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运和固定单管导管架的工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546047发布日期:2021-06-22 15:04阅读:108来源:国知局
一种发运和固定单管导管架的工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海洋风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发运和固定单管导管架的工装。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海洋风力发电的大力开发,满足安装风力发电的近海海域都开足马力在进行施工。在施工单位将插入海床内部的基础桩施工结束后,就需要开始安装海面以上的导管架,但因导管架的高度、直径及重量很大,需要借助驳船将导管架从陆地运输到海上。

现有技术中,都是通过将导管架翻身平放在驳船上,这样导致每条船每次只能发运1至2个导管架,效率太低,且每次运输到施工位置后还需用浮吊将导管架再次翻身,费时费力,对成本造成了极大的浪费,也有很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发运和固定单管导管架的工装。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发运和固定单管导管架的工装,包括管体,所述管体的底部相对称地安装有一对固定组件二、一对固定组件一和一对固定组件三;固定组件一、固定组件二和固定组件三上均通过螺栓连接安装有压块;

所述固定组件一包括腹板一,腹板一一端安装有腹板三,腹板一和腹板三上端面固接有顶板,位于腹板三和腹板一之间的顶板下端面上固接有腹板四,位于腹板三远离腹板一一侧的顶板下端面固接有腹板二;位于腹板三中部两侧的顶板下端面安装有层板二,层板二和顶板上相对应地设有通孔二;位于腹板一中部两侧的顶板下端面安装有层板一,层板一和顶板上相对应地设有通孔一;腹板三远离腹板一一端固接有尾板一,腹板二远离层板二一端固接有尾板二;

位于腹板一上方的顶板上端面相间隔地安装有后撑板二和挡板一,后撑板二远离挡板一一侧安装有角撑板二,挡板一远离后撑板二一侧安装有挡板角撑板一;位于腹板三靠近尾板一一端上方的顶板上端面安装有后撑板一,后撑板一靠近尾板一一侧安装有角撑板一;

所述固定组件二包括腹板五,腹板五一侧居中安装有腹板七,腹板五两端相对称地安装有腹板六;腹板六远离腹板五一侧固接有尾板三,腹板七远离腹板五一端固接有尾板四,腹板六一端与尾板四固接;腹板七上端固接有中顶板,腹板六的上端面固接有侧顶板;位于腹板六中部两侧的侧顶板下端面安装有层板三,层板三和侧顶板上相对应地设有通孔三;

位于中顶板上端面靠近腹板五一端安装有挡板二,挡板二靠近腹板五一侧安装有挡板角撑板二;位于侧顶板上端面靠近腹板五一端安装有后撑板三,后撑板三靠近腹板五一侧安装有角撑板三。

所述固定组件和固定组件一的结构互为镜像。

所述腹板一和腹板三的夹角为44度。

所述尾板一和腹板三的夹角为44度。

位于腹板一远离腹板三一端两侧的顶板下端面安装有加强筋一。

所述层板一的下端面安装有加强筋二。

所述层板二的下端面安装有加强筋三。

所述层板三的下端面安装有加强筋四。

所述角撑板一远离后撑板一一侧的顶板上端面上、角撑板二远离后撑板二一侧的顶板上端面上、角撑板三远离后撑板三一侧的侧顶板上端面上均安装有垫块。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工装装焊在驳船上,再将导管架垂直放置在工装位置,用工装将其固定,这样可以使得一艘驳船一次发运至少4套导管架,大大地提高了驳船利用率;同时导管架运到施工位置后可以用浮吊直接吊装,省去了翻身的环节,节约了施工时间,也降低了吊装过程中的风险。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安装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向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固定组件一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固定组件一正视图;

图5是图4中b-b向剖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固定组件二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固定组件二正视图;

图8是图7中c-c向剖视图;

图9是图2中a处放大图;

图10是图9中a1-a1向剖视图;

图11是图2中b处放大图;

图12是图2中c处放大图。

图中标记为:固定组件一100、腹板一101、腹板二102、腹板三103、腹板四105、顶板106、尾板一107、尾板二108、层板一109、层板二110、加强筋二111、加强筋三112、加强筋一113、后撑板二114、后撑板一115、角撑板一116、挡板一117、挡板角撑板一118、角撑板二120、固定组件二200、腹板五201、挡板角撑板二202、挡板二203、中顶板204、尾板三205、腹板七206、侧顶板207、加强筋四208、腹板六209、后撑板三210、角撑板三211、尾板四213、层板三214、固定组件三300、管体400、压块401、锲块403、螺栓404、垫块405。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一种发运和固定单管导管架的工装,包括管体400,管体400的底部相对称地安装有一对固定组件二200、一对固定组件一100和一对固定组件三300。固定组件一100包括腹板一101,腹板一101一端通过焊接固定安装有腹板三103,腹板三103和腹板一101的夹角为44度。顶板106通过焊接固定安装在腹板一101和腹板三103的上端面。位于腹板三103和腹板一101之间的顶板106的下端面通过焊接固定安装有腹板四105,位于腹板三103远离腹板一101一侧的顶板106下端面固定安装有腹板二102。位于腹板三103中部两侧的顶板106下端面通过焊接固定安装有层板二110,两块层板二110分别处于腹板二102和腹板三103以及腹板四105和腹板三103之间。层板二110和顶板106上相对应地设有通孔二,通孔二为腰型孔。位于腹板一101中部两侧的顶板106下端面通过焊接固定安装有层板一109,层板一109和顶板106上相对应地设有通孔二,通孔二同样是腰型孔。腹板三103远离腹板一101一端通过焊接固定安装有层板一107,层板一107和腹板三103的夹角为44度。腹板二102远离层板二110一端通过焊接固定安装有尾板二108,尾板二108和腹板二102垂直。尾板二108、尾板一107以及腹板一101、腹板二102、腹板三103、腹板四105的下端面处于同一水平面。

