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侧移机构及其医用输液器组装流水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541194发布日期:2020-07-17 17:43阅读:199来源:国知局
一种侧移机构及其医用输液器组装流水线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制造技术、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侧移机构及其医用输液器组装流水线。



背景技术:

输液器是目前十分常用的医疗器械,其主要用于对患者进行静脉输液。目前输液器大多采用一次性使用,其需求量十分巨大,因此要求较高的产能、生产效率。一般输液器的结构主要包括瓶针(带排气阀)、第一管体、滴斗、第二管体、过滤器(部分带有单向阀功能)、调节器(调节流量)、输液针(穿刺人体的部分)。瓶针、排气阀、第一管体、滴斗、第二管体、过滤器依次连接固定,且输液针可拆卸地连接在过滤器上。

在输液器的制造工艺中,一般是先将成卷的管体切断,从而获得第一管体、第二管体,然后在第二管体上安装调节器,再在第二管体两端安装过滤器和滴斗,第一管体一端和滴斗安装、另一端与瓶针连接,从而组成输液器主体;然后需要检测输液器主体的密封性,一般是在瓶针和过滤器两端充气,保持一段时间,如果泄漏率在合格范围内则视为合格。如果过滤器具有单向阀功能(由滴斗向输液针流动),则只需要在瓶针一端充气即可。

目前的组装顺序为:1、切断管体获得第二管体;2、在第二管体一端安装滴斗;3、切断管体获得第一管体,将第一管体一端与滴斗连接;4、在第一管体远离滴斗一端连接瓶针;5、在第二管体远离滴斗一端安装过滤器;6、检测;7、安装输液针;8包装。由于瓶针、过滤器、滴斗、第一管体的安装需要分为每个独立的工序,因此工序较长,这就导致效率不高。而检测工序目前是通过人工加注加压气体,然后放在水中观察是否有水泡冒出从而判断输液器主体的密封性,显然这种方式效率地、误差率大,而且人工投入大,间接增加的制造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侧移机构及其医用输液器组装流水线,其侧移机构能够将输液器主体从定位模块上输送至检测模块。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侧移机构,其安装在架体上且用于将输液器主体侧移转送至检测模块,包括抓取组件、侧移立板,侧移立板上分别固定有第一侧移连接板、第二侧移连接板,所述第二侧移连接板与抓取组件的抓取外壳装配固定,所述第一侧移连接板与抓取气缸装配固定,抓取气缸的抓取伸缩轴与抓取驱动板装配固定;

所述第一侧移连接板分别与第一侧移导向轴、侧移升降轴一端装配固定,所述侧移升降轴另一端装入侧移升降气缸内,侧移升降气缸安装在主体侧移架上,所述第一侧移导向轴与第一侧移导向轴可轴向滑动装配,所述主体侧移架上设置有侧移驱动杆,侧移驱动杆一端穿过侧移导向槽后与侧移皮带装配固定,侧移皮带分别绕过第一侧移带轮、第二侧移带轮从而构成带传动机构,所述第一侧移带轮、第二侧移带轮分别套装固定在侧移带轮轴、侧移输出轴上,所述侧移带轮轴、侧移输出轴分别与与之对应的侧移轴板可圆周转动装配且侧移输出轴一端转入侧移电机内,所述侧移导向槽设置在侧移横板上,所述侧移轴板固定在侧移横板上。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医用输液器组装流水线,其应用有上述侧移机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结构简单,且将安装调节器、切断第二管体合并为一个工序;将第二管体两端涂胶合并为一个工序;将第二管体安装滴斗、过滤器合并为一个工序;将第一管体安装瓶针、连接滴斗合并为一个工序,且安装第一管体、瓶针、滴斗、过滤器全部在一个大工序上,从而使得第二管体在涂胶工序及之前可以先组装第一管体、瓶针、甚至滴斗,从而可以大大提交效率,也就可以获得较大的产能。本发明全程可实现自动化运行,因此可大大降低对人工的依赖,且可全天候运行,从而降低制造成本,增加产品竞争力。

2、本发明的过滤器安装模块能够实现过滤器的快速安装,且过滤器采用负压输送、过滤器气缸推送安装的方式,其效率高,满足目前的高产量要求。

3、本发明的侧移机构能够将组装完成的输液器主体从定位模块上取出,然后输送至检测模块,从而完成输液器主体的快速输出,且输送至检测模块后能够将输液器主体定位放置在检测定位机构上。

4、本发明的检测模块通过定位机构输送输液器主体,且在在输送过程中自动完成对输液器主体两端的瓶针和过滤器的卡紧、密封、充气、检测泄漏率以判断密封性、分批排出输液器主体等,整个过程均在运动中实现,从而可大大提高效率,而且通过直接检测泄漏率的方式可以有效降低检测误差,从而提高成品合格率。

附图说明

图1-图2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3-图4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去除检测模块)。

图5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去除机架、检测模块、侧移机构)

