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升火电机组参数至650℃的汽轮机回热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702119发布日期:2021-01-23 11:52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一种提升火电机组参数至650℃的汽轮机回热系统的制作方法
一种提升火电机组参数至650

的汽轮机回热系统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火力发电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提升火电机组参数至650℃的汽轮机回热系统。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化石能源中煤炭仍然占主导地位,“多煤、少油、缺气”的能源结构决定了煤炭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仍将是主要的一次能源。高效、清洁利用煤炭是从源头上降低大气污染物和二氧化碳排放最有效的手段,其中高效、清洁煤电技术是高效、清洁利用煤炭的主要途径,而发展高效率的高参数、大容量机组,提高火电厂的发电效率,减少火电厂的煤炭消耗,是高效、清洁煤电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
[0003]
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部分国家先后启动了先进的700℃超超临界发电技术的研发计划,但700℃超超临界机组需要大量使用价格极其昂贵的镍基合金,致使电厂造价大幅上升,预计700℃超超临界发电技术在较长时期内无法实现工程应用。近年高温材料的研究开发有了新的进展,在700℃超超临界发电技术研发过程中开发出了一些成本相对较低、性能中端的材料,目前已有一批可用的铁素体耐热钢和奥氏体耐热钢及铁镍基合金等材料,且技术经济性能较好,因此650℃超(超)临界发电技术将成为当前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发展方向。
[0004]
火电机组主、再热蒸汽温度提至650℃后,原汽轮机回热系统各级加热器抽汽过热度均明显升高,导致对应的加热器进汽温度过高,运行工况恶劣,制造成本提高,同时超高过热度利用能级不合理,加热器换热温差大,导致不可逆损失(损)增加,机组能耗还有进一步降低的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0005]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火电机组向大容量、高参数方向发展提效改造的需求,提供一种提升火电机组参数至650℃的汽轮机回热系统,降低汽轮机回热系统高压加热器抽汽过热度,减少不可逆损失(损),降低加热器制造成本,同时提高机组循环效率。
[0006]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0007]
一种提升火电机组参数至650℃的汽轮机回热系统,包括:
[0008]
高压缸,所述高压缸与中压缸同轴连接,高压缸的一级抽汽口通过调热系统连接回热单元,高压缸的进汽为锅炉主蒸汽,其排汽口分两路,第一路连接锅炉再热器,第二路连接回热单元;
[0009]
中压缸,所述中压缸的进汽为锅炉再热蒸汽,中压缸的三级抽汽口通过调热系统连接回热单元;
[0010]
给水管道,所述给水管道的入口连接除氧器,出口连接锅炉省煤器,调热系统和回热单元均设置在给水管道上,且回热系统设置在调热系统的上游方向。
[0011]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在于:
[0012]
所述调热系统包括沿给水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二分流口、第二阀门组、第二汇流口、第一分流口、第一阀门组以及第一汇流口;第一阀门组上并联有第一外置蒸汽冷却器,第二阀门组上并联有第二外置蒸汽冷却器。
[0013]
所述第一分流口将给水分为两路,第一路输送至第一阀门组,第二路通过第三阀门组输送至第一外置蒸汽冷却器的水侧入口,第一外置蒸汽冷却器的水侧出口连接第一汇流口;所述第二分流口将给水分为两路,第一路输送至第二阀门组,第二路通过第四阀门组输送至第二外置蒸汽冷却器的水侧入口,第二外置蒸汽冷却器的水侧出口连接第二汇流口;
[0014]
第一外置蒸汽冷却器的汽侧入口连接高压缸的一级抽汽口,汽侧出口连接第一高压加热器;第二外置蒸汽冷却器的汽侧入口连接中压缸的三级抽汽口,汽侧出口连接第二高压加热器。
[0015]
所述回热单元包括第一高压加热器、第二高压加热器以及第三高压加热器;第一高压加热器的汽侧入口连接第一外置蒸汽冷却器的汽侧出口,第一高压加热器的疏水口与第二高压加热器相连,第二高压加热器的疏水口与第三高压加热器相连,第三高压加热器的疏水口与除氧器相连;第二高压加热器的汽侧入口连接高压缸的排汽口,第三高压加热器的汽侧入口连接第二外置蒸汽冷却器的汽侧出口。
[0016]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7]
本实用新型火电机组主、再热蒸汽温度提至650℃后,原汽轮机回热系统各级加热器抽汽过热度均大幅升高,一级和三级抽汽尤为明显,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回热系统,可显著降低一级、三级抽汽过热度,减少不可逆损失(损),改善高压加热器运行工况,降低加热器制造成本,同时将一级、三级抽汽多余的热量用于加热锅炉给水,起到一定的节煤效果,提高了机组循环效率。
【附图说明】