位于腹板一101上方的顶板106上端面相间隔地通过焊接固定安装有后撑板二114和挡板一117,后撑板二114安装在位于层板一109上方的顶板106上,后撑板二114上设有凹槽。后撑板二114远离挡板一117一侧通过焊接固定安装有角撑板二120,角撑板二120相邻两端分别焊接在后撑板二114和顶板106上,角撑板二102为两个,相间隔布置,用于提高后撑板114的稳定性。挡板一117远离后撑板二114一侧通过焊接安装有挡板角撑板一118,挡板角撑板一118相邻两端分别焊接在挡板一117和顶板106上,挡板角撑板一118为两个,相间隔布置,用于提高挡板一117的稳定性。位于腹板三103靠近尾板一107一端上方的顶板106上端面通过焊接安装有后撑板一115,后撑板一115上设有凹槽。后撑板一115靠近尾板一107一侧通过焊接安装有一对角撑板一116,两个角撑板一116相间隔布置,角撑板一116相邻两端分别焊接在后撑板一115和顶板106上,用于提高后撑板一115的稳定性。

为了提高固定组件一100的结构强度,在位于腹板一101远离腹板三103一端两侧的顶板106下端面通过焊接安装有加强筋一113;在层板一109的下端面通过焊接安装有加强筋二111;在层板二110的下端面通过焊接安装有加强筋三112。

固定组件三300在使用时和固定组件一100配合使用,固定组件三300的结构与固定组件一100的结构互为镜像。

固定组件二200包括腹板五201,腹板五201一侧居中通过焊接安装有腹板七206,腹板七206和腹板五201垂直。腹板五201两端相对称地通过焊接安装有腹板六209,腹板六209和腹板七206处于同侧,并且腹板六209同样垂直于腹板五201。腹板六209远离腹板五201一侧通过焊接固定安装有尾板三205,腹板七206远离腹板五201一端通过焊接固定安装有尾板四213,腹板六209远离腹板五201一端焊接在尾板四213上。尾板三205和尾板四213可提高固定组件二200整体结构稳定性。腹板五201、腹板六209、腹板七206和、尾板三205和尾板四213的下端面处于同一水平面。

腹板七206上端面通过焊接安装有中顶板204,腹板六209上端面通过焊接安装有侧顶板207。位于腹板六209中部两侧的侧顶板207下端面通过焊接安装有层板三214,层板三214和侧顶板207上相对应地设有通孔三,通孔三为腰型孔。

位于中顶板204上端面靠近腹板五201一端通过焊接安装有挡板二203,挡板二203靠近腹板五201一侧通过焊接安装有一对挡板角撑板二202,两个挡板角撑板二202相间隔布置,挡板角撑板二202相邻两端分别焊接在挡板二203和中顶板204上,用于提高挡板二203的稳定性。位于侧顶板207上端面靠近腹板五201一端通过焊接安装有后撑板三210,后撑板三210上设有凹槽,后撑板三210靠近腹板五201一侧通过焊接安装有一对角撑板三211,两个角撑板三211相间隔地布置,角撑板三211相邻两端分别焊接在后撑板三210和侧顶板207上,用于提高后撑板三210的稳定性。为了提高固定组件二200整体的结构强度,在层板三214的下端面通过焊接安装有加强筋四208。

固定导管架时,将一对固定组件二200、一对固定组件一100和一对固定组件三300通过焊接安装在驳船上,将管体400竖直吊装防止在一对固定组件二200、一对固定组件一100和一对固定组件三300上,使用压块401一端压住管体400下端边缘,使用螺栓404穿过压块401上设有的通孔以及各固定组件上设有的腰型孔,并用螺母固定,从而将管体400固定安装在固定组件上。通过在挡块一117、挡块二203以及固定组件三300的挡块和管体400之间安装锲块403,从而进一步提高导管架安装的稳定性。

压块401另一端分别卡进各后撑板上设有的凹槽内。为方便对压块401进行拆装,在角撑板一116远离后撑板一115一侧的顶板106上端面上、角撑板二120远离后撑板二114一侧的顶板106上端面上、角撑板三211远离后撑板三210一侧的侧顶板207上端面上以及固定组件三300的顶板上均通过焊接安装有垫块405。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