图6-图8是过滤夹装机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8是夹装推杆轴线所在中心面处剖视图。

图9-图12是本发明的过滤器安装模块结构示意图。其中图11-图12是过滤器安装模块的分度定位孔轴线所在的两个相互垂直的中心面处剖视图。

图13-图15是侧移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侧移机构和定位模块结构示意图。

图17-图19是抓取组件、第二侧移解锁杆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17是抓取组件位于抓取滑杆轴线所在中心面处剖视图。

图20-图25是检测模块结构示意图。

图26-图32是检测定位机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28、图29是两个检测送起槽中心面处剖视图;图30是图29中f1处放大图;图31是检测开关槽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本实施例的机架100、定位模块a、调节器安装模块b、涂胶模块c记载在与本案同日申报的、名为“一种定位模块及其医用输液器组装流水线”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中;

本实施例的滴斗安装模块d、旋转机构e、瓶针安装模块f记载在与本案同日申报的、名为“一种滴斗安装模块及其医用输液器组装流水线”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中。

参见图1-图5,一种医用输液器组装流水线,包括机架100、定位模块a、调节器安装模块b、涂胶模块c、滴斗安装模块d、旋转机构e、瓶针安装模块f、过滤器安装模块h、侧移机构g、检测模块i,所述机架100包括架体110,架体110上安装有架体皮带310,定位模块a安装在架体皮带310上且架体皮带310可以带动定位模块a运行;调节器安装模块b、涂胶模块c、滴斗安装模块d、旋转机构e、瓶针安装模块f、侧移机构g均安装在架体110上;

参见图9-图12,过滤器安装模块h设置在第二管体远离安装滴斗一端,且过滤器安装模块h包括分度输送机构f600、过滤底座h110、过滤推板h120、过滤夹装机构h01,过滤夹装机构h01安装在过滤输送管h260一端上,过滤输送管h260另一端与分度输送机构f600的、用于输出过滤器06的分度通道f611密封连通,从而可以将过滤器06从分度通道f611内输入至过滤输送管h260内,然后吹送至过滤夹装机构h01,过滤输送管h260可轴向滑动地安装在过滤底座h110上且过滤输送管h260还与过滤推板h120装配固定。使用时,分度输送机构f600将过滤器06逐一输入分度通道f611内,然后输送至过滤夹装机构h01处卡紧,准备与第二管体安装。

分度输送机构f600的分度壳f610固定在过滤底座h110上,所述分度壳f610、过滤底座h110固定在过滤升降轴h210顶部,所述过滤升降轴h210底部装入过滤升降筒h220内且与之可轴向滑动装配,所述过滤升降筒h220固定在架体110上;所述过滤底座h110底部还与过滤升降伸缩轴h311顶部装配固定,过滤升降伸缩轴h311底部装入过滤升降气缸h310内,所述过滤升降气缸h310可以驱动过滤升降伸缩轴h311轴向移动,从而驱动分度输送机构f600、过滤底座h110上下移动。所述过滤底座h110上分别固定有第一过滤立板h111、第二过滤立板h112,所述第一过滤立板h111与第一过滤导向筒h230、第二过滤导向筒h240一端装配固定,所述过滤推板h120与过滤导向轴h290、过滤导向管h280一端装配固定,所述过滤导向轴h290另一端装入第二过滤导向筒h230内且与之可轴向滑动装配,所述过滤导向管h280另一端插装入第二过滤导向筒h240内且与之可轴向滑动装配,所述过滤导向管h280内部中空且其与过滤推板h120装配一端通过第二过滤气管h252与过滤夹装机构h01的夹装气腔f221连通;所述过滤推板h120与过滤气缸h320的过滤伸缩轴h321装配固定,所述过滤气缸h320安装在过滤底座h110上;第二过滤导向筒h240与第一过滤立板h111装配一端和第一过滤气管h251一端连通,所述第一过滤气管h251另一端可输入加压气流或抽气,从而对过滤夹装机构h01进行充气或泄压。

所述过滤导向轴h290与过滤触发板h130装配固定,所述第一过滤导向筒h230上设置有沿着其轴向分布的过滤长槽,过滤长槽用于便于过滤触发板h130移动;所述第二过滤立板h112上安装有第一过滤行程开关h331,所述第一过滤行程开关h331的触发端与过滤触发板h130正对,在过滤推板h120向远离分度输送机构f600方向移动至最大位移点时过滤触发板h130触发第一过滤行程开关h331,从而使得第一过滤行程开关h331向控制器输入信号,此时停止过滤气缸h320的伸出。所述过滤推板h120上还设置有过滤推板触发块h121,所述过滤底座h110与过滤推板触发块h121对应处安装有第二过滤行程开关h332,所述第二过滤行程开关h332的触发端正对过滤推板触发块h121,在过滤推板h120向分度输送机构f600移动至最大位移时,过滤推板触发块h121触发第二过滤行程开关h332,第二过滤行程开关h332向控制器输入信号,停止过滤气缸的运行。

