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机动车辆的冷却系统和冷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224819发布日期:2021-05-28 14:28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冷却系统(1),

-其中,所述冷却系统(1)包括第一回路(2a)和第一热交换器(3a),该第一热交换器结合在第一回路(2a)中并且能够被冷却剂流过,

-其中,所述冷却系统(1)包括第二回路(2b)和第二热交换器(3b),该第二热交换器结合在第二回路(2b)中并且能够被冷却剂流过,

-其中,所述热交换器(3a、3b)能够被环境空气(6)连续流过,并且因此,所述热交换器(3a、3b)中的冷却剂是可冷却的,以及

-其中,所述第一热交换器(3a)沿空气流动方向布置在第二热交换器(3b)之前并且与第二热交换器直接相邻,

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回路(2a)和第二回路(2b)在热交换器(3a、3b)上游的分配点(7)处和在热交换器(3a、3b)下游的收集点(8)处流体连接,使得来自第二回路(2b)的冷却剂的部分质量流(14)在所述分配点(7)处能够被引导到第一回路(2a)中,并且因此被引导到第一热交换器(3a)中,以及在所述收集点(8)处能够被引导出第一热交换器(3a)回到第二回路(2b)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流体泵(4a)流体地结合在第一回路(2a)中,并且第二流体泵(4b)流体地结合在第二回路(2b)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分配点(7)处布置有止回阀(16),所述止回阀防止冷却剂在所述分配点(7)处从第一回路(2a)通过进入第二回路(2b)中,或者

-在所述分配点(7)或所述收集点(8)处布置有控制阀(17),所述控制阀调节所述分配点(7)处的部分质量流(14)的速率,并且防止冷却剂在所述收集点(8)处从第二回路(2b)通过进入第一回路(2a)中和/或在所述分配点(7)处从第一回路(2a)进入第二回路(2b)中。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冷却系统(1)被提供用于电池供电的机动车辆,其中,用于冷却所述机动车辆的电驱动器和/或牵引电池的冷却设备被流体地结合在第一回路(2a)中,并且其中,用于冷却或冷凝所述机动车辆的空调系统的制冷剂的间接冷凝器被流体地结合在第二回路(2b)中,或者

-所述冷却系统(1)被提供用于具有内燃机的机动车辆,其中,用于冷却所述内燃机的增压空气的间接增压空气冷却器被流体地结合在第一回路(2a)中,并且其中,用于冷却或冷凝所述机动车辆的空调系统的制冷剂的间接冷凝器被流体地结合在第二回路(2b)中。

5.一种冷却装置(15),用于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机动车辆的冷却系统(1),

-其中,所述冷却装置(15)包括第一热交换器(3a)和第二热交换器(3b),

-其中,所述第一热交换器(3a)能够从入口(12a)到出口(13a)被冷却剂流过并且能够流体地结合在第一回路(2a)中,

-其中,所述第二热交换器(3b)能够从入口(12b)到出口(13b)被冷却剂流过并且能够流体地结合在第二回路(2b)中,

-其中,所述热交换器(3a、3b)能够被环境空气(6)连续流过,并且所述热交换器(3a、3b)中的冷却剂由此是可冷却的,以及

-其中,所述第一热交换器(3a)沿所述空气流动方向布置在第二热交换器(3b)之前并且与第二热交换器直接相邻,

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装置(15)是独立单元,其中,在两个热交换器(3a、3b)上游的分配点(7)流体地连接所述两个热交换器,并且在所述两个热交换器(3a、3b)下游的收集点(8)流体地连接所述两个热交换器,使得来自第二回路(2b)的冷却剂的部分质量流(14)在所述分配点(7)处能够被引导到第一回路(2a)中,并且因此被引导到第一热交换器(3a)中,以及在所述收集点(8)处被引导出第一热交换器(3a)并且返回到第二回路(2b)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分配点(7)处布置有止回阀(16),所述止回阀能够防止冷却剂从第一回路(2a)通过进入第二回路(2b)中,或者

-在所述分配点(7)或所述收集点(8)处布置有控制阀(17),所述控制阀能够调节所述部分质量流(14)从第二回路(2b)进入第一回路(2a)中的速率,并且防止冷却剂在所述收集点(8)处从第二回路(2b)通过进入第一回路(2a)中和/或离开第一回路(2a)进入第二回路(2b)中。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

所述分配点(7)形成在所述两个热交换器(3a、3b)的入口(12a、12b)与管组(9a、9b)之间,并且所述收集点(8)形成在所述两个热交换器(3a、3b)的管组(9a、9b)与出口(13a、13b)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配点(7)由分配管(7a)形成,并且所述收集点(8)由收集管(8a)形成,

