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以及全地形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992369发布日期:2021-07-23 21:04阅读:66来源:国知局
发动机以及全地形车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全地形车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发动机以及全地形车。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发动机通过多个运动副的协同动作能够将燃料燃烧产生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从而能够驱动车辆行驶在路上。其中,为了保证多个运动副的工作可靠性,多个运动副均需要润滑油进行润滑,常用的润滑方式为利用油泵泵取油底壳内的润滑油,然后供应到各个运动副的表面,但是由于采用了单油泵的形式,而且油泵由曲轴等相关结构带动,所以存在油压不稳定的问题,油压易变化,导致运动副出现磨损,稳定性差,寿命寿命短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发动机,该发动机可以持续稳定地为各个运动副供油。

本发明进一步地提出了一种全地形车。

根据本发明的发动机,包括:曲轴箱,所述曲轴箱包括:箱体和油底壳,所述油底壳安装于所述箱体的底部,所述箱体内形成有油腔和出油道,所述油腔与所述出油道相连通;第一油泵,所述第一油泵设置于所述油底壳和所述油腔之间,所述第一油泵用于将所述油底壳内的润滑油泵入所述油腔;第二油泵,所述第二油泵设置在所述油腔和所述出油道之间。

由此,本发明采用了双油泵的方式,第一油泵用于将油底壳内的润滑油泵入油腔内,这样可以保证油腔内的储油充足,第二油泵可以将油腔内的润滑油泵取并供应给各个运动副的表面,从而可以保证各个运动副的润滑效果,而且相对于单油泵的方式,双油泵的方式至少一定程度上能够避免油压不稳定的问题,可以保证持续稳定地供油给各个运动副,从而可以减小各个运动副的磨损,可以提高发动机的工作稳定性,以及可以延长发动机的使用寿命。

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所述油腔包括:第一油腔和第二油腔,所述第一油泵与所述第一油腔相连通,所述第一油腔与所述第二油腔相连通,所述第二油泵设置在所述第二油腔和所述出油道之间。

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箱体包括:主体、第一箱盖和第二箱盖,所述主体的侧向表面形成有敞开的第一油腔和第二油腔,所述第一箱盖设置在所述第一油腔的敞开侧,所述第二箱盖设置在所述第二油腔的敞开侧。

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所述主体的侧向表面设置有从上向下分布的第一倾斜面和第二倾斜面,第一倾斜面与所述第二倾斜面不共面,所述第一箱盖设置于所述第一倾斜面,所述第二箱盖设置于所述第二倾斜面。

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油腔和所述第二油腔之间设置有多个用于连通所述第一油腔和所述第二油腔的第一油孔。

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多个所述第一油孔在所述主体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所述主体包括: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所述第二主体安装于所述第一主体和所述油底壳之间,所述第一主体的侧向表面形成有所述第一油腔,所述第二主体的侧向表面形成有所述第二油腔。

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出油道包括:第一出油道、第一出油管和第二出油道,所述第一出油道连通所述第二油泵和所述第一出油管的一端,所述第一出油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出油道相连接。

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出油道上设置有泄压阀,所述泄压阀设置于所述第二油腔内。

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所述曲轴箱还包括:机油滤清器,所述机油滤清器设置于所述主体的一侧,所述主体设置有第三出油道,所述第三出油道连通所述第一出油管和所述机油滤清器,所述机油滤清器还与所述第二出油道相连通。

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所述曲轴箱还包括:第三箱盖,所述第三箱盖设置在所述主体的轴向一侧,所述机油滤清器设置于所述第三箱盖,所述第三箱盖上设置有第四出油道和第五出油道,所述第四出油道连通所述第三出油道和所述机油滤清器之间,所述第五出油道连通所述机油滤清器和所述第二出油道。

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三箱盖设置有水泵轴安装孔;所述第四出油道和所述水泵轴安装孔之间设置有向泵轴供应润滑油的第六出油道。

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所述主体包括: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所述第二主体安装于所述第一主体和所述油底壳之间,所述第一主体的侧向表面形成有所述第一油腔,所述第二主体的侧向表面形成有所述第二油腔,所述第一出油道在所述第一主体和所述第二主体内延伸,所述第二出油道和所述第一出油管设置于所述第一主体。

