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属于发动机润滑系统,特别是一种正时链系统。
背景技术:
正时链系统包括凸轮轴、驱动链轮和正时链条,工作的时候,正时链条驱动链轮进而带动凸轮轴旋转,满足发动机的配气相位要求,整个过程中,正时链系统只是一个简单的驱动机械结构,除此之外并无其他功能。
现有技术中,正时链系统的润滑需要设置专门的润滑油嘴,润滑油嘴正对正时链条对其进行润滑,防止正时链条与导轨之间发生异常磨损。
现有技术中,润滑油嘴的开口取油位置一般位于发动机的主油道,这样取润滑油,会给发动机的润滑系统造成一定的压降,增大机油泵的泵油负担,不利于发动机润滑系统的优化设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正时链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它能够在不设置专用润滑油喷嘴的前提下,保证正时链系统的有效润滑,也达到减轻机油泵的泵油负担的作用。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正时链系统,所述正时链系统包括同轴设置的第一凸轮轴和第一链轮;
所述第一链轮上配置有正时链条;
所述第一链轮套设在所述第一凸轮轴的一端,并与所述第一凸轮轴固定连接;
其中:
所述第一链轮内部径向对称设置有链轮油孔;
所述第一凸轮轴内部轴向设置有凸轮轴中孔;
所述凸轮轴中孔远离所述第一链轮的一端可位于发动机缸盖油道末端,作为进油口收集发动机机油;
所述凸轮轴中孔安装所述第一链轮的一端的端部封闭,且所述第一凸轮轴上与所述链轮油孔位置对应处开设有过油口,所述凸轮轴中孔通过所述过油口与所述链轮油孔连通。
如上所述的正时链系统,其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凸轮轴的一端固定设置有圆环凸起,所述圆环凸起与所述第一凸轮轴同轴设置,且所述凸轮轴中孔延伸至所述圆环凸起内;
所述第一链轮套设固定在所述圆环凸起上,且抵靠在所述第一凸轮轴的端面上;
所述圆环凸起上与所述链轮油孔位置对应处开设有所述过油口,所述凸轮轴中孔通过所述过油口与所述链轮油孔连通。
如上所述的正时链系统,其中,优选的是,所述圆环凸起的外圆周面上设置有卡接凸台;
所述第一链轮与所述圆环凸起接触固定的周缘上设置有与所述卡接凸台相互卡合的卡接缺口。
如上所述的正时链系统,其中,优选的是,所述卡接凸台有两个;
两所述卡接凸台在所述圆环凸起的外圆周面上均匀分布。
如上所述的正时链系统,其中,优选的是,所述过油口有两个;
两所述过油口和两所述卡接凸台四者均匀分布。
如上所述的正时链系统,其中,优选的是,所述圆环凸起的轴向长度小于所述第一链轮的中心厚度。
如上所述的正时链系统,其中,优选的是,所述正时链系统还包括第一固定螺栓;
所述第一固定螺栓的螺帽抵靠在所述第一链轮远离所述第一凸轮轴的一侧,所述第一固定螺栓的螺杆穿过所述圆环凸起内部,并沿所述凸轮轴中孔的轴向伸入所述凸轮轴中孔内,且固定在所述凸轮轴中孔内;
所述第一固定螺栓的螺杆内部轴向设置有螺栓中孔,所述螺栓中孔远离所述第一固定螺栓的螺帽的一端连通所述凸轮轴中孔;
所述第一固定螺栓的螺杆靠近所述第一固定螺栓的螺帽的一端内部径向对称设置有螺栓横油孔;
所述螺栓横油孔用于连通所述螺栓中孔和所述过油口。
如上所述的正时链系统,其中,优选的是,所述凸轮轴中孔靠近所述过油口的端部圆周侧还设置有蓄油腔;
所述蓄油腔连通所述过油口;
所述第一固定螺栓的螺杆远离所述第一固定螺栓的螺帽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凸轮轴中孔内;
所述螺栓横油孔连通所述螺栓中孔和所述蓄油腔。
