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磁吸式永磁重力发动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34948发布日期:2019-01-16 06:55阅读:429来源:国知局
一种磁吸式永磁重力发动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涉及磁场能和重力场能综合转化为机械能的应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磁吸式永磁重力发动机。



背景技术:

现有的原动力机械,由于受能源供给的限制,致使其在使用过程中具有如下缺陷:首先,在运行时要不断地消耗矿物燃料,例如内燃机和蒸汽机要不断地消耗油、煤、天然气、核燃料等矿物燃料才能运行。其次,所消耗的矿物燃料是地球上的一次性资源,不能无限使用,并且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废弃物,如废渣、废水、废气、放射性废料等,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即使是选用具有环保、节能、可循环使用等优点的风能、水位能和太阳能等作为原动力机械的供给能源,但因受时间、气候、地域等客观因素的限制,致使其开发应用无法满足人类的需求。

而目前,并没有一种能够有效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办法,特别是一种磁吸式永磁重力发动机。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一种磁吸式永磁重力发动机,其根据永磁体异性磁极相吸的原理,将磁场能转化为重力势能,进而转化为动能,包括恒星机构100、多个行星机构200、上导磁轨道机构300、下导磁轨道机构400、制动机构500、支承机构600;

其中,所述支承机构600固定在地面,恒星机构100中恒星轴1的轴颈,装配在支承机构600中支承悬臂梁56上内侧悬臂端头上的轴承总成55的空腔内,恒星轴1可在轴承总成55的空腔内自由转动;

其中,行星机构200装配在恒星机构100中行星轴9两端的轴颈上,由行星机构定位螺母11及行星机构定位档板10进行定位,能绕行星轴9的轴颈自由转动,若干行星机构200在恒星机构100的两侧对称分布;

其中,上导磁轨道机构300、下导磁轨道机构400装配在支承机构600中的悬挂臂套杆72上,由悬挂臂紧固螺母71紧固压实;

其中,在恒星机构100两侧的支承悬臂梁56上,一侧装有制动机构500,另一侧装有动力输出轴63;

其中,制动机构500与恒星轴1的结合部装有离合器总成43,操纵离合器总成43上的滑动拨叉51,可使离合器总成43上的制动滑套48与恒星轴制动轮毂13分离或咬合,从而控制恒星机构100的受力状态,以控制整机运行或停机;

其中,动力输出轴63通过法兰盘16与恒星轴1连接在一起,能够对外输出恒星机构100所获得的能量

优选地,所述恒星机构100包括恒星轴1、恒星圆盘2、主辐条3、副辐条4、短幅条5、外环片6、中环片7、内环片8、行星轴9、行星机构定位档板10、行星机构定位螺母11、行星轴紧固螺母12、恒星轴制动轮毂13、双头螺杆14、双头螺杆紧固螺母15、法兰盘16;

其中,恒星圆盘2由双头螺杆14、双头螺杆紧固螺母15装配固定在恒星轴1上,并以焊接的方式加固,使恒星圆盘2不能绕恒星轴1转动;

其中,若干主辐条3由双头螺杆14、双头螺杆紧固螺母15连接紧固在恒星圆盘2上;

其中,外环片6、中环片7、内环片8由双头螺杆14、双头螺杆紧固螺母15连接紧固在主辐条3上;

其中,若干副辐条4由双头螺杆14、双头螺杆紧固螺母15连接紧固在外环片6、中环片7、内环片8上;

其中,若干短辐条5由双头螺杆14、双头螺杆紧固螺母15连接紧固在外环片6、中环片7上;

其中,所有主辐条3、副辐条4、短辐条5的外端头均设有行星轴轴孔,若干行星轴9分别装配在主辐条3、副辐条4、短辐条5的行星轴轴孔内;

其中,单个行星轴9分别由对称的二个主辐条3、或二个副辐条4、或二个短辐条5夹住,并由行星轴紧固螺母12所紧固;

其中,行星轴9的轴线均匀的分布在以恒星轴1的轴线为圆心的同一圆周曲面上

优选地,所述行星机构200包括行星联轴套17、联轴套连接轴18、连接轴定位螺母19、行星体20、行星体外壳21;

其中,行星联轴套17与行星体外壳21由联轴套连接轴18和连接轴定位螺母19连接为一体,且能绕联轴套连接轴18自由摆动;