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二出油道设置于所述第一主体内,所述第一出油管设置于所述第一油腔内,所述第一出油道的出油口和所述第三出油道的进油口设置于所述第一油腔内且连接有所述第一出油管。

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出油管的两端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第一油腔内。

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所述主体内形成有曲轴安装孔和平衡轴安装孔,所述第一出油道的一部分设置于所述曲轴安装孔和所述平衡轴安装孔之间。

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所述主体内形成有曲轴安装孔和平衡轴安装孔,所述出油道还包括:第七出油道和第八出油道,所述第七出油道连通所述第二出油道和所述曲轴安装孔,所述第八出油道连通所述第二出油道和所述平衡轴安装孔。

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所述曲轴安装孔和所述平衡轴安装孔均为多个,所述第二出油道的轴线与所述发动机的曲轴轴线平行,所述第七出油道和所述第八出油道均为多个且轴向间隔设置,多个所述第七出油道与多个所述曲轴安装孔一一对应,多个所述第八出油道与多个所述平衡轴安装孔一一对应。

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二油泵的进油口设置有第一滤网,所述第一滤网设置于所述第二油腔内。

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滤网呈圆柱状,所述第一滤网的轴线与所述发动机的曲轴轴线平行。

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油泵和所述第一油腔之间设置有进油道,所述进油道连接有油冷器。

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箱体包括:主体、第一箱盖和第二箱盖,所述主体包括: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所述第二主体安装于所述第一主体和所述油底壳之间,所述第一主体的的侧向表面形成有所述第一油腔,所述第二主体的侧向表面形成有所述第二油腔,所述第一箱盖设置在所述第一油腔上,所述第二箱盖设置在所述第二油腔上,所述油冷器设置于所述第二箱盖上。

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二主体设置有第一进油道和第四进油道,所述第二箱盖设置有第二进油道和第三进油道,所述第一油泵的出油口和所述油冷器的进油口通过所述第一进油道和所述第二进油道相连通,所述油冷器的出油口和所述第一油腔通过所述第三进油道和所述第四进油道相连通。

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主体设置有第一进油管,所述第一油腔与所述第四进油道通过所述第一进油管相连通。

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油泵和所述第二油泵同轴设置且两者设置有共用泵轴。

根据本发明的全地形车,包括:所述的发动机。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发动机的结构示意图,且示出了出油道的结构;

图2是曲轴箱的结构示意图,且示出了进油道的结构;

图3是曲轴箱的剖视图,且示出了进油道的结构;

图4是第二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第二主体和第二箱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箱体的爆炸图;

图7是主体的剖视图;

图8是第二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泄压阀和第二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第一出油管和第一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第三箱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第一主体的侧向示意图;

图13是第一主体的剖视图,且示出了第二出油道;

图14是第三箱盖和机油滤清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第一油泵和第二油泵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油底壳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发动机1000;

曲轴箱100;箱体110;主体111;第一箱盖112;第二箱盖113;第一主体114;第二主体115;第一倾斜面116;第二倾斜面117;第三箱盖118;水泵轴安装孔119;曲轴安装孔120;平衡轴安装孔121;平板部122;凸起部123;油底壳124;第一滤网安装孔125;泄压阀安装孔126;

油腔130;第一油腔131;第二油腔132;第一油孔133;

出油道140;第一出油道141;第一出油道的进油口141a;第一出油道的出油口141b;第一出油道的第一中转口141c;第一出油道的第二中转口141d;

第一出油管142;第二出油道143;第二出油道的进油口143a;泄压阀144;第三出油道145;第三出油道的进油口145a;第三出油道的出油口145b;第四出油道146;第五出油道147;第六出油道148;第七出油道149;第八出油道150;油质监测管151;

进油道160;第一进油道161;第一进油道的进油口161a;第一进油道的出油口161b;第二进油道162;第三进油道163;第四进油道164;第四进油道的进油口164a;第一进油管165;

第一油泵200;第二滤网210;第二油泵300;第一滤网310;

机油滤清器400;油冷器50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

下面参考图1-图16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发动机1000,该发动机1000应用于全地形车上。

