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套剔废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751998发布日期:2020-05-15 17:07阅读:293来源:国知局
一种手套剔废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设备生产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手套剔废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手套生产线大都采用人工检查,成品抽检的方式来判断并筛选不良手套。在生产线末端,有专门的检测及包装人员,通常一个员工主要负责检查手套的瑕疵,一个员工负责手套整理、计数、包装盒瑕疵复核,产品入箱打包之后,再经过一轮成品抽检便可出货。

手套用于医用检查、诊断治疗或外科操作中防止病人和使用者之间交叉感染,一般是在接触患者伤口或者进行侵入性无菌操作时使用,它的作用是双向的,既可以保护护理人员又可以保护患者,但是传统人工检验的方式长时间视觉疲劳容易产生漏检,致使有质量问题的手套进入实际使用过程中,这可能会对护理人员或患者的健康产生严重后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手套剔废装置的技术方案,能够对手套进行多角度检测,大大加快了手套质量检测的生产速度和全面性,并且将质量检测与废品剔除结合,降低了手套生产的瑕疵率,对护理人员与患者的健康起到保障。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手套剔废装置,包括升降装置、检测装置和剔除机构,检测装置安装在升降装置上,其特征在于:检测装置包括检测平台和检测组件,检测平台的底部安装在升降装置上,检测组件安装在检测平台上,检测组件包含两个检测机构,两个检测机构正反交替设置,检测机构包括主光源组件、条形辅助光源、背景板组件和相机组件,相机组件安装在主光源组件内,条形辅助光源设置在主光源组件和背景板组件之间,主光源组件和背景板组件之间形成运行通道,剔除机构包括安装组件、剔除组件和动力设备,剔除组件和动力设备均安装在安装组件上,剔除组件包括第一辊筒、第二辊筒和辊筒固定支架,辊筒固定支架呈u型结构,第一辊筒和第二辊筒的两端均与辊筒固定支架固定连接,第一辊筒和第二辊筒均为半圆柱结构,第一辊筒和第二辊筒之间形成流通槽;检测装置安装在升降装置上,升降装置和剔除机构均作用在手套生产流程线上,待检测的手套套在手模上,随流水线沿一定速度匀速直线运动,通过调整升降装置的高度,使相机组件的高度与手模的高度相匹配,主光源组件对经过的手套以及手套后方的背景板进行打光,背景板组件起到聚光的作用,使相机组件能获取到手套清晰的图像,条形辅助光源能对背景板上光源亮度不均的位置补光,在第一辊筒和第二辊筒之间设置流通槽能够保证良好品质的手套正常流通,通过将检测机构正反设置且两个为一组,能够对经过的手套进行正反两面的检测,确保检测的全面性,当检测装置查验出不良手套时,在动力设备的作用下,第一辊筒和第二辊筒能够进行相对旋转,当第一辊筒和第二辊筒的弯曲面旋转至流通槽处时,在挤压摩擦力的作用下能够将流通槽中的废品手套挤压摘除。

进一步,升降装置包括升降平台、承重底板、升降滑杆和丝杆升降机,升降平台的底部安装有第一地脚,承重底板分别安装在升降平台的左右两侧,承重底板的两端均设置有轴套,轴套中均安装有升降滑杆,承重底板的中部安装有丝杆升降机,丝杆升降机共设置有两个,两个丝杆升降机呈对称分别安装在承重底板的中部,丝杆升降机包括丝杆、升降机和手摇轮,丝杆安装在升降机上,手摇轮安装在升降机的外侧面上,升降机的内侧面上设置有第二联轴器,两个第二联轴器之间安装有同步杆;升降平台和第一地脚对整个装置起到支撑作用,承重底板能够拓宽升降平台,便于与升降滑杆和丝杆升降机的安装,升降滑杆和丝杆升降机对上方的检测装置起到支撑作用,并且升降滑杆和丝杆升降机能够进行高度调节,通过操作手摇轮,在升降机的转换作用下,丝杆能够进行上下高度的调节,在第二联轴器和同步杆的作用下,使得两侧的丝杆升降机的运动是同步的,两侧的丝杆运动同步保证了检测装置的水平。