其中,行星体外壳21为两边对称的且上表面为开口的开放式矩形箱体结构,行星体20平放于其箱体内,能在箱体内作上、下移动;

其中,行星体20包括平衡配重体22、缓冲配重体23、缓冲配重体外罩24、永磁体25、外罩定位螺母26;

其中,缓冲配重体23的上部有二个相互对称且向上敞开的矩形腔体,永磁体25放置于缓冲配重体23的腔体内,缓冲配重体外罩24罩住腔体并由外罩定位螺母26固定于缓冲配体23上,使永磁体25能在其腔体内作有限的上下移动;

其中,永磁体25每二片为一组,且垂直向上的二个磁极互为异性磁极;

其中,缓冲配重体23的底部置于平衡配重体22的凹槽内,并能在其槽内作有限的上、下移动。

优选地,所述上导磁轨道机构300包括包括上导磁轨道体27、上轨道体支架28、上轨道体支架悬挂臂29、轨道体定位螺母30,上导磁轨道体27放置在上导磁轨道体支架28预设的槽沟内,由轨道体定位螺母30紧固定位;

其中,上轨道体支架28与上轨道体支架悬挂臂29焊接为一个整体

优选地,所述下导磁轨道机构400包括下导磁轨道体31、下轨道体支架悬挂臂32、下导磁轨道体支架33、轨道体定位螺母30;

其中,下导磁轨道体31放置在下导磁轨道体支架33预设的槽沟内,由轨道体定位螺母30紧固定位;

其中,下轨道体支架悬挂臂32与下导磁轨道体支架33焊接为一个整体。

优选地,所述制动机构500包括制动飞轮34、飞轮紧固螺母35、钢丝绳36、缓冲减振弹簧37、缓冲减振弹簧底座38、钢丝绳底座39、制动套筒40、套筒盖41、制动传导轴42、离合器总成43、联轴键44;

其中,制动传导轴42装配在支承悬臂梁56上的轴承总成55上,与恒星轴1对接的一端装配有离合器总成43,可与装配在恒星轴1上的制动轮毂13分离或咬合;

其中,与恒星轴1对接的另一端装配有制动飞轮34,悬于支承悬臂梁56的外侧;

其中,离合器总成43包括滑套插销45、插销定位螺母46、插销垫圈47、制动滑套48、拨叉定位螺母49、拨叉垫圈50、滑套拨叉51、拨叉支承柱52,制动滑套48装配在制动传导轴42上,可在轴上作轴向移动;

其中,滑套插销45由插销定位螺母46、插销垫圈47装配在滑套拨叉51上,能自由转动;

其中,滑套拨叉51由拨叉定位螺母49、拨叉垫圈50装配在拨叉支承柱52上,能自由转动,滑套插销45卡在制动滑套48外圆的凹槽内;

其中,拨叉支承柱52固定在支承机构600中支承悬臂梁56上的内侧悬臂梁上;

其中,钢丝绳36的一端与钢丝绳底座39焊接为一体,缓冲减振弹簧37与缓冲减振弹簧底座39焊接为一体,缓冲减弹簧37串联于钢丝绳36上焊接有钢丝绳底座39的一端,并与其一起置于制动套筒40内,套筒盖41装配在制动套筒40的上端封口上,将缓冲减振弹簧37及串联在其上的钢丝绳36的一端封闭在制动套筒40内;

其中,钢丝绳36的另一端穿过套筒盖41的中心孔后固定在制动飞轮34上;

其中,制动套筒40的下端固定在支承机构600中的支承底座66上。

优选地,所述支承机构600包括主支承柱53、主横梁54、轴承总成55、支承悬臂梁56、副支承柱57、上轨道机构支承横梁58、上轨道机构支承架59、顶横梁60、副支承柱连接梁61、侧支承柱连接梁62、动力输出轴63、下轨道机构支承架64、侧支承柱65、支承底座66;

其中,支承底座66固定在地面,主支承柱53、侧支承柱65、下轨道机构支承架64均固定在支承底座66上;支承悬臂梁56在主支承柱53顶部的两侧对称分布;主横梁54连接支承悬臂梁56与侧支承柱65,副支承柱57位于支承悬臂梁56的上方,其中心线与主支承柱53的中心线对齐,在其结合部设有倒立的“u”型槽孔,槽孔的中垂线与轴承总成55的轴孔中心线垂直相交;

其中,顶横梁60连接副支承柱57与侧支承柱65的顶部;

