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海洋平台/岛礁噬风吞浪发电装置的导流壳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129645发布日期:2022-05-18 21:37阅读:8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海洋平台/岛礁噬风吞浪发电装置的导流壳体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发电装置的导流壳体,特别是一种用于海洋平台/岛礁噬风吞浪发电装置的导流壳体。


背景技术:

2.众所周知,海洋风浪是沿海或岛礁或港口码头的困扰,同时也因其储能巨大而成为风能、波浪发电装备的主要动力源。我国拥有广阔海域面积、岛屿众多,可建设的风浪发电装备的场地众多,在目前可再生能源短缺且碳达峰要求的背景下,风浪能发电装备作为清洁能源装置成为热点,而如何提高风浪能发电效率将是科技工作者以及清洁能源装置从业者的工作方向。
3.波浪能提高效率的最主要的方式之一为导流罩的增设;根据已有文献所知,包括典型导流罩即收缩-直线-扩张类的三段式导流罩、类三段式导流罩、增加凸缘的类三段式导流罩和翼型导流罩,上述导流罩均可用于增速风浪流,提高风浪冲击叶轮的效率,但因其结构的设置使其存在较多问题,其一,存在局限性较大,比如:适用范围仅对水平轴波浪发电叶片或风电叶片有作用;其二,无法对风浪能有效换向,风浪能捕获效率低,无法有效的消减风浪冲击;其三,可利用风浪范围小,单位区域可发电能力较差;其四,多个发电装置导流罩之间可能存在互相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可将海洋的风和/或浪或风浪对海洋平台或岛礁的冲击动能定向导流作功,同时,有效削减海洋风浪对海洋平台的直接冲击或对岛礁的直接冲蚀,有效提高海洋平台的抗风浪能力、增强岛礁的抗海洋风浪安全性的用于海洋平台/岛礁噬风吞浪发电装置的导流壳体。
5.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海洋平台/岛礁噬风吞浪发电装置的导流壳体,导流壳体包括两个及以上的导流片体、两个端部支撑板,所述两个端部支撑板分别与两个及以上的导流片体的两端连接,构成以导流片体分隔形成的多个导流通道,所述的每个导流通道从流体入口到流体出口依次为卸力增效区、圆柱能量转换区、万向散流区;所述导流片体两侧均为包覆圆柱能量转换区的导流板,包括卸力增效引流板和万向散流板;所述卸力增效引流板设在流体入口,所述万向散流板设在流体出口,所述卸力增效引流板和万向散流板相背连接或通过设置的能量转换导流板连接。
6.进一步,所述导流片体可围绕内凹面的圆周中心旋转而调整大小和角度,以调节流体进口和流体出口的大小和方向,形成不同方向的导流和引流。
7.进一步,所述卸力增效引流板为弧形面板、平面折弯板、平面板中的一种;所述能量转换导流板为平面板。
8.进一步,所述万向散流板为弧形面板、平面板、平面折弯板中的一种。
9.进一步,所述的每两块导流片体之间还设有一道及以上支撑架或支撑板,以保证
导流片体的强度。
10.进一步,所述导流壳体上设有卡接锁紧装置,将两组及以上的导流壳体相互连接或并排连接或圆周连接或通过立柱固接,多组导流壳体构成大型的导流组件。
11.进一步,所述的多个导流片体包覆的圆柱空间的圆柱直径相等。
12.进一步,所述万向散流板上设有卸荷孔,以便快速排出已消减后的风浪,增强散风浪流的能力。
13.进一步,所述卸力增效引流板的进口和/或万向散流板出口还设有定向导流块,以减轻风浪对导流片体的冲击。
14.本实用新型的噬风吞浪发电装置导流壳体直接将海洋的风和/或浪或风浪对海洋平台或岛礁的冲击动能,通过导流壳体聚集定向导流做功并经引流将直接冲击海洋平台/岛礁的风浪消减换向,可有效的效削减海洋风浪对海洋平台/浮台的冲击和对岛礁的冲蚀,有效提高海洋平台/浮台的抗风浪能力、增强岛礁的防浪、抗浪能力,提高岛礁及周围港湾设施的安全性;本实用新型的噬风吞浪发电装置的导流壳体,可模块化施工及作业,扩展性好、设备投资少、单位面积下发电能力强,不仅可提供利于大规模的发展为海洋平台/岛礁捕获风浪能,还可作为海洋产业发展的安全守护屏障。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水平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水平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19.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水平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20.