如上所述的正时链系统,其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一链轮上设置有减重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在第一链轮内部径向对称设置有链轮油孔,在第一凸轮轴内部轴向设置有凸轮轴中孔。安装的时候,将凸轮轴中孔远离第一链轮的一端设置在发动机缸盖油道末端,作为进油口收集发动机机油;将第一凸轮轴上与链轮油孔位置对应处开设有过油口,凸轮轴中孔通过过油口与链轮油孔连通。发动机缸盖油道末端的机油从凸轮轴中孔的进油口进入凸轮轴中孔内,然后逐渐流至过油口处,并通过过油口进入第一链轮的链轮油孔内,第一链轮旋转给链轮油孔内机油施加离心力,使之甩出,作用在第一链轮和正时链条的作用处,实现正时链条的润滑。
本发明无需设置专用的润滑喷嘴,借助第一凸轮轴内部的凸轮轴中孔实现发动机缸盖上积聚的机油的收集和输送,并利用过油口和链轮油孔将收集到的机油输送到第一链轮和正时链条的作用处,实现正时链条的润滑,保证正时链系统的有效润滑,也达到减轻机油泵的泵油负担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正时链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是第一链轮结构示意图;
图3是第一凸轮轴设置圆环凸起的一端结构示意图
元件标号说明:
1-第一固定螺栓,11-螺栓中孔,12-螺栓横油孔;
2-第一链轮,21-链轮油孔,22-卡接缺口,23-减重孔,24-过孔;
3-第一凸轮轴,31-凸轮轴中孔,32-圆环凸起,33-过油口,34-卡接凸台,35-蓄油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正时链系统,请参阅图1所示,正时链系统包括同轴设置的第一凸轮轴3和第一链轮2;第一链轮2上配置有正时链条;第一链轮2套设在第一凸轮轴3的一端,并与第一凸轮轴3固定连接。工作的时候,正时链条驱动第一链轮2旋转进而带动第一凸轮轴3旋转,满足发动机的配气相位要求。
作为本发明的改进,在第一链轮2内部径向对称设置有链轮油孔21,在第一凸轮轴3内部轴向设置有凸轮轴中孔31。安装的时候,将凸轮轴中孔31远离第一链轮2的一端可位于发动机缸盖油道末端,作为进油口收集发动机机油;将第一凸轮轴3上与链轮油孔21位置对应处开设有过油口33,凸轮轴中孔31通过过油口33与链轮油孔21连通。其中凸轮轴中孔31安装第一链轮2的一端的端部封闭。
发动机缸盖油道末端的机油从凸轮轴中孔31的进油口进入凸轮轴中孔31内,然后逐渐流至过油口33处,并通过过油口33进入第一链轮2的链轮油孔21内,第一链轮2旋转给链轮油孔21内机油施加离心力,使之甩出,作用在第一链轮2和正时链条的作用处,实现正时链条的润滑。
本发明无需设置专用的润滑喷嘴,借助第一凸轮轴3内部的凸轮轴中孔31实现发动机缸盖上积聚的机油的收集,并利用过油口33和链轮油孔21将收集到的机油输送到第一链轮2和正时链条的作用处,实现正时链条的润滑,保证正时链系统的有效润滑,也达到减轻机油泵的泵油负担的作用。
发动机在车辆上倾斜布置,使得第一凸轮轴3在车辆上倾斜布置,从凸轮轴中孔31的进油口进入凸轮轴中孔31内的机油在自重作用下会快速流动到过油口33处,然后在第一链轮2旋转提供的离心力作用下作用在第一链轮2和正时链条的作用处,进而实现润滑。
为了保证第一链轮2在第一凸轮轴3安装的牢靠性,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技术方案,请参阅图3所示,第一凸轮轴3的一端固定设置有圆环凸起32,圆环凸起32与第一凸轮轴3一体成型;圆环凸起32与第一凸轮轴3同轴设置,且凸轮轴中孔31延伸至圆环凸起32内;请参阅图2所示,第一链轮2中心开设有过孔24,第一链轮2通过该过孔24装配在圆环凸起32,该过孔24与圆环凸起32可以过间隙配合也可以过盈配合。当两者过盈配合时,第一链轮2直接固定在圆环凸起32上;当两者间隙配合时,第一链轮2先通过该过孔24安装在圆环凸起32上,再借助其它固定元件进行固定。不管哪种配合方式,第一链轮2套设在圆环凸起32上时,第一链轮2需要抵靠在第一凸轮轴3的端面上,以保证第一链轮2在第一凸轮轴3上的牢靠安装。为了保证凸轮轴中孔31与链轮油孔21的连通,请继续参阅图3所示,圆环凸起32上与链轮油孔21位置对应处开设有过油口33,凸轮轴中孔31通过过油口33与链轮油孔21连通。
