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柴油发电机组冬季防冻保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065486发布日期:2021-05-14 15:14阅读:114来源:国知局
一种柴油发电机组冬季防冻保温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柴油发电机组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柴油发电机组冬季防冻保温装置。


背景技术:

2.冷却液具有保护发动机冷却系统免遭锈蚀和腐蚀,能有效抑制水垢形成,防止水箱过热,减少冷却液蒸发,为水泵节温器及其它部件提供润滑作用。
3.发动机润滑系统的功用在发动机工作时连续不断地把数量足够、温度适当的洁净机油输送到全部传动件的摩擦表面,并在摩擦表面之间形成油膜,实现液体摩擦,从而减小摩擦阻力、降低功率消耗、减轻机件磨损,以达到提高发动机工作可靠性和耐久性的目的。
4.但柴油发电机组润滑系统在冬季工作时,由于外部气温过低,易导致冷却液或机油冷冻甚至结冰,影响发动机的正常运行,现有的防冷冻方式主要是在冷却液箱及机油箱的外壁上设置保温层,中国专利申请号201920484048.2公开了一种防寒防冻的箱式柴油发动机,通过防寒毡实现初步的防寒,且防寒毡背向保温壳的一面为皮面,使防寒效果更加强,利用在保温壳内部的一层空腔,使冷空气通过空腔的一层缓冲,使冷空气不能够直接到达保温壳的内壁,实现一个冷空气的缓冲,使冷空气的强度减小,随后在保温棉的保温下,使发动机油箱起到一个隔绝冷空气、防寒、抗冻的作用,使发动机油箱内部盛放的油液,不被冻住;若是外界冷空气太强烈,将发动机油箱内部的油液冻住,首先通过进水管,向空腔内注入热水,通过圆筒向铁网架内放置加热包,而后将密封盖与圆筒外壁上的第二螺纹部螺纹连接,将圆筒密封,在加热包的作用下,空腔内部的水液,持续受热,可将整个保温壳的温度提上去,为发动机油箱内部的油液进行升温,将油液解冻,使发动机可正常使用。但该防寒防冻结构仅仅是对发动机油箱进行防寒设计,缺乏对冷却液管道及机油循环管道的加热保温措施,由于管道温度过低,解冻后的冷却液或机油在管道内仍会发生冷冻现象,影响发动机的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柴油发电机组冬季防冻保温装置,解决了现有的防寒防冻结构仅仅是对发动机油箱进行防寒设计,缺乏对冷却液管道及机油循环管道的加热保温措施,由于管道温度过低,解冻后的冷却液或机油在管道内仍会发生冷冻现象,影响发动机的正常使用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7.一种柴油发电机组冬季防冻保温装置,包括介质输入管道、介质输出管道、加热段、分别用于连接介质输入管道和加热段以及连接加热段和介质输出管道的感温段,所述感温段包括感温管道以及安装于感温管道上的感温探头,所述感温探头的探针延伸至感温管道内部,所述感温探头用于实时监测感温管道内介质的温度,所述加热段包括加热管道,所述加热管道远离感温段的一端底部设有与介质输出管道连接的出水口,所述加热管道的
外壁表面设有电加热层,所述电加热层的外壁表面设有保温层,所述保温层的外壁表面包覆有防护外套,所述加热管道远离感温管道的一端连接有安装座,安装座上固定安装有减速电机,所述加热管道的内部中间位置设有转轴,所述转轴的一端贯穿安装座并通过联轴器与减速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所述转轴的外壁表面沿其轴向均布有搅拌杆组,所述防护外套上设有plc控制器,所述plc控制器分别与两个感温探头、电加热层和减速电机电性连接。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介质输入管道与感温管道、感温管道与加热管道、出水口与感温管道以及感温管道与介质输出管道之间均为法兰连接。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感温探头为pt100铂热电阻。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保温层由填充于电加热层与防护外套之间的保温棉构成,所述防护外套为pvc护套。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搅拌杆组是由第一搅拌杆和第二搅拌杆组成,第一搅拌杆与第二搅拌杆为左右对称设置的斜杆结构,第一搅拌杆与第二搅拌杆的倾斜角度为60~85。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柴油发电机组冬季防冻保温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3.该柴油发电机组冬季防冻保温装置,在现有的冷却液箱、机油箱防寒防冻结构基础上,增设介质管道防冻保温装置,能够避免由于管道温度过低,导致管道内出现冷却液、机油冷冻的现象,同时起到保温及防过热效果,有效保证发动机的正常运行。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正视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加热段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17.图中:1、介质输入管道;2、介质输出管道;3、感温段;301、感温管道;302、感温探头;4、加热段;401、加热管道;4011、出水口;402、电加热层;403、保温层;404、防护外套;405、减速电机;406、转轴;407、搅拌杆组;5、plc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9.实施例:
20.请参阅图1