初始状态时,过滤夹装机构h01位移上方位移点,此时过滤器06的过滤器凸起061与第二管体02同轴、正对。使用时,过滤器06进入过滤夹装机构h01内卡紧,然后过滤气缸h320驱动过滤伸缩轴h321伸长,从而驱动过滤推板h120箱第二管体02移动,直到过滤器凸起061插装入第二管体02远离滴斗一端内,再启动过滤夹装机构h01的夹装紫外线灯,从而照射过滤器凸起061处以使得uv胶快速固化,实现过滤器与第二管体的装配固定。最后过滤夹装机构h01第一次泄压,从而松开过滤器,然后过滤气缸h320带动过滤推板h120复位,然后过滤夹装机构h01完全泄压,如此循环。本实施例中,过滤器、滴斗可以同步安装因此效率很高,而过滤器安装完成后过滤升降气缸h310驱动过滤底座h110下移至最下方位移点,从而使得过滤器安装模块不影响侧移机构g的运行。在过滤器安装完成后第一管体、第二管体、瓶针、滴斗、过滤器、调节器构成输液器主体10,本实施例中过滤器可以是普通输液器的单向阀。

参见图6-图8,所述过滤夹装机构h01包括夹装外壳f210、夹装气瓶f220,夹装气瓶f220安装在夹装外壳f210上,所述夹装外壳f210内部为中空的夹装气腔f221,夹装气腔f221与瓶针卡紧气管f361连通,且夹装气腔f221还与设置在夹装外壳f210内的瓶针活塞腔f211连通,所述夹装气腔f221面向瓶针安装管f380一侧面为弹性弧面f222,弹性弧面f222将夹装气腔f221密封且其具有弹性,在夹装气腔f221内充满加压气体时,气压会克服弹性弧面f222的弹力将弹性弧面f222向过滤输送管h260推动,从而使得弹性弧面f222能够与过滤器06的外壁压紧以相对固定瓶针。瓶针活塞腔f211内卡合、密封、可滑动地安装有夹装活塞f740,夹装活塞f740固定在夹装推杆f730一端上,夹装推杆f730另一端穿出夹装外壳f210后与夹装端板f750装配固定,夹装端板f750上分别安装有夹装限位板f230、夹装紫外线灯f580,所述夹装紫外线灯f580通电后发出紫外线光,从而照射过滤器凸起061,使得过滤器凸起061与第二管体05之间的uv胶快速固化。所述夹装推杆f730位于夹装活塞f740和瓶针活塞腔f211内侧端面之间的部分上套装有夹装压簧f720,所述夹装压簧f720用于对夹装活塞f740产生阻碍其向夹装端板f750移动的弹力。所述夹装限位板f230用于防止过滤器06穿出过滤输送管h260的过滤输送内管h261,本实施例中过滤器凸起061能够穿过夹装限位板f230,但是过滤器的外径较大部分无法穿过,从而实现过滤器的限位、定位。使用时,过滤器06与夹装限位板f230贴紧后,夹装气腔f221进入加压气体,由于弹性弧面的弹性系数比夹装弹簧的大,因此夹装活塞会先克服夹装弹簧的弹力移动,从而使得夹装限位板f230向远离远离过滤器06安装管f380方向移动,直到夹装限位板f230不再阻挡过滤器移动且夹装限位板f230与瓶针安装管f380轴线的最大距离至少为过滤器最大外径半径的1.2倍。然后夹装气腔f221继续进入加压气体,此时气压增加,从而驱动弹性弧面f222向外张开以卡紧过滤器06。然后启动过滤气缸h320,使得过滤伸缩轴h321驱动过滤推板h120向远离分度通道f611的方向移动,直到将过滤器凸起061插装入第二管体与之对应的端部内;启动夹装紫外线灯f580照射,从而使得过滤器06快速与第二管体粘接为一体,完成过滤器和第二管体的组装。弹性弧面f222与瓶针接触面为光滑面,本实施例中在此端面设置有聚四氟乙烯涂层。在完成瓶针组装后夹装气腔f221少量泄压至夹装限位板f230达到不阻挡过滤器移动的位置,此时弹性弧面f222通过自身弹力复位,从而松开过滤器,过滤气缸h320驱动过滤推板h120复位,复位完成后夹装气腔f221完全泄压,从而使得夹装限位板f230复位。

