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太阳能热能发电机内嵌一体式发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978845发布日期:2020-08-25 19:13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新能源太阳能热能发电机内嵌一体式发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新能源太阳能热能发电机内嵌一体式发电装置。



背景技术:

太阳能热发电技术就是把太阳辐射热能转化为电能,该技术无化石燃料的消耗,对环境无污染,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利用太阳热能直接发电,如半导体或金属材料的温差发电,真空器件中的热电子、热离子发电以及碱金属热发电转换和磁流体发电等;另一类是太阳热能间接发电,它使太阳热能通过热机带动发电机发电,其基本组成与常规发电设备类似,只不过其热能是从太阳能转换而来。

太阳能热能发电的工作原理是利用高温盐溶液在蒸发器内使低沸点介质蒸发产生蒸汽,推动汽轮机并带动发电机发电,从汽轮机排出的蒸汽进入冷凝器冷凝,冷凝液用循环泵抽回蒸发器,重新被太阳池的热盐溶液蒸发,开始新的循环。太阳池热发电方式的最突出优点是构造简单、生产成本低,它几乎不需要价格昂贵的不锈钢、玻璃和塑料一类的材料,只要一处浅水池和发电设备即可。另外它能将大量的热储存起来,可以常年不断地利用阳光发电,即使在夜晚和冬季也照常可以利用。

因此,一款新的新能源太阳能热能发电机内嵌一体式发电装置是所有太阳能应用中最为廉价和便于推广的一种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技术背景,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能源太阳能热能发电机内嵌一体式发电装置。它结构简单,造价成本低,具有巨大的市场价值和应用价值,并且对保护环境开发新能源具有重要意义。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下述技术方案:新能源太阳能热能发电机内嵌一体式发电装置,主要由储能飞轮、花键毂、花键动力输入轴、输入轴左侧行星架连接螺钉、内嵌式增速器壳体、动力输入侧行星架、内嵌式发电机壳体、发电机轴、发电机轴键、发电机硅钢片、第一n极永磁体、发电机定子、第一s极永磁体、第二s极永磁体、第二n极永磁体、发电机轴轴承、轴承端盖、动力输出侧行星架、第一行星斜齿轮、第一行星斜齿轮轴轴承、第一行星斜齿轮轴、行星架第一连接轴、太阳轮、行星架第二连接轴、第三行星斜齿轮轴、第三行星斜齿轮、第二行星斜齿轮、第二行星斜齿轮轴轴承、第二行星斜齿轮轴、行星架第三连接轴、第三行星斜齿轮轴轴承、斜齿外齿圈组成。

所述储能飞轮固定在新能源太阳能热能发电装置热动能转换装置的动力输出轴上,所述花键毂通过螺栓螺母与储能飞轮同轴心连接,所述花键动力输入轴与花键毂通过花键连接,所述动力输入侧行星架的六边形凸台插入到与花键动力输入轴的六边形凹槽中并通过输入轴左侧行星架连接螺钉固连。

所述第一行星斜齿轮轴一端的外径与动力输入侧行星架上对应孔的内径过盈配合,所述第一行星斜齿轮轴另一端的外径与动力输出侧行星架上对应孔的内径过盈配合,所述第一行星斜齿轮轴的外径与第一行星斜齿轮轴轴承的内径过盈配合,所述第一行星斜齿轮轴轴承的外径与所述第一行星斜齿轮孔的内径过盈配合,所述第一行星斜齿轮与太阳轮齿轮外啮合,所述第一行星斜齿轮与斜齿外齿圈齿轮内啮合。

所述第二行星斜齿轮轴一端的外径与动力输入侧行星架上对应孔的内径过盈配合,所述第二行星斜齿轮轴另一端的外径与动力输出侧行星架上对应孔的内径过盈配合,所述第二行星斜齿轮轴的外径与第二行星斜齿轮轴轴承的内径过盈配合,所述第二行星斜齿轮轴轴承的外径与所述第二行星斜齿轮孔的内径过盈配合,所述第二行星斜齿轮与太阳轮齿轮外啮合,所述第二行星斜齿轮与斜齿外齿圈齿轮内啮合。