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技术方案,请继续参阅图3所示,圆环凸起32的外圆周面上设置有卡接凸台34;请参阅图2所示,第一链轮2与圆环凸起32接触固定的周缘上,即过孔24的周缘上,设置有与卡接凸台34相互卡合的卡接缺口22。通过卡接凸台34和卡接缺口22的配合,可以保证第一链轮2和第一凸轮轴3两者转动的一致性。
在具体设置的时候,卡接凸台34有两个;两卡接凸台34在圆环凸起32的外圆周面上均匀分布。请继续参阅图2所示,过油口33有两个;两过油口33和两卡接凸台34四者均匀分布。以上结构设置能够防止第一链轮2和第一凸轮轴3错位,能够保证链轮油孔21和过油口33的对正。
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技术方案,圆环凸起32的轴向长度略小于第一链轮2的中心厚度。该设置能够保证第一链轮2能够正好套设在圆环凸起32上,且第一链轮2的一侧面抵靠在第一凸轮轴3的端面上,第一链轮2的一侧面另一侧面可以被固定元件固定挤压,以实现第一链轮2在圆环凸起32的固定。
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技术方案,请继续参阅图1所示,正时链系统还包括第一固定螺栓1,第一固定螺栓1的螺帽抵靠在第一链轮2远离第一凸轮轴3的一侧,第一固定螺栓1的螺杆穿过圆环凸起32内部,并沿凸轮轴中孔31的轴向伸入凸轮轴中孔31内,且固定在凸轮轴中孔31内,第一固定螺栓1的螺杆在凸轮轴中孔31内的固定,可以依靠螺纹咬合固定,此时需要将凸轮轴中孔31的壁上设置内螺纹;也可以过盈配合,此时需要将第一固定螺栓1的螺杆的直径设置为大于凸轮轴中孔31的直径;本实施例,优选两者螺纹咬合固定,以确保两者的连接强度。以上通过第一固定螺栓1将第一链轮2压装在第一凸轮轴3上,保证了第一链轮2和第一凸轮轴3两者固定连接的牢靠性。
第一固定螺栓1的螺杆内部轴向设置有螺栓中孔11,螺栓中孔11远离第一固定螺栓1的螺帽的一端连通凸轮轴中孔31;第一固定螺栓1的螺杆靠近第一固定螺栓1的螺帽的一端内部径向对称设置有螺栓横油孔12;螺栓横油孔12用于连通螺栓中孔11和过油口33。通过螺栓中孔11和螺栓横油孔12能够实现机油传输到链轮油孔21内。
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技术方案,请继续参阅图1所示,凸轮轴中孔31靠近过油口33的端部圆周侧还设置有蓄油腔35;蓄油腔35连通过油口33;第一固定螺栓1的螺杆远离第一固定螺栓1的螺帽的一端固定在凸轮轴中孔31内;螺栓横油孔12连通螺栓中孔11和蓄油腔35。
通过设置蓄油腔35,可以控制进入链轮油孔21内的机油的量,进而可以控制第一链轮2和正时链条的作用处的润滑油的多少,保证润滑效果。
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技术方案,请继续参阅图2所示,第一链轮2上设置有减重孔23。设置减重孔23可以减轻第一链轮2的重量。
在工作过程中,发动机缸盖上积聚的机油,进入第一凸轮轴3的凸轮轴中孔31内,并依次经过第一固定螺栓1的螺栓中孔11、螺栓横油孔12进入蓄油腔35内,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蓄油腔35内的机油穿过过油口33涌向链轮油孔21,进入第一链轮2的链轮油孔21内的机油,由于第一链轮2半径较大,使得机油在穿出链轮油孔21时受到更大的离心力,使得机油压力得到提升,机油压力提升能够均匀的喷洒在第一链轮2与正时链条的作用处,能够保证润滑效果。
以上依据图式所示的实施例详细说明了本发明的构造、特征及作用效果,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但本发明不以图面所示限定实施范围,凡是依照本发明的构想所作的改变,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仍未超出说明书与图示所涵盖的精神时,均应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