参见图9-图12,所述分度输送机构f600包括分度壳f610,所述分度壳f610内部设置有分度保持槽f612、分度通道f611,所述分度通道f611有两个且分别与分度保持槽f612连通,所述分度壳f610位于两个分度通道f611的用于进料的分度通道f611的外侧上安装有进料管头f651、另一分度通道f611与过滤输送管h260的过滤输送内管h261一端连通;所述分度保持槽f612内安装有分度轮f420,所述分度轮f420与分度保持槽f612卡合、密封、可圆周转动装配,所述分度轮f420通过分度连接柱f421与分度大齿轮f420同轴连接装配,所述分度大齿轮f420安装在分度壳f610外且与分度小齿轮f430啮合传动,所述分度小齿轮f430套装固定在分度电机f530的分度输出轴f531上,所述分度电机f531安装在分度架f620上,分度架f620安装在分度壳f610上;所述分度大齿轮f420可圆周转动地安装在分度保持块f630的分度安装孔f631内,所述分度保持块f630安装在分度壳f610上,分度壳f610安装在架体110上,所述分度大齿轮f420安装在分度安装孔f631内的部分上设置有分度定位孔f422,所述分度大齿轮f420穿出分度保持块f630的部分上设置有分度卡齿f423,分度卡齿f423与分度小齿轮啮合传动。所述分度定位孔f422有多个且均匀分布在分度大齿轮f420圆周方向上,所述分度定位孔f422与分度伸缩轴f541一端卡合装配,从而在圆周方向上相对固定分度大齿轮f420,所述分度伸缩轴f541另一端依次穿过分度保持块f630、分度电磁铁f540、第二分度支板f672后与分度触发板f542装配固定,所述分度保持块f630与分度伸缩轴f541装配处设置有分度滑槽f632,所述分度伸缩轴f541位于分度滑槽f632内的部分上固定有分度限位环f543,所述分度伸缩轴f541位于分度限位环f543和分度滑槽f632内侧端面之间的部分上套装有分度压簧f660,分度压簧f660用于对分度伸缩轴f541施加轴向向分度大齿轮f420推动的弹力,所述分度触发板f542两侧分别安装有第二分度支板f672、第一分度支板f671,第二分度支板f672、第一分度支板f671均固定在分度保持块f630上,所述第二分度支板f672、第一分度支板f671上分别安装有第二分度行程开关f552、第一分度行程开关f551,所述第二分度行程开关f552、第一分度行程开关f551的触发端分别正对分度触发板f542,所述第二分度行程开关f552、第一分度行程开关f551的信号分别接入控制器。使用时第二分度行程开关f552、第一分度行程开关f551择一与分度触发板f542压紧,从而被触发。从而探测分度伸缩轴f541是否装入分度定位孔f631内,所述分度伸缩轴f541装入分度定位孔f631内时,分度触发板触发第二分度行程开关f552;当分度伸缩轴f541拉出分度定位孔f631时,分度触发板触发第一分度行程开关f551。在分度伸缩轴f541拉出分度定位孔f631时,分度大齿轮、分度轮f640均可圆周转动。所述进料管头f651、排料管头f652分别与分度进料管f330、瓶针支管f370一端密封连通。分度伸缩轴f541上还可球形滚动地安装有分度滚珠f544,分度滚珠f544用于在分度伸缩轴f541拉出分度定位孔f631后、分度轮f640转动时与分度轮f640压紧,从而将分度轮f640与分度伸缩轴f541的摩擦。

所述分度轮f640上设置有分度输送孔f641,所述分度输送孔f641的数量与分度定位孔f422的数量一样且在圆周上的分布夹角也与分度定位孔f422一样,从而实现每个分度定位孔f422、分度输送孔f641一一对应,也就可以实现对每个分度输送孔f641进行定位。所述分度轮f640与分度保持轴f340一端同轴、可圆周转动装配,所述分度保持轴f340安装固定在架体110上,且分度保持轴f340上分别设置有负压通道f341、正压通道f342,所述负压通道f341、正压通道f342分别与两个分度通道f611正对,所述分度轮f640位于每个分度输送孔f641的封闭端处分别设置有贯穿的分度气孔f642,所述分度气孔f642可将负压通道f341、正压通道f342与与之对应的分度通道f611连通。所述负压通道f341、正压通道f342分别与分度负压管f351、分度正压管f352一端连通,所述分度负压管f351、分度正压管f352另一端分别与可输入负压、加压气流。所述进料管头f651与分度进料管f330一端连通,分度进料管f330另一端与用于逐一输出过滤器06的瓶针振动盘的输出端连通。使用时,分度负压管f351接入负压,从而通过负压将过滤器06从分度进料管f330抽吸进入分度输送孔f641内,然后负压切断;分度电磁铁得电将分度伸缩轴f541轴向克服分度压簧的弹力向第一分度行程开关一端拉动,直到第一分度行程开关被触发,此时分度伸缩轴f541拉出分度定位孔f422;然后分度电机f530驱动分度轮转动、分度电磁铁失电,直到下一分度定位孔与分度伸缩轴正对,此时分度伸缩轴在分度压簧的他那里作用下向分度定位孔移动,从而在圆周方向上再次锁定分度轮,如此往复,直到携带有过滤器06的分度输送孔转动至与正压通道f342、过滤输送管一端的分度通道正对时,分度正压管f352通入加压气流,加压气流将过滤器06从分度输送孔内吹出,然后依次穿过分度通道f611、过滤输送内管、最后与夹装限位板f230贴紧,然后分度正压管f352停止输入气流,夹持机构f01进气将过滤器夹紧即可开始过滤器的安装。

