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轨压传感器的校验方法、装置及发动机与流程

文档序号:18175467发布日期:2019-07-13 10:05阅读:400来源:国知局
一种轨压传感器的校验方法、装置及发动机与流程

本申请涉及发动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轨压传感器的校验方法、装置及发动机。



背景技术:

在发动机启动时,以共轨管内的压力为参量控制喷油器的动作,而共轨的压力通常利用轨压传感器来采集,在轨压传感器所采集到的共轨压力下,控制喷油器的动作,以控制进入气缸的燃油量。

可见,轨压传感器所采集到的压力参数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发动机的正常运行。

因此,亟需一种能够对轨压传感器所采集到的压力参数是否出现偏差进行准确校验的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轨压传感器的校验方法、装置及发动机,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需要对轨压传感器是否出现偏差进行准确校验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轨压传感器的校验方法,包括:

对发动机的共轨管进行排压;

利用轨压传感器,获得所述共轨管内的第一轨压值;

基于所述第一轨压值与大气压值,获得所述轨压传感器的校验结果;所述校验结果至少表征所述轨压传感器的偏差故障。

上述方法,优选的,基于所述第一轨压值与大气压值,获得所述轨压传感器的校验结果,包括:

如果所述第一轨压值大于大气压值且所述第一轨压值与所述大气压值之间的差值大于第一阈值,生成第一校验结果,所述第一校验结果表明所述轨压传感器存在正向偏差且所述正向偏差的程度与所述差值相对应;

如果所述第一轨压值小于所述大气压值且所述第一轨压值与所述大气压值之间的差值大于第二阈值,生成第二校验结果,所述第二校验结果表明所述轨压传感器存在负向偏差且所述负向偏差的程度与所述差值相对应。

上述方法,优选的,利用轨压传感器,获得所述共轨管内的第一轨压值,包括:

利用轨压传感器,采集所述共轨管在第一时长内的多个轨压值;

基于所述多个轨压值,获得第一轨压值。

上述方法,优选的,如果所述发动机处于上电之后的未启动的状态,在所述对发动机的共轨管进行排压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利用所述轨压传感器,获得所述共轨管内的第二轨压值;

如果所述第二轨压值大于大气压值,执行所述对发动机的共轨管进行排压,并利用轨压传感器,获得所述共轨管内的第一轨压值,再基于所述第一轨压值与大气压值,获得所述轨压传感器的校验结果;

如果表明所述第二轨压值小于所述大气压值,执行所述利用轨压传感器,获得所述共轨管内的第一轨压值,再基于所述第一轨压值与大气压值,获得所述轨压传感器的校验结果。

上述方法,优选的,如果所述第二轨压值大于大气压值,相应的,所述基于所述第一轨压值与大气压值,获得所述轨压传感器的校验结果,包括:

如果所述第一轨压值在第一时长内持续大于大气压值和/或所述第一轨压值与所述大气压值之间的差值大于第一阈值,生成第一校验结果,所述第一校验结果表明所述轨压传感器存在正向偏差且所述正向偏差的程度与所述差值相对应。

上述方法,优选的,所述对发动机的共轨管进行排压,包括:

基于预设的排压时长值,对发动机的共轨管进行排压。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轨压传感器的校验装置,包括:

排压控制单元,用于对发动机的共轨管进行排压;

采集控制单元,用于利用轨压传感器,获得所述共轨管内的第一轨压值;

校验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第一轨压值与大气压值,获得所述轨压传感器的校验结果;所述校验结果至少表征所述轨压传感器的偏差故障。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发动机,包括:

共轨管;

喷油器,用于对发动机的共轨管进行排压;

轨压传感器,用于获得所述共轨管内的第一轨压值;

处理器,用于基于所述轨压值与大气压值,获得所述轨压传感器的校验结果;所述校验结果至少表征所述轨压传感器的偏差故障。

由以上方案可知,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轨压传感器的校验方法、装置及发动机,通过对发动机中的共轨管进行排压,以使得共轨管中无油,再利用轨压传感器采集共轨管内的第一轨压值之后,进而基于第一轨压值和大气压值就可以获得轨压传感器的校验结果,以表征轨压传感器中的偏差故障。可见,本申请中在对轨压传感器进行校验之前,首先对共轨管进行排压,从而使得在校验中排除共轨管内有油的情况,由此,使得共轨管内在原理上为普通大气压状态,进而基于大气压值对轨压传感器所采集的第一轨压值进行校验,使得校验结果不受其他因素的影响,进而提高轨压传感器的校验结果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轨压传感器的校验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轨压传感器的校验方法的部分流程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轨压传感器的校验方法的另一流程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轨压传感器的校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发动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6及图7分别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示例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参考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轨压传感器的校验方法的实现流程图,本实施例中的校验方法适用于对发动机中共轨管内的轨压传感器是否存在偏差进行校验。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1:对发动机的共轨管进行排压。

