碗力自然排气内燃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15081发布日期:2019-01-22 23:10阅读:156来源:国知局
碗力自然排气内燃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碗力自然排气内燃机。



背景技术:

内燃机是一种动力机械,它是通过使燃料在机器内部燃烧,并将其放出的热能直接转换为动力的热力发动机。内燃机包括往复活塞式内燃机、旋转活塞式发动机和自由活塞式发动机,也包括旋转叶轮式的喷气式发动机。目前市场上的活塞式内燃机以往复活塞式最为普遍。活塞式内燃机将燃料和空气混合,在其气缸内燃烧,释放出的热能使气缸内产生高温高压的燃气。燃气膨胀推动活塞作功,再通过曲柄连杆机构或其他机构将机械功输出,驱动从动机械工作。普通的内燃机做功效率低,经常会燃烧不充分,冷却性能不好,常造成内燃机过热而影响内燃机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设计新颖、结构简单、做功效率高、方便充分燃烧、冷却性能好的碗力自然排气内燃机。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碗力自然排气内燃机,包括气缸本体、活塞、起动机构、进气系统、点火系统、排气系统和动力输出机构,所述气缸本体是由气缸体和气缸盖制作成一体,所述活塞的外周侧设置有多圈活塞环,所述活塞通过活塞环与气缸体内壁滑动密封配合,所述气缸本体的顶部设置有凸向活塞的碗形凸部,所述活塞的顶部设置有与碗形凸部配合形成燃烧室的碗形凹坑,所述进气系统和点火系统设置在碗形凸部内,所述气缸本体靠近碗形凸部下端的侧壁设置有多个与排气系统相连通的排气口,所述气缸本体的底部连接有机油仓本体,所述机油仓本体的侧壁上安装有L环形挡板并形成一集气槽,所述活塞的裙部设置有活塞销,所述动力输出机构包含连杆、固定安装在第一转轴一端的第一齿轮和固定安装在第二转轴一端的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的端面上均匀分布有多个穿孔,所述连杆的上端与活塞销的中部转动连接,所述连杆的下端与第一齿轮的边缘部转动连接,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相啮合,所述第一转轴的另一端从机油仓本体穿出并与起动机构的输出端传动连接,所述第二转轴的另一端从机油仓本体穿出,所述第一转轴、第二转轴分别与机油仓本体转动密封配合,所述机油仓本体内设置有第一轴支撑架,所述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分别经各自的轴承安装在第一轴支撑架上。

优选的,所述起动机构包括起动电动机、起动主动齿轮和起动从动齿轮,所述起动主动齿轮固定安装在起动电动机的输出端,所述起动从动齿轮固定安装在第一转轴的另一端并与起动主动齿轮相啮合。

优选的,所述第二转轴的另一端滑动安装有离合齿轮,所述离合齿轮设置在离合箱内,所述离合齿轮和动力输出机构相连接,所述动力输出机构包括第三齿轮、输出齿轮和第三转轴,所述第三齿轮和离合齿轮相啮合,所述第三齿轮固定在第三转轴的一端,所述输出齿轮安装在第三转轴的另一端,所述第三转轴的一端转动安装在机油仓本体上,所述第二转轴上固定有位于离合齿轮一侧的弹簧支板,所述离合齿轮一侧面上安装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固定在弹簧支板上,所述第二转轴的另一端安装有位于离合齿轮另一侧的离合挡板,所述离合箱的底部设置一推杆,所述推杆的上部位于离合挡板和离合齿轮之间,所述推杆的下部连接至第二弹簧的一端,所述第二弹簧的另一端连接至离合箱的底部,所述推杆的下端连接有一拉绳。