其中,副支承柱连接梁61连接两个副支承柱57的顶部;

其中,侧支承柱连接梁62连接两个侧支承柱65的顶部;

其中,上轨道机构支承横梁58位于主横梁54及顶横梁60之间的适当部位,上轨道机构支承架59位于其上;

其中,若干轴承总成55分别固定在两个支承悬臂梁56上适当部位,且其轴孔在同一轴线上,动力输出轴63装配在一侧的支承悬臂梁56上的轴承总成55内,一端与恒星轴1对接,另一端悬于支承悬臂梁56之外;

其中,轴承总成55包括轴承定位螺杆67、轴承紧固螺母68、轴承盖69、轴承座70;

其中,上轨道机构支承架59与下轨道机构支承架64结构相同,包括悬挂臂紧固螺母71、悬挂臂套杆72、套杆支承基座73。

优选地,在工作状态下,单个行星机构200绕恒星轴1公转一周,分别穿越上导磁轨道机构300、下导磁轨道机构400各一次;

其中,行星机构200上所安装的永磁体25,每二片为一组,且垂直向上的磁极互为异性磁极,每组永磁体的磁极在导磁轨道体的导磁作用下能形成磁场闭合通路;

其中,在行星机构200上所安装的永磁体的组数不受限制,永磁体25的组数与同一导磁轨道体的个数对等。

优选地,所述上导磁轨道机构300与下导磁轨道机构400垂直相对,处于通过恒星轴1轴线垂直平面的同一侧,在恒星机构100的两侧对称分布,与行星机构200相对应。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磁吸式永磁重力发动机,通过使磁场与重力场产生相互作用,将磁场能和重力场能综合转化为机械能并对外输出的发动机,本发明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实用性强,具有极高的商业价值。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示出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的,一种磁吸式永磁重力发动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一种磁吸式发永磁重力动机的恒星机构装配结构图;

图3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一种磁吸式永磁重力发动机的行星机构装配结构图;

图4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一种磁吸式永磁重力发动机的行星机构中行星体装配结构图;

图5示出了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一种磁吸式永磁重力力发动机的上导磁轨道机构装配结构图;

图6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一种磁吸式永磁重力发动机的下导磁轨道机构装配结构图;

图7示出了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的,一种磁吸式永磁重力发动机的制动机构拆分图;

图8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七实施例的,一种磁吸式永磁重力发动机的制动机构中离合器总成装配结构图;

图9示出了本发明的第八实施例的,一种磁吸式永磁重力发动机的支承机构装配结构图;

图10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九实施例的,一种磁吸式永磁重力发动机的支承机构中轴承总成装配结构图;

图11示出了本发明的第十实施例的,一种磁吸式永磁重力发动机的支承机构中轨道机构支承架装配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使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清晰的表示出来,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示出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的,一种磁吸式永磁重力发动机的结构示意图,共包括六大机构:恒星机构;行星机构;上导磁轨道机构;下导磁轨道机构;制动机构;支承机构。

进一步地,恒星机构、上导磁轨道机构、下导磁轨道机构、制动机构均装配在支承机构上,行星机构挂载于恒星机构中的行星轴两端的轴颈上,能在绕恒星轴公转的同时绕行星轴自转,单个行星机构每公转一周,分别穿越上导磁轨道机构、下导磁轨道机构各一次,并在导磁区将磁场能转化为重力势能。在各行星机构和恒星机构的共同作用下,重力势能又被转化为恒星机构的动能并对外输出。所述发动机在运行过程中直接以重力场能、磁场能为补充能源,不消耗任何矿物燃料,无任何废弃物排放,其所需的补充能源可无限持续循环使用。

图2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一种磁吸式永磁重力发动机的恒星机构装配结构图,其组成部件有:1、恒星轴;2、恒星圆盘;3、主辐条;4、副辐条;5、短辐条;6、外环片;7、中环片;8、内环片;9、行星轴;10、行星机构定位挡板;11、行星机构定位螺母;12、行星轴紧固螺母;13、恒星轴制动轮毂;14、双头螺杆;15、双头螺杆紧固螺母;16、法兰盘。