进一步,检测平台上设置有底座杆,底座杆的两端固定在检测平台上,主光源组件、条形辅助光源和背景板组件均安装在底座杆上,条形辅助光源的两侧设置有安装底板,安装底板与底座杆固定连接,背景板组件包括背景板和安装架,安装架的两侧分别与底座杆固定连接,背景板的两侧与安装架活动连接;由于条形辅助光源安装在安装底板上,条形辅助光源与安装底板之间通过角度的调节,调整后能对背景板上光源亮度不均的位置补光,同样背景板与安装架之间也能够进行角度的调节,

进一步,检测平台的四角设置有固定板,升降滑杆的顶部穿过固定板并于固定板固定连接,检测平台的两侧设置有滑动槽,底座杆的两端安装在滑动槽内,底座杆与检测平台活动连接;固定板的设置保证了检测平台与升降滑杆的固定连接,使整个检测装置能够在升降滑杆以及丝杆升降机的作用下进行上下高度的调节,底座杆的两端能够沿滑动槽的方向进行左右移动,通过将底座杆移动至一定位置后采用固定片等将底座杆固定在检测平台的侧面,在生产过程中通过改变底座杆的位置能够改变检测机构的安装位置。

进一步,主光源组件包括主光源、固定组件和第一光电传感器,主光源安装在固定框上,主光源位于靠近背景板的一侧,固定组件包括固定框和t型调节架,固定框的底部与底座杆固定连接,t型调节架安装在固定框的顶部,相机组件安装在t型调节架的底部,相机组件包括工业相机、工业镜头和相机支架,相机支架安装在t型调节架上,工业相机安装在相机支架上,工业镜头与工业相机螺纹连接,第一光电传感器安装在t型调节架的顶部;主光源组件第一光电传感器用于感应经过的手模,主光源用于对背景板和经过的手套进行补光,保证工业相机拍摄的有效性。

进一步,安装组件包括外框架和挡板,挡板安装在外框架上,外框架上还设置有横向支撑板,横向支撑板共设置有两个,辊筒固定支架的底部与横向支撑板固定,流通槽的下方设置有导向板,导向板的端部连接在挡板上,挡板上设置有出料口;

进一步,动力设备包括伺服电机、同步皮带齿轮和皮带,第一联轴器的一端连接在伺服电机上,同步皮带齿轮共设置有两个,第一联轴器的另一端与左侧同步皮带齿轮连接,左侧同步皮带齿轮与右侧同步皮带齿轮相啮合,两个皮带的下端分别套设在同步皮带齿轮上,两个皮带的上端分别与第一辊筒和第二辊筒连接,辊筒固定支架上设置有第二光电传感器;第二光电传感器用于检测第一辊筒和第二辊筒的位置以及对转动圈数进行统计,左侧的同步皮带齿轮在伺服电机的作用下进行旋转,左侧的同步皮带齿轮会带动右侧的同步皮带齿轮一起转动,从而实现了与皮带连接的第一辊筒和第二辊筒进行相对转动。

采用如上述一种手套剔废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开机前准备;

2)图像获取:

(1)手模带动手套沿手套生产线检测区域做固定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当手模运动至第一光电传感器的正前方时,第一光电传感器感应到手模后向可编程控制器的对应点位发送电压信号;

(2)可编程控制器的对应点位获得第一光电传感器信号后经过内部设定程序向对应位置的工业相机发出电压信号;

(3)电压信号将对应的工业相机触发,工业相机迅速拍摄获取一张手套图像;

(4)工业相机通过千兆网线将获取到的手套图像传输给主机;

3)图像处理:

(1)主机获取手套图片后开始对图片进行区域划分和识别;

(2)后台软件对手模、手套进行识别和定位,然后根据上述步骤划分的区域对手套的手指、手掌和腕托处分别进行不同标准的检测;

(3)最后对手套的脏点、油污和破损进行检验识别;

4)剔废处理:

(1)后台软件对手套进行图像处理后得出处理结果,若结果为ok,则手模继续带动手套向前运行,若结果为ng,后台软件会等待设定的延时参数结束后通过主机给可编程控制器的对应点位发出剔废信号;延时参数的设置与手套从检测机构运行至剔除机构的时间相匹配,使剔除机构对目标不良手套进行剔除,保证了剔除的精确性;

(2)可编程控制器接收到主机的剔废信号后,通过内设程序给对应的伺服电机发出电压信号;