参见图13-图19,所述侧移机构g包括抓取组件g400、侧移立板g110,侧移立板g110上分别固定有第一侧移连接板g111、第二侧移连接板g112,所述第二侧移连接板g112与抓取组件g400的抓取外壳g410装配固定,所述第一侧移连接板g111与抓取气缸g310装配固定,抓取气缸g310的抓取伸缩轴g311与抓取驱动板g120装配固定,所述抓取驱动板g120与第一侧移解锁杆g250顶部、抓取组件g400的抓取滑杆g430顶部装配固定,所述第一侧移解锁杆g250通过第二侧移销g542与侧移杠杆g240一端铰接,所述侧移杠杆g240中间部分通过第二侧移销g541与侧移解锁架g150铰接,所述侧移解锁架g150固定在侧移立板g110上,侧移杠杆g240另一端与第二侧移解锁杆g230装配固定,所述第二侧移解锁杆g230上分别固定有第一解锁推杆g210、第二解锁推杆g220,所述第一解锁推杆g210、第二解锁推杆g220底部分别设置有解锁推杆大端g211、解锁齿条部分g221。

所述第一侧移连接板g111分别与第一侧移导向轴g510、侧移升降轴g321一端装配固定,所述侧移升降轴g321另一端装入侧移升降气缸g320内且侧移升降气缸g320可以驱动侧移升降轴g321轴向移动,侧移升降气缸g320安装在主体侧移架g130上,所述第一侧移导向轴g510与第一侧移导向轴g510可轴向滑动装配,所述主体侧移架g130上设置有侧移驱动杆g131,侧移驱动杆g131一端穿过侧移导向槽g143后与侧移皮带g610装配固定,侧移皮带g610分别绕过第一侧移带轮g611、第二侧移带轮g612从而构成带传动机构,所述第一侧移带轮g611、第二侧移带轮g612分别套装固定在侧移带轮轴g530、侧移输出轴g331上,所述侧移带轮轴g530、侧移输出轴g331分别与与之对应的侧移轴板g142可圆周转动装配且侧移输出轴g331一端转入侧移电机g330内,侧移电机可以驱动侧移输出轴g331圆周转动,从而驱动侧移皮带运行,也就驱动主体侧移架g130沿着侧移导向槽g143移动,所述侧移导向槽g143设置在侧移横板g140上,所述侧移轴板g142固定在侧移横板g140上,所述侧移横板g140两端上还分别固定有一块侧移竖板g141,两块侧移竖板g141分别与第二侧移导向轴g520装配固定,所述第二侧移导向轴g520贯穿主体侧移架g130且主体侧移架g130可沿着第二侧移导向轴g520轴向滑动。

初始状态时,组装完成输液器主体10的定位模块a位于侧移立板g110下方,侧移升降气缸g320驱动侧移升降轴g321下移以驱动侧移立板g110下移,直到抓取组件g400的两个主体卡爪g420分别位于第一管体或第二管体外侧且在横截面方向上包裹第一管体或第二管体。然后抓取气缸g310驱动抓取伸缩轴g311下移,从而驱使抓取驱动板g120下移,抓取驱动板g120下移时会通过侧移杠杆g240驱动第二侧移解锁杆g向下转动,从而使得第一解锁推杆g210、第二解锁推杆g220同步移动,以使得解锁推杆大端g211、解锁齿条部分g221对卡紧组件进行解锁,使得卡紧组件解除对第二管体的卡紧且其上方恢复开口。在抓取驱动板g120下移时会驱动抓取滑杆g430同步下移,从而驱动两个主体卡爪同时相对靠近转动以卡紧第一管体或第二管体。然后两个旋转卡爪松开对第一管体的卡紧,此时输液器主体10通过抓取组件抓紧;侧移升降气缸g320驱动侧移升降轴g321上移,从而驱动卡爪组件g400上移,也就是将输液器主体10抓取、同步上移,上移至输液器主体完全脱离定位模块a后,侧移升降气缸g320停止运行,然后启动侧移电机g330,侧移电机g330驱动侧移皮带g610携带主体侧移架g130向检测模块i移动,直到输液器主体10达到检测机构i400上方,侧移升降气缸g320驱动侧移立板g110下移,使得输液器主体10装入检测机构i400内;然后抓取气缸g310驱动抓取伸缩轴向上移动,使得抓取驱动板g120上移,也就带动抓取滑杆g430第一侧移解锁杆g250上移,从而使得两个主体卡爪g420释放输液器主体10,输液器主体10安装在检测机构i400内。最后侧移立板g110、主体侧移架g130复位即可。在主体侧移架g130复位后,过滤升降气缸g310驱动过滤器安装模块h复位。如此往复,从而不断将组装好的输液器主体10安装在检测机构i400内以进行检测。