所述第三行星斜齿轮轴一端的外径与动力输入侧行星架上对应孔的内径过盈配合,所述第三行星斜齿轮轴另一端的外径与动力输出侧行星架上对应孔的内径过盈配合,所述第三行星斜齿轮轴的外径与第三行星斜齿轮轴轴承的内径过盈配合,所述第三行星斜齿轮轴轴承的外径与所述第三行星斜齿轮孔的内径过盈配合,所述第三行星斜齿轮与太阳轮齿轮外啮合,所述第三行星斜齿轮与斜齿外齿圈齿轮内啮合。

所述行星架第一连接轴的一端通过螺钉固定在动力输入侧行星架上,所述行星架第一连接轴的另一端通过螺钉固定在动力输出侧行星架上,所述行星架第二连接轴的一端通过螺钉固定在动力输入侧行星架上,所述行星架第二连接轴的另一端通过螺钉固定在动力输出侧行星架上,所述行星架第三连接轴的一端通过螺钉固定在动力输入侧行星架上,所述行星架第三连接轴的另一端通过螺钉固定在动力输出侧行星架上。

所述斜齿外齿圈固定在内嵌式增速器壳体内部,所述斜齿外齿圈与内嵌式增速器壳体同轴心,所述内嵌式增速器壳体通过螺栓和内嵌式发电机壳体连接。

所述发电机定子固定在内嵌式发电机壳体内部,所述发电机定子与内嵌式发电机壳体同轴心,所述发电机定子槽内绕有线组,所述第一n极永磁体固定在发电机定子上,所述第一s极永磁体固定在发电机定子上,所述第二s极永磁体固定在发电机定子上,所述第二n极永磁体固定在发电机定子上,所述发电机定子、第一n极永磁体、第一s极永磁体、第二s极永磁体、第二n极永磁体共同组成发电机定子结构。

所述发电机轴通过发电机轴键和太阳轮连接,所述发电机硅钢片固定在发电机轴上,所述发电机轴的另一端外径与发电机轴轴承的内径过盈配合,所述发电机轴轴承的外径与内嵌式发电机壳体的轴承安装处的孔内径过盈配合,所述轴承端盖通过螺栓固定在内嵌式发电机壳体上。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内嵌式结构紧凑,能量传递效率高,便于市场推广和应用,不仅增强了对保护环境的保护,并且对太阳能新能源开发领域的拓宽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述新能源太阳能热能发电机内嵌一体式发电装置整体结构图;

图2是本发明所述新能源太阳能热能发电机内嵌一体式发电装置整体结构图的主视图;

图3是本发明所述新能源太阳能热能发电机内嵌一体式发电装置整体结构图的剖视图;

图4是本发明所述新能源太阳能热能发电机内嵌一体式发电装置整体结构图的左视图;

图5是本发明所述新能源太阳能热能发电机内嵌一体式发电装置整体结构图的俯视图;

图6是本发明所述新能源太阳能热能发电机内嵌一体式发电装置内嵌式发电机的结构图;

图7是本发明所述新能源太阳能热能发电机内嵌一体式发电装置内嵌式发电机的主视图;

图8是本发明所述新能源太阳能热能发电机内嵌一体式发电装置内嵌式发电机的左视图;

图9是本发明所述新能源太阳能热能发电机内嵌一体式发电装置内嵌式增速器结构图;

图10是本发明所述新能源太阳能热能发电机内嵌一体式发电装置内嵌式增速器主视图;

图11是本发明所述新能源太阳能热能发电机内嵌一体式发电装置内嵌式增速器左视图;

图12是本发明所述新能源太阳能热能发电机内嵌一体式发电装置内嵌式增速器俯视图;

图13是本发明所述新能源太阳能热能发电机内嵌一体式发电装置内嵌式增速器壳体的结构图;

图14是本发明所述新能源太阳能热能发电机内嵌一体式发电装置内嵌式发电机壳体的结构图;

图15是本发明所述新能源太阳能热能发电机内嵌一体式发电装置储能飞轮的结构图;

图16是本发明所述新能源太阳能热能发电机内嵌一体式发电装置花键毂的结构图;

图17是本发明所述新能源太阳能热能发电机内嵌一体式发电装置花键动力输入轴的结构图;

