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引擎的空气滤清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289638发布日期:2020-06-30 19:50阅读:388来源:国知局
摩托车引擎的空气滤清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空气滤清器,尤指一种适用于摩托车引擎的空气滤清器。



背景技术:

摩托车为一种由引擎或马达驱动,利用手把操纵方向的二轮或三轮车辆,由于有着操纵简单、行动方便及价格低廉的特点,成为目前最常利用的交通工具。

于一般摩托车中,皆会组设一空气滤清器,外部的空气经由此空气滤清器过滤之后,再进入摩托车的引擎内进行燃烧。此外,摩托车引擎为提供摩托车动力的主要来源,良好的引擎设计显得格外重要,其中空气滤清器的设计,更直接影响引擎的表现,其影响因子包含空气滤清器的进气容积、管径大小、管件长度、过滤粉尘与泥水的功能等。

请参阅图1与图2,其分别为现有摩托车引擎的空气滤清器的分解图与配置图,现有摩托车引擎的空气滤清器40包括有一进气箱41、一连接管42、一共振腔43、一滤芯构件44、一外盖45、一隔板47及一入气管46。其中,进气箱41内部形成一出气腔室413,进气箱41开设有一开口411及一出气口412;连接管42与进气箱41相连接于出气口412处,并部分延伸至该出气腔室413内;共振腔43与连接管42相连接,隔板47组设于进气箱41与外盖45之间,滤芯构件44锁附于该隔板47上,外盖45开设有一入气口451,外盖45并锁附于该进气箱41上,以形成一入气腔室452;入气管46与外盖45相连接于外盖45的入气口451处,并延伸至该入气腔室452内。亦即,滤芯构件44分隔空气滤清器40的出气腔室413与入气腔室452,入气腔室452是外界空气进入尚未过滤的空气,出气腔室413是经由滤芯构件44过滤后的干净空气,会再经由连接管42进入引擎。

如图2所示,上述空气滤清器40的共振腔43与入气管46的入气管口461分别位于连接管42的相对应二侧,亦即,现有空气滤清器40受到空间安排的限制,使得入气管46的入气管口461前方无法提供较多的遮蔽以减少沙尘与水滴进入,使得进入空气滤清器40的空气其清净度不佳并影响滤芯构件44的寿命。此外,上述共振腔43主要是抑制吸气时的噪音,改善消费者的骑乘感受,但其摆放位置若离引擎本体过近,也会影响引擎性能输出,并非十分理想,尚有改善的空间。

创作人缘因于此,本于积极发明创作的精神,亟思一种可以解决上述问题的「摩托车引擎的空气滤清器」,几经研究实验终至完成本实用新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摩托车引擎的空气滤清器提供一个对共振腔利益较大的摆放位置,使其成为一种空气滤清器的防护装置,能有效的减少沙尘与水滴的进入空气滤清器,提高引擎本体吸入的空气品质,降低引擎受损机率,并延长滤芯寿命。此外,此共振腔摆放位置也能有效降低共振腔对引擎性能输出的影响,有效抑制吸气时的噪音,带给消费者更多保障与更好的骑乘感受。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摩托车引擎的空气滤清器包括有一进气箱、一连接管、一共振腔、一滤芯构件、一外盖及一入气管。其中,该进气箱内部形成一出气腔室,开设有一开口及一出气口;该连接管与该进气箱相连接于出气口处,并部分延伸至出气腔室内;该共振腔与该连接管相连接,该滤芯构件锁附于该进气箱的开口处,该外盖开设有一入气口,并锁附于该进气箱上,以形成一入气腔室;该入气管与该外盖相连接于入气口处,并延伸至入气腔室内。其中,由空气滤清器上方观察,该共振腔位于该入气管的入气管口与该连接管之间。