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发动机1000可以包括:曲轴箱100、第一油泵200和第二油泵300,第一油泵200和第二油泵300均设置于曲轴箱100内,而且第一油泵200和第二油泵300可以在曲轴箱100内协同作用,从而可以为发动机1000的各个运动副持续稳定地供应润滑油,可以保证各个运动副的润滑效果,可以延长发动机1000的使用寿命。

如图1至图6所示,曲轴箱100包括:箱体110和油底壳124,油底壳124安装于箱体110的底部,油底壳124用于容纳部分润滑油,箱体110内形成有进油道160、油腔130和出油道140,进油道160与油腔130相连通,进油道160还与油底壳124连通,以将油底壳124内的润滑油向上吸入油腔130,油腔130与出油道140相连通。也就是说,本发明的曲轴箱100在设置油底壳124的基础上还在箱体110上重新设置了用于存储润滑油的油腔130,油腔130可以取代传统油底壳,其具有储油功能,这样一方面可以提升发动机1000储油位置的高度,另一方面可以减小油底壳124的深度,减小发动机1000的尺寸,可以提升全地形车的通过性。

另外,由于油腔130设置于箱体110上,油腔130的位置高于第二油泵300,这样可以尽可能避免因车辆晃动而导致第二油泵300吸空,确保供给各个运动副稳定润滑油,可以提升发动机1000的润滑效果。

如图16所示,油底壳124可以为干式油底壳,干式油底壳124深度小,这样可以减小油底壳124的深度,可以减小发动机1000的设计尺寸,进而有利于整车合理布置其他部件。

其中,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油泵200设置于油底壳124和油腔130之间,第一油泵200用于将油底壳124内的润滑油泵入油腔130,第二油泵300设置在油腔130和出油道140之间,第二油泵300用于将有油腔130内的润滑油泵入出油道140,并且通过出油道140供应到各个运动副的表面。也就是说,本发明的发动机1000主要利用油腔130储油和供油,在润滑完运动副的润滑油自由落体流至油底壳124后,第一油泵200可以将其泵入油腔130内,所以油底壳124不用储存大量的油。

由此,本发明采用了双油泵的方式,第一油泵200用于将油底壳124内的润滑油泵入油腔130内,这样可以保证油腔130内的储油充足,第二油泵300可以将油腔130内的润滑油泵取并供应给各个运动副的表面,从而可以保证各个运动副的润滑效果,而且相对于单油泵的方式,双油泵的方式至少一定程度上能够避免油压不稳定的问题,可以保证持续稳定地供油给各个运动副,从而可以减小各个运动副的磨损,可以提高发动机1000的工作稳定性,以及可以延长发动机1000的使用寿命。

还有,如此设置的油腔130至少一定程度上能够减少车辆颠簸晃动对润滑油的影响,可以保证油腔130持续为第二油泵300供油。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如图6所示,油腔130包括:第一油腔131和第二油腔132,第一油泵200与第一油腔131相连通,第一油腔131与第二油腔132相连通,第二油泵300设置在第二油腔132和出油道140之间。也就是说,油腔130由两个连通的油腔130构成,这样第一油泵200供应的润滑油先进入到第一油腔131内,再通过第一油腔131进入到第二油腔132内,采用如此分腔处理的方式,可以有效预防全地形车在颠簸路面、转弯、刹车或加油门的时候,第二油腔132内油面高度出现大的波动。由此,全地形车在任何行驶状态下,第二油泵300均不会出现断油的情况,从而可以持续给各个运动副供油,可以保证各个运动副的润滑效果。

另外,由于设置有第一油腔131,第一油泵200泵取的润滑油先进入到第一油腔131,这样可以避免该部分润滑油直接影响第二油腔132内的润滑油,可以使得第二油腔132内的润滑油稳定性更好,可以持续稳定地给第二油泵300供油。

具体地,如图6所示,箱体110包括:主体111、第一箱盖112和第二箱盖113,主体111的侧向表面形成有敞开的第一油腔131和第二油腔132,第一箱盖112设置在第一油腔131的敞开侧,第二箱盖113设置在第二油腔132的敞开侧。也就是说,主体111的表面形成有两个间隔的油腔130,两个油腔130可以在主体111的侧向表面上下间隔设置,而且两个油腔130均敞开设置,这样通过间隔的两个箱盖可以完成密封,如此设置的两个油腔130可以占用主体111的外侧部分空间,这样可以使箱体110结构更加紧凑,功能更多。