本实施例中抓取组件g400至少有四个,分别靠近瓶针、滴斗两侧、过滤器,从而实现对第一管体或第二管体的有效抓取、卡紧。所述抓取组件g400包括抓取外壳g410、主体卡爪g420、抓取滑杆g430,所述抓取外壳g410上设置有卡爪安装部分g411、卡爪滑槽g413、卡爪复位槽g414,所述卡爪安装部分g411上设置有配合弧块g412,所述配合弧块g412用于和主体卡爪g420配合以卡紧输液器主体10;所述抓取滑杆g430穿过卡爪滑槽g413、卡爪复位槽g414且与之卡合、可滑动装配,所述抓取滑杆g430位于卡爪复位槽g414内的部分上设置有卡爪受力环g431,所述抓取滑杆g430位于卡爪受力环g431和卡爪复位槽g414内侧端面之间的部分上套装有卡爪压簧g460,卡爪压簧g460用于对抓取滑杆g430施加向主体卡爪g420推动的弹力。所述主体卡爪g420有两个且其相互靠近一端上设置有卡爪通槽g421,两个卡爪通槽g421与卡爪驱动销g450可滑动装配,所述卡爪驱动销g450安装在抓取滑杆g430上,所述主体卡爪g420还通过卡爪铰接销g440与卡爪安装部分g411铰接。初始状态时,在卡爪压簧的g460的弹力作用下,两个主体卡爪g420保持相互远离转动的最大角度。在卡爪气缸驱动抓取驱动板g120上移时,抓取滑杆g430克服抓取压簧的弹力上移,从而使得两个主体卡爪g420相互靠近转动以夹紧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

参见图20-图32,所述检测模块i包括至少两块第一检测侧板i110、检测机构i400,两块第一检测侧板i110之间通过检测横板i120连接固定且两块第一检测侧板i110的两端分别与一根检测转轴i210可圆周转动装配,两根检测转轴i210上套装固定有检测带轮i311,两根检测转轴i210上的检测带轮i311之间通过检测皮带i310连接并构成带传动机构,所述检测皮带i310通过检测连接块i411与检测机构i400的检测底板i410装配固定,检测机构i400有多个且分布在检测皮带i310上;至少其中一根检测转轴i210通过外力(电机)驱使而间歇性转动,从而使得各个检测机构i400依次间歇填位运行(即上一个检测机构i400运行到下一个检测机构i400所在位置后停留一端时间)。

所述检测机构i400包括检测底板i410、安装在检测底板i410两端上的检测立板i420,所述检测底板i410底部还分别安装有电子标签i360、无线充电接收器i350,所述无线充电接收器i350内置有蓄电池,蓄电池将无线充电接收器i350获得的电能存储;所述蓄电池用于为电子气压计i370供电,所述无线充电接收器i350与安装在检测横板i120上安装的无线充电发射器i320配合,从而在无线充电发射器i320与无线充电接收器i350靠近时可以通过无线方式向蓄电池输入电能进行存储,所述检测横板i120上还安装有hf读卡器i330,hf读卡器i330用于读取电子标签的信息,从而通过电子标签的信息判断该电子标签对应检测机构i400。本实施例中,在检测机构每个停留的工位处均安装有无线充电发射器i320,从而在检测模块停留时均可进行无线充电。

所述检测底板i410上还安装有检测安装块i450,所述检测安装块i450内设置有用于放置第一管体、第二管体的检测安装槽i451,所述检测底板i410上还分别设置有两个检测滑槽i412,两个检测滑槽i412分别与检测齿条i431、检测导向条i432卡合、可滑动装配,所述检测齿条i431、检测导向条i432分别固定在检测活动块i430底部,所述检测活动块i430有两块且分别安装在检测安装块i450与检测立板i420之间,检测活动块i430内分别设置有检测卡紧安装槽i433、检测充气槽i434,所述检测充气槽i434通过第二检测气管i620与两个检测送气槽i413的其中一个连通、另一个检测送气槽i413与第三检测气管i630一端连通,两个检测送气槽i413不相互连通;第三检测气管i630另一端与电子气压计i370的进气口连通,电子气压计i370的出气口与第一检测气管i610一端连通,第一检测气管i610有两根且分别装入与之对应的检测活动块i430内;靠近瓶针一侧的检测活动块i430的检测卡紧安装槽i433内安装有第二检测气环i720,所述第二检测气环i720内部为中空得到第二检测气腔i721,第二检测气环i720采用软质弹性材料制成,第二检测气腔i721与与之对应的第二检测气管i620连通;另一检测卡紧安装槽i433内安装有第一检测气环i710,所述第一检测气环i710内部为中空的第一检测气腔i711,第一检测气腔i711与与之对应的第二检测气管i620连通。使用时,首先第二检测气管i620内进入高压气流,从而使得第一检测气环i710、第二检测气环i720充气,也就使得第一检测气环i710、第二检测气环i720膨胀以分别将输液器主体的过滤器、瓶针夹紧、密封;然后第三检测气管i630进入加压气体,从而使得电子气压计检测到气压,电子气压计将检测的信号输入控制器,气流穿过电子气压计进入第一检测气管i610,第一检测气管i610将加压气流输入检测充气槽i434,气流通过过滤器、瓶针进入输液器主体内,然后第一检测气管i610的气流切断并保持一端时间,整个过程中均通过电子气压计探测气压,从而换算泄漏率,如果泄漏率在合格值范围内,则判断为此输液器主体为合格品,反之则为次品。

