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框架式轴承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490250发布日期:2022-04-06 12:43阅读:247来源:国知局
一种框架式轴承座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一种双轴承位轴承座,尤其是用于双主轴承水平轴风力发电机组的主轴系支撑问题。


背景技术:

2.在大容量单叶轮水平轴风力发电机组的设计中,双轴承支承主轴系的方案逐渐成为各大整机厂商的首选,理由主要为提高对主轴系的支承能力,因此双位轴承座的设计也面临着重载支承的难题。
3.当前的主流方案中,常见的有两种,一是将前后主轴承座通过一个筒形结构连接,即一体化制造传统意义上的两个轴承座,然后在一体化轴承座上增加局部特征,如在底部延伸出若干支脚,或在筒形结构上外扩出法兰特征,均是用于同风电机组的底座相连,最终将载荷传递至塔筒上。这种筒形结构有全封闭式的,适用于前后主轴承采用油润滑方案,便于联通前后轴承座的存油腔;有侧壁开孔方案,一方面减少结构件重量,降低成本,另一方面便于观察主轴和主轴承的工作情况,例如变形或发热等。该方案用料多,降本压力大。
4.第二种方案是采用螺栓紧固件和特制的机械构件,将传统单轴承位座体连接到一起,以此方式使两个轴承座在外形上构成整体,提供对双主轴承的固定和支承。该方案联接位置载荷复杂且数值较大,对联接方案提出了较为苛刻的可靠性要求,成本高,实现难度大。
5.随着风电行业对大叶轮、大容量机组的需要,主轴系的承载能力和材料成本控制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凸显,在加工制造、运输吊装等方面的要求也成为主轴系各零部件设计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项目。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进一步提高双轴承座承载能力以及减少材料、降低成本的两个需求,首先引入了框架结构的概念,然后将前后轴承座内置于框架的前后端,通过整体结构去承受两个轴承传递过来的载荷,既实现了轴承座承担来自主轴系的各向弯矩、横向力、轴向力等载荷的功能,又极大提高了材料利用率,还留出了充足的维护空间,为后期开发更大容量的风电机组奠定了技术基础。
7.本发明主要内容为:首先基于轴承型号及安装限制设计一套框架结构,然后将前后轴承座分别内置于框架结构的前后端,并与其集成,充分发挥空间框架结构联接节点的作用,通过若干联接于节点上的纵向连接梁和斜向连接梁,以拉压的形式承担来自两个轴承座的载荷,最终实现整个框架式轴承座整体承载的目标。
8.框架结构的前后端,在水平等高位置分别至少设置有2个联接节点,这些联接节点在与连接梁联接的同时,还用于框架式轴承座与下方底座的连接。
9.框架结构前后端之间设置的连接梁,两端分别连接前后端的某个联接节点。当连接梁沿轴线设置时,该梁被称为纵向连接梁,此时,从轴向观察,该梁的两端投影位置重合
或近似重合;当连接梁的两端投影位置不重合,即从径向观察,连接梁与框架式轴承座轴线交叉时,该梁被称为斜向连接梁。由于斜向连接梁空间上对框架结构前后端是错位联接,因此可以将前后轴承位承受的弯矩等载荷转化为拉压力传递,降低了局部结构的承载负担,可以有效减少材料的使用量,在降低成本方面优势巨大。
附图说明
1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介绍,显而易见,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附图。
11.图1
ꢀꢀꢀꢀꢀꢀꢀ
轴承座及主轴系示意;图2
ꢀꢀꢀꢀꢀꢀ
框架式轴承座详细说明;图3
ꢀꢀꢀꢀꢀꢀꢀ
空间框架结构详细说明;图4
ꢀꢀꢀꢀꢀꢀ
梯形框架式轴承座轴向前视图与后视图;图5
ꢀꢀꢀꢀꢀꢀ
梯形框架式轴承座侧视图;图6
ꢀꢀꢀꢀꢀꢀ
梯形框架式轴承座俯视图;图7
ꢀꢀꢀꢀꢀꢀꢀ
轴承座与外部的连接特征;图8
ꢀꢀꢀꢀꢀꢀꢀ
菱形轴承座及主轴系示意。
12.其中,图中各零件或特征意义如下:1-框架式轴承座,2-第一轴承,3-第二轴承,4-传动轴,5-底座,11-空间框架结构,12-第一轴承座,13-第二轴承座,1101-第一端多边形框,1102-第二端多边形框,1103-联接节点,1104-纵向连接梁,1105-斜向连接梁,1106-长条连接面,1107-分布圆周,1108-紧固件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13.为使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的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14.如图1所示,本发明涉及的一种框架式轴承座,主要用于双主轴承方案水平轴风力发电机的主轴系支承环节,工作环境通常位于机舱内部,偏航底座上方。框架式轴承座1通过第一第二主轴承2、3实现对传动轴4的支承,同时轴承座1底部与底座5联接。
15.如图2所示,本发明涉及的框架式轴承座1,主要包括空间框架结构11,第一轴承座12,以及第二轴承座13。第一轴承座12和第二轴承座13分别内置于空间框架结构11的两端,与空间框架结构11的两端材料集成,以实现将轴承座上的载荷传递至空间框架结构上,通过框架整体承受。
16.如图3所示,本发明涉及的空间框架结构11,其主要特征包括:第一端多边形框1101,第二端多边形框1102,若干联接节点1103,以及纵向连接梁1104和斜向连接梁1105。对于纵向连接梁1104,每个联接节点1103仅联接一根,对于斜向连接梁1105,每个联接节点1103联接了2根。从径向观察,某些斜向连接梁1105存在互相交错,形成x型结构的特征。第一端多边形框1101和第二端多边形框1102的底端分别在左右两角等高位置设置了2个联接节点1103,用于与底座5的联接。
17.如图4所示,框架式轴承座1沿轴向分别从前后观察,第一端多边形框1101和第二端多边形框1102均呈现为上窄下宽的等腰梯形造型。
18.如图5所示,侧视框架式轴承座1,纵向连接梁1104沿轴向布置,基本平行于轴线;斜向连接梁1105交错布置,投影上与轴线相交。
19.如图6所示,俯视框架式轴承座1,纵向连接梁1104与斜向连接梁1105的布置角度的规律与侧视时相同。
20.如图7所示,从底部仰视,框架式轴承座1设置有不少于4个的对外连接点,每个连接点使用长条连接面1106与外部结构或特征联接,如偏航底座等。此至少4个长条连接面1106位于同一个分布圆周1107上,长条连接面1106的中心线与该位置的相切,长条连接面1106上设置的紧固件安装孔1108分布在分布圆周1107内外。这样可以更有效地支承与分布圆周1107同轴的扭矩载荷。
21.如图8所示,展示了本发明涉及的轴承座1第二种造型方案,具体表现为,第一端多边形框1101和第二端多边形框1102沿轴向观察,呈现出类似菱形的外轮廓,此时空间框架结构的联接节点位于菱形的四角,菱形水平轴两端的节点还成为与底座连接的节点。
22.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的“上、下、内和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或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3.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式连接;同样可以是机械连接、电连接或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24.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