(3)伺服电机收到电压信号后,按照设定的方向和速度快速转动,并通过第一联轴器的作用带动两侧的同步皮带齿轮和皮带旋转,两侧第一辊筒和第二辊筒在两个皮带的作用下进行相对转动,不良手套经过流通槽时会在第一辊筒和第二辊筒的挤压摩擦力下从手模上脱落,并向下从出料口滑动到废品框中暂存;由于第一辊筒和第二辊筒均为半圆柱结构,当第一辊筒和第二辊筒的水平面位于流通槽处时,流通槽的缝隙较大,手套能够正常通过,当第一辊筒和第二辊筒旋转至曲面处于流通槽中时,流通槽的缝隙较小,第一辊筒和第二辊筒的曲面会对手模上的不良手套产生挤压使不良手套脱落;

(4)当第一辊筒和第二辊筒转动一周后,第二光电传感器向可编程控制器发出电压信号,可编程控制器会通过内部程序使伺服电机停止转动,实现良好手套从流通槽中正常穿过。

进一步,在步骤1)-1中,开机前的准备工序为:(1)首先将检测装置整体安装在升降装置上,并将升降装置与检测装置的整体移动至手套生产线检测区域,然后通过旋转手摇轮使丝杆相对于升降机进行上下位置的调整,直至将检测机构的运行通道调整至待检测部位高度;(2)然后调整工业相机的位置,使工业相机与背景板的位置对应,保证工业相机无法获取背景板之外的图像;(3)调节主光源的亮度,并调节条形辅助光源的照射角度和亮度,确保背景板上的光照均匀无阴影;(4)最后将两组剔除机构放置在医疗生产线检测区域,调整剔除机构的高度和位置,并保证每个剔除机构的流通槽的位置分别与检测机构的运行通道的位置相对应。

采用如上述的一种手套剔废工艺的瑕疵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首先通过系统将手套转换为灰阶图像,然后通过图像中各个像素点的灰度值与设定的灰度阈值相对比,按照不同检测区域设定的灰度阈值不同的原则,当低于设定灰度阈值的像素点面积达到剔除标准时系统会判定此手套为脏点缺陷并实时显示;油污的检测通过对比各个像素点rgb三色值和正常手套在rgb三项值上的差别,油污主显黄色,其b(蓝色)项值会大幅度低于正常手套,系统会将b值与r值、g值分别做差,当差值大于设定阈值且大于设定阈值的像素点面积大于剔除标准时,系统会判定此手套为油污缺陷并实时显示;破损的检测首先是根据灰度值对手套整体的定位,连接在手模上的破损手套因为受重力的和自身结构破损的影响会显示出不同于正常完好手套的形态,通过对手套整体的形态进行判断手套是否为破损缺陷。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检测装置安装在升降装置上,升降装置和剔除机构均作用在手套生产流程线上,待检测的手套套在手模上,随流水线沿一定速度匀速直线运动,通过调整升降装置的高度,使相机组件的高度与手模的高度相匹配,主光源组件对经过的手套以及手套后方的背景板进行打光,背景板组件起到聚光的作用,使相机组件能获取到手套清晰的图像,条形辅助光源能对背景板上光源亮度不均的位置补光,在第一辊筒和第二辊筒之间设置流通槽能够保证良好品质的手套正常流通,通过将检测机构正反设置且两个为一组,能够对经过的手套进行正反两面的检测,确保检测的全面性,当检测装置查验出不良手套时,在动力设备的作用下,第一辊筒和第二辊筒能够进行相对旋转,当第一辊筒和第二辊筒的弯曲面旋转至流通槽处时,在挤压摩擦力的作用下能够将流通槽中的废品手套挤压摘除。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能够对手套进行多角度检测,大大加快了手套质量检测的生产速度和全面性,并且将质量检测与废品剔除结合,降低了手套生产的瑕疵率,对护理人员与患者的健康起到保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升降装置与检测平台的安装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剔除机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剔除机构的外部结构示意。

