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干熄焦预存段炉体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69649发布日期:2019-02-26 18:00阅读:549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干熄焦预存段炉体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炼焦生产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干熄焦预存段炉体结构。



背景技术:

干熄炉预存段分布在干熄炉的顶部,用于接收间歇装入的红焦,具有缓冲功能,可补偿生产的波动。它的主要作用有两个:(1)焦炭在干熄炉预存段是一个再炼焦的过程,有利于提高焦炭的成熟度;(2)贮存红焦,并能把红焦连续不断的供给冷却室,减少装料时间间隔和鼓风温度的波动,连续向锅炉供热,从而保证蒸汽参数稳定。当红焦在干熄炉的预存段贮存时,焦炭中挥发分裂解产生H2,CH4,CO等馏分不断上浮,滞积在干熄炉的锥顶空间,如果预存段压力过高,在装焦开炉盖时这部分滞积在锥顶空间的H2,CH4,CO等馏分从炉内冒出,容易引起放爆;如果预存段压力过低,在装焦开炉盖时外界空气会大量吸入干熄炉内,造成炉内焦炭的烧损。

干熄炉预存段倒塌的主要原因是施工建设后炉体内部原始尺寸超差,并且随着每次年修的开工、停工,耐火材料热胀冷缩变形,基础炉墙没有得到修复,是导致干熄焦干熄炉内内环墙外倾倒塌的原因。其次140吨干熄炉预存段内环墙频繁出现问题,结构在设计上存在问题,140吨干熄焦干熄炉预存段内环墙只在0度,180度上修建支撑墙(助墙),而90度270度方位上无任何支撑是设计上的一个重要问题。容易造成干熄焦内环墙受力发生位移在90度及270度附近得到释放,是干熄焦预存段内环墙损害的重要原因。

干熄焦年修期间,系统降温、焦炭冷却后,人员进入干熄焦炉体内部观察干熄炉预存段环形墙的状况,发现环形墙向外侧“鼓肚”的现象,基于此提出在牛腿集中破损、环形墙外侧“鼓肚”处增加干熄焦预存段内环墙支撑装置,避免内环形墙因“鼓肚”而出现倒塌事故,进而延长干熄焦炉使用寿命,降低干熄焦生产成本。

发明《一种干熄炉环形风道加固装置》(公开号;CN206428181U)介绍了一种加固装置,用条状钢带将干熄炉内墙整圈紧固住,在环形风道内墙的外表面圆周位置增设上、中、下三道环形钢带紧固,环形钢带周长25米,宽0.2米,每道环形钢带由4段按内墙外径制成弧状的钢带条连接而成,每段钢带条之间搭接用螺栓紧固;在三道环形钢带周长每间隔2米沿竖直方向还增设一条竖钢带拉接,每条竖钢带与三道环形钢带焊接固定形成牢固的保护框。其不足之处在于,这种方法需要的年修周期不能短于30天,同时这种方面操作起来不太实际,由于工作空间较狭小,而需要增加的铁板量又大,人力不够用,而机械设备又用不上,因此实际实施可能性较小。

新型《一种干熄焦炉牛腿及预存段中下部区域整体浇注结构》(公开号:CN204251553U)公开了:在干熄焦炉炉体斜道区内设置整体浇注牛腿、整体浇注环梁和整体浇注环形风道内环,在整体浇注牛腿内设有耐热钢筋和锚固件,整体浇注环形风道内环是圆筒结构,其上部是浇注预存段区域中部浇注体,其下部与整体浇注牛腿的上表面设有三角形支撑嵌入式砖堆砌体与整体浇注环形风道内环结合为一整体结构。不足之处在于,此种维护方法缺点是需要年修周期长,至少为两个月的时间;第二,浇筑后的环形墙能够承受的横向作用力不能满足需求,当干熄焦连续生产期间,料位达到170吨是装入红焦能够将浇筑的内环墙冲击倒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问题和不足而提供一种确保运行周期内安全稳定,延长干熄焦安全运行周期,从而降低干熄焦年修成本的新型干熄焦预存段炉体结构。

一种新型干熄焦预存段炉体结构,所述炉体包括内环墙、外环墙、斜道支撑,内环墙和外环墙之间设置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对称支撑在内环墙和外环墙的表面,且位于斜道支撑的正上方,高度设置在干熄焦炉焦炭料位120-150t的位置或者距离斜道上面2-3m处。

3-5个支撑装置形成一组,相邻两个支撑结构间距为3-4个斜道支撑的距离。进一步实现支撑力的均匀分配,同时与斜道通气口避开,均匀分配环形烟道气流。

所述支撑结构呈倒“工”字型。

所述支撑结构由耐火材料制成,采用钢筋编制支撑盒子,水泥掺加耐火泥、石子浇筑方式进行固定。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确保运行周期内安全稳定,延长干熄焦安全运行周期,从而降低干熄焦年修成本的新型干熄焦预存段炉体结构。

(2)避免了预存段炉墙继续变形的问题;延长了干熄焦生产运行周期,由原来的1年延长到2年;降低了由于预存段部位的年修时间及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干熄焦预存段炉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内环墙,2为外环墙,3为支撑结构,4为斜道支撑。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所示,一种新型干熄焦预存段炉体结构,所述炉体包括内环墙1、外环墙2,斜道支撑4,内环墙1和外环墙2之间设置支撑结构3,所述支撑结构3支撑在内环墙1和外环墙2的表面,且位于斜道支撑4的正上方,高度设置在干熄焦炉焦炭料位135t的位置。

3个支撑结构3形成一组,相邻两个支撑结构3间距为3个斜道口的距离。进一步实现支撑力的均匀分配,同时与斜道通气口避开,均匀分配环形烟道气流。

所述支撑结构3呈倒“工”字型。

所述支撑结构3由耐火材料制成,所述的支撑结构3采用钢筋编制支撑盒子,水泥掺加耐火泥、石子浇筑方式进行固定。

实施例2

如图所示,一种新型干熄焦预存段炉体结构,所述炉体包括内环墙1、外环墙2,斜道支撑4,内环墙1和外环墙2之间设置支撑结构3,所述支撑结构3支撑在内环墙1和外环墙2的表面,且位于斜道支撑4的正上方,高度设置距离斜道4上方2.5m处。

5个支撑结构3形成一组,相邻两个支撑结构3间距为4个斜道支撑的距离。进一步实现支撑力的均匀分配,同时与斜道通气口避开,均匀分配环形烟道气流。

所述支撑结构3呈倒“工”字型。

所述支撑结构3由耐火材料制成,所述的支撑结构3采用钢筋编制支撑盒子,水泥掺加耐火泥、石子浇筑方式进行固定。

为了表述本发明,在上述中参照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恰当且充分地进行了说明,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有关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做出各种变化和变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应由权利要求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