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电机组用油箱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928515发布日期:2021-10-09 17:20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1.本实用新型属于发电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发电机组用油箱结构。


背景技术:

2.发电机组是一种应用十分广泛的电源设备,主要以柴油、汽油作为燃料经能量转换后产生电能,燃油箱是发电机组重要的部件之一,合理的油箱结构设计才能为发电机组的正常运行提供保障。发电机组大多作为固定式电源设备,安装于地面水泥基础上,运行过程中设备相对静止,因此,传统的发电机组设计上并不考虑燃油箱内不同的油位状态对设备正常运行的影响。随着对发电机组应用领域的不断探索与扩大,越来越多发电机组被应用于轨道车、道路养护车、野外工程车等移动式场景,这就要求燃油箱的设计需要满足发电机组在移动过程中不同状态下的油量需求。如附图1所示,常规发电机组底盘油箱通常由左右两侧横梁与油箱底板、盖板等焊接而成。油箱内部均布焊接带孔油箱隔板,以减小油箱整体焊接时的变形量,燃油可通过油箱隔板上的小孔流动至油箱内不同隔舱。当配备此类常规油箱的发电机组应用于移动式的场景时,如遇较长的坡道,油箱内的燃油将在重力作用下流向油箱低位,如图2所示,发电机组在坡道上发生倾斜时,将会因供油不足而停机,导致设备无法正常工作。
3.上述问题不仅是发电机组领域所独有的,在车辆、工程机械领域更为普遍。申请号为cn201811083156.5的发明专利“一种坡度自适应系统用柴油输油泵总成”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其通过在油路系统中增加一个特殊结构输油泵来确保发动机油量供给。发电机组通常采用其发动机自带油泵供油,额外增加输油泵将会增加不少的成本,另外,发电机组通常会根据客户需求定制不同深度的油箱,输油泵无法覆盖所有深度的油箱,因此这种解决方案并不适用于发电机组领域。申请号为cn201921779798.9的发明专利“一种柴油发电机组防倾斜油箱”提供了另外一种解决方案,其通过调整油箱内部结构来控制燃油状态,确保燃油液面高于吸油管。该方案理论上可行,但也使得油箱结构变得复杂,油箱材料与加工成本大幅提高,也增加了燃油泄漏风险,同时该方案需要在油箱发生倾斜时手动控制操作盘来改变油箱内部结构,这也使得该方案可实施性不强,无法满足移动式发电机组自动适应坡道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电机组用油箱结构,该油箱有利于满足移动式场景下发电机组正常运行所需的油量供应。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发电机组用油箱结构,包括油箱箱体以及设于其上的带孔油箱隔板、无孔油箱隔板、进回油管组件、加油管组件和燃油排放口,所述进回油管组件前、后两侧分别设置所述无孔油箱隔板,以在进回油管组件外周部形成一个迷宫式隔舱,当发电机组水平放置时,迷宫式隔舱与油箱箱体内的其他隔舱互通,当发电机组发生倾斜时,燃油在重力作用下流经迷宫式隔舱时部分燃油滞留在迷宫式
隔舱内;所述油箱箱体由油箱底板、油箱四周的侧板和油箱盖板组成,所述无孔油箱隔板与油箱底板、油箱一侧的侧板和油箱盖板的接缝均为满焊密封,以使迷宫式隔舱只在左、右两侧边角处各存在一个连通口。
6.进一步地,所述两个无孔油箱隔板对向设置于进回油管组件前、后两侧,其中第一无孔油箱隔板的左端与油箱的左侧板密封连接,右端折向第二无孔油箱隔板,形成第一连通口,第二无孔油箱隔板的右端与油箱的右侧板密封连接,左端折向第一无孔油箱隔板,形成第二连通口;在油箱来回倾斜的过程中,两个连通口变换作为进油口和出油口,进油口的高度始终低于出油口,从而总有部分燃油滞留在迷宫式隔舱内。
7.进一步地,所述油箱箱体上设有两个燃油排放口,分别布置于靠近油箱顶面和底面处的侧板上。
8.进一步地,各燃油排放口的堵头上分别内嵌一块透明耐油玻璃,以观察油箱内部液面位置。
9.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提供了一种发电机组用油箱结构,该油箱通过迷宫式隔舱设计使油箱在倾斜过程中始终存有部分燃油,从而满足移动式场景下发电机组正常运行所需的油量供应,且其结构简单可靠,不存在零部件失效风险,也无需额外的维护成本。此外,该油箱可实施性强,可在不改变常规油箱原有结构、尺寸的前提下,通过对常规发电机组油箱进行升级改造来实现,其与常规油箱相比并未有明显的材料、加工成本的提高。本实用新型很好地解决了发电机组在移动式场景中的应用难题,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与价值。
附图说明
10.图1是常规发电机组底盘油箱结构示意图。
11.图2是常规发电机组底盘油箱发生倾斜时的油位状态示意图。
12.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油箱结构示意图。
13.图4是图3中a部结构局部放大视图。
14.图5是图3中b部结构局部放大视图。
