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静音排气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09680发布日期:2019-04-05 19:49阅读:1916来源:国知局
一种静音排气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排气系统零部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静音排气管。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汽车在我国的普及率日渐提高,增多的汽车数量造成的交通噪音问题已经成为人们的一大困扰。尤其在城市中汽车处于中低速的运行状态时,此时汽车的主要噪音源就是车辆排气系统。其噪音来源一方面是汽车排气时高压空气通过排气系统时的噪音;另一方面来自排气系统在发动机振动、高压空气冲击下产生的振动噪声。

尤其在排气系统末端的排气口段,因其与车身之间为悬挂连接,振动幅度相较前端更大,其噪音也更大。现有技术中一般通过串联多个减振腔或不同长度的反射管来减少振动,这样的排气消音装置结构复杂,生产制造成本高,也会影响车辆的整体架构布局。

如公开号为CN205025534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所述的一种汽车排气消音装置,其通过在管壁内设置铁质层、消音棉层和铝合金层来吸收声波。同时在管壁内设置多个具有消音孔的消音板通过其对高压空气的冲击声波的摩擦、阻拦减少噪音。这一技术方案解决了消音系统过大的问题,但是存在无法消除、减少自身振动导致的噪音、多层的消音板导致排气系统内排气速度减慢排气回压增大影响发动机性能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静音排气管,通过该静音排气管,可以在较小的体积内吸收、减少噪音;同时不影响排系统的正常运作;同时可以减轻自身在废气压力作用下的振动噪音。

为实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静音排气管,包括筒状的外壳体,还包括与所述外壳体同轴设置的内壳体,所述外壳体与所述内壳体间设有从所述内壳体前端向后端延伸且周向均布的减振脊,所述内壳体表面设有圆柱阵列的通孔。

由此,通过所述通孔可以将部分废气送入所述外壳体与内壳体间的空腔中,形成减振腔,减振腔内空气与废气的相互作用会消耗废气的动能,也即减少了振动噪声的能量,从而达到消音的效果。同时所述减振脊为柔性结构,通过其建立所述内、外壳体的柔性连接,内壳体在废气通过时承压产生的振动也被所述减振脊通过柔性的动能-弹性势能转换吸收,减少自身的振动从而进一步减少噪声。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内壳体内设有的锥形的导风部,所述导风部包括锥体、连接所述锥体与内壳体的支架,所述锥体轴线与所述内壳体轴线重合并指向所述内壳体前端,所述导风部的圆锥底面圆直径小于所述内壳体直径。

由此,所述锥体可以将废气尽多得通过通孔导向外壳体与内壳体之间降噪。同时其底面圆直径小于内壳体直径使得可以兼顾正常的排气速度需求。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锥体为空心锥。

由此,可以减轻排气管的重量,减少加工难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减振脊包括多孔层和设于所述多孔层与所述外、内壳体连接的胶粘层。

由此,所述多孔层可以通过其具有的不规则空洞快速吸收声波和振动的能量,并通过多孔层提供的单位体积内更大的消音面积从而可以进一步精简所述排气管的体积和重量。胶粘层为硅酸盐类、硫酸铝盐类、磷酸类盐类等无机耐高温胶,使得所述减振脊与外壳体、内壳体的连接在高温废气的作用下可以保持长时间的稳定有效,同时相对其他连接方式加工更为便利。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外壳体包括筒状的铁质层和覆盖于所述铁质层内侧的吸音棉层。

由此,所述铁质层为所述排气管提供高强度的支撑,所述吸音棉层作为所述减振脊的减振补充,吸收指向外壳体的噪音和振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通孔两侧设有导流部。

由此,所述导流部可以规范从所述通孔流出的废气的流向,避免两股废气间可能的相互冲击产生额外的噪声。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导流部包括设于所述内壳体外侧的第一导流片,所述第一导流片具有指向所述内壳体后端的第一开口。

由此,所述第一导流片通过第一开口将废气引导向外壳体与内壳体间流动,且流向与排气系统内废气流向相同,减少废气变向产生的噪音。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导流部包括设于所述内壳体内侧的第二导流片,所述第二导流片具有指向所述内壳体前端的第二开口。

由此,所述第二导流片通过第二开口将废气引导向外壳体与内壳体间流动,且流向与排气系统内废气流向相同,减少废气变向产生的噪音。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锥体表面设有反射部。

由此,所述反射部使得流经锥体表面的废气受到一定的阻碍,从而偏向内壳体内壁的通孔内流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反射部为凸起于所述锥体表面的弧面。

由此,废气在偏向时因弧面的流线型作用不会发生额外噪声。

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体积紧凑、生产方便、降噪减振效果好、不影响排气系统正常工作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截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导流部处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减振脊处截面示意图;

图中各项分别为:1外壳体,11铁质层,12吸音棉层,2内壳体,21通孔,22导流部,221第一导流片,222第一开口,223第二导流片,224第二开口,3减振脊,31多孔层,32胶粘层,4导风部,41锥体,411反射部,42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1、2、3所示一种静音排气管,包括筒状的外壳体1,还包括与外壳体1同轴设置的内壳体2,外壳体1与内壳体2间设有从内壳体2前端向后端延伸且周向均布的减振脊3,内壳体2表面设有圆柱阵列的通孔21。

本实施例中,内壳体2内设有的锥形的导风部4,导风部4包括锥体41、连接锥体41与内壳体2的支架42,锥体41轴线与内壳体2轴线重合并指向内壳体2前端,导风部4的圆锥底面圆直径小于内壳体2直径。

本实施例中,锥体41为薄钢板卷焊成的空心锥。

本实施例中,减振脊3包括多孔层31和粘合于多孔层31与外、内壳体2连接的胶粘层32。

本实施例中,外壳体1包括筒状的铁质层11和粘结覆盖于铁质层11内侧的吸音棉层12。

本实施例中,通孔21两侧焊接有导流部22。

本实施例中,导流部22包括位于内壳体2外侧的第一导流片221,第一导流片221具有指向内壳体2后端的第一开口222。

本实施例中,导流部22包括位于内壳体2内侧的第二导流片223,第二导流片223具有指向内壳体2前端的第二开口224。

本实施例中,锥体41表面具有反射部411。

本实施例中,反射部411为通过冲压凸起于锥体41表面的弧面。

以上实施例只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构思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型和改进,均落入到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内容,已经全部记载在权利要求书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