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不锈钢加工用润滑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43508阅读:169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金属加工润滑剂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不锈钢加工用润滑剂。



背景技术:

不锈钢的发展已经经过了近百年的历程,由于其具有独特的耐蚀性能,良好的加工性能以及精美的表面外观,被应用于众多领域,诸如化工、石油、航天、能源、纺织、轻工行业等。由于其用途广泛,可以百分之百地被回收应用,且随着工艺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生产成本的降低,不锈钢越来越深入人们的生活。随着经济不断发展,不锈钢制品用途越来越广。不锈钢从化学成分上说,是一种以铁和炭为基础的含有较多元素的高合金钢。不锈钢从物珵、化学性能上讲,是一种特殊钢。不锈钢包括耐酸钢、不起皮钢、耐热钢和电阻合金等,它的共同特点是在空气及弱腐蚀介质中能抵抗腐蚀性,即不易生锈。由于这些钢不易生锈的特点,所以人们流称它们为不锈钢。不锈钢不是绝对不生锈、不被腐蚀,而是生锈量、被腐蚀量少;生锈和被腐蚀的过程较慢,甚至根本察觉不到。因此说,不锈只具有相对的含义,而不是绝对的。

不锈钢的牌号、成分、性能各异,常用的分类方法主要是按钢的主要化学成分(特征元素)和组织结构以及二者相结合的方法来进行分类。按钢中的主要化学成分(特征元素)分为铬系和铬镍系不锈钢两大类。钢的组织结构是指钢的晶体结构和钢的显微组织的特征。不锈钢按其组织结构的不同进行分类,主要可分为五大类:即铁素体不锈钢、奥氏体不锈钢、马氏体不锈钢、双相不锈钢和沉淀硬化不锈钢。

首先,不锈钢牌号多,各牌号之间性能差异较。首先,屈服强度是不锈钢加工过程中所涉及的最主要性能,屈服强度值最大与最小之比达3倍,这就造成对加工工艺、模具、润滑等方面提出不同的要求,使不锈钢加工复杂化;其次,不同的不锈钢加工后的性质变化也不同;第三,不锈钢中的铬、镍等元素与碳化钨烧结模具中的钴元素具有很好的亲和性,因而在不锈钢加工时,对模具材料的选用要特别注意;第四,不锈钢表面致密的、非活性的氧化膜难于粘附润滑剂和难发生有利于润滑的化学反应,也给加工带来了困难,同时,不锈钢导热性能差,加工时温度高也给加工造成麻烦。这些因素同时也都对不锈钢加工时使用的润滑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润滑效果好,耐高温,稳定性好,高生物降解性,不污染环境的高粘度指数的不锈钢加工用润滑剂。

一种不锈钢加工用润滑剂,按重量份数计,由以下组份组成:

2-(4-吗啉基二硫代)苯并噻唑5~8份,椰油酰胺丙基氧化胺3~5份,石墨烯片0.5~1份,硬脂酸盐2~5份,油性剂15~20份,增强剂3~5份,抗氧剂0.5~1份,乙基硅油0.1~0.5份,蓖麻油余量。

进一步,所述的石墨烯片的厚度为2~5nm。

进一步,所述的硬脂酸盐为硬脂酸锌、硬脂酸锂、硬脂酸铝中的一种或几种。

进一步,所述的油性剂为高油酸大豆油和高油酸葵花籽油按质量比(1~5):(1~3)组成。

进一步,所述的增强剂为二硫化钨和硫化异丁烯按质量比(1~3):1组成。

进一步,所述的抗氧剂为硫磷丁辛基锌、双(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硫醚、四〔β-(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季戊四醇酯中的一种或几种。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中添加的石墨烯片克服了传统石墨润滑剂只能在潮湿环境下使用的问题,在添加量较少的情况下,使得润滑剂在潮湿和干燥的环境中都能达到较好的润滑性能。

(2)本发明选择高油酸性的植物油作为油性剂,与传统的植物油油性剂相比,具有高承载能力和热氧化稳定性。

(3)本发明的其他助剂能够提高润滑剂的负载能力、抗磨损性、摩擦性能及较好的热稳定性。

(4)本发明制备的润滑剂具有高生物降解性、不污染环境、低毒性、低挥发性、高粘度指数,成本低、方法简单,适用于各种不锈钢加工领域。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实施例1

一种不锈钢加工用润滑剂,按重量份数计,由以下组份组成:

2-(4-吗啉基二硫代)苯并噻唑6份,椰油酰胺丙基氧化胺4份,厚度为2nm的石墨烯片0.5份,硬脂酸锌2份,高油酸大豆油和高油酸葵花籽油按质量比3:2组成的油性剂15份,二硫化钨和硫化异丁烯按质量比1:1组成的增强剂3份,硫磷丁辛基锌0.5份,乙基硅油0.1~0.5份,蓖麻油余量。

本申请的一种不锈钢加工用润滑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2-(4-吗啉基二硫代)苯并噻唑,椰油酰胺丙基氧化胺,石墨烯片,增强剂,抗氧剂与部分蓖麻油在常温下混合;

(2)将混合后的物料在真空度0.01-0.05MPa的条件下加热升温到135℃℃,保温15-30min后冷却至室温,得到混合物I;

(3)将硬脂酸盐,油性剂,乙基硅油加至步骤(2)所得的混合物I中,先加热升温到70℃,保温20-30min加入剩余的蓖麻油,升高温度到150℃,保温保温30-40min后过滤,滤液冷却至室温,即得所述润滑剂。

实施例2-6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表1。

表1

按上述配方所得润滑剂性能如表2

表2

以上述依据本发明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发明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发明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