恒星机构中各部件的连接关系如下:恒星圆盘2装配在恒星轴1中部两边的台肩上,双头螺杆14穿插于恒星圆盘2的孔内,并与恒星轴1的轴线保持平行,若干主辐条3沿恒星圆盘2的径向装配在双头螺杆14的外端头,并由双头螺杆紧固螺母15予以紧固。恒星圆盘2与恒星轴1的结合部用焊接予以加固,以防止恒星圆盘2绕恒星轴1转动。外环片6、中环片7、内环片8分别由双头螺杆14及双头螺杆紧固螺母15与主辐条3固定连接。若干副辐条4沿径向通过双头螺杆14和双头螺杆紧固螺母15分别与外环片6、中环片7、内环片8固定连接。若干短辐条5沿径向通过双头螺杆14和双头螺杆紧固螺母15分别与外环片6、中环片7固定连接。所有双头螺杆的中心线均与恒星轴的轴线保持平行。所有主辐条3、副辐条4、短辐条5的外端头均设有轴孔,若干行星轴9分别套装在主辐条3、或副辐条4、或短辐条5的轴孔内,每个行星轴9分别由相互对称的二片主辐条3、或二片副辐条4、或二片短辐条5夹住,并分别由行星轴紧固螺母12所固定。所有行星轴9的轴线均匀的分布在以恒心轴1的轴线为圆心的同一圆周曲面上(忽略装配误差)。行星轴9两边轴颈的外端设有行星机构定位档板10和行星机构定位螺母11,用于装配行星机构。恒星轴1的一端设有恒星轴制动轮毂13,与制动机中的离合器总成43对接,另一端设有法兰盘16,与支承机构中的动力输出轴63对接。

恒星机构的功能:悬挂行星机构并承接其重量,并在各行星机构的共同作用下,将行星机构获得的重力势能转化为扭矩,通过恒星轴1转导给动力输出轴63,最终对外输出能量。

图3、图4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第三实施例的,一种磁吸式永磁重力发动机的行星机构装配结构图,其组成部件有:17、行星联轴套;18、联轴套连接轴;19、连接轴定位螺母;20、行星体;21、行星体外壳;22、平衡配重体;23、缓冲配重体;24、缓冲配重体外罩;25、永磁体;26、外罩定位螺母。

行星机构中各部件连接关系如下:联轴套连接轴18穿插于行星连轴套17及行星体外壳21预设的轴孔内,由连接轴定位螺母19拧紧于联轴套连接轴18的两端头并锁定,行星连轴套17能绕联轴套连接轴18自由摆动。行星体外壳21为两边对称的且上表面向上敞开的开放式箱体结构。行星体20平放在行星体外壳21两边箱体内的底板上,且行星体20的上表面超出行星体外壳21开口面的一定高度,可在箱体内作上下移动。行星体20包含平衡配重体22、缓冲配重体23、缓冲配重体外罩24、永磁体25、外罩定位螺母26。缓冲配重体23的顶部有二个开口向上敞开的腔体,永磁体25每二片为一个配对组,分置于缓冲配重体23的二个腔体内,且垂直向上的磁极互为异性磁极,由缓冲配重体外罩24罩住腔体并由外罩定位螺母26固定于缓冲配体上,将永磁体25分别封闭于缓冲配重体23的二个腔体内,并能在其封闭的腔体内作有限的上、下移动。缓冲配重体23的底部置于平衡配重体22向上半开放的凹槽内,当其受磁场力与重力的共同作用时,能在其凹槽内作有限的上、下移动,但不能牵引平衡配重体22在行星体外壳21的箱体内向上移动。

行星机构的功能:行星机构在绕恒星轴1公转的同时绕行星轴9自转,单个行星机构每公转一周,分别穿越上导磁轨道机构、下导磁轨道机构各一次。单个行星机构在穿越上导磁轨道机构或下导磁轨道机构的导磁区域时,行星机构内相互配对的永磁体25的二个异性磁极,在导磁轨道体的导磁作用下形成闭合通路,二个异性磁极与导磁轨道体之间同时产生倾斜向上的磁场吸力,这种磁场吸力与行星机构自身所受的重力相互作用,使缓冲配重体23受平衡配重体22的重力制约而处于悬空状态,将磁场能转化为重力势能。当一组行星机构退出上导磁轨道机构或下导磁轨道机构的导磁区域时,另一组行星机构相继鱼贯进入,如此往复循环,使磁场能不间断地转化为重力势能。各行星机构所受的力对恒星机构进行共同作用,不断的将其获得的重力势能转化为恒星机构的动能,从而将重力场能和磁场能连续的转化为机械能。