两个检测送气槽i413均设置在检测底板i410上,所述检测底板i410上还设置有检测齿轮槽i414,检测齿轮槽i414内安装有第二检测齿轮i650,第二检测齿轮i650分别与两根检测齿条i431啮合传动,从而在检测齿轮i650圆周转动时能够驱动两根检测齿条i431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移动;所述第二检测齿轮i650套装固定在检测齿轮轴i220上,检测齿轮轴i220另一端穿出检测底板i410后与第一检测齿轮i640套装固定,所述检测齿轮轴i220与检测底板i410可圆周转动装配;

两个检测送气槽i413分别与一个检测阀i460一端连通,所述检测阀i460的外壁两侧上分别固定有检测开关轴i461,所述检测开关轴i461可以装入检测开关槽i531内且与之可滑动装配,所述检测阀i460内部为中空的检测阀腔i462、检测阀孔i463,所述检测阀腔i462一端与其中一个检测送气槽i413连通、另一端与检测阀孔i463连通,所述检测检测阀腔i462内卡合、可滑动地安装有检测阀环i861,所述检测阀环i861套装固定在检测阀芯i860上,所述于检测阀腔i462内位于检测阀环i861顶部与检测底板i410之间的部分上安装有检测阀弹簧i470,所述检测阀弹簧i470用于对检测阀芯i860施加向远离检测底板i410推动的弹力,从而使得检测阀芯i860上的检测阀芯密封部分i862与检测阀孔i463保持密封装配。

所述检测阀芯i860靠近检测阀孔i463一端上可球形转动地安装有检测滚珠i870,所述检测阀i460底端面上安装有第一检测密封环i881;所述检测阀i460通过供气组件i500打开、供气、排气,所述供气组件i500包括检测开关块i530、检测开关壳i520,检测开关块i530上设置有检测开关槽i531,所述检测开关壳i520固定在检测横板i120上,所述测开关壳i520内分别安装有第一检测隔板i521、第二检测隔板i522,且检测开关壳i530顶部还与检测开关块i530卡合、可滑动装配,所述检测开关壳i530固定在检测连接块i540上,所述检测连接块i540内部分别设置有检测供气孔i541、检测开关腔i542,所述检测供气孔i541与检测开关腔i542顶部连通,检测开关腔i542底部与检测伸缩管i550一端连通,所述检测伸缩管i550另一端穿过第一检测隔板i521、第二检测隔板i522且与之可轴向滑动装配且检测伸缩管i550此端与检测供气管i510一端连通,检测供气管i510另一端可以输入加压气流或进行负压抽吸,所述检测伸缩管i550位于第一检测隔板i521、第二检测隔板i522之间的部分上套装固定有检测限位环i551,所述检测伸缩管i550位于第一检测隔板i521、检测限位环i551之间的部分上套装有检测复位弹簧i840,检测复位弹簧i840用于对检测伸缩管i550施加阻碍其向第一检测隔板i521移动的弹力。

所述检测开关腔i542内卡合、可滑动地安装有供气滑环i820,供气滑环i820固定在供气开关塞i810一端,供气开关塞i810另一端装入检测供气孔i541内且供气开关塞i810上设置有可与检测供气孔i541密封装配的供气密封部分,所述检测开关腔i542位于供气滑环i820与检测开关腔i542靠近检测伸缩管i550的一端端面之间安装有供气压簧i830,供气压簧i830用于对供气开关塞i810施加向检测供气孔i541推动的弹力,使得初始状态时,检测供气孔i541与供气开关塞i810保持密封。所述检测连接块i540顶部、与第一检测密封环i881对应处安装有第二检测密封环i882,所述第一检测密封环i881、第二检测密封环i882可相互压紧,从而实现检测阀i460与检测连接块i540之间的密封。

初始状态时,检测阀芯i860处于最底部且其检测阀芯密封部分i862保持与检测阀孔i463密封装配。使用时,检测开关轴i461装入检测开关槽i531内,从而将检测连接块i540克服检测复位弹簧i840的弹力向上拉动,使得检测伸缩管i550、检测连接块i540上移,使得第一检测密封环i881、第二检测密封环i882相互贴紧密封,此时检测滚珠i870对供气开关塞i810施加下压力,使得供气开关塞i810克服供气弹簧i830的弹力下移,使得供气密封部分下移推出检测供气孔i541,同时检测滚珠i870对检测阀芯i860施加向上推动的推力,使得检测阀芯i860上移,从而使得检测阀芯密封部分i862与检测阀孔错位;此时检测开关腔i542通过检测供气孔i541、检测阀孔i463与检测阀腔i462连通,也就是使得检测伸缩管i550与检测送气槽i413连通,此时检测伸缩管i550输入加压气体,气体进入检测送气槽i413内,从而对第三检测气管i630或第二检测气管i620供气。