-所述分配管(7a)使第一热交换器(3a)的分配箱(10a)和第二热交换器(3b)的分配箱(10b)流体连接,以及

-所述收集管(8a)使第一热交换器(3a)的收集箱(11a)和第二热交换器(3b)的收集箱(11b)流体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两个热交换器(3a、3b)的分配箱(10a、10b)被组合成共用分配箱,并且所述两个热交换器(3a、3b)的收集箱(11a、11b)被组合成共用收集箱,

-在所述共用分配箱中,所述两个热交换器(3a、3b)的分配箱(10a、10b)由彼此流体分离的两个分配区域形成,所述两个分配区域仅经由以分配开口的形式的分配点(7)互连,以及

-在所述共用收集箱中,所述两个热交换器(3a、3b)的收集箱(11a、11b)由彼此流体分离的两个收集区域形成,所述两个收集区域仅经由以收集开口的形式的收集点(8)流体互连。

10.根据权利要求5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两个热交换器(3a、3b)各自包括分配箱(10a、10b)、收集箱(11a、11b)和管组(9a、9b),其中,相应的分配箱(10a、10b)布置在相应的管组(9a、9b)的纵向端部处,并且相应的收集箱(11a、11b)布置在所述管组(9a、9b)的另一纵向端部处,使得冷却剂能够根据i形流动模式流过所述相应的热交换器(3a、3b),或者

-所述两个热交换器(3a、3b)各自包括分配箱(10a、10b)、收集箱(11a、11b)、偏转箱(18a、18b)和管组(9a、9b),其中,相应的分配箱(10a、10b)和相应的收集箱(11a、11b)布置在相应的管组(9a、9b)的纵向端部处,相应的偏转箱(18a、18b)布置在所述管组(9a、9b)的另一纵向端部处,使得冷却剂能够根据u形流动模式流过相应的热交换器(3a、3b)。

11.一种用于操作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冷却系统(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分配点(7)处,将部分质量流(14)从第二回路(2b)的冷却剂分流并且添加至第一回路(2a)的冷却剂,

-引导所分流的部分质量流(14)经由第一热交换器(3a)并且使其在第一热交换器中冷却,以及

-在所述收集点(8)处,将所分流的部分质量流(14)从第一回路(2a)分流并且引导回到第二回路(2b)中。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第一回路(2a)的所需冷却能力和第二回路(2b)的所需冷却能力来调节所分流的部分质量流(14)的速率。

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第一流体泵(4a)和第二流体泵(4b)分别流体地结合在第一回路(2a)中和第二回路(2b)中,以及

-为了在所述分配点(7)处分流所述部分质量流(14),调节第一流体泵(4a)的泵容量和第二流体泵(4b)的泵容量,使得第二回路(2b)中的冷却剂的压力大于第一回路(2a)中的冷却剂的压力。

14.根据权利要求1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经由两个回路(2a,2b)中的压力来调节所述部分质量流(14)的速率,并且经由所述两个回路(2a,2b)中的压力来防止冷却剂在所述分配点(7)处从第一回路(2a)通过进入第二回路(2b),或者

-经由所述两个回路(2a,2b)中的压力来调节所述部分质量流(14)的速率,并且通过布置在所述分配点(7)处的止回阀(16)来防止冷却剂在所述分配点(7)处从第一回路(2a)通过进入第二回路(2b)中,或者

-通过布置在所述收集点(8)处的控制阀(17)来调节所述部分质量流(14)的速率,并且通过该控制阀(17)来防止冷却剂在所述分配点(7)处从第一回路(2a)通过进入第二回路(2b)中,或者

-通过布置在所述分配点(7)处的控制阀(17)来调节所述部分质量流(14)的速率,并且通过该控制阀(17)来防止冷却剂在所述收集点(8)处从第二回路(2b)通过进入第一回路(2a)中。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冷却系统(1)。冷却系统(1)包括具有第一热交换器(3a)的第一回路(2a)和具有第二热交换器(3b)的第二回路(2b)。热交换器(3a、3b)能够被冷却剂流过。热交换器(3a、3b)能够被环境空气(6)连续流过,并且因此,热交换器(3a、3b)中的冷却剂是可冷却的。此处,第一热交换器(3a)沿空气流动方向布置在第二热交换器(3b)之前并且与第二热交换器直接相邻。根据本发明,两个回路(2a、2b)在热交换器(3a、3b)上游的分配点(7)处和在热交换器(3a、3b)下游的收集点(8)处流体连接。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冷却系统(1)的冷却装置(15)和一种用于操作该冷却系统(1)的方法。

技术研发人员:马库斯·博格;萨沙·林道尔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马勒国际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1.25
技术公布日:2021.05.28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