优选的,所述进气系统包含空气滤清器、安装在碗形凸部中间的节气门装置和安装在第一转轴另一端的第一送风机,所述节气门装置设置在一内进气室的下部,所述内进气室的上部安装有多个带钉风叶,所述内进气室上方固定有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上方安装有一外进气室,所述外进气室内部两侧对称设置有一对进气叶轮,所述外进气室的内部中间对称设置有一对第二送风机,所述外进气室的顶部开设有一外进气口,所述外进气室的顶部至节气门装置的顶部安装有一用于连接第一送风机和带钉风叶的第四转轴,所述外进气室的顶部设置有一外进气口防护盖,所述外进气室的一侧通过第一进气管连接至空气滤清器的进气口,所述空气滤清器的出气口通过第二进气管连接至机油仓本体的集气槽内,所述外进气室的另一侧通过第三进气管连接至第一送风机的上出气口,所述第一送风机的下出气口连接有一第七进气管。

优选的,所述节气门装置包含第三弹簧、安装在第三弹簧顶部的节气门、安装在内进气室侧壁并与节气门相配合的节气门挡,所述第三弹簧通过一金属支架固定在碗形凸部的底部,所述节气门的上方设置有碗形内进气口。

优选的,所述节气门装置包含有一T形金属架,所述T形金属架的头部开设有两个斜孔,所述T形金属架的下部中间开设有一凹槽,所述T形金属架的下部两侧开设有多个进气孔。

优选的,所述碗形凸部的顶部设置有一封板,所述封板与气缸本体顶部之间形成第一冷却仓,所述第一冷却仓通过第四进气管分别与第一进气管或第三进气管连接,所述第一冷却仓通过第一排气管与排气系统连接。

优选的,所述排气系统包含套设在气缸本体外的排气夹层管及与第一排气管连接的排气箱,所述排气夹层管内设置有一环形的带孔内板,所述带孔内板和气缸本体之间形成一继燃仓,所述带孔内板和排气夹层管的外壁之间形成一排气仓,所述排气仓通过第二排气管连接排气箱,所述排气箱内设置有多个排气风轮,所述排气箱通过第三排气管排出废气,所述第三排气管上设置有一消音器,所述排气夹层管外套设有一冷却环管,所述冷却环管内设置有第二冷却仓,所述第二冷却仓的顶部进气口通过一第五进气管连接第一进气管,所述冷却环管的外壁下部设置有一热排气口。

优选的,所述机油仓本体的集气槽一侧通过第六进气管连接一化油器的外侧环形仓,所述化油器还包含有化油器主体和一部分穿设在化油器主体内部的油杆,所述油杆的上部设置有一绳眼,所述油杆的中部套设有第四弹簧,所述化油器主体上部为弹力橡胶,所述化油器主体的中部连接一进油管的一端,所述化油器主体的内部下方设置有一第二轴支撑架,所述化油器主体在第二轴支撑架的下方形成一化油室,所述第二轴支撑架的中间向下固定有一对水平排列的甩油斗,所述甩油斗的两端设置有导风叶,所述化油室的下方通过第六进气管和内进气室相连。