图5示出了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一种磁吸式永磁重力发动机的上导磁轨道机构装配结构图,其组成部件有:27、上导磁轨道体;28、上导磁轨道体支架;29、上轨道体支架悬挂臂;30、轨道体定位螺母。

上导磁轨道机构各部件连接关系如下:上导磁轨道体27放置在上轨道体支架28预设的槽沟内,由轨道体定位螺母30紧固定位。上轨道体支架悬挂臂29与上轨道体支架28焊接成为整体。上轨道体支架悬挂臂29上有二个通透孔,用于与支承机构中的悬挂臂套杆72装配连接。

图6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一种磁吸式永磁重力发动机的下导磁轨道机构装配结构图,其组成部件有:30、轨道体定位螺母;31、下导磁轨道体;32、下轨道体支架悬挂臂;33、下导磁轨道体支架。

下导磁轨道机构各部件连接关系如下:下导磁轨道体31放置在下轨道体支架33预设的槽沟内,由轨道体定位螺母30紧固定位。下轨道体支架悬挂臂32与下轨道体支架33焊接成为整体。下轨道体支架悬挂臂32上有二个通透孔,用于与支承机构中的悬挂臂套杆72装配连接。

导磁轨道机构的功能:上导磁轨道机构、下导磁轨道机构统称为导磁轨道机构,其结构虽有所差异,其功能完全相同。即:在行星机构穿越导磁轨道机构时,上导磁轨道体27、下导磁轨道体31使处于其导磁区域的行星机构内的二个配对永磁体25的异性磁极形成磁场闭合通路,对行星机构产生一个向上的磁场吸力,使行星机构中的缓冲配重体23受平衡配重体22的重力制约而处于悬空状态,确保行星机构将磁场能转化为重力势能,并引导行星机构按预设的轨道运行。

图7示出了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的,一种磁吸式永磁重力发动机的制动机构拆分图,图8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七实施例的,一种磁吸式永磁重力发动机的制动机构中离合器总成装配结构图,其组成部件有:34、制动飞轮;35、飞轮紧固螺母;36、钢丝绳;37、缓冲减振弹簧;38、缓冲减振弹簧底座;39、钢丝绳底座;40、制动套筒;41、套筒盖;42、制动传导轴;43、离合器总成;44、联轴键;45、滑套插销;46、插销定位螺母;47、插销定位垫圈;48、制动滑套;49、拨叉定位螺母;50、拨叉垫圈;51、滑套拨叉;52、拨叉支承柱。

制动机构各部件连接关系如下:制动飞轮34通过飞轮紧固螺母35装配在制动传导轴42的一端,两者之间由联轴键44锁定。制动传导轴42的另一端装配有离合器总成43,与恒星轴1对接。离合器总成由滑套插销45、插销定位螺母46、插销垫圈47、制动滑套48、拨叉定位螺母49、拨叉垫圈50、滑套拨叉51、拨叉支承柱52组成。制动滑套48活动套装在制动传导轴42上,并能在轴上作轴向滑动。滑套拨叉51通过拨叉定位螺母49、拨叉垫圈50装配在拨叉支承柱52上,能绕拨叉支承柱52转动。滑套插销45通过插销定位螺母46、插销垫圈47装配在滑套拨叉51预留的销孔内,并卡住在制动滑套48的外环槽内,转动滑套拨叉51,可驱动制动滑套48在制动传导轴42上作轴向滑动。钢丝绳36的一端安装有钢丝绳底座39,缓冲减振弹簧底座38与缓冲减振弹簧37固定在一起,套装于钢丝绳36上,缓冲减振弹簧底座38与钢丝绳底座39对齐紧贴一并置于制动套筒内,套筒盖41穿过钢丝绳36拧紧压实在制动套筒40的顶部,将钢丝绳36套在缓冲减振弹簧37上的一端、钢丝绳底座39、缓冲减振弹簧37、缓冲减振弹簧底座38封闭在制动套筒内。钢丝绳36的另一端穿过套筒盖的中心孔后固定并环绕在制动飞轮34上。