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21.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的水平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22.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23.图中:1-导流壳体,11-导流片体,111-卸力增效引流板,112-万向散流板,113-能量转换导流板,12-端部支撑板,13-导流通道,131-卸力增效区,132-圆柱能量转换区,133-万向散流区,14-流体进口,15-流体出口,16-支撑板,17-定向导流块,2-卡接锁紧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25.实施例1
26.参照图1-2,本实施例的导流壳体1包括五个导流片体11、两个端部支撑板12,所述两个端部支撑板12分别与五个导流片体11的两端连接,构成以导流片体11分隔构成的四个导流通道13,所述每个导流通道13从流体入口14到流体出口15依次为卸力增效区131、圆柱能量转换区132、万向散流区133。
27.所述导流片体11包括卸力增效引流板111和万向散流板112;所述的卸力增效引流板111设在流体入口14,所述万向散流板112设在流体出口15,所述卸力增效引流板111和万向散流板112的对角相背连接,所述导流片体11两侧均为包覆圆柱空间的导流板。所述的卸
力增效引流板111和万向散流板112均为弧形面板,弧形面板反向连接构成类似s型的导流片体11。
28.实施例2
29.参照图3-4所示,本实施的导流壳体1包括四个导流片体11、两个端部支撑板12,所述两个端部支撑板12分别与两个导流片体11的两端连接,构成以导流片体11分隔构成的一个导流通道13,所述导流通道13从流体入口14到流体出口15依次为卸力增效区131、圆柱能量转换区132、万向散流区133。
30.所述导流片体11包括卸力增效引流板111和万向散流板112;所述的卸力增效引流板111设在流体入口14,所述万向散流板112设在流体出口15,所述卸力增效引流板111和万向散流板112通过设置的能量转换导流板113连接,所述导流片体11两侧均为包覆圆柱空间的导流板。所述卸力增效引流板111、万向散流板112、能量转换导流板113均采用平面板。所述的两块导流片体11间还设有一道支撑板16,以保证导流片体11的强度。
31.实施例3
32.参照图5-6,本实施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本实例的导流片体11设有二个,所述导流片体11围绕内凹面的圆周中心旋转从90度左右增大至110度左右的导流板大小,调节流体进口14和流体出口15的大小和方向,以形成不同方向的导流和引流;所述的卸力增效引流板111的进口和万向散流板112出口还设有定向导流块17,以减轻风浪对导流壳体1的冲击。
33.实施例4
34.参照图7-8,本实施例的导流壳体1包括四个导流片体11、两个端部支撑板12,所述两个端部支撑板12分别与导流片体11的两端连接,构成以导流片体11分隔构成的三个导流通道13,所述每个导流通道13从流体入口14到流体出口15依次设有卸力增效区131、圆柱能量转换区132、万向散流区133。
35.所述导流片体11包括卸力增效引流板111和万向散流板112;所述的卸力增效引流板111设在流体入口14,所述万向散流板112设在流体出口15,所述导流片体11两侧均为包覆圆柱空间的导流板,所述卸力增效引流板111和万向散流板112反向连接,并分别包覆圆柱能量装换区132。
36.所述卸力增效引流板111采用平面板。
37.所述万向散流板112采用弧形面板。
38.所述的导流壳体1上设有卡接锁紧装置2,将两组的三个导流通道13的导流壳体1立柱固接。
39.所述的卸力增效引流板111的进口和万向散流板出口还设有定向导流块17,以减轻风浪对导流片体11的冲击。
40.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修改和变型,倘若这些修改和变型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这些修改和变型也仍在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之内。
41.说明书中未详细描述的内容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