优选的,所述进油管的另一端连接至一油箱,所述油箱包含油箱主体和气轮机组,所述气轮机组安装在气轮机架上并设置在油箱主体的上方,所述气轮机组的一侧连接第七进气管,所述气轮机组的中间设置有一第五转轴,所述第五转轴的一端安装在气轮机架的顶部,所述第五转轴的另一端连接一碎油搅拌杆,所述碎油搅拌杆外周身套设有一圆管,所述圆管固定在油箱主体内底部一侧的座板上,所述油管底部安装有一抽油泵,所述油管的顶部连接进油管,所述油管的一侧的上方开设有出油口,所述油箱主体的一侧顶部开设有一加油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该碗力自然排气内燃机,将活塞和气缸盖做成碗形,压缩燃烧室的空间,增大汽油和空气的混合气体的压力,使混合气体更好燃烧爆炸,使得汽油易于充分燃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内燃机主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油箱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局部放大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标记:1、气缸本体;2、活塞;3、起动机构;4、进气系统;5、点火系统;6、排气系统;7、动力输出机构;8、气缸体;9、气缸盖;10、活塞环;11、碗形凸部;12、碗形凹部;13、排气口;14、机油仓本体;15、活塞销;16、连杆;17、第一转轴;18、第一齿轮;19、第二转轴;20、第二齿轮;21、第一轴支撑架;22、起动电动机;23、起动主动齿轮;24、起动从动齿轮;25、离合齿轮;26、离合箱;27、第三齿轮;28、输出齿轮;29、第三转轴;30、弹簧支板;31、第一弹簧;32、离合挡板;33、推杆;34、第二弹簧;35、拉绳;36、空气滤清器;37、节气门装置;38、第一送风机;39、内进气室;40、带钉风叶;41、第一支架;42、外进气室;43、进气叶轮;44、第二送风机;45、外进气口;46、外进气口防护盖;47、第一进气管;48、第二进气管;49、第三弹簧;50、节气门;51、节气门挡;52、金属支架;53、碗形内进气口;54、封板;55、第一冷却仓;56、第四进气管;57、第一排气管;58、排气夹层管;59、排气箱;60、带孔内板;61、继燃仓;62、排气仓;63、第二排气管;64、排气风轮;65、第三排气管;66、消音器;67、冷却环管;68、第二冷却仓;69、第五进气管;70、热排气口;71、第六进气管;72、化油器;73、环形仓;74、化油器主体;75、油杆;76、绳眼;77、第四弹簧;78、弹力橡胶;79、进油管;80、第二轴支撑架;81、化油室;82、甩油斗;83、第六进气管;84、第三进气管;85、L环形挡板;86、集气槽;87、第四转轴;88、第七进气管;89、T形金属架;90、斜孔;91、凹槽;92、进气孔;93、导风叶;94、油箱;95、油箱主体;96、气轮机组;97、气轮机架;98、第五转轴;99、碎油搅拌杆;100、圆管;101、座板;102、抽油泵;103、出油口;104、加油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特征和优点更明显易懂,下面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实施例一:如图1~6所示,一种碗力自然排气内燃机,包括气缸本体1、活塞2、起动机构3、进气系统4、点火系统5、排气系统6和动力输出机构7,所述气缸本体1是由气缸体8和气缸盖9制作成一体,所述活塞2的外周侧设置有多圈活塞环10,所述活塞2通过活塞环10与气缸体8内壁滑动密封配合,所述气缸本体1的顶部设置有凸向活塞的碗形凸部11,所述活塞2的顶部设置有与碗形凸部11配合形成燃烧室的碗形凹坑12,所述进气系统4和点火系统5设置在碗形凸部11内,所述气缸本体1靠近碗形凸部11下端的侧壁设置有多个与排气系统6相连通的排气口13,所述气缸本体1的底部连接有机油仓本体14,所述机油仓本体的侧壁上安装有L环形挡板85并形成一集气槽86,所述活塞2的裙部设置有活塞销15,所述动力输出机构7包含连杆16、固定安装在第一转轴17一端的第一齿轮18和固定安装在第二转轴19一端的第二齿轮20,所述第一齿轮18的端面上均匀分布有多个穿孔,所述连杆16的上端与活塞销15的中部转动连接,所述连杆16的下端与第一齿轮18的边缘部转动连接,所述第一齿轮18与第二齿轮20相啮合,所述第一转轴17的另一端从机油仓本体14穿出并与起动机构3的输出端传动连接,所述第二转轴19的另一端从机油仓本体14穿出,所述第一转轴17、第二转轴18分别与机油仓本体14转动密封配合,所述机油仓本体14内设置有第一轴支撑架21,所述第一转轴17和第二转轴19分别经各自的轴承安装在第一轴支撑架21上。气缸盖9和活塞2的碗形结构的设置使燃烧室内油气更加容易受到集中的压力,提高活塞2的做功效率。第一齿轮18的端面穿孔的设置,能够压缩大气,使其分团或分为颗粒,与油混合后在燃烧室内更易爆炸,产生更多的热能。

