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秸秆燃烧碳化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530699发布日期:2020-04-24 21:43阅读:260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秸秆燃烧碳化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农业环保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秸秆燃烧碳化机。



背景技术:

秸秆是成熟农作物茎叶(穗)部分的总称。通常指小麦、水稻、玉米、薯类、油菜、棉花、甘蔗和其它农作物(通常为粗粮)在收获籽实后的剩余部分。农作物光合作用的产物有一半以上存在于秸秆中,秸秆富含氮、磷、钾、钙、镁和有机质等,是一种具有多用途的可再生的生物资源。目前政府明令禁止燃烧秸秆,原因是因为燃烧秸秆所生成的气体对大气有极大地危害。1、增加空气中co2的含量,其co2的提高比例远远大于燃烧普通树木的比例。2、增加空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此颗粒物为白色粉末状固体。3、降低空气的能见度,燃烧时秸秆生成大量的白色固体烟雾。由于固体极小,所以成粉末状飘散,极其影响城市、高速公路、机场等地的能见度,因此燃烧秸秆必须要用专门的燃烧器进行,而目前市场上专门的处理设备,对秸秆只是进行燃烧处理,不能很好地利用秸秆生物特性,形成新的再生资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能够对秸秆进行燃烧的同时,形成新的再生资源的一种多功能秸秆燃烧碳化机来解决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一种多功能秸秆燃烧碳化机,包括燃烧室,所述燃烧室一侧设置有上料斗,所述上料斗与所述燃烧室相连,所述燃烧室上方一侧通过烟道连接有除尘净化装置,所述除尘净化装置设施在所述燃烧室后方,所述燃烧室下方设置有出碳绞笼,所述出碳绞笼进料端与所述燃烧室底部连接;

所述燃烧室内部设置有炉排,所述燃烧室一侧设置有炉排电机,所述炉排电机通过支架与所述燃烧室固定连接,所述炉排电机带动所述燃烧室内部炉排运动,所述炉排电机远离所述燃烧室的一侧设置有炉排减速机,所述炉排电机与所述炉排减速机连接;

所述除尘净化装置包括除尘支架,所述除尘支架设置在所述燃烧室后方,所述除尘支架上设置有一组冷却除尘桶,所述冷却除尘桶的一侧设置有一组网式除尘桶,所述网式除尘桶远离所述冷却除尘桶的一侧设置有格式除尘桶,所述冷却除尘桶、网式除尘桶和格式除尘桶的外壁上方通过过烟道串联连接,所述格式除尘桶的外壁上方还设置有引风烟道,所述引风烟道与引风机相连,所述引风机下方通过支架固定,支架上还设置有引风机电机,所述引风机电机与所述引风机通过皮带连接,所述引风机与排烟管连接,所述冷却除尘桶、网式除尘桶和格式除尘桶的底部均连接有阀门漏斗。

进一步的,所述烟道下方设置有绞笼电机,所述绞笼电机一侧设置有绞笼调速电机,所述绞笼电机带动所述出碳绞笼运动。

进一步的,所述出碳绞笼出料端设置有碳化喷头,所述碳化喷头连接有水泵。

进一步的,所述燃烧室侧面设置有燃烧室观察口,所述燃烧室观察口下方设置有细料室。

进一步的,所述燃烧室表面加工有风门,所述风门一侧设置有配电箱,所述配电箱通过隔热支架与所述燃烧室表面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两个所述冷却除尘桶下端外壁通过水冷连接管连接,所述冷却除尘桶内部设置有u型管路,所述u型管路两端与过烟道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网式除尘桶内部设置有网式除尘隔离板,所述网式除尘隔离板顶端与所述网式除尘桶上端面固定连接,所述网式除尘隔离板一面与所述网式除尘桶内壁之间设置有若干过滤网。

进一步的,所述格式除尘桶两侧内壁倾斜设置有若干过滤板。

进一步的,所述燃烧室底部设置有固定架,所述燃烧室外表面设置有隔热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是将农作物的秸秆和废弃物,在缺氧和一定温度条件下热解制成稳定的生物炭。秸秆通过进料口进入燃烧室,通过开启炉排对秸秆进行燃烧,燃烧后的碳化物通过进入出碳绞笼,由绞笼进行出料排碳,在出碳过程中,通过开启碳化喷头,对秸秆碳化物进行喷淋雾化处理,形成的生物炭可还回田间使用;在秸秆成碳的同时,通过开启引风机,使燃烧室内产生的烟气及气体通过烟道进入除尘净化装置,通过设置冷却除尘桶、网式除尘桶和格式除尘桶三重除尘,对烟气及废气进行净化处理,并通过排烟管排出;在将烟气及废气引入冷却除尘桶、网式除尘桶和格式除尘桶中,通过密封处理形成蒸馏环境,使秸秆的燃烧烟气催生出木醋液,通过设置在底部的阀门漏斗,可以对木醋液进行收集。通过无氧、高温、除尘和净化处理,使秸秆燃烧后零排放无污染,绿色、节能、低碳、环保,并且生产的碳和碳灰及木醋液可还回田间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后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左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右侧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冷却除尘桶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网式除尘桶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格式除尘桶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燃烧室;2-上料斗;3-烟道;4-除尘净化装置;5-出碳绞笼;6-炉排电机;7-炉排减速机;8-除尘支架;9-冷却除尘桶;10-网式除尘桶;11-格式除尘桶;12-过烟道;13-引风烟道;14-引风机;15-引风机电机;16-绞笼电机;17-绞笼调速电机;18-碳化喷头;19-燃烧室观察口;20-细料室;21-风门;22-配电箱;23-隔热支架;24-水冷连接管;25-网式除尘隔离板;26-过滤网;27-固定架;28-隔热层;29-u型管路;30-排烟管;31-阀门漏斗;32-过滤板。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具体实施方式一:

结合图1-图7所示,本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多功能秸秆燃烧碳化机,包括燃烧室1,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室1一侧设置有上料斗2,所述上料斗2与所述燃烧室1相连,所述燃烧室1上方一侧通过烟道3连接有除尘净化装置4,所述除尘净化装置4设施在所述燃烧室1后方,所述燃烧室1下方设置有出碳绞笼5,所述出碳绞笼5进料端与所述燃烧室1底部连接;

所述燃烧室1内部设置有炉排,所述燃烧室1一侧设置有炉排电机6,所述炉排电机6通过支架与所述燃烧室1固定连接,所述炉排电机6带动所述燃烧室1内部炉排运动,所述炉排电机6远离所述燃烧室1的一侧设置有炉排减速机7,所述炉排电机6与所述炉排减速机7连接,秸秆通过进料口进入燃烧室燃烧,通过开启炉排对秸秆进行燃烧,燃烧后的碳化物通过进入出碳绞笼,由绞笼进行出料排碳,在出碳过程中,通过开启碳化喷头,对秸秆碳化物进行喷淋雾化处理,形成的生物炭可还回田间使用;

所述除尘净化装置4包括除尘支架8,所述除尘支架8设置在所述燃烧室1后方,所述除尘支架8上设置有一组冷却除尘桶9,所述冷却除尘桶9的一侧设置有一组网式除尘桶10,所述网式除尘桶10远离所述冷却除尘桶9的一侧设置有格式除尘桶11,所述冷却除尘桶9、网式除尘桶10和格式除尘桶11的外壁上方通过过烟道12串联连接,所述格式除尘桶11的外壁上方还设置有引风烟道13,所述引风烟道13与引风机14相连,所述引风机14下方通过支架固定,支架上还设置有引风机电机15,所述引风机电机15与所述引风机14通过皮带连接,所述引风机14与排烟管30连接,所述冷却除尘桶9、网式除尘桶10和格式除尘桶11的底部均连接有阀门漏斗,在秸秆成碳的同时,通过开启引风机,使燃烧室内产生的烟气及气体通过烟道进入除尘净化装置,通过设置冷却除尘桶、网式除尘桶和格式除尘桶三重除尘,对烟气及废气进行净化处理,并通过排烟管排出;在将烟气及废气引入冷却除尘桶、网式除尘桶和格式除尘桶中,通过密封处理形成蒸馏环境,使秸秆的燃烧烟气催生出木醋液,通过设置在底部的阀门漏斗,可以对木醋液进行收集。

具体实施方式二:

本实施例是在具体实施方式一的基础上,具体的,所述烟道3下方设置有绞笼电机16,所述绞笼电机16一侧设置有绞笼调速电机17,所述绞笼电机16带动所述出碳绞笼5运动。

具体实施方式三:

本实施例是在具体实施方式二的基础上,具体的,所述出碳绞笼5出料端设置有碳化喷头18,所述碳化喷头18连接有水泵,通过设置碳化喷头,通过连接水泵,能够对秸秆燃烧物成碳处理。

具体实施方式四:

本实施例是在具体实施方式一的基础上,具体地,所述燃烧室1侧面设置有燃烧室观察口19,所述燃烧室观察口19下方设置有细料室20,通过设置细料室,可以在在进料时,对搬运产生的尘土等沉积物进行回收。

具体实施方式五:

本实施例是在具体实施方式一的基础上,具体地,所述燃烧室1表面加工有风门21,所述风门21一侧设置有配电箱22,所述配电箱22通过隔热支架23与所述燃烧室1表面固定连接。

具体实施方式六:

本实施例是在具体实施方式一的基础上,具体地,两个所述冷却除尘桶9下端外壁通过水冷连接管24连接,所述冷却除尘桶9内部设置有u型管路29,所述u型管路29两端均与所述过烟道12连接,通过在冷却除尘桶内设置u型管路,并将两个冷却除尘桶通过水冷连接管连接,可以使烟气进入冷却除尘桶时,对烟气进行蒸馏处理,使秸秆燃烧的烟气产生木醋液。

具体实施方式七:

本实施例是在具体实施方式一的基础上,具体地,所述网式除尘桶10内部设置有网式除尘隔离板25,所述网式除尘隔离板25顶端与所述网式除尘桶10上端面固定连接,所述网式除尘隔离板25一面与所述网式除尘桶10内壁之间设置有若干过滤网26,通过设置网式除尘桶,并且在网式除尘桶内设置若干过滤网,使秸秆燃烧后的烟气进行递进式的除尘净化处理。

具体实施方式八:

本实施例是在具体实施方式一的基础上,具体地,所述格式除尘桶11两侧内壁倾斜设置有若干过滤板32。

具体实施方式九:

本实施例是在具体实施方式一的基础上,具体地,所述燃烧室1底部设置有固定架27,所述燃烧室1外表面设置有隔热层28。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