其中,本实施例中可以利用喷油器对发动机的共轨管进行空喷射,以实现排压,而排压的结果在理论上使得共轨管内的压力状态与共轨管外的大气压状态一致,即与普通大气压状态一致,这里的大气压状态是指发动机所在周边环境的大气压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对轨压传感器进行校验的前提在于,发动机的共轨管能够进行排压,由此,发动机此时处于未启动状态或者发动机处于停机状态。而如果在对轨压传感器进行校验过程中,发动机启动即开始转动,此时校验流程结束,等待发动机停机之后再决定是否进行校验。

步骤102:利用轨压传感器,获得共轨管内的第一轨压值。

其中,轨压传感器即为设置在共轨管内对其内部压力进行检测的传感器,即为本案中需要进行偏差校验的轨压传感器。本实施例中通过使用轨压传感器进行轨压值采集并对轨压值进行校验,以确定轨压传感器是否存在偏差故障。

步骤103:基于第一轨压值与大气压值,获得轨压传感器的校验结果。

其中,校验结果至少表征轨压传感器的偏差故障,具体的,校验结果中可以包括有:轨压传感器是否偏差的参数值、轨压传感器的偏差类型的参数值以及轨压传感器在相应偏差类型上的偏差程度的参数值,等等。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通过使用轨压传感器进行轨压值采集并基于大气压值对轨压传感器采集到的轨压值进行校验,来获得轨压传感器的校验结果,以至少表征轨压传感器的偏差故障。

由以上方案可知,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轨压传感器的校验方法,通过对发动机中的共轨管进行排压,以使得共轨管中无油,再利用轨压传感器采集共轨管内的第一轨压值之后,进而基于第一轨压值和大气压值就可以获得轨压传感器的校验结果,以表征轨压传感器中的偏差故障。可见,本实施例中在对轨压传感器进行校验之前,首先对共轨管进行排压,从而使得在校验中排除共轨管内有油的情况,由此,使得共轨管内在理论上为普通大气压状态,进而基于大气压值对轨压传感器所采集的第一轨压值进行校验,使得校验结果不受其他因素的影响,进而提高轨压传感器的校验结果的准确性。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本实施例中步骤103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如图2中所示:

步骤201:判断第一轨压值与大气压值之间的大小关系,如果第一轨压值大于大气压值且第一轨压值与大气压值之间的差值大于第一阈值,执行步骤202,如果第一轨压值小于大气压值且第一轨压值与大气压值之间的差值大于第二阈值,执行步骤203。

其中,大气压值可以通过网络获得,如wifi或蓝牙或其他通信模块,在网络服务器或其他设备上获得当前周边环境中的大气压值。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阈值和第二阈值均为大于0的正数,两者可以相同或不同,均为预先设置的值,在本实施例的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求如校验精度等设置第一阈值和第二阈值的大小。

步骤202:生成第一校验结果。

其中,第一校验结果表明轨压传感器存在正向偏差且正向偏差的程度与差值相对应。具体的,在第一轨压值大于大气压值的情况下,第一轨压值与大气压值之间的差值越大,表明轨压传感器在正向偏差上的偏差越大,差值越小,表明轨压传感器在正向偏差上的偏差越小。

步骤203:生成第二校验结果。

其中,第二校验结果表明轨压传感器存在负向偏差且负向偏差的程度与差值相对应。具体的,在第一轨压值小于大气压值的情况下,第一轨压值与大气压值之间的差值越大,表明轨压传感器在负向偏差上的偏差越大,差值越小,表明轨压传感器在负向偏差上的偏差越小。

另外,如果第一轨压值与大气压值相等或近似相同,如差值小于第一阈值或差值小于第二阈值,那么则认为轨压传感器没有故障,属于正常运行。

进一步的,在校验结果中出现正向偏差或负向偏差时,输出报警信息,如在显示屏上输出报警标识或者通过喇叭播放报警信号,以提醒驾驶员及时进行维修。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本实施例中步骤102在获得第一轨压值时,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

首先,利用轨压传感器,采集共轨管在第一时长内的多个轨压值。之后,再基于这些多个轨压值,获得第一轨压值。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可以对多个轨压值取平均值,以得到第一轨压值,或者本实施例中可以在多个轨压值中取最值,如最大值或最小值,作为第一轨压值。