其中,主体111和对应的箱盖之间可以设置有环形密封垫,环形密封垫的设置可以避免润滑油的泄漏,可以保证油腔130的密封性,环形密封垫可以为橡胶垫。

如图6所示,主体111的侧向表面设置有从上向下分布的第一倾斜面116和第二倾斜面117,第一倾斜面116与第二倾斜面117不共面,第一箱盖112该设置于第一倾斜面116,第二箱盖113设置于第二倾斜面117。也就是说,第一油腔131位于第二油腔132的上方,具体地,第一油腔131位于第二油腔132的斜上方,如此设置的两个油腔130可以方便第一油腔131向第二油腔132内供油,可以保证第二油腔132具有充足的润滑油,从而可以进一步地保证第二油腔132能够持续稳定地向各个运动副供油,可以避免断油情况的发生。另外,如此设置的两个箱盖可以合理利用主体111的侧向空间,可以使得曲轴箱100整体布局合理。

如图6所示,第一油腔131和第二油腔132之间设置有多个用于连通第一油腔131和第二油腔132的第一油孔133。通过设置多个第一油孔133,可以使得第一油腔131内的润滑油顺利流入第二油腔132,而且可以降低第一油腔131内的润滑油流速,可以有利于维持第二油腔132内的润滑油的油面稳定。

具体地,如图6所示,多个第一油孔133在主体11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主体111的长度方向即曲轴的轴向方向,多个第一油孔133的设置可以分散第一油腔131流向第二油腔132的润滑油,而且如此设置的多个第一油孔133可以合理利用主体111侧向边缘的空间。

其中,如图6所示,第一油孔133的形状有多种形式,例如,第一油孔133可以为圆形、长条状和l形的任意一种,具体地,第一油孔133可以为三个,位于一侧的一个第一油孔133可以为圆形,例如,长圆形,该第一油孔133可以合理利用主体111的一侧边缘处空间,位于中间的一个第一油孔133可以为长条状,其沿着主体111的长度方向延伸,这样可以利用主体111的侧向边缘的中部空间,位于另一侧的一个第一油孔133可以为l形,l形的第一油孔133可以合理利用主体111的另一侧边缘处空间。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如图6所示,主体111包括:第一主体114和第二主体115,第二主体115安装于第一主体114和油底壳124之间,第一主体114的侧向表面形成有第一油腔131,第二主体115的侧向表面形成有第二油腔132。也就是说,主体111采用了上下分体的第一主体114和第二主体115结构,这样一方面可以方便安装固定曲轴和平衡轴,另一方面可以方便分别设置第一油腔131和第二油腔132,从而可以降低主体111的制造难度,可以使得主体111结构布置合理,整体可靠性更高。

其中,如图6所示,每个第一油孔133可以分为两部分,例如,第一主体114的底部和第二主体115的顶部均设置有部分第一油孔133,这样位于第一主体114底部的部分和位于第二主体115顶部的部分构成一个整体的第一油孔133,需要说明的是,第一主体114的部分和第二主体115的部分形状可以相同,这样可以方便正对设置。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一下出油道140的布置。

如图1和图7所示,出油道140包括:第一出油道141、第一出油管142和第二出油道143,第一出油道141连通第二油泵300和第一出油管142的一端,第一出油管142的另一端与第二出油道143相连通。也就是说,第一出油管142连接在第一出油道141和第二出油道143之间,第一出油道141的进油口141a用于与第二油泵300的出油口相连接,这样第二油泵300可以将第二油腔132内的润滑油泵入到第一出油道141,再通过第一出油管142进入到第二出油道143,第二出油道143可以供应给对应的多个运动副。通过设置第一出油管142,可以有效地连接第一出油道141和第二出油道143,可以降低出油道140的整体设计难度。

其中,如图7所示,第一出油道141上设置有泄压阀144,泄压阀144设置于第二油腔132内。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一出油道141内油压过大时,泄压阀144可以进行泄压处理,这样可以保证出油道140的供油稳定性。而且通过将泄压阀144设置在第二油腔132内,可以合理利用第二油腔132内的空间,以及可以使得从泄压阀144流出的部分润滑油直接流入第二油腔132内。如图9所示,第二油腔132的内壁设置有泄压阀安装孔126,泄压阀144安装于该泄压阀安装孔126处。

