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力发电机数控基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147551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一种风力发电机数控基座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风力发电机数控基座属于风力发电【技术领域】,包括底板、大齿轮、三脚架、圆台、步进电机、固定板、数控系统、小齿轮和地脚螺栓,所述底板上设有圆形凹槽,圆形凹槽内安装有大齿轮,大齿轮上安装有三脚架,三脚架上安装有圆台,底板上方安装有固定板和数控系统,固定板上安装有步进电机,步进电机的转轴上安装有小齿轮,小齿轮和大齿轮相啮合,底板下方安装有四个地脚螺栓,本实用新型可通过数控系统进行转动,精确的实现转角的调节,实现风能的最大利用率。
【专利说明】 一种风力发电机数控基座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风力发电机数控基座,属于风力发电【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随着科技和社会的发展,能源越来越短期,人们越来越重视节能,因此都在大力发展风力发电,以实现能源的可再生利用,但目前的风力发电机基座基本上都是固定的,很难随着风向的变化调节风机的方向,造成发电效率低下,目前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风力发电机数控基座。
[0004]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现有风力发电机基座不能转动的不足。
[0005]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风力发电机数控基座,包括底板、大齿轮、三脚架、圆台、步进电机、固定板、数控系统、小齿轮和地脚螺栓,所述底板上设有圆形凹槽,圆形凹槽内安装有大齿轮,大齿轮上安装有三脚架,三脚架上安装有圆台,底板上方安装有固定板和数控系统,固定板上安装有步进电机,步进电机的转轴上安装有小齿轮,小齿轮和大齿轮相啮合,底板下方安装有四个地脚螺栓。
[0007]所述三脚架的高度为3-5米。
[0008]所述大齿轮一半位于底板的圆形凹槽内,另一半与小齿轮相哨合。
[0009]所述小齿轮和大齿轮的齿数比为6:31。
[0010]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基座可通过数控系统进行转动,精确地实现转角的调节,实现风能的最大利用率,应具有广泛的市场前景。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1]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风力发电机数控基座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中:1、底板2、大齿轮3、三脚架4、圆台5、步进电机6、固定板7、数控系统8、小齿轮9、地脚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0014]一种风力发电机数控基座,包括底板1、大齿轮2、三脚架3、圆台4、步进电机5、固定板6、数控系统7、小齿轮8和地脚螺栓9,所述底板I上设有圆形凹槽,圆形凹槽内安装有大齿轮2,大齿轮2上安装有三脚架3,三脚架3上安装有圆台4,底板I上方安装有固定板6和数控系统7,固定板6上安装有步进电机5,步进电机5的转轴上安装有小齿轮8,小齿轮8和大齿轮2相啮合,底板I下方安装有四个地脚螺栓9,用于将底板I固定在地面上,圆台4上用于安装风力发电机;数控系统7由步进驱动器和控制面板组成,用于控制步进电机5的转动。
[0015]所述三脚架3的高度为3米。
[0016]所述大齿轮2 —半位于底板I的圆形凹槽内,另一半与小齿轮8相哨合,这样的结构稳定性好。
[0017]所述小齿轮8和大齿轮2的齿数比为6:31。
[0018]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将底板I通过四个地脚螺栓9固定在风力大的地方,圆台4上安装风力发电机,当风的方向发生变动时,操作人员通过控制数控系统7,使得步进电机5转动一定的圈数,带动大齿轮2转动到风力发电机的迎风面,使得获得最大的发电量,
简单可靠。
【权利要求】
1.一种风力发电机数控基座,包括底板(I)、大齿轮(2)、三脚架(3)、圆台(4)、步进电机(5)、固定板(6)、数控系统(7)、小齿轮(8)和地脚螺栓(9),其特征是:所述底板(I)上设有圆形凹槽,圆形凹槽内安装有大齿轮(2),大齿轮(2)上安装有三脚架(3),三脚架(3)上安装有圆台(4),底板(I)上方安装有固定板(6)和数控系统(7),固定板(6)上安装有步进电机(5),步进电机(5)的转轴上安装有小齿轮(8),小齿轮(8)和大齿轮(2)相啮合,底板(I)下方安装有四个地脚螺栓(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力发电机数控基座,其特征是:所述三脚架(3)的高度为3-5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力发电机数控基座,其特征是:所述大齿轮(2)—半位于底板(I)的圆形凹槽内,另一半与小齿轮(8)相哨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力发电机数控基座,其特征是:所述小齿轮(8)和大齿轮(2)的齿数比为6:31。
【文档编号】F03D11/00GK203412703SQ201320481730
【公开日】2014年1月29日 申请日期:2013年8月8日 优先权日:2013年8月8日
【发明者】张连仲 申请人:浙江海洋学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