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力发电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40020阅读:177来源:国知局
波力发电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波力发电系统,该波力发电系统包括:多个海水流入流出管,设置在海岸,以能够使海水随着波浪流入或流出;压力排出管,其与上述海水流入流出管连接,当海水流入海水流入流出管时,接收在海水流入流出管的内部产生的加压力,该压力排出管的内径小于海水流入流出管的内径,以能由所接收的加压力形成连续的加压力,并且在该压力排出管设置有排出方向单向阀;压力吸入管,其与上述海水流入流出管连接,借助海水从海水流入流出管流出时产生的吸入力将空气引导到海水流入流出管,该压力吸入管的内径小于海水流入流出管的内径,并且在该压力吸入管设置有吸入方向单向阀;旋转体,其借助由上述压力排出管提供的加压力旋转并借助在上述海水流入流出管的内部产生的吸入力旋转;叶轮机,其通过使中心轴与上述旋转体结合来生产电。该波力发电系统具有能通过持续生产电来提高发电效率的效果。
【专利说明】波力发电系统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波力发电系统,尤其涉及借助由波浪产生的力转动叶轮机来持续生产电,由此能够提高发电效率的波力发电系统。
【背景技术】
[0002]一般的发电方法有水力发电、火力发电、核发电等,但是这些发电方法需要大规模的发电设备。像火力发电,若要运转发电设备就必须供给大量的石油或煤等化石燃料,在目前化石燃料渐渐枯竭的情况下,预计会有很多困难,随之产生的公害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并且,像核发电,则具有辐射能泄露和核废物处理严重的问题。因此,就需要比常规发电方法更低廉、更安全、更具里程碑意义的发电方法。
[0003]另一方面,不需要石油或煤资源且不产生辐射能或核废物问题的发电方法有太阳能发电、波力发电、潮汐发电、风力发电等多种,其中,作为利用水力的水力发电的形态,典型的是利用潮水借助潮水涨落形成的水位差水平移动时所产生的力来发电的潮汐发电和利用波浪能进行发电的波力发电。
[0004]另一方面,在如上所述的水力发电的方式中,利用潮水涨落形成的水位差的潮汐发电方式在利用潮水涨落形成的水位差这一点上存在选址困难的问题,还存在建设时间长、工程费用高的问题。
[0005]因此,能够利用在海洋中长期生成及消失的波浪的动能进行电力生产的波力发电正成为其解决方案。但是以往开发出的波力发电系统存在着发电效率低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6]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以往技术的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如下的波力发电系统:同时利用波浪流入海水流入流出管时产生的力和流出时产生的力,将分散的波力能聚集、集中起来,利用连续且利用率高的能源,从而生产出稳定且效率高的电。
[0007]用于解决上述问题的本发明的波力发电系统包括:多个海水流入流出管,设置在海岸,以能够使海水随着波浪流入或流出;压力排出管,其与上述海水流入流出管连接,当海水流入海水流入流出管时,接收在海水流入流出管的内部产生的加压力,该压力排出管的内径小于海水流入流出管的内径,以能由所接收到的加压力形成连续的加压力,并且在该压力排出管设置有排出方向单向阀;压力吸入管,其与上述海水流入流出管连接,借助海水从海水流入流出管流出时产生的吸入力将空气引导到海水流入流出管,该压力吸入管的内径小于海水流入流出管的内径,并且在该压力吸入管设置有吸入方向单向阀;旋转体,其借助由上述压力排出管提供的加压力旋转并借助在上述海水流入流出管的内部产生的吸入力旋转;叶轮机,其通过使中心轴与上述旋转体结合来生产电。
[0008]并且,上述压力排出管由与多个海水流入流出管连接的多个排出连接软管、与上述多个排出连接软管连接的排出汇流管、与上述排出汇流管连接并对上述旋转体提供加压力的加压力提供软管构成;上述压力吸入管由在上述旋转体一侧吸入并引导空气的吸入连接软管、与上述吸入连接软管连接的吸入汇流管、与上述吸入汇流管连接并与上述多个海水流入流出管连接的多个吸入力提供软管构成。
[0009]而且,上述旋转体由中央与上述叶轮机的中心轴结合的圆盘形态的主体和在上述主体的圆周面以规定间隔形成的多个翼构成;在上述加压力提供软管和吸入连接软管的末端则设置有外壳,所述外壳按规定曲率弯曲而包住上述旋转体的翼的一部分。
[0010]如上构成的本发明的波力发电系统具有如下的优点:能够同时利用海水流入海水流入流出管和从海水流入流出管流出时产生的加压力和吸入力,并且,能够通过聚集分散的波力能来生产出稳定、持续的电来提高发电效率。
[0011]并且,还具有如下的优点:在压力排出管和压力吸入管设置单向阀来防止可使旋转体旋转的力分散,并且,通过使压力排出管和压力吸入管的内径小于海水流入流出管的内径,将集中的力用作利用率高的动力源,从而进一步提高发电效率。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波力发电系统的立体图。
[0013]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波力发电系统的旋转体的立体图。
