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氢能发电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545919发布日期:2022-06-29 00:45阅读:54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氢能发电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申请属于氢能发电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氢能发电系统。


背景技术:

2.现有技术使用的大型电站,无论是水电、火电或核电,都是把发出的电送往电网,由电网输送给用户。但是各种用电户的负荷不同,电网有时是高峰,有时是低谷。为了调节峰荷、电网中常需要启动快和比较灵活的发电站,氢能发电就最适合抢演这个角色。
3.现阶段氢能发电方式主要以氢燃料电池为主,即利用氢和氧(或空气)直接经过电化学反应而产生电能的装置。但氢燃料电池发电容量有限,连续性受限,很难有突破。
4.因此,提供一种新的氢能发电系统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氢燃料电池发电容量有限的缺陷,提供一种新型氢能发电系统。
6.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氢能发电系统,包括制氢系统、供氢系统和氢发电系统;
7.所述制氢系统包括纯水箱1、电解槽2和氢氧分离器3,所述纯水箱1和电解槽2通过供水管道9连通;
8.所述供氢系统包括液态氢存储装置4和氢气释放器5;
9.所述氢发电系统包括内燃机6和发电机组7;
10.所述液态氢存储装置4和氢氧分离器3通过液态氢管道11连通,所述纯水箱1和内燃机6通过供水管道9连通,所述氢气释放器5和内燃机6通过氢气管道12连通,所述内燃机6和氢氧分离器3通过氧气管道10连通,所述氧气管道10上设置有氧气存储装置16,所述发电机组7通过导线13电性连接用户端8。
11.进一步的方案为,所述发电机组7和用户端8之间设置有逆变器14,所述发电机组7、逆变器14和用户端8电连接。
12.进一步的方案为,所述氧气管道10和氢气管道12均为压力管道。
13.进一步的方案为,所述氧气管道10和氢气管道12上均设置有压力表。
14.进一步的方案为,所述内燃机6和发电机组7通过轴15同轴连接。
15.进一步的方案为,所述制氢系统、供氢系统和氢发电系统在一工作平台上。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7.(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用电低谷时将纯水电解产生氢气和氧气,可将氢气以液态氢的形式存储在液态氢存储装置内,在用电高峰时将液态氢通过氢气释放器作为燃料送入内燃机,带动发单机组发电,满足高峰时的用电需求。
18.(2)本实用新型通过制氢系统代替传统的氢燃料电池,不仅使得整个氢能发电系统发电稳定不间断,而且更节能环保。
19.(3)本实用新型通过供水管道将纯水箱和内燃机连通,使得内燃机燃烧室爆燃后产生的水直接循环排至制氢系统纯水箱,循环使用。
20.(4)本实用新型的氧气管道和氢气管道上均设置有压力表,可实时监测管道压力,避免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21.以下附图仅对本实用新型作示意性的说明和解释,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其中:
22.图1:本实用新型连接结构示意图;
23.图2:本实用新型氢发电系统连接结构示意图;
24.图3:本实用新型轴连接结构示意图;
25.图中:1-纯水箱,2-电解槽,3-氢氧分离器,4-液态氢存储装置,5-氢气释放器,6-内燃机,7-发电机组,8-用户端,9-供水管道,10-氧气管道,11-液态氢管道,12-氢气管道,13-导线,14-逆变器,15-轴。
具体实施方式
26.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设计方法及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7.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氢能发电系统,包括制氢系统、供氢系统和氢发电系统;
28.所述制氢系统包括纯水箱1、电解槽2和氢氧分离器3,所述纯水箱1和电解槽2通过供水管道9连通;
29.所述供氢系统包括液态氢存储装置4和氢气释放器5;
30.所述氢发电系统包括内燃机6和发电机组7;
31.所述液态氢存储装置4和氢氧分离器3通过液态氢管道11连通,所述纯水箱1和内燃机6通过供水管道9连通,使得内燃机燃烧室爆燃后产生的水直接循环排至制氢系统纯水箱,循环使用;所述氢气释放器5和内燃机6通过氢气管道12连通,所述内燃机6和氢氧分离器3通过氧气管道10连通,所述氧气管道10上设置有氧气存储装置16,所述发电机组7通过导线13电性连接用户端8。
32.其中,所述发电机组7和用户端8之间设置有逆变器14,所述发电机组7、逆变器14和用户端8电连接,通过设置逆变器14,可将发电机组发出的电整合为定频定压或调频调压交流电,方便使用。
33.其中,所述氧气管道10和氢气管道12均为压力管道。
34.其中,所述氧气管道10和氢气管道12上均设置有压力表,可实时监测管道压力,避免安全隐患。
35.其中,各管道上均设置有阀门,可实时控制管道开闭,使得整个发电系统可控。
36.其中,所述内燃机6和发电机组7通过轴15同轴连接。
37.其中,所述制氢系统、供氢系统和氢发电系统在一工作平台上。
38.本实用新型在使用过程中,当电网用电为低谷时,可通过将纯水箱1中的纯水经过电解槽2电解后,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经过氢氧分离器3分离后,液态氢通过液态氢管道11进入液态氢存储装置4,氧气通过氧气管道10储存在氧气存储装置16内。在用电高峰时,氢气释放器5将液态氢存储装置4的液态氢转化为氢气,氢气经过氢气管道12进入内燃机6,氧气通过氧气管道10进入内燃机6。氢气和氧气在内燃机6内爆燃后,产生的热能驱动内燃机6做功,产生的动能驱动发电机组7产生电能,所产电能经过逆变器14逆变之后送至用户端8。内燃机6爆燃后会产生大量的水,可通过供水管道9将其送至纯水箱循环使用。
39.以上已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例,上述说明是示例性的,并非穷尽性的,并且也不限于所披露的各实施例。在不偏离所说明的各实施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许多修改和变更都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用术语的选择,旨在最好地解释各实施例的原理、实际应用或对市场中的技术改进,或者使本技术领域的其它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本文披露的各实施例。