本实施例中,供气组件i500有五个,两个安装在检测横板i120顶面、三个安装在检测横板i120底面。安装在检测横板i120顶面的两个供气组件i500,在检测皮带运行方向上,第一个用于对第二检测管道i620供气,第二个用于对第三检测管道i630供气;且这两个供气组件i500后方(检测机构先经过检测拉近齿条i140)、检测横板i120顶面上还安装有检测拉近齿条i140,当检测机构经过检测拉近齿条i140时,检测拉近齿条i140与第一检测齿轮i640啮合传动,从而驱动第一检测齿轮i640圆周转动,第一检测齿轮i640带动第二检测齿轮i650转动,从而驱动两根检测齿条i431相互靠近移动,也就使得两块检测活动块i430相互靠近移动,直到检测活动块i430与检测安装块i450端面贴紧,此时过滤器、瓶针分别装入第二检测气环i720、第一检测气环i710的内孔中,然后在在分别通过两个供气组件i500分别实现对第二检测管道、第三检测管道的供气。检测阀i460与供气组件i500分离后期恢复密封状态,此时电子气压计试试探测气压参数,然后将探测数据打包存储,在hf读卡器读取电子标签的信息时将这些数据读取入hf读卡器,然后hf读卡器将数据转送至控制器,控制器计算泄漏率,然后判断此输液器主体是否合格。

安三个安装在检测横板i120底面的供气组件i500在与之对应的检测皮带运行方向上依次分为一号供气组件i500-1、二号供气组件i500-2、三号供气组件i500-3,所述检测横板i120底面上、位于二号供气组件i500-2和三号供气组件i500-3前方均安装有一个检测切换气缸i340,靠近二号供气组件i500-2的检测切换气缸i340的检测切换伸缩轴i341与第一放料齿条i151装配固定,另一个检测切换气缸i340的检测切换伸缩轴i341与第二放料齿条i152装配固定;初始状态时,第一放料齿条i151对应的检测切换气缸i340驱动检测切换伸缩轴i341伸长、另一检测切换伸缩轴i341缩短,从而使得第一放料齿条i151能够直接与第一检测齿轮i640啮合传动、第二放料齿条i152不能与第一检测齿轮i640啮合传动。所述第一放料齿条i151下方为合格通道i131,所述第二放料齿条i152下方为次品通道i132,所述合格通道i131、次品通道i132分别由两块第一通道板i130与两侧的第一检测侧板i110装配后围成的空间构成。

检测皮带间歇性运行,从而驱动各个检测机构间歇性同步运行,在检测充气槽i434充气后,检测机构逐渐运行至检测横板i120下方,且通过hf读卡器驱动电子标签信息。检测机构i400经过一号供气组件i500-1,此时一号供气组件i500-1将检测充气槽i434泄压,也就是将第三检测气管与大气连通或其抽气泵连通(将一号供气组件i500-1的检测供气管i510与抽气泵的进口连通),从而将检测充气槽i434完全泄压;然后检测机构继续移动,使得二号供气组件i500-2对第二检测气管泄压,从而使得第一检测气环i710、第二检测气环i720分别泄压,从而不再卡紧过滤器、瓶针。然后控制器判断输液器主体是否为合格品,如果是合格品,则保持第一放料齿条i151、第二放料齿条i152的状态不变,在检测机构经过第一放料齿条i151时,两块检测活动块复位,从而使得输液器主体10没有限制而通过自重下落至合格通道i131内输出。如果判断为次品,则切换第一放料齿条i151、第二放料齿条i152的状态,使得第二放料齿条i152与检测机构上的第一检测齿轮i640啮合而释放输液器主体10,从而使得输液器主体10从次品通道i132输出。为了防止在二号供气组件i500-2对第二检测气管泄压后造成输液器主体10通过自重费需要性滑落,申请人增加三号供气组件i500-3,且二号供气组件i500-2、三号供气组件i500-3择一与与第二管体对应的检测阀i460装配,可以采用第一放料齿条i151、第二放料齿条i152通过气杆驱使移动切换的方式。在判断为次品后,二号供气组件i500-2不与检测阀i460装配,直到检测阀i460达到三号供气组件i500-3后与三号供气组件i500-3装配泄压,从而保证输液器主体10不在中途掉落。所述二号供气组件i500-2安装在第一放料齿条i151前方,所述三号供气组件i500-3安装在第二放料齿条i152前方。从而保证先解除对输液器主体的卡紧后释放输液器主体。

本实施例中的控制器用于收发解析控制指令并进行参数计算,本实施例选用plc、cpu、mcu、工控机其中一种或其任一组合而成。

本发明未详述之处,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技术。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发明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发明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