15.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油箱发生倾斜时的油位状态示意图。
16.图7是图6的c向视图。
17.图中:1、右侧板;2、油箱盖板;3、进回油管组件;4、油箱底板;5、左侧板;6、带孔油箱隔板;7、加油管组件;8、常规的燃油排放口;9、燃油;10、燃油排放口;11、无孔油箱隔板;31、吸油软管;32、配重吸油头;91、燃油a;92、燃油b。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19.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发电机组用油箱结构,包括油箱箱体以及设于其上的带孔油箱隔板6、无孔油箱隔板11、进回油管组件3、加油管组件7和燃油排放口10,所述进回油管组件3前、后两侧分别设置所述无孔油箱隔板11,以在进回油管组件3外周部形成一个迷宫式隔舱,当发电机组水平放置时,迷宫式隔舱与油箱箱体内的其他隔舱互通,当发电机组发生倾斜时,燃油在重力作用下流经迷宫式隔舱时部分燃油滞留在迷宫式隔舱内。
20.其中,所述油箱箱体由油箱底板2、油箱四周的侧板(包括左侧板5、右侧板1、前侧板、后侧板)和油箱盖板4组成,所述无孔油箱隔板11与油箱底板4、油箱一侧的侧板1或5和油箱盖板2的接缝均为满焊密封,以使迷宫式隔舱只在左、右两侧边角处各存在一个连通口。
2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两个无孔油箱隔板11对向设置于进回油管组件3前、后两侧,其中第一无孔油箱隔板的左端与油箱的左侧板密封连接,右端折向第二无孔油箱隔板,形成第一连通口,第二无孔油箱隔板的右端与油箱的右侧板密封连接,左端折向第一无孔油箱隔板,形成第二连通口;在油箱来回倾斜的过程中,两个连通口变换作为进油口和出油口,进油口的高度始终低于出油口,从而总有部分燃油滞留在迷宫式隔舱内。
22.当油箱为水平状态时,迷宫式隔舱通过左、右两侧的连通口分别与油箱前、后两侧的隔舱互通;当油箱发生倾斜时,上侧的燃油从作为进油口的一侧连通口流入迷宫式隔舱,下侧的燃油从作为出油口的另一侧连通口流出迷宫式隔舱,由于进油口与出油口高度差的存在,使得总有部分燃油滞留在迷宫式隔舱内。
23.所述加油管组件7连接于油箱盖板2上,为防止油箱倾斜时燃油从加油管组件7中流出,油箱设计时应确保所述加油管组件7上端口高于在油箱发生最大角度倾斜时,燃油可能达到的最高液面。如图6所示,上方水平线即为油箱倾斜时燃油可能达到的最高液面位置线。
24.油箱盖板2上还安装有进回油管组件3,进回油管组件3通常由油量传感器、回油管及进油管组成。本实用新型在进回油管组件3的进油管末端连接有一段吸油软管31,如图5所示,所述吸油软管31末端设有一个配重吸油头32,当发电机组发生倾斜时,配重吸油头在重力作用下移动至迷宫式隔舱低位处,从而确保发电机组在坡道上能够充分使用迷宫式隔舱内的燃油,进一步增强其坡道适应性。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配重吸油头32优选为具有较大重量的空心带孔球形结构,在吸油的过程中能过滤燃油中大颗粒杂质,防止油路堵塞,同时采用球形结构能减小其与油箱底板之间的摩擦力,利于其随着油箱的倾斜移动至燃油低位处,如图7所示,可以看出吸油软管31和配重吸油头32随着油箱倾斜而成的状态,这样的设计更有利于发电机组在坡道上充分的使用迷宫式隔舱内的燃油,进一步增强其坡道适应性。
25.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在油箱箱体上设有两个燃油排放口10,分别布置于靠近油箱顶面和底面处的侧板上。各燃油排放口的堵头上分别内嵌一块透明耐油玻璃,以观察油箱内部液面位置。
26.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发电机组用油箱结构,其最大的不同点在于油箱中部由两个无孔油箱隔板11构成一个迷宫式隔舱,无孔油箱隔板11与油箱底板4、油箱一侧的侧板1或5和油箱盖板2等零件的接缝均为满焊密封,因此该迷宫式隔舱只存在左右两侧边角处各一个连通口,当油箱为水平状态时,迷宫式隔舱通过两侧连通口与油箱其他隔舱互通,确保各舱燃油液面一致,油箱内燃油流动状态如图7中箭头所示。当油箱发生倾斜时(以发电机组处于上坡状态为例说明),如图6所示,迷宫式隔舱前部燃油逐渐从一侧连通口汇入迷宫式隔舱内,从另一侧连通口流向后部油箱,当油箱倾斜角度趋于稳定时,迷宫式隔舱内将会储存有部分燃油a 91,其余燃油b 92将会随着重力作用聚集于油箱后部,迷宫式隔舱内的燃油a 91将会满足发电机组数小时正常运行所需油量要求,在实际工程应用中,随着油
箱状态在水平与倾斜之间动态转换,油箱后部的燃油b 92会不断补充至迷宫油箱隔舱内,因此采用该方案油箱完全满足发电机组坡道自适应的要求。
27.以上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所作的改变,所产生的功能作用未超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时,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