进一步地,结合图10和图11所示,曲轴箱100还包括:机油滤清器400,机油滤清器400设置于主体111的一侧,出油道140包括第三出油道145,第三出油道145连通第一出油管142和机油滤清器400,即第三出油道145的进油口145a与第一出油管142的出油口相连通,第三出油道145的出油口145b与机油滤清器400的进油口相连通,机油滤清器400还与第二出油道143相连通,即机油滤清器400与第二出油道143的进油口143a连通。也就是说,第三出油道145和机油滤清器400可以设置在第一出油管142和第二出油道143之间,第三出油道145用于向机油滤清器400内供油,机油滤清器400可以起到过滤润滑油作用,如此设置的机油滤清器400可以提供纯净的润滑油给第二出油道143,也就是给各个运动副,从而可以保证各个运动副处的润滑效果。通过将机油滤清器400设置于主体111的一侧,可以合理利用曲轴箱100的空间,而且也可以方便机油滤清器400从第二出油道143的一侧向第二出油道143内供油。

具体地,如图11和图14所示,曲轴箱100还包括:第三箱盖118,第三箱盖118设置在主体111的轴向一侧,机油滤清器400设置于第三箱盖118,第三箱盖118上设置有第四出油道146和第五出油道147,第四出油道146连通第三出油道145和机油滤清器400,第五出油道147连通机油滤清器400和第二出油道143。可以理解的是,由于机油滤清器400设置于第三箱盖118上,第三箱盖118需要开设对应的油道,即第四出油道146和第五出油道147,第四出油道146与机油滤清器400的进油口相连通,第五出油道147与机油滤清器400的出油口相连通。由此,整个出油道140布置合理,通过多个出油道140的连通,可以有效地将第二油腔132内的润滑油供给各个运动副。

还有,如图11所示,第三箱盖118设置有水泵轴安装孔119,第四出油道146和水泵轴安装孔119之间设置有向泵轴供应润滑油的第六出油道148。水泵轴安装孔119用于安装泵轴,水泵轴和孔之间设置为滑动摩擦,第六出油道148的设置可以将部分润滑油供应到此滑动摩擦副处,从而可以保证泵轴和孔的持续润滑,可以减少泵轴和孔的磨损。

如图7、图9和图10所示,第一出油道141在第一主体114和第二主体115内延伸,第二出油道143和第一出油管142设置于第一主体114。也就是说,第一出油道141本质上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设置在第一主体114上,第二部分设置在第二主体115上,第一部分的出油口141b与第一出油管142的进油口相连接,第二部分的进油口141a与第二油泵300相连接,第一部分的第二中转口141d和第二部分的第一中转口141c正对设置,然后将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连通设置。如此设置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可以有效对接,可以使得第二油泵300泵取的润滑油能够顺利泵入到第二出油道143内。

其中,第二部分可以分成三段,第一段朝向上方延伸,第二段在第二主体115内朝向第二油腔132的方向延伸,并且形成泄压阀安装孔126,泄压阀144安装在该安装孔内,第三段朝向第一主体114继续延伸,并且形成第一中转口141c。第一部分可以成两段,第一段倾斜延伸,第一段的下端形成第二中转口141d,第一段朝向第一油腔131延伸,第二段相对第一段做了改变延伸方向,并且形成第一出油道141的出油口141b,这样可以方便其与第一出油管142的进油口连接。

如图7所示,主体111内形成有曲轴安装孔120和平衡轴安装孔121,第一出油道141的一部分设置于曲轴安装孔120和平衡轴安装孔121之间。第一出油道141的第一部分第一段和第二部分第三段位于曲轴安装孔120和平衡轴安装孔121之间,如此设置的第一出油道141可以合理利用主体111的内部空间,在主体111的宽度方向上,曲轴安装孔120、第一出油道141、平衡轴安装孔121和第一油孔133间隔设置,如此设置的主体111可以在保证整体结构的前提下,能够使得空间利用率更高,可靠性更好。