[0014]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波力发电系统的旋转体旋转的形态的图。
[0015]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波力发电系统的旋转体的另一立体图。
[0016]符号说明
10:海水流入流出管20:压力排出管
21:排出连接软管21a:排出方向单向阀
22:排出汇流管23:加压力提供软管 23a:外壳 30:压力吸入管
31:吸入连接软管31a:外壳
32:吸入汇流管33:吸入力提供软管 33a:吸入方向单向阀 40:旋转体
41:主体42 -M
50:叶轮机51:中心轴。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以下,将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波力发电系统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0018]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波力发电系统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波力发电系统的旋转体的立体图。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波力发电系统的旋转体旋转的形态的图。并且,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波力发电系统的旋转体的另一立体图。
[0019]本发明的波力发电系统包括海水流入流出管10、与上述海水流入流出管10连接的压力排出管20、与上述海水流入流出管10连接的压力吸入管30、借助由上述压力排出管20及压力吸入管30产生的力进行旋转的旋转体40、与上述旋转体40连接而发电的叶轮机50。
[0020]上述海水流入流出管10沿着海岸设置多个,其形态为圆形管或多边形管等,并不限定为某一特定的形态。这种海水流入流出管10的一端是开放的的形态,以使海水流入,另一端则是封闭的的形态,设置海水流入流出管10时相对于海平面倾斜10?30的角度,以保证海水能很好地流入。并且,为了能让海水始终流入海水流入流出管10,而当海岸在最低海平面水位时,使得开放的一端浸在海水中。
[0021]上述压力排出管20与上述海水流入流出管10的末端连接,更详细点讲是与海水流入流出管10的封闭的另一端连接,管道上设置有排出方向单向阀21a。当海水流入海水流入流出管10时,在海水流入流出管10的内部产生加压力。即,因为流入海水流入流出管10内部的海水,海水流入流出管10内部的空气被挤压从而产生力,这种力通过与海水流入流出管10的另一端连接的压力排出管20传递到海水流入流出管10的外部。
[0022]这种压力排出管20的内径小于海水流入流出管10的内径,以能由海水流入流出管10所传递的加压力形成连续的加压力。
[0023]更详细地说明的话,上述压力排出管20由多个排出连接软管21、排出汇流管22和加压力提供软管23构成。
[0024]上述排出连接软管21分别与上述多个海水流入流出管10的封闭的另一端连接,该排出连接软管21是最先接收因流入海水流入流出管10的海水产生的加压力的部分。这种排出连接软管21的管道上设置有排出方向单向阀21a,能使在海水流入流出管10产生的加压力传递到压力排出管20 —侧,即排出连接软管21 —侧。
[0025]上述排出汇流管22是使上述多个排出连接软管21连接的结构部件。由于在设置于海岸的多个海水流入流出管10分别设置一个排出连接软管21,因此排出连接软管21的数量与海水流入流出管10相同。将通过这种多个排出连接软管21供应的加压力汇流成一体的就是排出汇流管22。值得期待的是,这样通过多个排出连接软管21供给到排出汇流管22的加压力在排出汇流管22内互相产生扰乱,生成更大的加压力。在这里,设置一个上述排出汇流管22还是设置多个上述排出汇流管22是作业者结合实际情况可进行选择的事项。
[0026]上述加压力提供软管23与上述排出汇流管22连接,从而对上述旋转体40提供加压力。这种加压力提供软管23的内径小于排出汇流管22的内径,以向旋转体40提供均衡、连续且能量大的加压力。
[0027]在如上构成的加压力提供软管23的末端设置有按规定曲率弯曲形成的外壳23a。
[0028]上述压力吸入管30与上述海水流入流出管10的末端连接,更详细点讲是与上述(删除)海水流入流出管10的封闭的另一端连接,管道上设置有吸入方向单向阀33a。当海水从海水流入流出管10流出时,在海水流入流出管10内部产生吸入力。即,当已流入海水流入流出管10的海水向外流出时,在海水流入流出管10的内部产生吸入力,这种吸入力能影响到与旋转体40相邻的压力吸入管30,吸入旋转体40周围的空气来将空气引导到压力吸入管30的内部。吸入旋转体40周围的空气时所产生的力使得旋转体40旋转。并且,使压力吸入管30的内径小于海水流入流出管10的内径,以用均衡、连续的吸入力影响旋转体40。
[0029]如上所述的压力吸入管30由吸入连接软管31、吸入汇流管32及多个吸入力提供软管33构成。
[0030]上述吸入连接软管31的一端与上述旋转体40相邻,而且在该吸入连接软管31设置有按规定曲率弯曲形成的外壳31a。这种吸入连接软管31的内径小于上述吸入汇流管32的内径,以用均衡、连续的吸入力吸入旋转体40周围的空气。
