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碟式离心机及其排渣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595094发布日期:2022-09-21 05:12阅读:281来源:国知局
一种碟式离心机及其排渣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离心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排渣装置。本技术还涉及一种具有该排渣装置的碟式离心机。


背景技术:

2.现有技术中,碟式离心机正常工作时,通过plc预设的参数,控制排渣装置在特定时间段下开始排渣,使固体滤渣通过排渣通道后从排渣口排出,并进入收集罐。然而,上述排渣装置仅适用于流动性较好的固液混合的废渣,对于偏黏稠的、流动性不好的固液混合废渣或固体滤渣,容易导致排渣不流畅。此外,目前的收集罐为普通收集罐,当废渣在收集罐的底部沉积后,不方便回收转移,影响排渣效率。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有必要适时提供一种适用范围广、且排渣效率高的排渣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排渣装置,可以提高排渣的效率。本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排渣装置的碟式离心机。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排渣装置,包括:
5.排渣通道,用于连接罐体并输送从罐体出来的废渣;
6.收集箱,连接所述排渣通道,用于收集废渣;
7.注水稀释组件,连接所述收集箱,用于向所述收集箱中注入液体,以稀释所述收集箱中的废渣;
8.抽料机构,连接所述收集箱,用于抽出所述收集箱中被稀释的废渣。
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注水稀释组件包括管路,所述管路的一端连接所述收集箱,所述管路用于供所述收集箱外部的液体流入所述收集箱。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管路具体为密封水溢流管,所述密封水溢流管用于连接罐体,以供罐体中的密封水溢流进所述收集箱。
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密封水溢流管上设有开关阀。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排渣通道包括:
13.第一管道,用于设于罐体内,并沿水平方向设置;
14.第二管道,连接所述第一管道与所述收集箱,且倾斜于所述第一管道,用于将所述第一管道中的废渣输送至所述收集箱中。
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管道与所述收集箱通过弯头连接,所述弯头为135
°
弯头。
16.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观察孔,所述观察孔设于所述弯头上。
1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抽料机构包括:
18.抽料管,连接于所述收集箱的底部;
19.真空抽料组件,连接所述抽料管,用于提供动力,以抽出所述收集箱中的废渣。
2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收集箱上设有视孔灯和放空管。
21.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碟式离心机,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排渣装置。
22.相对于上述背景技术,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排渣装置,包括排渣通道、收集箱、注水稀释组件和抽料机构,其中,排渣通道用于连接罐体并输送从罐体出来的废渣,收集箱连接排渣通道,收集箱用于收集废渣,注水稀释组件连接收集箱,注水稀释组件用于向收集箱中注入液体,以稀释收集箱中的废渣,抽料机构连接收集箱,抽料机构用于抽出收集箱中被稀释的废渣。也就是说,通过向收集箱中注入液体,从而达到稀释收集箱内废渣的目的,进一步地,通过抽料机构抽出收集箱中被稀释的废渣。相较于传统通过普通收集灌收集废渣的设置方式,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排渣装置箱通过注水稀释组件向收集箱中注入液体,从而达到稀释收集箱内废渣的目的,然后通过抽料机构抽出收集箱中被稀释的废渣,这样可以解决废渣在收集箱的底部沉积后不方便回收转移的问题,从而可以避免废渣在箱底沉积,有利于提高排渣效率。同时,该排渣装置还适用于偏黏稠的、流动性不好的固液混合废渣或固体滤渣,解决排渣不流畅的问题。
附图说明
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4.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排渣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5.其中:
26.1-排渣通道、11-第一管道、12-第二管道、2-弯头、3-收集箱、4-注水稀释组件、5-抽料机构、6-观察孔、7-视孔灯、8-放空管、9-罐体。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8.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29.需要说明的是,下文所述的“上端、下端、左侧、右侧”等方位词都是基于说明书附图所定义的。
