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开-闭式斯特林热功转换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158105阅读:176来源:国知局
一种开-闭式斯特林热功转换机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是一种开-闭式斯特林热功转换机构,属于液态空气能量存储与利用领域,主要面向液态空气储能系统。该机构可以实现液态空气冷能及膨胀能与机械能的转换,大幅提高液态空气的能量利用率,提高储能系统整体效率。液态空气气化吸热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冷量”,而冷量是液化空气储存能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专利以传统斯特林发动机为基础,在冷端添加容腔储存液态空气,液态空气气化后进入热端膨胀,并在热端设置排气口,将气化并膨胀后的空气排出。该机构克服了传统转换机构只利用膨胀能的缺点,提高了液态空气热功转换效率。此外,工质与冷源直接接触换热,避免了采用蒸发器换热导致的结霜问题,改善了换热效率。
【专利说明】一种开-闭式斯特林热功转换机构

【技术领域】
:
[0001]本发明属于压缩空气能量存储与利用领域,涉及液态空气储能系统的热功转换系统。

【背景技术】
:
[0002]化石燃料的燃烧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表现为PM2.5指数大范围超标,全年雾霾天数逐年上升,二氧化碳排放不断增长,这一切与化石燃料的燃烧密不可分。
[0003]因此,在化石燃料燃烧技术研宄不断开展的同时,新能源技术的探索也在大幅推进。目前各国积极发展风能、核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在我国新能源的使用在总能源中的占比仅7%,预计在2020年将达到15%
[0004]可再生能源作为新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技术上和成本上最具竞争力的新能源形式,如风能和太阳能。目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在总能源中的占比仅1.5%,预计在2020年将达到6%。2011年,世界风电和光伏发电总装机容量分别达到2.38亿千瓦和0.69亿千瓦。然而,风能和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具有间歇性和不稳定性的特点,虽然装机容量巨大,但目前并不能大规模接入电网应用。
[0005]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储存技术可以解决上述问题,截至目前,世界上仅有美、德等国家完成少量压缩空气储能电站的建立,其原因是压缩空气储能系统需要巨大的天然洞穴存储压缩空气。因此,压缩空气储能技术并未广泛应用。
[0006]液化空气储能可以将储能空间需求减小97 %,相比传统压缩空气储能以其储能密度高的优点,适用于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储存,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0007]液化空气储能原理:电能需求小于电网供给时,多余的电能驱动电机带动气体液化系统,空气进入液化空气系统,经过压缩和冷却变成低温液化空气,将电能以液化空气的形式储存;电能需求大于电网供给时,采用低温泵将低温储液罐的液化空气增压后,与常温的空气换热,液化空气吸热后气化,压力升高并膨胀推动涡轮发电,实现液化空气的热功转换。
[0008]液化空气气化吸热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冷量”,而冷量是液化空气储存能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冷量的充分利用是液化空气储能技术中的关键问题。
[0009]目前存在两种解决该问题的技术路线。
[0010]一种基于传统空气分离系统的间接利用方式,利用“冷量”将常温空气冷却,并含有“冷量”的空气导入传统空气分离系统,制成工业产品液态氮和液态氧,以提高液化空气能量利用率。
[0011]另一种是冷量利用与热功转换耦合的直接利用方式,通过在传统热力循环的基础上引入一个压缩循环,直接将冷量转化为机械功,以提高液化空气能量-机械功转换率。
[0012]综上所述,储能系统的直接目标是输出机械功从而转换为电能,而后者是一种冷量直接利用的方式,从而具有提高储能系统效率的潜力。因此,液化空气热功转换技术是液化空气储能系统亟待解决的关键技术。
[0013]1996年Ordonez首次提出以液氮为动力的发动机,使液氮吸收热量气化,气化后压力增加,然后将液氮作为压力源来驱动涡轮或活塞输出功,做功完毕的低压氮气通过排气口排出,如图1,Ordonez采用开式循环利用液氮受热膨胀的特性实现热功转换,然后以开式循环为基础分析了液氮中所储存的能量。
[0014]1998年Knowlen采用闭式朗肯循环,将液氮作为冷源在做功工质压缩过程中吸收压缩热,利用液氮与大气环境的温差来实现冷能与机械功的转换,通过理论分析得出单位质量的液氮可实现热功转换300-450kJ/kg,而液氮热功转换的潜力为760kJ/kg,理论效率为40% -60%。1998年Plummer利用上述原理加工了实验样机,并测得单位质量实际热功转换量为190kJ/kg,即实际效率为25%。2000年Ordonez采用一种改进的闭式布雷顿循环实现了理论效率的提高,得到单位质量热功转换量482kJ/kg,即理论效率为63%。