[0031]上述吸入汇流管32的直径大于上述吸入连接软管31的直径,该吸入汇流管32与上述吸入连接软管31连接,将吸入连接软管31所吸入的空气传送至上述吸入力提供软管33。在这里,设置一个上述吸入汇流管32还是设置多个上述吸入汇流管32是作业者结合实际情况可进行选择的事项。
[0032]上述吸入力提供软管33与上述吸入力汇流管32连接,在多个海水流入流出管10分别设置一个上述吸入力提供软管33。更详细点讲,上述吸入力提供软管33与海水流入流出管10的封闭的另一端连接,在该管道上设置有吸入方向单向阀33a。由此,上述吸入力提供软管33将在海水流入流出管10内产生的吸入力提供给吸入力汇流管32,将借助该吸入力吸入的空气引导到海水流入流出管10。
[0033]上述旋转体40借助由上述压力排出管20的加压力提供软管23提供的加压力旋转并借助由上述海水流入流出管10的内部产生的吸入力将周边的空气吸入到上述压力吸入管30的吸入连接软管31的内部来进行旋转。
[0034]这种旋转体40由主体41和在上述主体41的圆周面形成的翼42构成。
[0035]上述主体41呈圆盘形态,中央部与上述叶轮机50连接。
[0036]上述翼42在主体41的圆周面以规定间隔形成有多个,朝向在上述加压力提供软管23通过加压力压缩后的空气被提供的方向和在上述吸入连接软管31内空气通过吸入力被吸入的方向,以规定曲率弯曲形成。这种弯曲形成的形态,会受到更大的加压力和吸入力的影响,因此也会使旋转体40的旋转更加顺畅。
[0037]上述叶轮机50通过使中心轴51与旋转体40的中央连接来生产电。即,当旋转体40旋转时,转动叶轮机50的中心轴51同时旋转的同时生产电。
[0038]另一方面,如图4所示,可在旋转体40的翼42以与其相邻的方式分别设置两个加压力提供软管23的外壳23a和吸入连接软管31的外壳31a,更有效地利用在海水流入流出管10产生的加压力和吸入力来提高发电效率。虽然图4所示的是加压力提供软管23的外壳23a和吸入连接软管31的外壳31a为两个的情况,但其设置数量可根据情况由作业者进行选择。并且,若在旋转体40周围设置多个加压力提供软管23的外壳23a和多个吸入连接软管31的外壳31a,相应地也要设置多个与加压力提供软管23连接的排出汇流管22和与吸入连接软管31连接的吸入汇流管32。
【权利要求】
1.一种波力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个海水流入流出管(10),设置在海岸,以能够使海水随着波浪流入或流出; 压力排出管(20),其与上述海水流入流出管(10)连接,当海水流入海水流入流出管(10)时,接收在海水流入流出管(10)的内部产生的加压力,该压力排出管(20)的内径小于海水流入流出管(10)的内径,以能由所接收的加压力形成连续的加压力; 压力吸入管(30),其与上述海水流入流出管(10)连接,借助海水从海水流入流出管(10)流出时产生的吸入力将空气引导到海水流入流出管(10),该压力吸入管(30)的内径小于海水流入流出管(10)的内径; 旋转体(40),其借助由上述压力排出管(20)提供的加压力旋转并借助在上述海水流入流出管(10)的内部产生的吸入力旋转; 叶轮机(50),其通过使中心轴(51)与上述旋转体(40)结合来生产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波力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压力排出管(20)和上述压力吸入管(30)上分别设置有排出方向单向阀(21a)和吸入方向单向阀(33a),使在海水流入流出管(10)产生的加压力传递到压力排出管(20)—侧,被引导到压力吸入管(30)的空气传递到海水流入流出管(1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波力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压力排出管(20)由与多个海水流入流出管(10)连接的多个排出连接软管(21)、与上述多个排出连接软管(21)连接的排出汇流管(22)、与上述排出汇流管(22)连接并对上述旋转体(40)提供加压力的加压力提供软管(23)构成; 上述压力吸入管(30)由在上述旋转体(40) —侧吸入并引导空气的吸入连接软管(31)、与上述吸入连接软管(31)连接的吸入汇流管(32)、与上述吸入汇流管(32)连接并与上述多个海水流入流出管(10)连接的多个吸入力提供软管(33)构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波力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旋转体(40 )由中央与上述叶轮机(50 )的中心轴(51)结合的圆盘形态的主体(41)和在上述主体(41)的圆周面以规定间隔形成的多个翼(42)构成; 在上述加压力提供软管(23)和吸入连接软管(31)的末端设置有外壳(23a、31a),所述外壳(23a、31a)按规定曲率弯曲形成而包住上述旋转体(40)的翼(42)的一部分。
【文档编号】F03B17/06GK103608583SQ201180006715
【公开日】2014年2月26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14日 优先权日:2011年7月15日
【发明者】文男浩 申请人:文男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