制动机构的功能:扳动滑动拨叉51,可使离合器总成43上的制动滑套48与恒星轴1上的恒星轴制动轮毂13处于咬合或分离状态。当制动滑套48与恒星轴制动轮毂13咬合时,恒星轴1便驱动制动传导轴42及制动飞轮34旋转,进而牵引钢丝绳36在制动飞轮34上缠绕,制动套筒40内的缓冲减振弹簧37被压缩,随之在恒星轴1上附加一个阻力矩,当这个阻力矩与恒星轴1上的旋转力矩相等时,整机便被锁定,处于停机状态。当制动滑套48与恒星轴制动轮毂13分离时,附加在恒星轴1上的阻力矩被解除,整机解除锁定,处于工作状态。

图9、图10、图11示出了本发明的第八实施例、九实施例、十实施例的,一种磁吸式永磁重力发动机的支承机构装配结构图,其组成部件有:53、主支承柱;54、主横梁;55、轴承总成;56、支承悬臂梁;57、副支承柱;58、上轨道机构支承梁;59、上轨道机构支承架;60、顶横梁;61、副支承柱连接梁;62、侧支承柱连接梁;63、动力输出轴;64、下轨道机构支承架;65、侧支承柱;66、支承底座;67、轴承定位螺杆;68、轴承紧固螺母;69、轴承盖;70、轴承座;71、悬挂臂紧固螺母;72、悬挂臂套杆;73、套杆支承基座。

支承机构各部件连接关系如下:支承底座66固定在地面,两个主支承柱53及两个侧支承柱65相互之间呈矩形状固定在支承底座66上。支承悬臂梁56位于主支承柱53的顶端,在其上表面设有轴承座总成55,主横梁54垂直连接支承悬梁56及侧支承柱65。副支承柱57位于支承悬臂梁56的上方,其中心线与主支承柱53的中心线垂直对齐,在其结合部设有倒立的“u”型槽孔,槽孔的中垂线与轴承总成55的轴孔中心线垂直相交,装配在轴承总成53上的制动传导轴42及动力输出轴63均穿越“u”型槽孔。两个顶横梁60分别垂直连接两个副支承柱57及两个侧支承柱65的顶部,副支承柱连接梁61垂直连接二个副支承柱57的顶部,侧支承柱连接梁62垂直连接二个侧支承柱65顶部,顶横梁60、副支承柱连接梁61、侧支承柱连接梁62在副支承柱57及侧支承柱65的顶部连接成一个矩形框。上轨道机构支承横梁58位于主横梁54与顶横梁60之间的适当部位,并与副支承柱57及侧支承柱65垂直连接。上轨道机构支承架59固定在上轨道机构支承横梁58上,下轨道机构64固定在支承底座66上。上、下轨道机构支承架由套杆支承基座73、悬挂臂套杆72、悬挂臂紧固螺母71组成,悬挂臂套杆72固定在套杆支承基座73上,悬挂臂紧固螺母71装配在悬挂臂套杆72上。动力输出轴63穿越一侧副支承柱57上倒立的“u”槽孔装配在支承悬臂梁56上的二个轴承总成55内,且能绕其轴心自由转动。轴承总成55由轴承定位螺杆67、轴承紧固螺母68、轴承盖69、轴承座70组成,轴承定位螺杆67固定在支承悬臂梁56上,轴承座70、轴承盖69固定在轴承定位螺杆67上,由轴承紧固螺母68拧紧压实。

支承机构的功能:用于装配恒星机构、行星机构、上导磁轨道机构、下导磁轨道机构、制动机构,并承接其载荷,确保整机平稳运行。

恒星机构、星机构、上导磁轨道机构、下导磁轨道机构、制动机构、支承机构之间的连接关系:支承机构固定在地面,恒星机构中的恒星轴1,装配在支承机构中支承悬臂梁56上内侧的轴承总成55上,恒星轴1的一端装配有法兰盘15,与支承机构中的动力输出轴63连接在一起,另一端装配有恒星轴制动轮毂13,与制动机构中的离合器总成43对接。制动机构中的制动套筒41固定在支承机构中的支承底座66上,制动传导轴42穿越支承机构中一侧的支承悬臂梁56上倒立的“u”槽孔装配在支承悬臂梁56上的二个轴承总成55内,且能绕其轴心自由转动,离合器总成43上的拨叉支承柱52固定在支承悬梁56上的内侧。行星机构装配在恒星机构中的行星轴9两端的轴颈上,在恒星机构的两侧对称分布。上导磁轨道机构装配在支承机构中的上轨道机构支承架59上。下导磁轨道机构装配在支承机构中的下轨道机构支承架64上。单个行星机构每绕恒星轴1公转一周,分别穿越上导磁轨道机构、下导磁轨道机构各一次。上导磁轨道机构与下导磁轨道机构垂直相对,处于通过恒星轴1轴线垂直平面的同一侧,与行星机构相对应,行星机构能根据设计要求有效穿越其导磁作用区。