因此,上述共振腔的摆放位置可成为一种空气滤清器的防护装置,能有效的减少沙尘与水滴的进入空气滤清器,提高引擎本体吸入的空气品质,降低引擎受损机率,并延长滤芯构件的寿命。此外,共振腔的摆放位置离引擎较远,也能有效降低共振腔对引擎性能输出的影响,有效抑制吸气时的噪音,带给消费者更多保障与更好的骑乘感受。

上述空气滤清器的配置,由空气滤清器的侧边观察,该共振腔部分遮蔽该入气管的入气管口,共振腔所遮蔽的方向大致与该入气管的入气管口的方向垂直,俾能有效的减少沙尘与水滴的进入空气滤清器,提高引擎本体吸入的空气品质,降低引擎受损机率,并延长滤芯构件的寿命。

上述空气滤清器更可包括有一隔板,该隔板组设于进气箱与外盖之间,俾可使滤芯构件锁附于该隔板上。

以上概述与接下来的详细说明皆为示范性质是为了进一步说明本新型的申请专利范围。而有关本新型的其他目的与优点,将在后续的说明与附图加以阐述。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摩托车引擎的空气滤清器的分解图。

图2为现有摩托车引擎的空气滤清器的配置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最佳实施例的摩托车引擎的空气滤清器的配置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最佳实施例的摩托车引擎的空气滤清器的上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最佳实施例的摩托车引擎的空气滤清器的侧视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20空气滤清器

21进气箱

212出气口

22连接管

23共振腔

25外盖

251入气口

26入气管

261入气管口

40空气滤清器

41进气箱

411开口

412出气口

413出气腔室

42连接管

43共振腔

44滤芯构件

45外盖

451入气口

452入气腔室

46入气管

461入气管口

47隔板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3、图4及图5,其分别为本实用新型一最佳实施例的摩托车引擎的空气滤清器的配置图、上视图及侧视图,并请一并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一最佳实施例的摩托车引擎的空气滤清器20其构造与图1的现有空气滤清器40的构造大致相同,其差异仅是本实施例的共振腔23的配置位置与图1的共振腔43配置位置不同而已,先予说明。

本实用新型一最佳实施例的摩托车引擎的空气滤清器20包括有一进气箱21、一连接管22、一共振腔23、一滤芯构件、一外盖25、一隔板及一入气管26。其中,进气箱21内部形成一出气腔室,进气箱21开设有一开口及一出气口212;连接管22与进气箱21相连接于出气口212处,并部分延伸至出气腔室;共振腔23与连接管22相连接,隔板组设于进气箱21与外盖25之间,滤芯构件锁附于该隔板上,外盖25开设有一入气口251,外盖25并锁附于该进气箱21上,以形成一入气腔室;入气管26与外盖25相连接于外盖25的入气口处,并延伸至该入气腔室内。滤芯构件分隔空气滤清器20的出气腔室与入气腔室,入气腔室是外界空气进入尚未过滤的空气,出气腔室是经由滤芯构件过滤后的干净空气,会再经由连接管22进入引擎。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空气滤清器20与图1的空气滤清器40的差异在于,由空气滤清器20上方观察,本实施例的空气滤清器20的共振腔23位于入气管26的入气管口261与该连接管22之间。如图5所示,由空气滤清器20的侧边观察,共振腔23部分遮蔽入气管26的入气管口261,且共振腔23所遮蔽的方向大致与该入气管26的入气管口261的方向垂直。

因此,本实施例的摩托车引擎的空气滤清器20提供一个对共振腔23利益较大的摆放位置,使其成为空气滤清器20的防护装置,能有效的减少沙尘与水滴的进入空气滤清器20,提高引擎本体吸入的空气品质,降低引擎受损机率,并延长滤芯构件的寿命。此外,因共振腔23的摆放位置离引擎较远,也能有效降低共振腔23对引擎性能输出的影响,有效抑制吸气时的噪音,带给消费者更多保障与更好的骑乘感受。

上述实施例仅是为了方便说明而举例而已,本实用新型所主张的权利范围自应以权利要求书所述为准,而非仅限于上述实施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