技术特征:
1.一种新型氢能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制氢系统、供氢系统和氢发电系统;所述制氢系统包括纯水箱(1)、电解槽(2)和氢氧分离器(3),所述纯水箱(1)和电解槽(2)通过供水管道(9)连通;所述供氢系统包括液态氢存储装置(4)和氢气释放器(5);所述氢发电系统包括内燃机(6)和发电机组(7);所述液态氢存储装置(4)和氢氧分离器(3)通过液态氢管道(11)连通,所述纯水箱(1)和内燃机(6)通过供水管道(9)连通,所述氢气释放器(5)和内燃机(6)通过氢气管道(12)连通,所述内燃机(6)和氢氧分离器(3)通过氧气管道(10)连通,所述氧气管道(10)上设置有氧气存储装置(16),所述发电机组(7)通过导线(13)电性连接用户端(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氢能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电机组(7)和用户端(8)之间设置有逆变器(14),所述发电机组(7)、逆变器(14)和用户端(8)电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氢能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氧气管道(10)和氢气管道(12)均为压力管道。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氢能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氧气管道(10)和氢气管道(12)上均设置有压力表。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氢能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燃机(6)和发电机组(7)通过轴(15)同轴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一种新型氢能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制氢系统、供氢系统和氢发电系统在一工作平台上。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属于氢能发电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氢能发电系统,包括制氢系统、供氢系统和氢发电系统;所述制氢系统包括纯水箱(1)、电解槽(2)和氢氧分离器(3),所述纯水箱(1)和电解槽(2)通过供水管道(9)连通;所述供氢系统包括液态氢存储装置(4)和氢气释放器(5);所述氢发电系统包括内燃机(6)和发电机组(7);所述液态氢存储装置(4)和氢氧分离器(3)通过液态氢管道(11)连通,所述纯水箱(1)和内燃机(6)通过供水管道(9)连通,所述发电机组(7)通过导线(13)电性连接用户端(8)。本实用新型通过制氢系统代替传统的氢燃料电池,不仅使得整个氢能发电系统发电稳定不间断,而且更节能环保。能环保。能环保。


技术研发人员:刘志杰 奚军 梁超琪 马继辉 李少晨 岳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陕西万方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7.21
技术公布日:2022/6/2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