如图10所示,第二出油道143设置于第一主体114内,第一出油管142设置于第一油腔131内,第一出油道141的出油口141b和第三出油道145的进油口145a设置于第一油腔131内且连接有第一出油管142。通过将第一出油管142设置于第一油腔131内,一方面可以有效保护第一出油管142,另一方面可以合理利用第一油腔131内的空间。而且如此设置的第一出油管142可以将润滑油由主体111的中部供应到主体111的轴向边缘位置,从而可以使得润滑油能够进入到机油滤清器400内过滤。如此设置的第一出油管142有效地解决了润滑油供应方向问题,而且可以合理利用第一主体114的空间,整体布局更加合理。

可选地,如图10所示,第一出油管142的两端可拆卸地安装在第一油腔131内。采用可拆卸的方式,可以避免影响第一主体114的内部空间,可以使得曲轴箱100整体布局合理。

其中,如图12和图13所示,出油道140还包括:第七出油道149和第八出油道150,第七出油道149连通第二出油道143和曲轴安装孔120,第八出油道150连通第二出油道143和平衡轴安装孔121。也就是说,第七出油道149用于向曲轴安装孔120供油,第八出油道150用于向平衡轴安装孔121供油,曲轴安装孔120内可以安装有曲轴和套设在曲轴上的轴瓦,润滑油可以用于润滑曲轴和对应的轴瓦,平衡轴安装孔121内可以安装有平衡轴和套设在平衡轴上的轴瓦,润滑油可以用于润滑平衡轴和对应的轴瓦,从而可以保证曲轴和平衡轴的润滑效果,可以保证曲轴和平衡轴的工作可靠性。

具体地,如图13所示,曲轴安装孔120和平衡轴安装孔121均为多个,第二出油道143的轴线与发动机1000的曲轴轴线平行,第七出油道149和第八出油道150均为多个,而且多个第七出油道149和多个第八出油道150轴向间隔设置,多个第七出油道149与多个曲轴安装孔120一一对应,多个第八出油道150与多个平衡轴安装孔121一一对应。例如,曲轴安装孔120和平衡轴安装孔121均为三个,第七出油道149和第八出油道150均为三个,三个第七出油道149和三个曲轴安装孔120一一对应,三个第八出油道150和三个平衡轴安装孔121一一对应。由此,每处设置有轴瓦的安装孔均对应设置有出油道,从而可以供给润滑油,可以保证运动副的润滑效果。

可选地,如图3所示,第一箱盖112上设置有可拆卸油质监测管151。油质监测管151用于监测润滑油的油质和高度,这样可以方便用户及时补充和更换润滑油,可以进一步地保证各个运动副的润滑效果,可以延长发动机1000的使用寿命。

如图1所示,第二油泵300的进油口设置有第一滤网310,第一滤网310设置于第二油腔132内。第一滤网310起到过滤润滑油的作用,这样可以有效保护第二油泵300,也可以避免杂质影响各个运动副。

还有,如图1所示,第一滤网310呈圆柱状,第一滤网310的轴线与发动机1000的曲轴轴线平行。如此设置的第一滤网310可以在第二油腔132内的长度方向延伸,从而可以方便第二油腔132内的润滑油进入到第一滤网310内。而且如此设置的第一滤网310可以合理利用第二油腔132内的空间。如图9所示,第二油腔132的底部中间位置设置有第一滤网安装孔125,第一滤网310的一端安装在第一滤网安装孔125处。

其中,第二油泵300位于第二油腔132的下方,经过第一滤网310的润滑油可以进入到第二油泵300内,如此设置的第二油泵300可以方便泵取第二油腔132内的润滑油,而且也可以合理利用第二主体115内的空间。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如图3所示,第一油泵200和第一油腔131之间设置有进油道160,进油道160连接有油冷器500,油冷器500设置在进油道160和第一油腔131之间。油冷器500可以起到冷却润滑油的作用,从而可以起到冷却各个运动副的作用,可以提高各个运动副的工作可靠性,进而可以提高发动机1000的工作可靠性。油冷器500可以为水冷油冷器500。

其中,通过将油冷器500设置在进油道160内,可以利用第一油泵200泵取的润滑油油压保证润滑油在进油道160和油冷器500内的流动,这样无需损失第二油泵300泵取的润滑油油压,从而可以有利于润滑油顺利流动至各个运动副的表面,可以保证各个运动副的润滑效果,可以提升发动机1000的工作可靠性。

