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加热装置的积水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997207发布日期:2021-02-20 16:08阅读:84来源:国知局
集成加热装置的积水杯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油水分离滤清器领域,具体涉及集成加热装置的积水杯。


背景技术:

[0002]
汽车用油水分离器是燃油滤清器的一种,主要的作用是除去柴油中的水分和对燃油进行预过滤,以降低喷油嘴故障,延长发动机使用寿命,除去柴油中的水分的原理主要是根据水和燃油的密度差,利用重力沉降原理使水分沉到积水杯中,现有的大部分油水分离器的积水杯在最下方都设有一个放水阀,用于排放分离出的水,积水杯为油水分离器分离出的水提供储存空间,到一定量时要求人工拧开放水阀放水。
[0003]
油水分离器是暴露在外的,在较低温度下,积水杯中的水会结冰,若水结冰,积水杯中的水将放无法排放,越积越多,结冰还可能冻坏积水杯,造成破裂,积水杯破裂后造成漏油,现有的带加热装置的积水杯如专利号:cn103061930a公开的一种油水分离器用加热型积水杯,其采用包括积水杯本体、一温控器及加热器,温控器设于积水杯本体内部,温控器控制端连接加热器,加热器的加热片沿积水杯本体的杯壁向上设置,积水杯本体底面上设有防水通孔,所述温控器及加热器供电输入端穿过防水通孔;这种方式结构较为简陋且由于加热器的加热片沿积水杯本体的杯壁向上设置造成产品整体占用空间大。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
[0005]
提供集成加热装置的积水杯。
[0006]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集成加热装置的积水杯,包括有积水杯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积水杯本体设有同心设置的第一环壁及第二环壁,所述第一环壁与第二环壁之间形成环形积水腔,所述环形积水腔中通过第一连接结构固定连接有与环形积水腔形状相适配的安装座,安装座与环形积水腔之间具有间隙,所述安装座中通过第二连接结构安装有加热装置,安装座底部设有多个与环形积水腔连通的过水孔,环形积水腔相对连接安装座的另一端开设有一出水口。
[0007]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积水杯的积水腔设置成环状,在环状的积水腔中安装与环形积水腔相似配的加热装置,加热装置通过安装座安装于集水腔中,安装座并不是贴合在积水腔底部,而是与积水腔底部之间具有间隙,分离出来的水通过过水孔进入环形积水腔与安装座之间的间隙中,积水腔一端设置于外部连通的出水口实现排水,当然可以在出水口处设置水位传感器感应间隙中的积水水位,到达一定水位时候,放水阀打开出水口进行排水,本实用新型中的加热装置呈环形,积水腔也呈环形,两者形状适配,进而积水腔中各个位置的水加热均匀,不会存在加热死角,排水更通畅,加热更均匀。
[0008]
上述的集成加热装置的积水杯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连接结构包括有积水腔底部沿圆周间隔分布的四个第一连接柱,所述第一连接柱中设置有第一螺纹连接孔,所述安装座在第一螺纹连接孔相对应位置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结构包括有安装座上
间隔分布的至少四个第二连接柱,所述第二连接柱中设有第二螺纹连接孔,所述加热装置依次包括有呈弧形的正极加热片、多个电阻陶瓷片、与正极加热片形状一致的负极加热片,所述电阻陶瓷片呈圆周间隔分布设于正极加热片及负极加热片之间且两端分别与正极加热片及负极加热片相抵,所述积水杯本体上设置有插槽,所述插槽中设有延伸至安装座中的第一引脚及第二引脚,所述安装座中设有一端与第一引脚相连另一端与正极加热片相连的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二引脚与正极加热片相对连接第一引脚的另一端相连,第一引脚及第二引脚之间通过连接片相连通。
[0009]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加热装置中的加热片设置成弧形,贴合安装座设置,使得整个加热装置对积水腔中的水加热更加均匀,加热面积更大,在加热装置中设置温度传感器可起到对内部温度感应作用,方便外部部件通过温度传感器反馈的温度启动加热装置,更易于自动化设计,温度传感器一端与正极加热片相连另一端与第一引脚相连,第二引脚与正极加热片相对连接第一引脚的另一端相连,实现将第一、第二引脚通电后就可以启动加热装置,且将第一引脚及第二引脚集成在积水杯主体中,结构更加紧凑,利于缩小体积。
[0010]
上述的集成加热装置的积水杯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正极加热片及负极加热片在第一连接柱相对应位置开设有加热片第一连接孔,所述正极加热片及负极加热片在第二连接柱相对应位置设有加热片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柱延伸至负极加热片的加热片第二连接孔中,所述电阻陶瓷片套设于第二连接柱中。
[0011]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正极加热片及负极加热片在第一连接柱相对应位置开设的加热片第一连接孔,方便连接螺栓依次穿过正极、负极加热片、安装座的第一连接孔后与第一连接柱的第一螺纹孔相连实现对安装座,正极、负极加热片进行固定,正极、负极加热片在第二连接柱对应位置开设的加热片第二连接孔,可将正极、负极加热片及电阻陶瓷片均通过第二连接柱进行限位及固定,提升加热装置整体结构稳定性。
[0012]
上述的集成加热装置的积水杯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正极加热片及负极加热片在出水口相对应位置均开口设置。
[0013]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正极加热片及负极加热片在出水口相对应位置均开口,方便积水流出。
[0014]
上述的集成加热装置的积水杯可进一步设置为:电阻陶瓷片数量为四个。
[0015]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阻陶瓷片数量设置为与第二连接柱数量一致,方便安装后固定位置。
[0016]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集成加热装置的积水杯结构更紧凑,对积水杯中的积水加热更均匀。
[0017]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0018]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0019]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20]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积水杯本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参见图1-图3所示:集成加热装置的积水杯,包括有积水杯本体1,积水杯本体1设有同心设置的第一环壁11及第二环壁12,第一环壁11与第二环壁12之间形成环形积水腔13,环形积水腔13中通过第一连接结构固定连接有与环形积水腔13形状相适配的安装座2,安装座2与环形积水腔13之间具有间隙,安装座2中通过第二连接结构安装有加热装置,安装座2底部设有多个与环形积水腔13连通的过水孔21,环形积水腔13相对连接安装座2的另一端开设有一出水口131,第一连接结构包括有环形积水腔13底部沿圆周间隔分布的四个第一连接柱132,第一连接柱132中设置有第一螺纹连接孔1321,安装座2在第一螺纹连接孔1321相对应位置设有第一连接孔21,第二连接结构包括有安装座2上间隔分布的四个第二连接柱22,第二连接柱22中设有第二螺纹连接孔221,加热装置依次包括有呈弧形的正极加热片23、四个电阻陶瓷片24、与正极加热片23形状一致的负极加热片25,电阻陶瓷片24呈圆周间隔分布设于正极加热片23及负极加热片25之间且两端分别与正极加热片23及负极加热片25相抵,积水杯本体1上设置有插槽14,插槽14中设有延伸至安装座2中的第一引脚141及第二引脚142,安装座2中设有一端与第一引脚141相连另一端与正极加热片23相连的温度传感器26,第二引脚142与正极加热片23相对连接第一引脚141的另一端相连,第一引脚141及第二引脚142之间通过连接片143相连通,正极加热片141及负极加热片142在第一连接柱132相对应位置开设有加热片第一连接孔1411,正极加热片141及负极加热片142在第二连接柱22相对应位置设有加热片第二连接孔1412,第二连接柱22延伸至负极加热片25的加热片第二连接孔1412中,电阻陶瓷片24套设于第二连接柱22中,正极加热片23及负极加热片25在出水口131相对应位置均开口设置。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