图18是本发明所述新能源太阳能热能发电机内嵌一体式发电装置花键动力输入轴的剖视图;

图19是本发明所述新能源太阳能热能发电机内嵌一体式发电装置动力输入侧行星架的结构图;

图20是本发明所述新能源太阳能热能发电机内嵌一体式发电装置动力输入侧行星架的剖视图;

图中:新能源太阳能热能发电机内嵌一体式发电装置,主要由储能飞轮(1)、花键毂(2)、花键动力输入轴(3)、输入轴左侧行星架连接螺钉(4)、内嵌式增速器壳体(5)、动力输入侧行星架(6)、内嵌式发电机壳体(7)、发电机轴(8)、发电机轴键(9)、发电机硅钢片(10)、第一n极永磁体(11)、发电机定子(12)、第一s极永磁体(13)、第二s极永磁体(14)、第二n极永磁体(15)、发电机轴轴承(16)、轴承端盖(17)、动力输出侧行星架(19)、第一行星斜齿轮(20)、第一行星斜齿轮轴轴承(21)、第一行星斜齿轮轴(22)、行星架第一连接轴(23)、太阳轮(24)、行星架第二连接轴(25)、第三行星斜齿轮轴(26)、第三行星斜齿轮(27)、第二行星斜齿轮(28)、第二行星斜齿轮轴轴承(29)、第二行星斜齿轮轴(30)、行星架第三连接轴(31)、第三行星斜齿轮轴轴承(32)、斜齿外齿圈(33)组成。

具体实施方式:

新能源太阳能热能发电机内嵌一体式发电装置,主要由储能飞轮(1)、花键毂(2)、花键动力输入轴(3)、输入轴左侧行星架连接螺钉(4)、内嵌式增速器壳体(5)、动力输入侧行星架(6)、内嵌式发电机壳体(7)、发电机轴(8)、发电机轴键(9)、发电机硅钢片(10)、第一n极永磁体(11)、发电机定子(12)、第一s极永磁体(13)、第二s极永磁体(14)、第二n极永磁体(15)、发电机轴轴承(16)、轴承端盖(17)、动力输出侧行星架(19)、第一行星斜齿轮(20)、第一行星斜齿轮轴轴承(21)、第一行星斜齿轮轴(22)、行星架第一连接轴(23)、太阳轮(24)、行星架第二连接轴(25)、第三行星斜齿轮轴(26)、第三行星斜齿轮(27)、第二行星斜齿轮(28)、第二行星斜齿轮轴轴承(29)、第二行星斜齿轮轴(30)、行星架第三连接轴(31)、第三行星斜齿轮轴轴承(32)、斜齿外齿圈(33)组成。

所述储能飞轮(1)固定在新能源太阳能热能发电装置热动能转换装置的动力输出轴上,所述花键毂(2)通过螺栓螺母与储能飞轮(1)同轴心连接,所述花键动力输入轴(3)与花键毂(2)通过花键连接,所述动力输入侧行星架(6)的六边形凸台插入到与花键动力输入轴(3)的六边形凹槽中并通过输入轴左侧行星架连接螺钉(4)固连。

所述第一行星斜齿轮轴(22)一端的外径与动力输入侧行星架(6)上对应孔的内径过盈配合,所述第一行星斜齿轮轴(22)另一端的外径与动力输出侧行星架(19)上对应孔的内径过盈配合,所述第一行星斜齿轮轴(22)的外径与第一行星斜齿轮轴轴承(21)的内径过盈配合,所述第一行星斜齿轮轴轴承(21)的外径与所述第一行星斜齿轮(20)孔的内径过盈配合,所述第一行星斜齿轮(20)与太阳轮(24)齿轮外啮合,所述第一行星斜齿轮(20)与斜齿外齿圈(33)齿轮内啮合。

所述第二行星斜齿轮轴(30)一端的外径与动力输入侧行星架(6)上对应孔的内径过盈配合,所述第二行星斜齿轮轴(30)另一端的外径与动力输出侧行星架(19)上对应孔的内径过盈配合,所述第二行星斜齿轮轴(30)的外径与第二行星斜齿轮轴轴承(29)的内径过盈配合,所述第二行星斜齿轮轴轴承(29)的外径与所述第二行星斜齿轮(28)孔的内径过盈配合,所述第二行星斜齿轮(28)与太阳轮(24)齿轮外啮合,所述第二行星斜齿轮(28)与斜齿外齿圈(33)齿轮内啮合。