可选地,油冷器500可以设置在第一箱盖112或第二箱盖113上。油冷器500主要设置在进油道160内即可,通过将油冷器500设置在第一箱盖112或第二箱盖113上,可以增加箱盖的集成度,无需再在主体111上寻找合适的安装位置,如此设置的曲轴箱100结构设计合理。

如图3所示,第二主体115设置有第一进油道161和第四进油道164,第二箱盖113设置有第二进油道162和第三进油道163,第一油泵200的出油口和油冷器500的进油口通过第一进油道161和第二进油道162相连接,油冷器500的出油口和第一油腔131通过第三进油道163和第四进油道164相连接。也就是说,第一进油道161和第二进油道162连通第一油泵200的出油口和油冷器500的进油口,第三进油道163和第四进油道164连通油冷器500的出油口和第一油腔131,这样设置的油冷器500位置布置合理,可以使得润滑油顺利经过油冷器500,而且油冷器500的冷却效果较好。

结合图4和图5所示,第一进油道161的进油口161a位于第二主体115的底部,这样可以方便第一油泵200的出油口连接,第一进油道161的出油口161b位于第四进油道164的进油口164a的下方,这样可以方便第一进油道161和第四进油道164的设置,也可以进一步地方便油冷器500的进油口和出油口位置设置。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第一主体114设置有第一进油管165,第一油腔131与第四进油道164通过第一进油管165连通。第一进油管165竖直设置,第一进油管165的上端可以高于第一油腔131的油面,这样可以避免润滑油反向流动,可以有利于润滑油流向第二油腔132。

如图2和图6所示,第二箱盖113包括:平板部122和凸起部123,凸起部123设置于平板部122的一侧,而且平板部122高于平板部122,油冷器500设置于平板部122。凸起部123的设置可以至少一定程度上增大第二油腔132的容积,而平板部122则能够方便油冷器500的安装固定,这样还可以方便油冷器500的进油口和出油口与第二箱盖113的对接,从而可以进一步地提高发动机1000的结构可靠性。

如图15所示,第一油泵200和第二油泵300同轴设置,而且第一油泵200和第二油泵300两者设置有共用泵轴。也就是说,第一油泵200和第二油泵300共用同一泵轴,两者轴向排布,如此可以减小油泵总成的体积,而且可以保证发动机1000的各个运动副能够持续稳定地得到润滑。还有,如此设置的两个油泵可以有效地将进油道160和出油道140间隔开,从而可以使得曲轴箱100整体布局合理。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一下润滑油在发动机1000的流动过程。

以润滑曲轴为例,位于油底壳124内的润滑油依次经过:第二滤网210、第一油泵200、第一进油道161、第二进油道162、油冷器500、第三进油道163、第四进油道164、第一进油管165、第一油腔131、第一油孔133、第二油腔132、第一滤网310、第二油泵300、第一出油道141、第一出油管142、第三出油道145、第四出油道146、机油滤清器400、第五出油道147、第二出油道143和第七出油道149后流动至轴瓦和曲轴之间,从而可以对曲轴进行润滑。

以润滑平衡轴为例,位于油底壳124内的润滑油依次经过:第二滤网210、第一油泵200、第一进油道161、第二进油道162、油冷器500、第三进油道163、第四进油道164、第一进油管165、第一油腔131、第一油孔133、第二油腔132、第一滤网310、第二油泵300、第一出油道141、第一出油管142、第三出油道145、第四出油道146、机油滤清器400、第五出油道147、第二出油道143和第八出油道150后流动至轴瓦和平衡轴之间,从而可以对平衡轴进行润滑。

以润滑水泵轴为例,位于油底壳124内的润滑油依次经过:第二滤网210、第一油泵200、第一进油道161、第二进油道162、油冷器500、第三进油道163、第四进油道164、第一进油管165、第一油腔131、第一油孔133、第二油腔132、第一滤网310、第二油泵300、第一出油道141、第一出油管142、第三出油道145、第四出油道146和第六出油道148后流动至孔和水泵轴之间,从而可以对水泵轴进行润滑。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