图中:1-升降装置;2-检测装置;3-剔除机构;4-检测平台;5-底座杆;6-主光源;7-主光源组件;8-条形辅助光源;9-背景板组件;10-出料口;11-安装底板;12-背景板;13-安装架;14-安装组件;15-剔除组件;16-动力设备;17-外框架;18-挡板;19-横向支撑板;20-第一辊筒;21-第二辊筒;22-辊筒固定支架;23-流通槽;24-伺服电机;25-同步皮带齿轮;26-皮带;27-第一联轴器;28-第二光电传感器;29-升降平台;30-承重底板;31-升降滑杆;32-丝杆升降机;33-第一地脚;34-轴套;35-丝杆;36-升降机;37-手摇轮;38-第二联轴器;39-同步杆;40-固定板;41-固定组件;42-相机组件;43-第一光电传感器;44-固定框;45-t型调节架;46-工业相机;47-工业镜头;48-相机支架;49-滑动槽;50-导向板。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手套剔废装置,包括升降装置1、检测装置2和剔除机构3,检测装置2安装在升降装置1上,检测装置2包括检测平台4和检测组件,检测平台4的底部安装在升降装置1上,检测组件安装在检测平台4上,检测组件包含两个检测机构,两个检测机构正反交替设置,检测机构包括主光源组件7、条形辅助光源8、背景板组件9和相机组件42,相机组件42安装在主光源组件7内,条形辅助光源8设置在主光源组件7和背景板组件9之间,主光源组件7和背景板组件9之间形成运行通道,剔除机构3包括安装组件14、剔除组件15和动力设备16,剔除组件15和动力设备16均安装在安装组件14上,剔除组件15包括第一辊筒20、第二辊筒21和辊筒固定支架22,辊筒固定支架22呈u型结构,第一辊筒20和第二辊筒21的两端均与辊筒固定支架22固定连接,第一辊筒20和第二辊筒21均为半圆柱结构,第一辊筒20和第二辊筒21之间形成流通槽23;检测装置2安装在升降装置1上,升降装置1和剔除机构3均作用在手套生产流程线上,待检测的手套套在手模上,随流水线沿一定速度匀速直线运动,通过调整升降装置1的高度,使相机组件42的高度与手模的高度相匹配,主光源组件7对经过的手套以及手套后方的背景板进行打光,背景板组件9起到聚光的作用,使相机组件42能获取到手套清晰的图像,条形辅助光源8能对背景板上光源亮度不均的位置补光,在第一辊筒20和第二辊筒21之间设置流通槽23能够保证良好品质的手套正常流通,通过将检测机构正反设置且两个为一组,能够对经过的手套进行正反两面的检测,确保检测的全面性,当检测装置2查验出不良手套时,在动力设备16的作用下,第一辊筒20和第二辊筒21能够进行相对旋转,当第一辊筒20和第二辊筒21的弯曲面旋转至流通槽23处时,在挤压摩擦力的作用下能够将流通槽23中的废品手套挤压摘除。

升降装置1包括升降平台29、承重底板30、升降滑杆31和丝杆升降机32,升降平台29的底部安装有第一地脚33,承重底板30分别安装在升降平台29的左右两侧,承重底板30的两端均设置有轴套34,轴套34中均安装有升降滑杆31,承重底板30的中部安装有丝杆升降机32,丝杆升降机32共设置有两个,两个丝杆升降机32呈对称分别安装在承重底板30的中部,丝杆升降机32包括丝杆35、升降机36和手摇轮37,丝杆35安装在升降机36上,手摇轮37安装在升降机36的外侧面上,升降机36的内侧面上设置有第二联轴器38,两个第二联轴器38之间安装有同步杆39;升降平台29和第一地脚33对整个装置起到支撑作用,承重底板30能够拓宽升降平台29,便于与升降滑杆31和丝杆升降机32的安装,升降滑杆31和丝杆升降机32对上方的检测装置2起到支撑作用,并且升降滑杆31和丝杆升降机32能够进行高度调节,通过操作手摇轮37,在升降机36的转换作用下,丝杆35能够进行上下高度的调节,在第二联轴器38和同步杆39的作用下,使得两侧的丝杆升降机32的运动是同步的,两侧的丝杆35运动同步保证了检测装置2的水平。

检测平台4上设置有底座杆5,底座杆5的两端固定在检测平台4上,主光源组件7、条形辅助光源8和背景板组件9均安装在底座杆5上,条形辅助光源8的两侧设置有安装底板11,安装底板11与底座杆5固定连接,背景板组件9包括背景板12和安装架13,安装架13的两侧分别与底座杆5固定连接,背景板12的两侧与安装架13活动连接;由于条形辅助光源8安装在安装底板11上,条形辅助光源8与安装底板11之间通过角度的调节,调整后能对背景板12上光源亮度不均的位置补光,同样背景板12与安装架13之间也能够进行角度的调节,