所述第三行星斜齿轮轴(26)一端的外径与动力输入侧行星架(6)上对应孔的内径过盈配合,所述第三行星斜齿轮轴(26)另一端的外径与动力输出侧行星架(19)上对应孔的内径过盈配合,所述第三行星斜齿轮轴(26)的外径与第三行星斜齿轮轴轴承(32)的内径过盈配合,所述第三行星斜齿轮轴轴承(32)的外径与所述第三行星斜齿轮(27)孔的内径过盈配合,所述第三行星斜齿轮(27)与太阳轮(24)齿轮外啮合,所述第三行星斜齿轮(27)与斜齿外齿圈(33)齿轮内啮合。

所述行星架第一连接轴(23)的一端通过螺钉固定在动力输入侧行星架(6)上,所述行星架第一连接轴(23)的另一端通过螺钉固定在动力输出侧行星架(19)上,所述行星架第二连接轴(25)的一端通过螺钉固定在动力输入侧行星架(6)上,所述行星架第二连接轴(25)的另一端通过螺钉固定在动力输出侧行星架(19)上,所述行星架第三连接轴(31)的一端通过螺钉固定在动力输入侧行星架(6)上,所述行星架第三连接轴(31)的另一端通过螺钉固定在动力输出侧行星架(19)上。

所述斜齿外齿圈(33)固定在内嵌式增速器壳体(5)内部,所述斜齿外齿圈(33)与内嵌式增速器壳体(5)同轴心,所述内嵌式增速器壳体(5)通过螺栓和内嵌式发电机壳体(7)连接。

所述发电机定子(12)固定在内嵌式发电机壳体(7)内部,所述发电机定子(12)与内嵌式发电机壳体(7)同轴心,所述发电机定子(12)槽内绕有线组,所述第一n极永磁体(11)固定在发电机定子(12)上,所述第一s极永磁体(13)固定在发电机定子(12)上,所述第二s极永磁体(14)固定在发电机定子(12)上,所述第二n极永磁体(15)固定在发电机定子(12)上,所述发电机定子(12)、第一n极永磁体(11)、第一s极永磁体(13)、第二s极永磁体(14)、第二n极永磁体(15)共同组成发电机定子结构。

所述发电机轴(8)通过发电机轴键(9)和太阳轮(24)连接,所述发电机硅钢片(10)固定在发电机轴(8)上,所述发电机轴(8)的另一端外径与发电机轴轴承(16)的内径过盈配合,所述发电机轴轴承(16)的外径与内嵌式发电机壳体(7)的轴承安装处的孔内径过盈配合,所述轴承端盖(17)通过螺栓固定在内嵌式发电机壳体(7)上,所述发电机轴(8)、发电机轴键(9)、硅钢片(10)、发电机轴轴承(16)共同组成发电机转子结构。

以上所述说明了新能源太阳能热能发电机内嵌一体式发电装置的所有构件及其组装方式。

功能:新能源太阳能热能发电机内嵌一体式发电装置的功能是将新能源太阳能热能发电机热能转换装置产生的输出轴的机械动能,通过行星齿轮增速器增速,然后利用发电机将机械动能转换成电能存储到储能装置中。

工作方式:新能源太阳能热能发电机热能转换装置产生的输出轴的机械动能传递到储能飞轮(1)上使储能飞轮(1)转动,然后储能飞轮(1)带动花键毂(2)转动,花键毂(2)带动动力输入侧行星架(6)转动,动力输入侧行星架(6)带第一行星斜齿轮(20)、第二行星斜齿轮(28)和第三行星斜齿轮(27)转动,第一行星斜齿轮(20)、第二行星斜齿轮(28)和第三行星斜齿轮(27)带动太阳轮(24)转动,太阳轮(24)带动发电机轴(8)转动,发电机轴(8)带动转子在定子的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的旋转运动产生电能,所产生的电能储存在蓄电池中,完成最终的电能能量的转换。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