第八传送机构54将bms板200传输给所述bmseol测试站6;如果为裸壳直接测试,则将bms板200传输给所述第九传送机构55,由第九传送机构55将bms板200移动至测试区,并通过所述控制设备3控制所述第三针床56先与bms板200的测试点进行压接,然后执行对应的上位机软件工步进行测试,在测试完成后,再通过所述第九传送机构55将bms板200传输给所述bmseol测试站6。

所述bmseol测试站6包括一第十传送机构61、一第四扫码枪62、一第六治具63、一第十一传送机构64、一第十二传送机构65、一第四针床66以及一第七治具67;所述第十传送机构61、第四扫码枪62、第六治具63、第十一传送机构64、第十二传送机构65以及第四针床66均与所述控制设备3相连接;

所述第十传送机构61设于所述fct2测试站5的前端,所述第四扫码枪62设于所述第十传送机构61的上方,且通过所述第十传送机构61将测试的bms板200传送至所述第四扫码枪62的下方进行扫码识别;

所述第十一传送机构64和第十二传送机构65均设于所述第十传送机构61的前端,且通过所述第十传送机构61将识别为带壳的bms板200传输至所述第十一传送机构64,将识别为裸壳的bms板200传输至所述第十二传送机构65;所述第六治具63设于所述第十一传送机构64的一侧,且通过所述控制设备3控制所述第六治具63与所述第十一传送机构64上的bms板200进行对接测试,同时通过所述第十一传送机构64将测试的bms板200传送至所述测试品放置储位7上;

所述第七治具67与所述第四针床66相连接,所述第四针床66设于所述第十二传送机构65的一侧,且通过所述控制设备3控制所述第四针床66与所述第十二传送机构65上的bms板200进行对接测试,同时通过所述第十二传送机构65将测试的bms板200传送至所述测试品放置储位7上。

所述bmseol测试站6在具体工作时,当经过fct2测试后的bms板200到达所述第十传送机构61后,所述第十传送机构61会将bms板200移动到扫描区,并通过所述第四扫码枪62对bms板200进行扫描识别,并判断bms板200是带壳测试还是裸壳直接测试;如果为带壳测试,则将bms板200传输给所述第十一传送机构64,由第十一传送机构64将bms板200移动至测试区,并通过所述控制设备3控制所述第六治具63先通过接插件(未图示)与bms板200进行插接,然后执行对应的上位机软件工步进行测试,在测试完成后,再通过所述第十一传送机构64将bms板200传输给所述测试品放置储位7;如果为裸壳直接测试,则将bms板200传输给所述第十二传送机构65,由第十二传送机构65将bms板200移动至测试区,并通过所述控制设备3控制所述第四针床66先与bms板200的测试点进行压接,然后执行对应的上位机软件工步进行测试,在测试完成后,再通过所述第十二传送机构65将bms板200传输给所述测试品放置储位7。

所述测试品放置储位7上设置有一良品放置筐71以及一第二不良品放置筐72。在具体实施,各项测试均通过的良品会被输送到良品放置筐71中,而对于存在测试不通过的不良品则会被输送到第二不良品放置筐72中。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中设置的fct1测试站、fct2测试站以及bmseol测试站,这3个测试站的测试流程原理都是一样的。在具体进行bms板测试时,可以根据不同客户的需求来选择需要的测试站进行测试,并不一定每一个bms板的测试都需要经过以上3个测试站的测试,还可以拆解成单个测试站进行测试,也可以是使用任意的组合来进行测试。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测试系统自动化程度高,可以实现全自动烧录、自动测试、自动判断产品状态、良品与不良品自动分开处理等,无需人工干预,测试效率高;

2、集成度高,可多个产品同时测试,原本独立每个工站需要一名测试人员,现在整条产线只需一名测试人员即可;

3、弹性好,产线可灵活拆解为单工位测试,可满足不同测试需求,适合工业4.0柔性制造的要求;

4、工装简易且多样化,自动测试兼容接插件对接和针床压接两种工装方式,产品拼板可同步检测或独立检测,互不影响;相较于当前的bms手动测试设备使用线束的方式进行测试,可节省很多人力、物力以及空间位置;

5、追溯功能强,上位机可实现检测记录报表存储、统计分析以及查询等功能,并可以与客户mes系统连接,实现自动上传设备关键参数、检测数据、产品检测结果和存储导出报表。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我们所描述的具体的实施例只是说明性的,而不是用于对本发明的范围的限定,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依照本发明的精神所作的等效的修饰以及变化,都应当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