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流对冲抗式消声器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5166334阅读:414来源:国知局
反流对冲抗式消声器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反流对冲抗式消声器装置,包括消声筒体,消声筒体的两端安装有右端盖、左端盖,消声筒体内安装有前隔板、后隔板将消声筒体内部分成三个腔室,第一、第二、第三腔室,前隔板外缘与消声筒体内壁相连接,前隔板开有两个芯管安装孔,后隔板外缘与消声筒体内壁相连接,后隔板开有两个芯管安装孔,第一芯管穿过前隔板,两端口分别与第一、第二腔相通,第二芯管穿过后隔板,两端口分别与第二、第三腔相通,第三芯管同时穿过前隔板和后隔板,两端口分别与第一腔、第三腔相通,进气管穿过消声筒体下端开口并与第一腔相通,排气管穿过消声筒体上端开口并与第二腔相通。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设计合理,能够有效地消减发动机点火频率。
【专利说明】反流对冲抗式消声器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工程机械车用反流对冲抗式消声器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目前,随着人们对工程机械车噪声危害的认识,对于噪声控制的管理越加严格,同时发动机排气系统噪声是汽车的主要噪声来源,那么采用结构合理的排气消声器是降低工程机械车外噪声最行之有效的方法。目前现有的消声器结构一般包括进气管、壳体、排气管等。而其消声器基本上是是扩张式抗性消声器或阻抗复合式消声器。就其原理来讲,现有的消声器主要是考虑消声器扩张室的结构和连接方式,以及吸声材料的选择,却忽略了气流的流向问题。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结构紧凑、设计合理,能够有效地消减发动机整个转速范围内排气噪声的反流对冲抗式消声器装置。
[000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消声筒体,消声筒体的两端安装有右端盖、左端盖,消声筒体内安装有前隔板、后隔板将消声筒体内部分成三个腔室,第一腔室、第二腔室、第三腔室,前隔板外缘与消声筒体内壁相连接,前隔板开有两个芯管安装孔,后隔板外缘与消声筒体内壁相连接,后隔板开有两个芯管安装孔,第一芯管穿过前隔板,两端口分别与第一腔、第二腔相通,第二芯管穿过后隔板,两端口分别与第二腔、第三腔相通,第三芯管同时穿过前隔板和后隔板,两端口分别与第一腔、第三腔相通,进气管穿过消声筒体下端开口并与第一腔相通,排气管穿过消声筒体上端开口并与第二腔相通。
[0005]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0006]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设计合理,能够有效地消减发动机点火频率,不但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由于反流对冲调节作用,使得发动机在各转速下的背压较低,从而保证了发动机的动力性和经济性。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7]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0008]图2是本实用新型消声筒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10]由图1-图2可知,本实用新型包括消声筒体1,消声筒体I的两端安装有右端盖16、左端盖9,消声筒体I内安装有前隔板12、后隔板10将消声筒体I内部分成三个腔室,第一腔室17、第二腔室18、第三腔室19,前隔板12外缘与消声筒体I内壁相连接,前隔板12开有两个芯管安装孔3、13,后隔板10外缘与消声筒体I内壁相连接,后隔板10开有两个芯管安装孔6、8,第一芯管2穿过前隔板12,两端口分别与第一腔17第二腔18相通,第二芯管7穿过后隔板10,两端口分别与第二腔18、第三腔19相通,第三芯管11同时穿过前隔板12和后隔板10,两端口分别与第一腔17、第三腔19相通,进气管14穿过消声筒体I下端开口 15并与第一腔17相通,排气管5穿过消声筒体I上端开口 4并与第二腔18相通。
[001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芯管组件,在消声器内进气气流分成两路,一路由芯管A排至出气管,另一路由芯管C排出再由芯管B反流折回至出气口,两路气流在排气管进口形成反向对流,由于反流对冲抗式的调节作用,使得发动机在各转速下背压较低,从而保证了发动机的动力性和经济性。
【权利要求】
1.一种反流对冲抗式消声器装置,包括消声筒体(1),其特征在于:消声筒体(I)的两端安装有右端盖(16 )、左端盖(9 ),消声筒体(I)内安装有前隔板(12 )、后隔板(10 )将消声筒体(I)内部分成三个腔室,第一腔室(17)、第二腔室(18)、第三腔室(19),前隔板(12)外缘与消声筒体(I)内壁相连接,前隔板(12)开有两个芯管安装孔(3)、(13),后隔板(10)外缘与消声筒体(I)内壁相连接,后隔板(10)开有两个芯管安装孔(6)、(8),第一芯管(2)穿过前隔板(12),两端口分别与第一腔(17)、第二腔(18)相通,第二芯管(7)穿过后隔板(10),两端口分别与第二腔(18)、第三腔(19)相通,第三芯管(11)同时穿过前隔板(12)和后隔板(10),两端口分别与第一腔(17)、第三腔(19)相通,进气管(14)穿过消声筒体(I)下端开口(15)并与第一腔(17)相通,排气管(5)穿过消声筒体(I)上端开口(4)并与第二腔(18)相通。
【文档编号】F01N1/08GK204163806SQ201420617901
【公开日】2015年2月18日 申请日期:2014年10月24日 优先权日:2014年10月24日
【发明者】郭刚, 卜范滨, 王哲 申请人:吉林艾瑞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