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乙炔发生器电石加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92042发布日期:2018-11-09 20:28阅读:24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乙炔气体生产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乙炔发生器电石加料装置。



背景技术:

乙炔发生器是电石法生产乙炔气体的关键设备,工作原理是将电石原块经过粗破碎、细破碎,破碎后的电石称量后送入计量斗中,然后通过上卸料阀进入上储斗,再通过下卸料阀进入下储斗,最后由振动给料器均匀送入乙炔发生器中进行水解反应。在加料过程中,上储斗和下储斗都需要通过充氮置换斗内的空气,以防止乙炔发生器中有少量的乙炔气体进入与空气混合产生意外。

而在电石加料过程中,电石之间、电石与料斗内壁间的碰撞、摩擦都会产生电石粉尘,料斗内壁上不可避免的附着有粉尘。当对料斗内空气排空时,会有粉尘随空气一起排出,排出的粉尘会散落在厂房内,电石粉尘对人体皮肤接触或呼吸道吸收均可造成化学灼烧。而且随着长时间累集,还易产生受潮燃爆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缺陷与不足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乙炔发生器电石加料装置,通过粉尘过滤袋将下料过程中产生的电石粉尘进行过滤收集,防止其直接排入空气中累积产生危害。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乙炔发生器电石加料装置,包括计量斗、上进料阀、上储斗、下进料阀、下储斗和振动给料器;所述计量斗、上进料阀、上储斗、下进料阀、下储斗依次由上而下通过法兰连接,下储斗与振动给料器的进料口采用软连接,振动给料器的出料口通过软连接连到乙炔发生器的进料口上,所述计量斗上设有排尘口和吸风机,排尘口与吸风机进气口相连,上储斗、下储斗上分别设有充氮气管和排空气管,下储斗上设有粉尘过滤袋,排空气管及吸风机的出气口分别通过软管连接到粉尘过滤袋上。

进一步的,所述计量斗、上储斗、下储斗的内壁落料面上分别设有橡胶衬板。

进一步的,所述吸风机通过支座固定在计量斗外壁上。

进一步的,所述充氮气管和排空气管上分别设有控制阀。

进一步的,所述粉尘过滤袋通过搭扣固定在下储斗的外壁上。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计量斗、上储斗、下储斗的内壁落料面上分别设有橡胶衬板,可以有效的缓冲电石颗粒落料过程中与料斗内壁之间的碰撞摩擦,减少电石粉尘的产生;粉尘过滤袋可以有效的对计量斗下料时以及上、下储斗排气过程中产生的粉尘进行过滤收集,防止其随空气排出产生危害;粉尘过滤袋采用搭扣固定方便拆卸,可以一定时间处理一次收集的电石粉尘,防止累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所示:一种乙炔发生器电石加料装置,包括计量斗1、上进料阀2、上储斗3、下进料阀4、下储斗5和振动给料器6;所述计量斗1、上进料阀2、上储斗3、下进料阀4、下储斗5依次由上而下通过法兰连接,下储斗5与振动给料器6的进料口采用软连接,振动给料器6的出料口通过软连接连到乙炔发生器101的进料口上,所述计量斗1上设有排尘口31和吸风机32,排尘口31与吸风机32进气口相连,上储斗3、下储斗5上分别设有充氮气管11和排空气管12,下储斗5上设有粉尘过滤袋21,排空气管12及吸风机32的出气口分别通过软管连接到粉尘过滤袋21上。

所述计量斗1、上储斗3、下储斗5的内壁落料面上分别设有橡胶衬板。

所述吸风机32通过支座固定在计量斗1外壁上。

所述充氮气管11和排空气管12上分别设有控制阀。

所述粉尘过滤袋21通过搭扣41固定在下储斗5的外壁上。

具体的,上、下进料阀正常情况下处于密闭状态,先将电石原料称重后加入计量斗1内,然后打开上储斗3的充氮气管11控制阀,根据斗内气压判断充氮完成,打开上进料阀2,电石进入上储斗3,进料结束后关闭上进料阀2,再打开上储斗3的充氮气管11和排空气管12控制阀,进行氮气置换。完成后打开下进料阀4,将电石放入下储斗5内,电石通过振动给料器6均匀送入乙炔发生器101中进行水解反应,同时打开下储斗5的充氮气管和排空气管控制阀,进行氮气置换。

在落料过程中,由于电石之间、电石与料斗内壁之间的碰撞摩擦不可避免的会产生少量的电石粉尘。下料时,打开吸风机32,将产生的电石粉尘由计量斗1排尘口31排出,收集到粉尘过滤袋21中。上、下储斗中粉尘落料后会粘在料斗内壁上,当排空气管12控制阀打开时,会随斗内气体排出,电石粉尘经过粉尘过滤袋21会被过滤收集,从而避免了直接排入到空气中,造成污染和危害。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