进一步地,所述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在停机状态下,恒星机构中的恒星轴制动轮毂13与制动机构中离合器总成43上的制动滑套48处于咬合状态,钢丝绳16紧紧的缠绕在制动飞轮34上,制动套筒40内的缓冲减振弹簧37被压缩到极限状态,并由此而产生强大的制动力矩,这种制动力矩与恒星轴1获得的驱动力矩保持平衡,使所述发动机处于停机状态。扳动离合器总成43上的滑套拨叉51,驱动制动滑套48使之与恒星机构中的恒星轴制动轮毂13脱离咬合,整机的制动状态被解除。此时,装配在恒星机构上并处于上导磁轨道机构、下导磁轨道机构中导磁区域的行星机构,分别在上导磁轨道体27、下导磁轨道体31的导磁作用下,使装配在缓冲配重体23上二个腔体内的永磁体25的二个异性磁极之间形成磁场闭合通路,产生倾斜向上的磁场吸力。这种磁场吸力的作用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永磁体25在导磁轨道体的导磁作用下,二个异性磁极之产生向上的磁场吸力,使永磁体25在缓冲配重体23的腔体内向上腾空而起,向导磁轨道体靠近,直至永磁体25的上表面紧贴缓冲体配重体外罩24的内表面被封死。第二阶段:在永磁体25的上表面紧贴缓冲体配重体外罩24的内表面后,永磁体与导磁轨道体之间的距离减小,磁场吸力随之增大,带动整个缓冲配重体23进一步向上腾起,更进一步靠近导磁轨道体,直至缓冲配重体23的底部被平衡配重体22的凹槽卡住,使整个缓冲配重体23处于受平衡配重体重力制约的悬空状态,磁场能转化为重力势能。由于受缓冲配重体23及平衡配重体22所受重力的共同作用,以及行星机构预设运行轨道的限制,缓冲配重体23在任何情形下都不会被吸附到上导磁轨道体27或下导磁轨道体31上,即:行星机构运行在上导磁轨道机构或下导磁轨道机构的导磁区域时,行星体20的上表面总是与上导磁轨道体27或下导磁轨道体31之保持一定的间隙。行星机构运行在上导磁轨道机构或下导磁轨道机构的导磁作用区时,分为两个区域,即:有效导磁区和过渡导磁区。有效导磁区为行星机构进入上导磁轨道机构或下导磁轨道机构后的初始区域,过渡导磁区为行星机构退出上导磁轨道机构或下导磁轨道机构时的尾部区域。行星机构在有效导磁区运行时,永磁体25与上导磁轨道体27或下导磁轨道体31之间的距离较小,二者之间产生的磁场吸力足以使行星体20保持悬空状态,磁场能较稳定的转化为重力势能。行星机构在有在效导磁区运行一段时间后,进入到过渡导磁区,此时永磁体25与上导磁轨道体27或下导磁轨道体31之间的距离逐步增大,二者之间所产生的磁场吸力也随之减小,直至趋近于零,永磁体25及行星体20在此时回归到进入导磁区域前的初始状态,使行星机构能迅速摆脱磁场力的束缚并顺利退出上导磁轨道机构或下导磁轨道机构的导磁作用区,进行下一轮的循环。当一组行星机构退出上导磁轨道机构或下导磁轨道机构时,有另一组相对应的行星机构替补进入,如此往复循环。由于上导磁轨道机构及下导磁轨道机构均装配在通过恒星轴1轴线的垂直平面的同一侧,并在恒星机构两侧呈对称分布状态,因此,当行星机构运行在导磁作用区时,因缓冲配重体23受磁场吸力的作用处于悬空状态,使行星机构施加到恒星机构上的重力远小于自身所到的重力。与此同时,在通过恒星轴1轴线垂直平面的另一侧,与之对称的行星机构由于没有磁场吸力作用,致使其所受的重力全部施加在恒星机构上。其结果是,行星机构在穿越导磁作用区的过程中,施加到恒星机构上、且分布在恒星轴1轴线垂直面两侧的重力不相等。由于悬挂行星机构的行星轴9的轴线分布在以恒星轴1轴线为圆心的同一圆周上,恒星轴1轴线垂直平面的两侧的受力不相等的结果,就是使恒星机构获得一个扭矩而旋转,行星机构由磁场能转化而来的重力势能,再由恒星机构转化为动能,并通过连接恒性轴1的动力输出轴向外输出。在此过程中,除了在启动和关闭时需要外界进行能量补充外,运行阶段则无需外界进行能量补充,直接以重力场能和磁场能作为补充能源,行星机构在导磁作用区受到磁场力与重力的相互作用时,连续不断地将磁场能转化为重力势能,使磁吸式永磁重力发动机所消耗的能量及时得到补充,确保整机稳定的工作。

