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防水性和蜡感的皮革变色效应蜡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5126008阅读:53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有防水性和蜡感的皮革变色效应蜡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提供了用于皮革制造业中诸如服装革、沙发革、手套革、鞋面革等表面涂饰的具有防水效果和蜡感的变色效应蜡的制造方法。
所谓皮革变色效应(即Pull-up效应),是指将某些特性油脂(即皮革变色效应油)施于革的表面后,成革在受外界张力(拉伸、顶伸、弯曲、折叠)作用下,革面会出现深浅不一的颜色变化,外界张力消除后,革面颜色又自然恢复。
皮革变色效应油是80年代末引进国内的一种皮革涂饰材料,国内许多皮革厂已有应用,可显著提高皮革档次,使之具有变色效应,符合国际流行风格。目前国内研制生产的皮革变色效应油有杭州永固助剂厂生产的CCO仿古变色油、浙江象山助剂厂生产的DF-3变色剂,但施用这些产品的皮革均不具有防水性和蜡感,而且这些产品都是油剂。国外生产的皮革变色油或变色蜡剂主要有BASF公司的Eukesol Oil SLP,STAHL公司的EX-869、RK-630,HENKEL公司的SOFTYMOIL620、SOFTYMOIL7-18、SOFTYMOIL7-19,SANDOZ QUINN公司的Wax-193、Wax-194,这些产品施于革后也均不具备防水性和蜡感。
国内外生产皮革变色油或蜡剂的方法迄今尚未见有文献报道,陈子阳、朱春凤在《研制黄牛多脂变色革文献综述》(《中国皮革》1992年第9期)中指出国内产品都是溶剂型含矿物油类的物质。上海东方制革厂曹龙根对国外皮革变色油做过初步的剖析(《中国皮革》1991年第11期),认为它是一种轻度乳化的矿物油、植物油、鱼油和高分子合成材料的混合物,具有磺酰化、氯化烷烃的性能并具有很强的渗透性,是分子碳链12~17碳之间的烷烃类,具有填充加脂的效果,是一种含有高分子合成材料的复合加脂剂。目前国内外生产的皮革变色效应油或变色蜡剂售价较高,使用时需要用甲苯等有机溶剂将其化开,因此使用不方便,并且溶剂具有毒性。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皮革变色蜡的制造方法,由这种方法制造出的产品不仅应具备现有皮革变色油或蜡剂的使用效果,赋予皮革独特的变色效应,而且能使皮革具备防水性和更酷似天然真皮的蜡感,同时这种制造方法应具备生产成本较低、工艺简单、生产和使用安全方便的特点。
本发明提供的制造方法如下(1)原料及设备石蜡,60号,工业级;氧化高级脂肪烃,酸值≥200,工业级;醇酸树脂,工业级;硅油,工业级;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工业级。
生产所需设备为通用搪玻璃釜或不锈钢釜。
(2)原料配比及制造工艺制造工艺流程为 在上述工艺流程中,首先取石蜡5~15份,氧化高级脂肪烃5~10份,硅油3~8份,醇酸树脂3~5份,将其一并加入反应釜中,于65~75℃熔融,加入非离子表面活性剂0.5~2份调节体系至透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以选择壬基酚聚氧乙烯醚、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烷醇胺等为好。搅拌下加入25~35份65℃的水,在得到均匀膏乳之后再加入20~30份40℃的水,使体系的重量份数为100,搅拌,得到的平滑膏体即为产品。
实施例依上述方法制造出了能使皮革产生防水性和蜡感的皮革变色效应蜡,其主要技术指标为外观乳白色膏乳pH值7±0.5固含量30%
稳定性水稀释9倍后乳液不分层贮存期室温一年不失效本发明的皮革变色效应蜡的制造方法具有生产设备简单、设备投资少的优点,生产工艺操作简单,容易控制,生产成本低,产品使用方便、安全,可用水稀释而不需用有机溶剂稀释,避免了现有产品使用中的一些缺陷,并能长期稳定贮存而不变质。产品使用效果好,施于革面后,不仅能产生独特的变色效应,而且能使皮革具备施用现有皮革变色油或蜡剂时所不能具备的防水性和蜡感。
权利要求
一种皮革变色效应蜡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1)原料石蜡,60号,工业级;氧化高级脂肪烃,酸值≥200,工业级;醇酸树脂,工业级;硅油,工业级;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工业级。(2)制造工艺取石蜡5~15份,氧化高级脂肪烃5~10份,硅油3~8份,醇酸树脂3~5份加入反应釜中,于65~75℃熔融,加入非离子表面活性剂0.5~2份,调节体系至透明,搅拌下加入25~35份65℃的水,在得到均匀膏乳之后,再加入20~30份40℃的水使体系重量份数为100,搅拌,得到的平滑膏体为产品。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皮革变色效应蜡的制造方法,选用石蜡、氧化高级脂肪烃、硅油、醇酸树脂为原料,在一定工艺条件下,依次加入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和水,使其发生物理化学变化而制得产品。本发明具有生产设备简单、投资少及工艺操作简便易控制等优点。产品使用方便、安全,可用水稀释,并能长期贮存而不变质,产品使用效果好,不仅能使皮革产生变色效应,而且赋予皮革防水性和蜡感。
文档编号C10G73/38GK1101932SQ93119229
公开日1995年4月26日 申请日期1993年10月21日 优先权日1993年10月21日
发明者李小瑞, 沈一丁 申请人:李小瑞, 沈一丁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