在本实施例一中,所述起动机构3包括起动电动机22、起动主动齿轮23和起动从动齿轮24,所述起动主动齿轮23固定安装在起动电动机22的输出端,所述起动从动齿轮24固定安装在第一转轴17的另一端并与起动主动齿轮23相啮合。

在本实施例一中,所述第二转轴19的另一端滑动安装有离合齿轮25,所述离合齿轮25设置在离合箱26内,所述离合齿轮25和动力输出机构7相连接,所述动力输出机构7包括第三齿轮27、输出齿轮28和第三转轴29,所述第三齿轮27和离合齿轮25相啮合,所述第三齿轮27固定在第三转轴29的一端,所述第三齿轮27可以是一个齿轮,也可以是多个不同档位的齿轮组,所述输出齿轮28安装在第三转轴29的另一端,所述第三转轴29的一端转动安装在机油仓本体14上,所述第二转轴19上固定有位于离合齿轮25一侧的弹簧支板30,所述离合齿轮25一侧面上安装有第一弹簧31,所述第一弹簧31固定在弹簧支板30上,所述第二转轴19的另一端安装有位于离合齿轮25另一侧的离合挡板32,所述离合箱26的底部设置一推杆33,所述推杆33的上部位于离合挡板32和离合齿轮25之间,所述推杆33的下部连接至第二弹簧34的一端,所述第二弹簧34的另一端连接至离合箱26的底部,所述推杆33的下端连接有一拉绳35。

在本实施例一中,所述进气系统4包含空气滤清器36、安装在碗形凸部11中间的节气门装置37和安装在第一转轴17另一端的第一送风机38,所述节气门装置37设置在一内进气室39的下部,所述内进气室39的上部安装有多个带钉风叶40,所述内进气室39上方固定有第一支架41,所述第一支架41上方安装有一外进气室42,所述外进气室42内部两侧对称设置有一对进气叶轮43,所述外进气室42的内部中间对称设置有一对第二送风机44,所述外进气室42的顶部开设有一外进气口45,所述外进气口45的顶部至节气门装置37的顶部安装有一用于连接第一送风机38和带钉风叶40的第四转轴87,所述外进气室42的顶部设置有一外进气口防护盖46,所述外进气室42的一侧通过第一进气管47连接至空气滤清器36的进气口,所述空气滤清器36的出气口通过第二进气管48连接至机油仓本体14的集气槽86内,所述外进气室42的另一侧通过第三进气管84连接至第一送风机38的上出气口,所述第一送风机38的下出气口连接有一第七进气管88,所述带钉风叶40会将混合油气进行碎油分团,使其在燃烧室内更容易爆炸。

在本实施例一中,所述节气门装置37包含第三弹簧49、安装在第三弹簧49顶部的节气门50、安装在内进气室39侧壁并与节气门50相配合的节气门挡51,所述第三弹簧49通过一金属支架52固定在碗形凸部11的底部,所述节气门50的上方设置有碗形内进气口53。

在本实施例一中,所述碗形凸部11的顶部设置有一封板54,所述封板54与气缸本体1顶部之间形成第一冷却仓55,所述第一冷却仓55通过第四进气管56分别与第一进气管47或第三进气管84连接,所述第一冷却仓55通过第一排气管57与排气系统6连接。

在本实施例一中,所述排气系统6包含套设在气缸本体1外的排气夹层管58及与第一排气管57连接的排气箱59,所述排气夹层管57内设置有一环形的带孔内板60,所述带孔内板60和气缸本体1之间形成一继燃仓61,所述带孔内板60和排气夹层管58的外壁之间形成一排气仓62,所述排气仓62通过第二排气管63连接排气箱59,所述排气箱59内设置有多个排气风轮64,所述排气箱59通过第三排气管65排出废气,所述第三排气管65上设置有一消音器66,所述排气夹层管57外套设有一冷却环管67,所述冷却环管67内设置有第二冷却仓68,所述第二冷却仓68的顶部进气口通过一第五进气管69连接第一进气管47,所述冷却环管67的外壁下部设置有一热排气口70。