[0018]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9]
其中,1-高压缸;2-中压缸;3-高压缸排汽口;4-一级抽汽口;5-三级抽汽口;6-第一外置蒸汽冷却器;7-第二外置蒸汽冷却器;8-给水管道;9-第一高压加热器;10-第二高压加热器;11-第三高压加热器;12-第一汇流口;13-第一阀门组;14-第一分流口;15-第二汇流口;16-第二阀门组;17-第二分流口;18-第三阀门组;19-第四阀门组。
【具体实施方式】
[0020]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实施例,不是全部的实施例,而并非要限制本实用新型公开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的混淆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概念。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1]
在附图中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公开实施例的各种结构示意图。这些图并非是按比例绘制的,其中为了清楚表达的目的,放大了某些细节,并且可能省略了某些细节。图中
所示出的各种区域、层的形状及它们之间的相对大小、位置关系仅是示例性的,实际中可能由于制造公差或技术限制而有所偏差,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实际所需可以另外设计具有不同形状、大小、相对位置的区域/层。
[0022]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上下文中,当将一层/元件称作位于另一层/元件“上”时,该层/元件可以直接位于该另一层/元件上,或者它们之间可以存在居中层/元件。另外,如果在一种朝向中一层/元件位于另一层/元件“上”,那么当调转朝向时,该层/元件可以位于该另一层/元件“下”。
[0023]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0024]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0025]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提升火电机组参数至650℃的汽轮机回热系统,包括高压缸1和中压缸2,高压缸1上设置有一级抽汽口4和高压缸排汽口3;中压缸2上设置有三级抽汽口5。
[0026]
锅炉给水管道8中的给水自除氧器来,依次经过第三高压加热器11、第二高压加热器10和第一高压加热器9后进入锅炉省煤器;第一高压加热器9出口给水管道8上沿给水方向依次布置第二分流口17、第二阀门组16、第二汇流口15、第一分流口14、第一阀门组13以及第一汇流口12。
[0027]
第一分流口14的引出管道上布置有第三阀门组18和第一外置蒸汽冷却器6;第二分流口17的引出管道上布置有第四阀门组19和第二外置蒸汽冷却器7。
[0028]
一级抽汽口4与第一外置蒸汽冷却器6连接,第一外置蒸汽冷却器6与第一高压加热器9连接;高压缸排汽口3分两路,第一路去锅炉再热器,第二路与第二高压加热器10连接;三级抽汽口5与第二外置式蒸汽冷却器7连接,第二外置蒸汽冷却器7与第三高压加热器11连接。
[0029]
第一高压加热器9的疏水口与第二高压加热器10相连,第二高压加热器10的疏水口与第三高压加热器11相连,第三高压加热器11的疏水口与除氧器相连。
[0030]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
[0031]
高压缸1上的一级抽汽口4引出蒸汽管道与第一外置蒸汽冷却器6汽侧入口连接,第一外置蒸汽冷却器6汽侧出口与第一高压加热器9汽侧入口连接,给水管道上第一分流口14引出水管道经过第三阀门组与第一外置蒸汽冷却器6水侧入口连接,第一外置蒸汽冷却器6水侧出口与给水管道8上第一汇流口12连接,第一外置蒸汽冷却器6与第一阀门组13并联布置。机组运行时,若一级抽汽过热度高,开大第三阀门组18,关小第一阀门组13,分流一定量的给水进入第一外置蒸汽冷却器6,将一级抽汽冷却后由第一汇流口12回到给水管道8。
[0032]
中压缸2上的三级抽汽口5引出蒸汽管道与第二外置蒸汽冷却器7汽侧入口连接,
第二外置蒸汽冷却器7汽侧出口与第三高压加热器11汽侧入口连接,给水管道8上第二分流口17引出水管道经过第四阀门组19与第二外置蒸汽冷却器7水侧入口连接,第二外置蒸汽冷却器7水侧出口与给水管道8上第二汇流口15连接,第二外置蒸汽冷却器7与第二阀门组16并联。机组运行时,若三级抽汽过热度高,开大第四阀门组19,关小第二阀门组16,分流一定量的给水进入第二外置蒸汽冷却器7,将三级抽汽冷却后由第二汇流口15回到给水管道8。给水温度升高后送往锅炉省煤器。
[0033]
其余的加热器,如高压加热器、除氧器、低压加热器也可能存在抽汽温度高的问题,可同样采用设置外置蒸汽冷却器降低蒸汽过热度,或采用增加回热抽汽级数,调整加热器抽汽口的方法。
[0034]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回热系统,可显著降低一级、三级抽汽过热度,减少不可逆损失(损),改善高压加热器运行工况,降低加热器制造成本,同时将一级、三级抽汽多余的热量用于加热锅炉给水,起到一定的节煤效果,提高了机组循环效率,对于发展火电机组650℃超(超)临界发电技术具有一定的推广意义。
[0035]
以上内容仅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是按照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技术思想,在技术方案基础上所做的任何改动,均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