检测平台4的四角设置有固定板40,升降滑杆31的顶部穿过固定板40并于固定板40固定连接,检测平台4的两侧设置有滑动槽49,底座杆5的两端安装在滑动槽49内,底座杆5与检测平台4活动连接;固定板40的设置保证了检测平台4与升降滑杆31的固定连接,使整个检测装置2能够在升降滑杆31以及丝杆升降机32的作用下进行上下高度的调节,底座杆5的两端能够沿滑动槽49的方向进行左右移动,通过将底座杆5移动至一定位置后采用固定片等将底座杆5固定在检测平台4的侧面,在生产过程中通过改变底座杆5的位置能够改变检测机构的安装位置。

主光源组件7包括主光源6、固定组件41和第一光电传感器43,主光源6安装在固定框上,主光源6位于靠近背景板12的一侧,固定组件41包括固定框44和t型调节架45,固定框44的底部与底座杆5固定连接,t型调节架45安装在固定框44的顶部,相机组件42安装在t型调节架45的底部,相机组件42包括工业相机46、工业镜头47和相机支架48,相机支架48安装在t型调节架45上,工业相机46安装在相机支架48上,工业镜头47与工业相机46螺纹连接,第一光电传感器43安装在t型调节架45的顶部;主光源组件7第一光电传感器43用于感应经过的手模,主光源6用于对背景板12和经过的手套进行补光,保证工业相机46拍摄的有效性。

安装组件14包括外框架17和挡板18,挡板18安装在外框架17上,外框架17上还设置有横向支撑板19,横向支撑板19共设置有两个,辊筒固定支架22的底部与横向支撑板19固定,流通槽23的下方设置有导向板50,导向板50的端部连接在挡板18上,挡板18上设置有出料口10;

动力设备16包括伺服电机24、同步皮带齿轮25和皮带26,第一联轴器27的一端连接在伺服电机24上,同步皮带齿轮25共设置有两个,第一联轴器27的另一端与左侧同步皮带齿轮25连接,左侧同步皮带齿轮25与右侧同步皮带齿轮25相啮合,两个皮带26的下端分别套设在同步皮带齿轮25上,两个皮带26的上端分别与第一辊筒20和第二辊筒21连接,辊筒固定支架22上设置有第二光电传感器28;第二光电传感器28用于检测第一辊筒20和第二辊筒21的位置以及对转动圈数进行统计,左侧的同步皮带齿轮25在伺服电机24的作用下进行旋转,左侧的同步皮带齿轮25会带动右侧的同步皮带齿轮25一起转动,从而实现了与皮带26连接的第一辊筒20和第二辊筒21进行相对转动。

采用如上述一种手套剔废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1)开机前准备;

2)图像获取:

(1)手模带动手套沿手套生产线检测区域做固定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当手模运动至第一光电传感器43的正前方时,第一光电传感器43感应到手模后向可编程控制器的对应点位发送电压信号;

(2)可编程控制器的对应点位获得第一光电传感器43信号后经过内部设定程序向对应位置的工业相机46发出电压信号;

(3)电压信号将对应的工业相机46触发,工业相机46迅速拍摄获取一张手套图像;

(4)工业相机46通过千兆网线将获取到的手套图像传输给主机;

3)图像处理:

(1)主机获取手套图片后开始对图片进行区域划分和识别;

(2)后台软件对手模、手套进行识别和定位,然后根据上述步骤划分的区域对手套的手指、手掌和腕托处分别进行不同标准的检测;

(3)最后对手套的脏点、油污和破损进行检验识别;

4)剔废处理:

(1)后台软件对手套进行图像处理后得出处理结果,若结果为ok,则手模继续带动手套向前运行,若结果为ng,后台软件会等待设定的延时参数结束后通过主机给可编程控制器的对应点位发出剔废信号;延时参数的设置与手套从检测机构运行至剔除机构3的时间相匹配,使剔除机构3对目标不良手套进行剔除,保证了剔除的精确性;

