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循环热电联供系统及其高排抽汽控制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460954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联合循环热电联供系统的高排抽汽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高压缸(HP)的排汽口处设置高压排汽压力测点(P1),在抽汽管道(300)上抽汽调节阀(5)后设置抽汽压力测点(P2),在中压进汽管道(200)上中压进汽阀组(4)前设置中压进汽压力测点(P3);在抽汽工况下,由热网(7)的供热需求确定抽汽压力设定值,由所述高压排汽测点(P1)处测得的实际压力值确定中压进汽压力设定值,控制系统根据所述抽汽压力设定值及所述抽汽压力测点(P2)处测得的实际压力值对所述抽汽调节阀(5)的开度进行调节和/或根据所述中压进汽压力设定值及所述中压进汽压力测点(P3)处测得的实际压力值对所述中压进汽阀组(4)的开度进行调节,使所述抽汽压力测点(P2)处的实际压力值达到所述抽汽压力设定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合循环热电联供系统的高排抽汽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设定中压进汽压力保护值,所述中压进汽压力设定值不小于所述中压进汽压力保护值;当所述中压进汽压力测点(P3)处测得的实际压力值下降至所述中压进汽压力保护值时,所述中压进汽阀组(4)的开度为抽汽工况下的最小保护开度,且不再继续减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联合循环热电联供系统的高排抽汽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进入抽汽工况后,先增大所述抽汽调节阀(5)的开度,在所述抽汽调节阀(5)的开度增大至最大开度后,先提高燃气轮机负荷,再在燃气轮机负荷提高至最大负荷后减小所述中压进汽阀组(4)的开度,直至所述抽汽压力测点(P2)处测得的实际压力值达到所述抽汽压力设定值。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联合循环热电联供系统的高排抽汽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进入抽汽工况后,先增大所述抽汽调节阀(5)的开度,在所述抽汽调节阀(5)的开度增大至最大开度后,先减小所述中压进汽阀组(4)的开度,再在所述中压进汽阀组(4)的开度减小至所述最小保护开度后提高燃气轮机负荷,直至所述抽汽压力测点(P2)处测得的实际压力值达到所述抽汽压力设定值。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合循环热电联供系统的高排抽汽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设定高压排汽压力最低值,当所述高压排汽测点(P1)处测得的实际压力值下降至所述高压排汽压力最低值且所述抽汽压力测点(P2)处的实际压力值未达到所述抽汽压力设定值时,提高燃气轮机负荷或逐渐关闭中压进汽阀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合循环热电联供系统的高排抽汽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排汽压力测点(P1)、所述抽汽压力测点(P2)和所述中压进汽压力测点(P3)分别设有三个。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合循环热电联供系统的高排抽汽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控制系统对所述抽汽调节阀(5)的开度调节采用比例积分调节,控制系统对所述中压进汽阀组(4)的开度调节采用比例有差调节。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合循环热电联供系统的高排抽汽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中压过热器(2)与再热器(1)之间的连接管道上设有保压阀(6),控制系统根据中压汽包(3)压力变化率的控制变量和中压汽包(3)压力值的控制变量中的较大值对所述保压阀(6)的开度进行调节,以所述抽汽调节阀(5)的阀位信号作为所述保压阀(6)开度调节的前馈信号。

9.一种联合循环热电联供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高压缸(HP)、中压缸(IP)、低压缸、再热器(1)和控制系统,所述高压缸(HP)的排汽口通过高压排汽管道(100)与所述再热器(1)的入口连通,在所述高压排汽管道(100)上设有通往热网(7)的抽汽管道(300),所述抽汽管道(300)上设有抽汽调节阀(5);所述再热器(1)的出口通过中压进汽管道(200)与所述中压缸(IP)的进汽口连通,所述中压进汽管道(200)上设有中压进汽阀组(4);所述高压缸(HP)的排汽口处设有高压排汽压力测点(P1),所述抽汽管道(300)上在所述抽汽调节阀(5)后设有抽汽压力测点(P2),所述中压进汽管道(200)上在中压进汽阀组(4)前设有中压进汽压力测点(P3);所述抽汽调节阀(5)、所述中压进汽阀组(4)、所述高压排汽压力测点(P1)、所述抽汽压力测点(P2)和所述中压进汽压力测点(P3)均与所述控制系统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联合循环热电联供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中压汽包(3)和中压过热器(2),所述中压汽包(3)、中压过热器(2)和所述再热器(1)依次连接,在所述中压过热器(2)与所述再热器(1)之间的连接管道上设有保压阀(6),所述保压阀(6)与所述控制系统连接。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