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油机油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55004阅读:806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油机油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油机油壶。



背景技术:

传统的汽油机油壶通常是将进油管3'和回油管5'通过油管固定座2'安装在油壶本体1'的一端部位(图9、图10),燃油过滤器6'在油壶的中间位置;汽油机在顺时针旋转90度操作时(图11),通过燃油过滤器6'的自身重量燃油过滤器只能到达油壶中间位置,燃油过滤器6'未能在燃油内,汽油机吸入空气后将会自动熄火,无法正常运转;当汽油机在顺时针90度使用时迅速要换至逆时针90度使用时,由于进油管3'长度偏长燃油过滤器6'的自身重量无法自然掉落至油壶本体1'底部,燃油过滤器6'未能在燃油内,汽油机吸入空气后将会自动熄火,无法正常运转;如燃油过滤器6'在油壶本体1'的加油口端4'(图9),由于进油管3'长度偏长汽油机在逆时针90度使用时能将其燃油吸完,如需迅速要换至顺时针90度使用时,燃油过滤器6'的自身重量无法自然掉落至油壶底部,燃油过滤器未能在燃油内,汽油机吸入空气后将会自动熄火,无法正常运转;从而导致汽油机内的油液无法完全吸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目前的汽油机内油液无法完全吸光、容易造成自动熄火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能完全吸光汽油机油壶内的油液、不易吸入空气造成熄火的汽油机油壶。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汽油机油壶,包括油壶本体、油壶盖、进油管、回油管、油管固定座和燃油过滤器,所述的油壶本体的一端设有向上翘起的装油口,所述的油壶盖与所述的油口螺接,所述的进油管、所述的回油管均贯穿油管固定座伸入油壶本体内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油管固定座卡在所述的油壶本体上表面的中心通孔处,所述的油管固定座上配有油管接头;所述的进油管包括位于油壶本体外部的第一进油管和位于油壶本体内腔的第二进油管,所述的第一进油管的进油口、所述的回油管的出油口通过装在油管固定座上相应的油管接头连通所述的油壶内外腔,所述的第二进油管的出油口与用于连通第一进油管的油管接头连通,所述的第二进油管的进油口与所述的燃油过滤器的出油口连通。

所述的第二进油管为连接软管,所述的第二进油管的长度与中心通孔到油壶本体两端的距离一致,保证所述的燃油过滤器的进油口始终处于油壶本体内腔最低处。

所述的第一进油管、所述的回油管落在油壶本体外部的部分与油壶本体上表面平行,并且第一进油管的出油端、所述的回油管的进油端均向翻折形成竖直段。

所述的油管固定座与所述的油壶本体之间、所述的油管固定座与所述的油管接头之间、所述的进油管与所述的油管接头之间、所述的回油管与所述的油管接头之间均密封。

所述的油壶本体的上表面设有多个带安装孔的吊耳。

使用时,油管固定座安装在油壶本体1的中间部位,使汽油机在 90度翻转时能将油壶内的燃料全部用完;汽油机在顺时针旋转90度操作时,通过燃油过滤器的自身重量将其掉落至油壶底部,使其燃油过滤器能吸到燃料并将其全部吸完;当汽油机在顺时针90度使用时迅速要换至逆时针90度使用时燃油过滤器的自身重量将其掉落至油壶底部,使其燃油过滤器能吸到燃料并将其全部吸完;当汽油机在逆时针90度使用时迅速要换至顺时针90度使用时燃油过滤器的自身重量将其掉落至油壶底部,使其燃油过滤器能吸到燃料并将其全部吸完。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无需更换油壶结构解决了油壶内燃料用不完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仰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右视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油壶本体顺时针旋转90°的使用状态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油壶本体逆时针旋转90°的使用状态图。

图9是传统汽油机油壶的结构图。

图10是传统汽油机油壶的顺时针旋转90°的使用状态图。

图11是传统汽油机油壶的逆时针旋转90°的使用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参照附图:

实施例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汽油机油壶,包括油壶本体1、油壶盖2、进油管3、回油管4、油管固定座5和燃油过滤器6,所述的油壶本体1的一端设有向上翘起的装油口,所述的油壶盖2与所述的油口螺接,所述的进油管3、所述的回油管4均贯穿油管固定座5伸入油壶本体1内腔,所述的油管固定座5卡在所述的油壶本体1上表面的中心通孔处,所述的油管固定座5上配有油管接头51;所述的进油管3包括位于油壶本体外部的第一进油管31和位于油壶本体内腔的第二进油管32,所述的第一进油管31的进油口、所述的回油管4的出油口通过装在油管固定座5上相应的油管接头51连通所述的油壶本体1内外腔,所述的第二进油管32的出油口与用于连通第一进油管的油管接头51连通,所述的第二进油管32的进油口与所述的燃油过滤器6的出油口连通。

所述的第二进油管32为连接软管,所述的第二进油管332的长度与中心通孔到油壶本体1两端的距离一致,保证所述的燃油过滤器6的进油口始终处于油壶本体1内腔最低处。

所述的第一进油管31、所述的回油管4落在油壶本体1外部的部分与油壶本体1上表面平行,并且第一进油管31的出油端、所述的回油管4的进油端均向翻折形成竖直段。

所述的油管固定座5与所述的油壶本体1之间、所述的油管固定座5与所述的油管接头51之间、所述的进油管3与所述的油管接头 51之间、所述的回油管4与所述的油管接头51之间均密封。

所述的油壶本体1的上表面设有多个带安装孔的吊耳11。

使用时,油管固定座5安装在油壶本体1的中间部位,使汽油机在90度翻转时能将油壶本体1内的燃料全部用完;汽油机在顺时针旋转90度操作时(图7),通过燃油过滤器6的自身重量将其掉落至油壶本体1底部,使其燃油过滤器6能吸到燃料并将其全部吸完;当汽油机在顺时针90度使用时(图8),迅速要换至逆时针90度使用时燃油过滤器6的自身重量将其掉落至油壶本体1底部,使其燃油过滤器6能吸到燃料并将其全部吸完;当汽油机在逆时针90度使用时迅速要换至顺时针90度使用时,燃油过滤器6的自身重量将其掉落至油壶本体1底部,使其燃油过滤器6能吸到燃料并将其全部吸完。

本说明书实施例所述的内容仅仅是对实用新型构思的实现形式的列举,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应当被视为仅限于实施例所陈述的具体形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也包括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构思所能够想到的等同技术手段。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