在本实施例一中,所述机油仓本体1的集气槽86一侧通过第六进气管71连接一化油器72的外侧环形仓73,所述化油器72还包含有化油器主体74和一部分穿设在化油器主体74内部的油杆75,所述油杆75的上部设置有一绳眼76,所述油杆75的中部套设有第四弹簧77,所述化油器主体74上部为弹力橡胶78,所述化油器主体74的中部连接一进油管79的一端,所述化油器主体74的内部下方设置有一第二轴支撑架80,所述化油器主体74在第二轴支撑架80的下方形成一化油室81,所述第二轴支撑架80的中间向下固定有一对水平排列的甩油斗82,所述甩油斗82的两端设置有导风叶93,所述化油室81的下方通过第六进气管83和内进气室39相连。

在本实施例一中,所述进油管79的另一端连接至一油箱94,所述油箱94包含油箱主体95和气轮机组96,所述气轮机组96安装在气轮机架97上并设置在油箱主体95的上方,所述气轮机组96的一侧连接第七进气管88,所述气轮机组96的中间设置有一第五转轴98,所述第五转轴98的一端安装在气轮机架97的顶部,所述第五转轴98的另一端连接有一碎油搅拌杆99,所述碎油搅拌杆99外周身套设有一圆管100,所述圆管100固定在油箱主体95内底部一侧的座板101上,所述圆管100底部安装有一抽油泵102,所述圆管100的顶部的一侧连接进油管79,所述圆管100的一侧的上方开设有出油口103,所述油箱主体95的一侧顶部开设有一加油口104。当在低温环境时,燃油很容易凝结,启动启动电动机22后,第一送风机38压缩空气送入第七进气管88,压缩空气带动气轮机组96运转,所述气轮机组96通过第五转轴98带动碎油搅拌杆99和抽油泵102工作,接着抽油泵102将凝结沉淀在油箱94底部的燃油沿圆管100往上抽,然后碎油搅拌杆99对凝结的然后进行搅拌,搅拌后的燃油部分进入进油管,而另外剩余的燃油则从出油口103重新回到油箱94内。

实施例二:如图7所示,该碗力自然排气内燃机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所述节气门装置37包含有一T形金属架89,所述T形金属架89的头部开设有两个斜孔90,所述T形金属架89的下部中间开设有一凹槽91,所述T形金属架89的下部两侧开设有多个进气孔92。

首先启动起动电动机22,接着起动电动机22带动起动主动齿轮23转动,接着起动主动齿轮23带动起动从动齿轮24运转,接着起动从动齿轮23通过第一转轴17带动第一齿轮18运转,接着第一齿轮18带动连杆16摆动,接着连杆16通过活塞销15带动活塞2在气缸体8内做往复运动,于此同时,送风机压缩空气依次经过空气滤清器36、机油仓本体14和化油器72后进入燃烧室,接着活塞2对混合气体进行压缩,随着混合气体压缩到顶点时,点火系统5将混合气体点燃,接着混合气体爆炸迫使活塞2向下运动做功,活塞2向下运动使连杆16带动第一齿轮18转动,然后第一齿轮18带动第二齿轮20转动,第二齿轮20通过第二转轴19带动离合齿轮25转动,接着离合齿轮25带动第三齿轮27转动,第三齿轮27通过第三转轴29带动输出齿轮28转动。而燃烧室内的废气通过排气口13排出,部分未充分燃烧气体在继燃仓61内继续燃烧充分,充分燃烧后的气体排到排气仓62内,经由排气箱59排出内燃机。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但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任何简单的修改、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的涵盖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