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层直线筛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305187发布日期:2019-12-03 18:48阅读:492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层直线筛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筛选除杂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层直线筛。



背景技术:

利用震动电机激震的原理,使物料在筛面上被抛起,同时向前做直线运动加以合理匹配的筛网从而达到筛分的目的,但是尽管目前筛选设备多种多样,但是大多功能单一,只能分离两种,筛选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具有多层筛选,筛选效率高,运行平稳的多层直线筛。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根据下:

一种多层直线筛,包括机架、进料槽、筛体、提供动力的震动电机,所述机架具有四条竖直的支腿,每所述支腿上端设置有固定弹簧的第一突柱,筛体底部第一突柱对应位置设置有固定弹簧的第二突柱,第一突柱与第二突柱分别固定弹簧的上端与下端从而将筛体连接于机架上,所述筛体由多根三角棱固定分层连接的多个筛框与底部凹槽组成,每所述筛框与底部凹槽的左侧均固定连接有出料槽,每所述筛框的前后内侧壁设置有通过多颗螺钉固定的直线筛格网,多个所述直线筛格网自上层至下层网格孔隙直径依次减小,所述震动电机固定于筛体底部凹槽的底部,所述进料槽固定于由机架上部两横棱中部向上竖直延伸的两侧棱顶端,并通过固定于横梁上的螺钉的支撑使进料槽呈倾斜状。

进一步的,所述机架竖直的四条支腿,其中左侧面两条支腿的长度短于右侧面两条支腿的长度。

进一步的,所述机架的前侧面与后侧面均设置有起稳定作用的斜撑,左侧面与右侧面均设置有起稳定作用的横撑。

进一步的,每所述筛框与底部凹槽的左侧固定连接的出料槽的延伸方向各不相同。

进一步的,每所述筛框之间有缝连接,底部凹槽与筛框之间无缝焊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多层筛框,筛框上的直线筛格网的孔隙依次减小,从而可以分离得到多种产物。

2、本实用新型通过弹簧连接筛体和机架,增大了震动的强度。

3、本实用新型通过倾斜的支架,使的利用物料本身的重力向前运动,再配合震动,提高了筛选效率。

总之,本实用新型具有多层筛选,筛选效率高,运行平稳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示意图。

图2为图1a处局部放大图。

其中,1、机架,2、进料槽,3、筛体,4、震动电机,5、支腿,6、第一突柱,7、第二突柱,8、三角棱,9、筛框,10、出料槽,11、直线筛格网,12、侧棱,13、横梁,14、底部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根据图1-2所示,一种多层直线筛,包括机架1、进料槽2、筛体3、提供动力的震动电机4,所述机架1具有四条竖直的支腿5,每所述支腿5上端设置有固定弹簧的第一突柱6,筛体3底部第一突柱6对应位置设置有固定弹簧的第二突柱7,第一突柱6与第二突柱7分别固定弹簧的8的上端与下端从而将筛体3连接于机架1上,以弹簧相连可以提高震动的强度,所述筛体3由多根三角棱8固定分层连接的多个筛框9与底部凹槽14组成,每所述筛框9与底部凹槽14的左侧均固定连接有出料槽10,每所述筛框9的前后两内侧面设置有通过多颗螺钉固定直线筛格网11,所述直线筛格网11从上至下方格孔隙依次减小,可以将物料根据粒径的不同筛选分离开来,所述震动电机4固定于筛体3底部凹槽14的底部,所述进料槽2固定于由机架1上部两横棱中部向上竖直延伸的两侧棱12顶端,并通过固定于横梁13上的螺钉的支撑使进料槽2呈倾斜状,一次进料可以分离出多种产品。

本实施例中,所述机架竖直的四条支腿,其中左侧面两条支腿的长度短于右侧面两条支腿的长度,可以形成一个倾斜的机架1,使的利用物料本身的重力向前运动,再配合震动,提高了筛选效率。

本实施例中,所述机架的前侧面与后侧面均设置有起稳定作用的斜撑,左侧面与右侧面均设置有起稳定作用的横撑。

本实施例中,每所述筛框9与底部凹槽14的左侧固定连接的出料槽10的延伸方向不同,可分别导向不同的富集区域。

本实施例中,每所述筛框9之间有缝连接,底部凹槽14与筛框9之间无缝焊接。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

将物料通过倾斜的进料槽2进入筛体3,通过震动电机4的震动,使物料在筛体上被抛起,同时由于倾斜机架1上的重力作用,使物料向前做直线运动加以配合从上至下孔隙依次减小的直线筛格网11从而达到筛分的目的,筛分后的产物通过各级的出料槽10导向不同的富集区域。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