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气后处理封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990010发布日期:2021-10-19 20:53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尾气后处理封装,其包括外壳体、位于所述外壳体内且间隔布置的第一挡板与第二挡板、位于所述外壳体内的第一后处理载体组件、位于所述第一后处理载体组件的下游的第二后处理载体组件、位于所述第二后处理载体组件的下游的第三后处理载体组件以及连通在所述第二后处理载体组件与所述第三后处理载体组件之间的混合管组件;所述尾气后处理封装包括位于所述第一挡板的一侧的第一空间、位于所述第一挡板和所述第二挡板之间的第二空间以及位于所述第二挡板的一侧的第三空间,所述第一空间和所述第三空间分别位于所述第二空间的两侧;所述尾气后处理封装包括位于所述第一空间内的进气鼓包,所述进气鼓包与所述第一后处理载体组件相连通;所述尾气后处理封装包括位于所述第三空间内的第一凸包,所述第一凸包包括连通所述第二后处理载体组件以及所述混合管组件的第一连接腔体;所述尾气后处理封装包括位于所述第一空间内的第二凸包,所述第二凸包包括连通所述混合管组件以及所述第三后处理载体组件的第二连接腔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后处理载体组件远离所述第二凸包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挡板之间具有气流出口,所述气流出口与所述第二空间连通以对位于所述第二空间中的所述混合管组件进行加热;所述尾气后处理封装还包括与所述第二空间相连通的出气管。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尾气后处理封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管组件包括混合管以及套接在所述混合管上的扩展筒,所述混合管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腔体相连通的若干旋流片。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尾气后处理封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扩展筒位于所述第二空间中且焊接于所述第二挡板。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尾气后处理封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后处理载体组件远离所述第二凸包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挡板之间具有间隙。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尾气后处理封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尾气后处理封装包括将所述第三后处理载体组件固定于所述第二挡板的固定片。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尾气后处理封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片呈l形。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尾气后处理封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后处理组件包括第一壳体以及封装在所述第一壳体中的第一后处理载体;所述外壳体包括筒体部,所述筒体部包括收容腔;所述第二后处理组件包括部分收容于所述收容腔中的第二壳体以及封装在所述第二壳体内的柴油颗粒捕集器,所述尾气后处理封装包括位于所述柴油颗粒捕集器的上游且与所述柴油颗粒捕集器相连通的第一腔体以及位于所述柴油颗粒捕集器的下游且与所述柴油颗粒捕集器相连通的第二腔体;所述外壳体包括位于外侧的第一外壳体以及位于内侧的第二外壳体,所述第一外壳体设有向内凹陷的第一凹陷部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凹陷部的底部的第一平板部,所述第二外壳体包括贴合于所述第一平板部的下方的第二平板部;所述尾气后处理封装还包括第一压差管组件以及第二压差管组件,其中所述第一压差管组件包括第一压差管以及固定在所述第一压差管上的第一垫片,所述第一垫片贴合于所述第二平板部的下方,所述第一压差管与所述第一腔体相连通;所述第二压差管组件包括第二压差管,所述第二压差管与所述第二腔体相连通。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尾气后处理封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体位于所述筒体部内且位于所述第一后处理载体以及所述柴油颗粒捕集器之间。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尾气后处理封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差管组件包括焊接于
所述筒体部上的第一座体,所述第一压差管的一端焊接于所述第一座体,所述第一压差管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二平板部和所述第一平板部以延伸出所述外壳体。10.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尾气后处理封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垫片焊接于所述第一压差管;所述第一垫片、所述第二平板部以及所述第一平板部三者焊接在一起。

技术总结
一种尾气后处理封装,其包括外壳体、第一挡板与第二挡板、第一后处理载体组件、第二后处理载体组件、第三后处理载体组件以及混合管组件。所述尾气后处理封装包括位于所述第一挡板的一侧的第一空间、位于所述第一挡板和所述第二挡板之间的第二空间以及位于所述第二挡板的一侧的第三空间。所述第三后处理载体组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挡板之间具有气流出口,所述气流出口与所述第二空间连通以对位于所述第二空间中的所述混合管组件进行加热;所述尾气后处理封装还包括与所述第二空间相连通的出气管。如此设置,能够利用即将流出所述尾气后处理封装的气流对所述混合管组件进行加热,降低了所述混合管组件的结晶风险。低了所述混合管组件的结晶风险。低了所述混合管组件的结晶风险。


技术研发人员:吕春虎 李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天纳克(苏州)排放系统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7.16
技术公布日:2021/10/18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