其中,第一时长可以根据需求如校验精度等来设置,如1分钟或半小时等时长,在该第一时长内,利用轨压传感器持续监测共轨管内的轨压值,在得到多个轨压值之后,对多个轨压值求和再求平均值或选择多个轨压值中的最值,以得到第一轨压值,即参与后续校验的第一轨压值可以为第一时长内的轨压传感器所采集到的平均值,也可以为最大值或最小值。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本实施例中在执行步骤101之前,可以先执行以下步骤,如图3中所示:

步骤104:监测发动机的工作状态,如果发动机上电之后的未启动的状态,那么执行步骤105,否则,执行步骤101。

其中,发动机上电之后的未启动状态可以理解为:发动机中t15上电后电子控制单元ecu(electroniccontrolunit)初始化的状态,此时发动机并未开始转动,轨压内通常没有燃油,此时可以先执行步骤105。除此之外,如果发动机处于进入停机阶段一定时长的状态,如t15下电之后,发动机开始延迟下电,此时,共轨管内可以存在残留的燃油,此时,执行步骤101对发动机的共轨管进行排压。

步骤105:利用轨压传感器,获得共轨管内的第二轨压值,如果第二轨压值大于大气压值,那么执行步骤101,否则,执行步骤102。

其中,第二轨压值可以为轨压传感器采集到的瞬时轨压值,也可以为轨压传感器采集到的第二时长内的平均轨压值或最值。

如果第二轨压值大于大气压值,那么表明此时轨压传感器正向偏差或者共轨管内有油,此时,需要对共轨管内有油的情况进行排除,即执行步骤101对共轨管进行排压,排压之后,再执行步骤102及步骤103,由此,对排压后轨压传感器所采集到的第一轨压值利用大气压值进行校验,从而校验出轨压传感器是正向偏差还是负向偏差及相应的偏差程度;

而如果第二轨压值小于大气压值,那么表明轨压传感器存在负向偏差,而为了进一步提高校验的准确性,执行步骤102和步骤103,以进一步对轨压传感器所采集到的第一轨压值如第一时长内的平均值或最值利用大气压值进行二次校验,如从而校验出轨压传感器是正向偏差还是负向偏差及相应的偏差程度。

具体的,如果第二轨压值大于大气压值,那么步骤102具体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

判断第一轨压值在第一时长内是否持续大于大气压值(即在第一时长内第一轨压值是否下降到大气压值之下)和/或第一轨压值与大气压值之间的差值是否大于第一阈值,如果在第一时长内第一轨压值并没有下降或者下降到大气压值之下或第一轨压值与大气压值之间的差值仍大于第一阈值,那么生成第一校验结果,第一校验结果表明轨压传感器存在正向偏差且正向偏差的程度与差值相对应。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本实施例在对共轨管进行排压时,可以通过预先设置一个排压时长值,进而利用喷油器对共轨管进行空喷维持该排压时长值的时间,从而保证共轨管内的油能够排空,由此,进一步提高对轨压传感器的校验准确性。

参考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轨压传感器的校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校验装置可以设置在发动机的轨压传感器上,用以对发动机中共轨管内的轨压传感器是否存在偏差进行校验。

在本实施例中,该装置可以包括以下单元:

排压控制单元401,用于对发动机的共轨管进行排压。

其中,排压控制单元401可以设置在喷油器上,可以对喷油器进行控制进而利用喷油器对发动机的共轨管进行空喷射,以实现排压,例如,基于预设的排压时长值,对发动机的共轨管进行排压。而排压的结果在理论上使得共轨管内的压力状态与共轨管外的大气压状态一致,即与普通大气压状态一致,这里的大气压状态是指发动机所在周边环境的大气压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对轨压传感器进行校验的前提在于,发动机的共轨管能够进行排压,由此,发动机此时处于未启动状态或者发动机处于停机状态。而如果在对轨压传感器进行校验过程中,发动机启动即开始转动,此时校验流程结束,等待发动机停机之后再决定是否进行校验。

采集控制单元402,用于利用轨压传感器,获得共轨管内的第一轨压值。

其中,轨压传感器即为设置在共轨管内对其内部压力进行检测的传感器,即为本案中需要进行偏差校验的轨压传感器。本实施例中采集控制单元402可以触发轨压传感器,进而通过使用轨压传感器进行轨压值采集并对轨压值进行校验,以确定轨压传感器是否存在偏差故障。

校验单元403,用于基于第一轨压值与大气压值,获得轨压传感器的校验结果。

其中,校验结果至少表征轨压传感器的偏差故障,具体的,校验结果中可以包括有:轨压传感器是否偏差的参数值、轨压传感器的偏差类型的参数值以及轨压传感器在相应偏差类型上的偏差程度的参数值,等等。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校验单元403通过使用轨压传感器进行轨压值采集并基于大气压值对轨压传感器采集到的轨压值进行校验,来获得轨压传感器的校验结果,以至少表征轨压传感器的偏差故障。