3,本实施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柴油发电机组冬季防冻保温装置,包括介质输入管道1、介质输出管道2、加热段4、分别用于连接介质输入管道1和加热段4以及连接加热段4和介质输出管道2的感温段3,感温段3包括感温管道301以及安装于感温管道301上的感温探头302,感温探头302的探针延伸至感温管道301内部,感温探头302用于实时监测感温管道301内介质的温度,加热段4包括加热管道401,加热管道401远离感温段3的一端底部设有与介质输出管道2连接的出水口4011,加热管道401的外壁表面设有电加热
层402,电加热层402的外壁表面设有保温层403,保温层403的外壁表面包覆有防护外套404,加热管道401远离感温管道301的一端连接有安装座,安装座上固定安装有减速电机405,加热管道401的内部中间位置设有转轴406,转轴406的一端贯穿安装座并通过联轴器与减速电机405的输出轴连接,转轴406的外壁表面沿其轴向均布有搅拌杆组407,防护外套404上设有plc控制器5,plc控制器5分别与两个感温探头302、电加热层402和减速电机405电性连接。
21.本实施方案中,本装置中介质为冷却液或机油,通过本冬季防冻保温装置起到加热冷却液、机油,起到防止冷却液、机油冷冻结冰的作用。
22.具体的,介质输入管道1与感温管道301、感温管道301与加热管道401、出水口4011与感温管道301以及感温管道301与介质输出管道2之间均为法兰连接。
23.本实施例中,介质输入管道1与感温管道301、感温管道301与加热管道401、出水口4011与感温管道301以及感温管道301与介质输出管道2之间均采用法兰连接,能够保证各管段连接端的强度,保证连接稳定、牢固。
24.具体的,感温探头302为pt100铂热电阻。
25.本实施例中,pt100铂热电阻的感温元件采用现有技术中的陶瓷元件,具有偏差极小,且电气性能稳定;耐振动、可靠性高,同时具有精确灵敏、稳定性好、产品寿命长和安装方便等优点。
26.具体的,保温层403由填充于电加热层402与防护外套404之间的保温棉构成,防护外套404为pvc护套。
27.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电加热层402与防护外套404之间填充保温棉构成保温层403,能够起到良好的保温作用,防止热量流失,防护外套404采用pvc护套,pvc护套是一种用绝缘材料包裹多股铜丝绞合导体,通过高科技自动化设备生产线通过护套材料压合而成的扁平型电缆,具有柔软、随意弯曲折叠、相对厚度薄、体积小、连接简单、拆卸方便、等优点。
28.具体的,搅拌杆组407是由第一搅拌杆和第二搅拌杆组成,第一搅拌杆与第二搅拌杆为左右对称设置的斜杆结构,第一搅拌杆与第二搅拌杆的倾斜角度为60~85。
29.本实施例中,通过在转轴406上沿其轴向均布搅拌杆组407,由第一搅拌杆和第二搅拌杆构成的搅拌杆组407在转动时,能够起到扰流的作用,使冷却液充分与加热管道401内壁接触,使冷却液或机油快速受热,起到防冻的作用,第一搅拌杆和第二搅拌杆转动时能够使冷却液在一个流向上不断处于两种扰流状态中,从而保证冷却液或机油与加热管道401内壁充分接触,优选的,第一搅拌杆与第二搅拌杆的倾斜角度处于60~85之间,经多次试验数据对比,此时加热效果较佳。
30.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工作时,冷却液或机油经介质输入管道1输入至前感温段3,通过感温管道301上的感温探头302实时监测冷却液的温度,当冷却液的温度低于设定值时,通过plc控制器5控制电加热层402工作,对加热管道401进行加热,同时控制减速电机405工作,驱动转轴406转动,从而通过转轴406上的搅拌杆组407带动加热管道401内的冷却液旋转,对冷却液或机油进行搅拌,使冷却液或机油充分与升温的加热管道401接触,利用电加热层402加热冷却液,避免冷却液或机油在冬季冷冻结冰,在加热过程中,通过后感温段3实时监测经出水口4011送出的冷却液或机油温度,当温度过高时停止加热,使冷却液或机油保持常温即可,冷却液或机油最后经后感温段3输送至介质输出管道2内,由介
质输出管道2将冷却液或机油输送至用水处。
31.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