(2)可编程控制器接收到主机的剔废信号后,通过内设程序给对应的伺服电机24发出电压信号;

(3)伺服电机24收到电压信号后,按照设定的方向和速度快速转动,并通过第一联轴器27的作用带动两侧的同步皮带齿轮25和皮带26旋转,两侧第一辊筒20和第二辊筒21在两个皮带26的作用下进行相对转动,不良手套经过流通槽23时会在第一辊筒20和第二辊筒21的挤压摩擦力下从手模上脱落,并向下从出料口10滑动到废品框中暂存;由于第一辊筒20和第二辊筒21均为半圆柱结构,当第一辊筒20和第二辊筒21的水平面位于流通槽23处时,流通槽23的缝隙较大,手套能够正常通过,当第一辊筒20和第二辊筒21旋转至曲面处于流通槽23中时,流通槽23的缝隙较小,第一辊筒20和第二辊筒21的曲面会对手模上的不良手套产生挤压使不良手套脱落;

(4)当第一辊筒20和第二辊筒21转动一周后,第二光电传感器28向可编程控制器发出电压信号,可编程控制器会通过内部程序使伺服电机24停止转动,实现良好手套从流通槽23中正常穿过。

在步骤1)-1中,开机前的准备工序为:(1)首先将检测装置2整体安装在升降装置1上,并将升降装置1与检测装置2的整体移动至手套生产线检测区域,然后通过旋转手摇轮37使丝杆35相对于升降机36进行上下位置的调整,直至将检测机构的运行通道调整至待检测部位高度;(2)然后调整工业相机46的位置,使工业相机46与背景板12的位置对应,保证工业相机46无法获取背景板12之外的图像;(3)调节主光源6的亮度,并调节条形辅助光源8的照射角度和亮度,确保背景板12上的光照均匀无阴影;(4)最后将两组剔除机构3放置在医疗生产线检测区域,调整剔除机构3的高度和位置,并保证每个剔除机构3的流通槽23的位置分别与检测机构的运行通道的位置相对应。

采用如上述的一种手套剔废工艺的瑕疵识别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首先通过系统将手套转换为灰阶图像,然后通过图像中各个像素点的灰度值与设定的灰度阈值相对比,按照不同检测区域设定的灰度阈值不同的原则,当低于设定灰度阈值的像素点面积达到剔除标准时系统会判定此手套为脏点缺陷并实时显示;油污的检测通过对比各个像素点rgb三色值和正常手套在rgb三项值上的差别,油污主显黄色,其b(蓝色)项值会大幅度低于正常手套,系统会将b值与r值、g值分别做差,当差值大于设定阈值且大于设定阈值的像素点面积大于剔除标准时,系统会判定此手套为油污缺陷并实时显示;破损的检测首先是根据灰度值对手套整体的定位,连接在手模上的破损手套因为受重力的和自身结构破损的影响会显示出不同于正常完好手套的形态,通过对手套整体的形态进行判断手套是否为破损缺陷。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检测装置2安装在升降装置1上,升降装置1和剔除机构3均作用在手套生产流程线上,待检测的手套套在手模上,随流水线沿一定速度匀速直线运动,通过调整升降装置1的高度,使相机组件42的高度与手模的高度相匹配,主光源组件7对经过的手套以及手套后方的背景板12进行打光,背景板12组件9起到聚光的作用,使相机组件42能获取到手套清晰的图像,条形辅助光源8能对背景板12上光源亮度不均的位置补光,在第一辊筒20和第二辊筒21之间设置流通槽23能够保证良好品质的手套正常流通,通过将检测机构正反设置且两个为一组,能够对经过的手套进行正反两面的检测,确保检测的全面性,当检测装置2查验出不良手套时,在动力设备16的作用下,第一辊筒20和第二辊筒21能够进行相对旋转,当第一辊筒20和第二辊筒21的弯曲面旋转至流通槽23处时,在挤压摩擦力的作用下能够将流通槽23中的废品手套挤压摘除。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能够对手套进行多角度检测,大大加快了手套质量检测的生产速度和全面性,并且将质量检测与废品剔除结合,降低了手套生产的瑕疵率,对护理人员与患者的健康起到保障。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以本实用新型为基础,为实现基本相同的技术效果,所作出地简单变化、等同替换或者修饰等,皆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