由以上方案可知,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轨压传感器的校验装置,通过对发动机中的共轨管进行排压,以使得共轨管中无油,再利用轨压传感器采集共轨管内的第一轨压值之后,进而基于第一轨压值和大气压值就可以获得轨压传感器的校验结果,以表征轨压传感器中的偏差故障。可见,本实施例中在对轨压传感器进行校验之前,首先对共轨管进行排压,从而使得在校验中排除共轨管内有油的情况,由此,使得共轨管内在理论上为普通大气压状态,进而基于大气压值对轨压传感器所采集的第一轨压值进行校验,使得校验结果不受其他因素的影响,进而提高轨压传感器的校验结果的准确性。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校验单元403在基于第一轨压值与大气压值,获得轨压传感器的校验结果时,具体通过以下方式实现:

如果第一轨压值大于大气压值且第一轨压值与大气压值之间的差值大于第一阈值,生成第一校验结果,第一校验结果表明轨压传感器存在正向偏差且正向偏差的程度与差值相对应;

如果第一轨压值小于大气压值且第一轨压值与大气压值之间的差值大于第二阈值,生成第二校验结果,第二校验结果表明轨压传感器存在负向偏差且负向偏差的程度与差值相对应。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采集控制单元402在利用轨压传感器,获得共轨管内的第一轨压值时,具体通过以下方式实现:

利用轨压传感器,采集共轨管在第一时长内的多个轨压值;再基于多个轨压值,获得第一轨压值。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如果发动机处于上电之后的未启动的状态,在对发动机的共轨管进行排压之前,采集控制单元402还可以利用轨压传感器,获得共轨管内的第二轨压值;如果第二轨压值大于大气压值,先触发排压控制单元401对发动机的共轨管进行排压,再利用轨压传感器,获得共轨管内的第一轨压值,之后触发校验单元403基于第一轨压值与大气压值,获得轨压传感器的校验结果;如果表明第二轨压值小于大气压值,先利用轨压传感器,获得共轨管内的第一轨压值,再触发校验单元403基于第一轨压值与大气压值,获得轨压传感器的校验结果。

进一步的,如果第二轨压值大于大气压值,相应的,校验单元403在基于第一轨压值与大气压值,获得轨压传感器的校验结果时,具体可以为:

如果第一轨压值在第一时长内持续大于大气压值和/或第一轨压值与大气压值之间的差值大于第一阈值,生成第一校验结果,第一校验结果表明轨压传感器存在正向偏差且正向偏差的程度与差值相对应。

参考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发动机的结构示意图,该发动机可以包括以下结构:

共轨管501。

喷油器502,用于对发动机的共轨管501进行排压。

其中,本实施例中喷油器502对发动机的共轨管501进行空喷射,以实现排压,而排压的结果在理论上使得共轨管501内的压力状态与共轨管501外的大气压状态一致,即与普通大气压状态一致,这里的大气压状态是指发动机所在周边环境的大气压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对轨压传感器503进行校验的前提在于,发动机的共轨管501能够进行排压,由此,发动机此时处于未启动状态或者发动机处于停机状态。而如果在对轨压传感器503进行校验过程中,发动机启动即开始转动,此时校验流程结束,等待发动机停机之后再决定是否进行校验。

轨压传感器503,用于获得共轨管501内的第一轨压值。

其中,轨压传感器503即为设置在共轨管501内对其内部压力进行检测的传感器,即为本案中需要进行偏差校验的轨压传感器。本实施例中通过使用轨压传感器503进行轨压值采集并对轨压值进行校验,以确定轨压传感器503是否存在偏差故障。

处理器504,用于基于轨压值与大气压值,获得轨压传感器503的校验结果。

其中,处理器504可以为发动机的ecu实现。校验结果至少表征轨压传感器503的偏差故障,具体的,校验结果中可以包括有:轨压传感器503是否偏差的参数值、轨压传感器的偏差类型的参数值以及轨压传感器在相应偏差类型上的偏差程度的参数值,等等。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通过使用轨压传感器进行轨压值采集并基于大气压值对轨压传感器采集到的轨压值进行校验,来获得轨压传感器的校验结果,以至少表征轨压传感器的偏差故障。