[0015]冷能是液氮从外界吸热而具有的将热能转换为机械能的能力,膨胀能是液氮气化后压力上升而具有的对外界膨胀做功的能力。两种能量的性质截然不同,为此,2007年陈海生将开式循环技术应用于液化空气储能系统,实现了膨胀能-机械功的转换,并利用冷能制备液化空气,作为下一个储能循环热功转换的原料。但液化空气的制备循环会带来冷能的损失,从而导致热功转换效率的大幅下降。因此,寻找一种膨胀能与冷能耦合热功转换的热力循环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16]本发明的目的:
[0017]提出一种提高液化空气热功转换效率的技术。
[0018]本发明的优点:
[0019]将液化空气的冷能直接转换为机械能,提高了热功转换效率。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开-闭式斯特林热功转换机构原理图
[0021]1.飞轮,2.配重孔,3.动力缸,4.排气孔,5.动力活塞,6.缸体,7.法兰,8.液态空气绝热储罐,9.回热器,10.配气活塞,11.配气缸,12.配流孔,13.配流层,14.配气连杆,15.动力连杆
[0022]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0023]由飞轮(1)、缸体(6)和液态空气绝热储罐(8)组成,缸体(6)连接有与动力活塞
(5)配合的动力缸(3),及与配气活塞(10)配合的配气缸(11),动力缸(3)与配气缸(11)通过配流层(13)连通,动力缸(3)的缸壁开有排气孔(4),动力活塞(5)与配气活塞(10)存在一定的相位差,分别通过动力连杆(15)及配气连杆(14)与飞轮(I)连接,飞轮(I)上有配重孔(2),配气缸(11)与液态空气绝热储罐⑶之间由配流孔(12)连通,缸体(6)与液态空气绝热储罐(8)通过法兰(7)连接,完成气化-膨胀过程、排气过程和压缩过程。
[0024]气化-膨胀过程:液态空气绝热储罐(8)内储存的液态空气气化,配气活塞(10)向上运动,配气缸(11)上腔的气体通过配流层(13)进入动力缸(3)下腔,动力活塞(5)向上运动。
[0025]排气过程:当动力活塞(5)向上运动至排气孔(4)位置时,进入排气过程,动力活塞(5)运动至最上端后向下运动至排气孔(4)位置时,排气过程结束。
[0026]压缩过程:动力活塞(5)向下运动,动力缸(3)下腔压力上升,气体通过配流层
(13)进入配气缸(11)上腔,配气活塞(10)向下运动。
[0027]回热器(9):连通配气缸(11)的上下腔,内部填充蓄冷介质,配气活塞(10)向下运动,液态空气绝热储罐(8)内低温气体进入回热器(9)换热,回热器(9)对冷量进行回收。
[0028]排气孔⑷:当动力活塞(5)位于排气孔⑷下端时,不排气;当动力活塞(5)位于排气孔(4)上端时,动力缸(3)下腔与大气连通,排气。
【权利要求】
1.一种开-闭式斯特林热功转换机构,其特征在于:由飞轮(I)、缸体(6)和液态空气绝热储罐(8)组成,缸体(6)连接有与动力活塞(5)配合的动力缸(3),及与配气活塞(10)配合的配气缸(11),动力缸(3)与配气缸(11)通过配流层(13)连通,动力缸(3)的缸壁开有排气孔(4),动力活塞(5)与配气活塞(10)存在一定的相位差,分别通过动力连杆(15)及配气连杆(14)与飞轮(I)连接,飞轮(I)上有配重孔(2),配气缸(11)与液态空气绝热储罐(8)之间由配流孔(12)连通,缸体(6)与液态空气绝热储罐(8)通过法兰(7)连接,完成气化-膨胀过程、排气过程和压缩过程。
2.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化-膨胀过程,其特征在于:液态空气绝热储罐(8)内储存的液态空气气化,配气活塞(10)向上运动,配气缸(11)上腔的气体通过配流层(13)进入动力缸(3)下腔,动力活塞(5)向上运动。
3.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气过程,其特征在于:当动力活塞(5)向上运动至排气孔(4)位置时,进入排气过程,动力活塞(5)运动至最上端后向下运动至排气孔(4)位置时,排气过程结束。
4.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过程,其特征在于:动力活塞(5)向下运动,动力缸(3)下腔压力上升,气体通过配流层(13)进入配气缸(11)上腔,配气活塞(10)向下运动。
5.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热器(9),其特征在于:连通配气缸(11)的上下腔,内部填充蓄冷介质,配气活塞(10)向下运动,液态空气绝热储罐(8)内低温气体进入回热器(9)换热,回热器(9)对冷量进行回收。
6.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气孔(4),其特征在于:当动力活塞(5)位于排气孔(4)下端时,不排气;当动力活塞(5)位于排气孔(4)上端时,动力缸(3)下腔与大气连通,排气。
【文档编号】F02G1/053GK104500264SQ201410559389
【公开日】2015年4月8日 申请日期:2014年10月20日 优先权日:2014年10月20日
【发明者】许未晴, 王佳, 张胜利, 蔡茂林 申请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