进一步地,所述发动机处于工作状态时,扳动离合器总成43上的滑套拨叉51,驱动制动滑套48使之与恒星机构中的恒星轴制动轮毂13咬合,制动传导轴42便会与恒星轴1同步旋转,并驱动制动飞轮34同步旋转,钢丝绳36被逐步缠绕到制动飞轮34上,制动套筒内40的缓冲减振弹簧37被逐步压缩,此时,会在制动传导轴42上产生制动力矩并逐步增大,当制动力矩与恒星轴1获得的驱动力矩达到平衡时,整机被锁定,进入到停机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发动机的驱动力来源于行星机构所受的重力和永磁体25分别与上导磁轨道体27、下导磁轨道体31之间所产生的磁场吸力的合力。具体地说,所述发动机实质上是将重力场能和磁场能综合转化为机械能的机械装置。

由于所述发动机在工作过程中,直接以重力场能和磁场能为补充能源,无需消耗任何矿物形式的能源材料,很容易将所述发动机与永动机混为一谈。

经典的永动机为依靠纯重力驱动的机械装置,科学实验已证明它是不可实施的,其不可能实施的原因在于,物体在受单一重力和支承力作用时,重力与支承力必定形成平衡力,使其所受的合外力为零而最终处于静平衡状态。而所述发动机与永动机的区别在于:所述发动机进入工作状态时,除了受重力和支承力的作用外,还另外受到一个磁场吸力的作用。重力、磁场吸力、支承力这三种力共同作用于所述发动机的恒星轴上,且它们在恒星轴上既不共点,也不共线,使恒星轴所受的合力远大于零,足以驱动恒星机构运转并且对外输出动力。所述发动机的工作核心就是将重力和磁场力转化为机械力。所述发动机在运行过程中,自身消耗的能量和输出能量的总和,等于其在重力场和磁场中所获得能量的总和,即:所述发动机的运行依然遵守能量守恒定律。

在所述发动机的工作过程中,将重力场能和磁场能转化为机械能时,无须外界进行能量(如电、油、煤、核燃料等)补充,而是依靠行星机构所受的重力和永磁体25分别与上导磁轨道体27、下导磁轨道体31之间所产生的磁场吸力相互作用,连续不断地将磁场能转化为重力势能,使其消耗的重力势能及时得到补充。也就是说,由于所述发动机是以重力和磁场力为动力的,因此,在使用所述发动机时,无需事先积蓄能量,只要在所述发动机的行星机构中装配一定数量且磁场强度足够强的永磁体,调节好永磁体25所受的磁场吸力和行星体20所受重力的比例关系即可。地球上,重力是无处不在的,在任何地方都可以建立重力和磁场力的作用机制,这就是说,无论所述发动机安装在什么地方,都可正常工作。

所述发动机的结构,是最基本的单环结构。在实际应用中,恒星机构的半径可以根据具体需要进行任意选择。在恒星机构上,可以根据其半径的大小及行星机构自转半径的大小,装配上多环行星机构,根据不同的需要,行星机构的环数也相应的有所不同。在恒星机构中通过恒星轴1轴线垂直平面的同一侧,在每环行星机构经过的底部区域和顶部区域,分别相应装配下导磁轨道机构及上导磁轨道机构,这样将极大的提高所述发动机的输出功率。行星机构公转的半径越大,运行在导磁区域的行星机构个数就会越多,能输出的功率也就越大。恒星机构上安装的行星机构的环数越多,输出功率也就越大。恒星机构半径的大小及行星机构环数的多少,完全由所设计的所述发动机的输出功率大小来确定

以上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做出各种变形或修改,这并不影响本发明的实质内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