由以上方案可知,本申请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发动机,通过对发动机中的共轨管进行排压,以使得共轨管中无油,再利用轨压传感器采集共轨管内的第一轨压值之后,进而基于第一轨压值和大气压值就可以获得轨压传感器的校验结果,以表征轨压传感器中的偏差故障。可见,本实施例中在对轨压传感器进行校验之前,首先对共轨管进行排压,从而使得在校验中排除共轨管内有油的情况,由此,使得共轨管内在理论上为普通大气压状态,进而基于大气压值对轨压传感器所采集的第一轨压值进行校验,使得校验结果不受其他因素的影响,进而提高轨压传感器的校验结果的准确性。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处理器504在基于第一轨压值与大气压值,获得轨压传感器的校验结果时,具体通过以下方式实现:

如果第一轨压值大于大气压值且第一轨压值与大气压值之间的差值大于第一阈值,生成第一校验结果,第一校验结果表明轨压传感器存在正向偏差且正向偏差的程度与差值相对应;

如果第一轨压值小于大气压值且第一轨压值与大气压值之间的差值大于第二阈值,生成第二校验结果,第二校验结果表明轨压传感器存在负向偏差且负向偏差的程度与差值相对应。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轨压传感器503在获得共轨管501内的第一轨压值时,具体通过以下方式实现:

轨压传感器503采集共轨管501在第一时长内的多个轨压值;再基于多个轨压值,获得第一轨压值。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如果发动机处于上电之后的未启动的状态,在对发动机的共轨管进行排压之前,轨压传感器503先获得共轨管内的第二轨压值;如果第二轨压值大于大气压值,则触发喷油器502对发动机的共轨管进行排压,再利用轨压传感器503获得共轨管内的第一轨压值,之后处理器504基于第一轨压值与大气压值,获得轨压传感器503的校验结果;如果表明第二轨压值小于大气压值,先利用轨压传感器503获得共轨管501内的第一轨压值,再由处理器基于第一轨压值与大气压值,获得轨压传感器的校验结果。

进一步的,如果第二轨压值大于大气压值,相应的,处理器504在基于第一轨压值与大气压值,获得轨压传感器的校验结果时,具体可以为:

如果第一轨压值在第一时长内持续大于大气压值和/或第一轨压值与大气压值之间的差值大于第一阈值,生成第一校验结果,第一校验结果表明轨压传感器存在正向偏差且正向偏差的程度与差值相对应。

以下以汽车发动机系统为例,对本实施例中的上述方案进行举例说明:

本实施例所基于的原理在于:当共轨管内无燃油时,轨压传感器采集到的实际轨压应等于大气压力。因此可以在系统运行前、系统停机后的一段时间内,主动创造共轨管内无油的环境,然后采集实际轨压,与大气压力进行对比。如果实际轨压大于大气压力则说明轨压传感器存在正向偏差,如果实际轨压小于大气压力则说明轨压传感器存在负向偏差。

进一步的,当检测到轨压传感器存在正向或者负向偏差后,报出故障,提醒驾驶员进行维修处理。

具体的,以下以发动机在不同的状态下对本案的具体实现进行说明:

上电初始化阶段轨压传感器检测流程如图6中所示:

1、t15上电后ecu开始初始化,此时发动机尚未启动,共轨管内通常无燃油,但为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根据采集到的实际轨压进行初步判断。如果实际轨压超过大气压则说明轨内存在燃油或者轨压传感器存在正向偏差,接着进行排压。

2、进行排压:可通过喷油器空喷射来进行排压,在设定时间内卸完轨压燃油。如果排压完成后实际轨压仍然高于大气压且维持的时长超过一定时长,则说明轨压传感器存在正向偏差,结束检测。

3、检测过程中连续采集一段实际轨压信号、计算他们的平均值,之后将此实际轨压平均值与大气压进行比较,如果超过大气压则报出轨压传感器存在正向偏差故障;如果低于大气压则报出轨压传感器存在负向偏差故障。结束检测。

4、如果检测期间检测到发动机开始转动,则退出检测过程,结束检测

停机阶段轨压传感器检测流程如图7中所示:

1、t15下电后,系统开始延迟下电,同时通过空喷射进行泄压,设定排压完成时间,排压完成后进行轨压信号采集。

2、连续采集一段实际轨压信号,计算平均值用于后续计算。

3、如果实际轨压(平均值)超过大气压,则报出轨压传感器存在正向偏差故障;如果实际轨压低于大气压,则报出轨压传感器存在负向偏差故障。

4、结束检测。

可见,本实施例中通过创造共轨管内无油的环境,采集实际轨压与大气压进行比较,监控轨压传感器是否存在异常,及时报出故障,保证发动机排放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对本申请所提供的一种轨压传感器的校验方法、装置及发动机进行了详细介绍,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申请。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申请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