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透平膨胀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282654发布日期:2020-04-07 15:31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透平膨胀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作叶轮组件、主轴、磁悬浮轴承、电磁涡流制动器和壳体;

所述主轴的一端穿出所述壳体与所述工作叶轮组件固定连接;

所述磁悬浮轴承包括定子组件与转子组件,所述转子组件设于所述主轴上;

所述定子组件固定设于所述壳体内,且所述定子组件与所述转子组件对应设置;

所述电磁涡流制动器设于所述主轴的一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平膨胀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涡流制动器包括电涡流制动器定子和爪盘,电涡流制动器定子包括电磁涡流制动器定子支架和电磁涡流制动器励磁线圈,所述电磁涡流制动器定子支架包括内壁、外壁、第一端壁和第二端壁,所述第一端壁的内圆周连接所述内壁的一端,所述第一端壁的外圆周连接所述外壁的一端,所述第二端壁的内圆周连接所述内壁的另一端,所述第二端壁的外圆周连接所述外壁的另一端,所述内壁、所述外壁、所述第一端壁和所述第二端壁之间形成一个腔体结构,所述第二端壁向内凹陷形成有凹槽,所述电磁涡流制动器励磁线圈设于所述凹槽内;

所述爪盘设于所述主轴上,所述电磁涡流制动器定子支架和所述爪盘相对设置,所述爪盘设于所述凹槽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透平膨胀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涡流制动器定子支架开设有冷却液入口和冷却液出口,所述腔体结构内设有冷却液体流道,所述冷却液入口和所述冷却液出口分别与所述冷却液体流道的两端连通。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平膨胀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组件包括径向磁轴承转子单元和轴向止推磁悬浮轴承转子,所述径向磁轴承转子单元和所述轴向止推磁悬浮轴承转子均设于所述主轴上;

所述定子组件包括径向磁悬浮轴承定子单元和轴向止推磁悬浮轴承定子,所述径向磁悬浮轴承定子单元和所述径向磁轴承转子单元对应设置,所述轴向止推磁悬浮轴承定子和所述轴向止推磁悬浮轴承转子对应设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透平膨胀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向止推磁悬浮轴承定子包括环形筒状壳体、上轴向磁轴承绕组和下轴向磁轴承绕组,所述环形筒状壳体内设有平行设置的上环形腔体和下环形腔体,所述环形筒状壳体的内壁向内凹陷形成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位于所述上环形腔体和所述下环形腔体之间,所述上轴向磁轴承绕组和下轴向磁轴承绕组分别设于所述上环形腔体和所述下环形腔体内;

所述轴向止推磁悬浮轴承转子为套设于所述主轴上的止推推盘,所述轴向止推磁悬浮轴承定子和所述止推推盘对应设置,所述止推推盘设于所述容纳槽内。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透平膨胀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筒状壳体包括环形腔结构组件和整体压盖,所述整体压盖设于所述环形腔结构组件的外侧,所述环形腔结构组件包括平行设置的上环形腔壳体和下环形腔壳体,上环形腔壳体、下环形腔壳体和整体压盖之间形成有所述容纳槽,所述上环形腔壳体包括上轴向轴承压盖和上轴向轴承支架,所述上轴向轴承压盖和上轴向轴承支架之间形成有所述上环形腔体,所述下环形腔壳体包括下轴向轴承支架和下轴向轴承压盖,所述下轴向轴承支架和所述下轴向轴承压盖之间形成有所述下环形腔体。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透平膨胀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径向磁悬浮轴承定子单元包括两个结构相同的径向磁悬浮轴承定子构件,两个所述径向磁悬浮轴承定子构件分别位于所述轴向止推磁悬浮轴承定子的两侧;

所述径向磁悬浮轴承定子构件包括传感器定子和磁轴承定子;

所述径向磁轴承转子单元包括两个结构相同的径向磁轴承转子构件,两个所述径向磁轴承转子构件分别位于所述轴向止推磁悬浮轴承转子的两侧;

所述径向磁轴承转子构件包括设于所述主轴上的径向磁轴承传感器转子和径向磁轴承转子;

所述传感器定子和径向磁轴承传感器转子对应设置,所述磁轴承定子和所述径向磁轴承转子对应设置。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平膨胀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叶轮组件包括工作叶轮、工作轮锁紧螺母和透平蜗壳,所述工作叶轮设于所述透平蜗壳内,所述工作轮锁紧螺母将所述工作叶轮固定于所述主轴的一端。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平膨胀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叶轮组件与轴承壳体之间填充有绝热材料。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平膨胀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平膨胀机壳体的内部设有螺旋型冷却流道。


技术总结
一种透平膨胀机,包括工作叶轮组件、主轴、磁悬浮轴承、电磁涡流制动器和壳体;主轴的一端穿出壳体与工作叶轮组件固定连接;磁悬浮轴承包括定子组件与转子组件,转子组件固定于主轴上,定子组件固定设于壳体内,且定子组件与转子组件对应设置;电磁涡流制动器设于主轴的一端。上述透平膨胀机,采用磁悬浮轴承作为转子支撑系统,与传统轴承相比,磁悬浮轴承具有无摩擦、无磨损、高速度、高精度、低功耗等一系列独特性能,降低了功率损失。通过在主轴上设置电磁涡流制动器进行制动,结构紧凑且避免了气体的外漏和污染,同时解决了其轮周速度过高、轴上制动力矩调节困难等难题。

技术研发人员:伍继浩;吕翠;陈俊屹;龚领会;李青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技术研发日:2019.11.22
技术公布日:2020.04.07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