30.请参考图1,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排渣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1中箭头方向为废渣的流动方向。
31.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排渣装置,用于碟式离心机,包括排渣通道1、收集箱3、注水稀释组件4和抽料机构5,其中,排渣通道1用于连接罐体9并输送从罐体9出来的废渣,收集箱3连接排渣通道1,收集箱3用于收集废渣,注水稀释组件4连接收集箱3,注水稀释组件4用于向收集箱3中注入液体,以稀释收集箱3中的废渣,抽料机构5连接收集箱3,抽料机构5
用于抽出收集箱3中被稀释的废渣。
32.也就是说,通过向收集箱3中注入液体,从而达到稀释收集箱3内废渣的目的,进一步地,通过抽料机构5抽出收集箱3中被稀释的废渣。
33.相较于传统通过普通收集灌收集废渣的设置方式,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排渣装置箱通过注水稀释组件4向收集箱3中注入液体,从而达到稀释收集箱3内废渣的目的,然后通过抽料机构5抽出收集箱3中被稀释的废渣,这样可以解决废渣在收集箱3的底部沉积后不方便回收转移的问题,从而可以避免废渣在箱底沉积,有利于提高排渣效率。
34.与此同时,该排渣装置还适用于偏黏稠的、流动性不好的固液混合废渣或固体滤渣,解决排渣不流畅的问题。
35.在一些实施例中,注水稀释组件4包括管路,管路的一端连接收集箱3,管路用于供收集箱3外部的液体流入收集箱3。
36.当然,根据实际需要,该注水稀释组件4可以设置为单独的外部供水组件,具体包括储水罐和管路,管路上设有用于提供动力的动力泵;也可以设置为与碟式离心机的罐体9连接,从而通过利用罐体9内的密封水来对收集箱3内的废渣进行稀释。
37.作为优选的,本文优选采用注水稀释组件4与碟式离心机的罐体9连接的方式进行稀释操作,有利于节约资源,降低成本。
38.具体地,管路具体为密封水溢流管,密封水溢流管用于连接罐体9,以供罐体9中的密封水溢流进收集箱3。管路的两端分别通过接头连接罐体9和收集箱3。
39.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控制密封水溢流管的通断,密封水溢流管上设有开关阀。当然,还可以在密封水溢流管上安装流量控制阀,通过流量控制阀以达到控制密封水溢流管中密封水的流量的目的。
40.在一些实施例中,排渣通道1包括第一管道11和第二管道12,第一管道11用于设于罐体9内,第一管道11沿水平方向设置;第二管道12连接第一管道11与收集箱3,且第二管道12倾斜于第一管道11,第二管道12用于将第一管道11中的废渣输送至收集箱3中。
41.也就是说,本实施例采用倾斜的第二管道12向收集箱3输送废渣,相较于传统水平的管道,采用具有一定坡度的斜管,可以增加固体废渣的流动性,从而解决传统水平管道仅适用流动性好的固液混合废渣以及造成废渣堵塞的问题,并使排渣装置适用于偏粘稠的、流动性不好的固体废渣。
42.可以理解的是,由于水平段排渣通道1的堵塞引起的多米诺效应,会造成碟式离心机内部碟片堵塞,由于重量分布不均,影响离心机动平衡,在震动保护器的保护作用下,离心机停止工作,需要拆除离心机,清洗内部碟片,才能继续工作,影响生产进度。因此,采用具有一定坡度的斜管,可以增加固体废渣的流动性,从而解决传统水平管道仅适用流动性好的固液混合废渣以及造成废渣堵塞的问题,并使排渣装置适用于偏粘稠的、流动性不好的固体废渣,大大提高排渣装置的通用性。
43.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管道12与收集箱3通过弯头2连接,弯头2为135
°
弯头2。也就是说,第二管道12与收集箱3的顶面呈45
°
夹角。当然,第二管道12与收集箱3的顶面的夹角也可以为其他角度,相应的,弯头2也可以其他角度的弯头,前提是尽量提升管道内废渣的流动性。
44.在一些实施例中,排渣装置还包括观察孔6,观察孔6设于弯头2上。这样即可通过
观察孔6观察排渣情况,与排渣顺畅与否,便于工艺操作。
45.需要说明的是,将观察孔6设于弯头2上,即可以将原先设置观察孔6的位置改为卡盘法兰。这样既可以保留观察孔6,便于观察排渣顺畅情况,又可以增加清洗入口。
46.在一些实施例中,抽料机构5包括抽料管和真空抽料组件,其中,抽料管连接于收集箱3的底部,真空抽料组件连接抽料管,真空抽料组件用于提供动力,以抽出收集箱3中的废渣。
47.此外,收集箱3上设有视孔灯7和放空管8。
48.综上所述,本技术实施例将普通的收集罐,改为真空收集箱3,将设备运行的密封溢流水,一并接入该收集箱3,增大收集箱3内滤渣的流动性,与此同时,通过真空抽料,可以实时将收集箱3内滤渣抽走,进入下一道工序,大大缩短生产进程。
49.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碟式离心机,包括罐体9,还包括上述具体实施例所描述的排渣装置,排渣装置与罐体9连接;碟式离心机的其他部分可以参照现有技术,本文不再展开。
50.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诸如第一和第二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与另外几个实体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
51.以上对本技术所提供的碟式离心机及其排渣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技术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的方案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技术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技术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