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调节省油与低污染化油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39172阅读:37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自动调节省油与低污染化油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化油器。
现今环保意识增强,降低汽机车废气污染已是刻不容缓,为了降低碳氢化合物HC、一氧化碳CO、氮氧化物NOx的排放,已有许多人员针对各方面展开研究。我们熟知化油器是使引擎运作的基础,以提供适当的混合油气,满足引擎在不同转速下的需求,虽然各种化油器在其本身与添加的装置上作了许多的改进,但是其或多或少只解决小部份的问题,对于用油多少,尚无令人满意的解决,大部份都以多给一点油来取得对马力的维持。在许多次的多一滴油的状态下,产生了很大的问题,仅为了多些油来维持加油过程中的引擎运转的顺畅感,不会产生停顿的感觉,积少成多,点点滴滴的多余油气进入引擎中,虽然都会被点火燃烧,因给多了会有剩余,被排入大气中,造成空气污染的状况日甚一日,在现实生活中存油加速递减的情况下,造成不应有的资源浪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不影响马力的情况下,最经济的提供用油的自动调节省油与低污染化油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自动调节省油与低污染化油器,包括化油器本体,在所述化油器的吸气通路中加设有一自动调节的阻风装置,所述阻风装置位于具喷油针的节流阀前方处的吸气通路中;所述阻风装置具有一定位轴、一进气环座、一对卡簧、一阻风锥体、一弹簧,其中,先使吸气通路的中段形成一颈部,由所述颈部往前形成如弧线扩大状的文氏管型的前半部,所述颈部往后形成壶肚状的后半部,所述吸气通路的外端环槽处接有所述进气环座;所述定位轴近两端各设置有数定位槽,所述定位轴两端各有一所述定位槽上分别接有所述卡簧,所述定位轴前端前伸与所述进气环座的中心孔相接;所述阻风锥体套在所述定位轴中,该锥体前端抵到前卡簧,锥体后端中设有直径大于卡簧套接于所述弹簧一端的一弹簧座,所述弹簧的另一端抵在所述定位轴内端的一突出卡缘。
基于给得多不如给的好给的巧,是授与受之间的最高原则,以最经济的状态提供用油,同时不影响马力下,能达到提供刚好的油料,以完成完全的燃烧,除能提高使用效率,并能节省用油量(指原来被浪费的油),使引擎燃烧完全,废气产生的污染最少。
本实用新型运用负压的原理以一组简单的机构来达成自动调节的效果,使同时拥有各种化油的特性及优点,达到省油、马力大、低污染、成本低、有效率的效果。特别是运用一组简单机构以达成自动阻风调节马力及增浓油气的装置,配合原来习用的化油器基本结构与功能,以达到省油低污染的目的本实用新型在化油器的吸气通路中加设有一自动调节的阻风装置与油气添浓装置,阻风装置设于具喷油针的节流阀前方处的吸气通路中,使通路的中段形成一具有颈部的空间,由颈部往前形成如弧线扩大状的文氏管型式的前半部,颈部往后形成壶肚状的后半部,吸气通路的外端环槽处接有一环形的进气环从;一定位轴近两端各设置有数定位槽,使定位轴两端的各一定位槽上分别接有一卡簧,定位轴前端伸出进气环座的中心孔后以一螺帽锁接;一阻风锥体套在定位轴中,锥体前端抵到前卡簧,锥体后端中设有直径大于卡簧的一弹簧座以套接于一弹簧一端,弹簧的另一端抵在定位轴另一端的一突出卡缘;使锥体依后方的节流阀所产生的负压而前后移动;在颈部处接设有油天浓装置的乳化管出口,当锥体后移时,颈部空间产生变化,油气自动调节。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剖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动作中的组合剖视图如
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在化油器的本体1的吸气通路11中加设有一自动调节的阻风装置2与油气添浓装置3,阻风装置2位于具喷油针41的节流阀4前方处的一吸气通路11中,使通路11的中段形成一具有颈部12的空间,由颈部12往前在通路11形成如弧线扩大状的文氏管型式的前半部13,颈部12往后在通路11形成壶肚状的后半部14,吸气通路11的外端于本体1的一环槽15处接有一环形的进气环座5;进气环座5的形状如一轮状,进气环座5中心孔51与周围环边53间以一肋52相接,其间为通风孔道,用以让空气经由过滤器后进入;一定位轴8近两端各设置有数定位槽81、82(图标为三道,但不以此为限),定位轴8两端定位槽81、82上分别接有一卡簧87、88,定位轴8前端伸出进气环座5的中心孔51后,形成一螺纹部83,以一螺帽55锁固;一阻风锥体6以贯穿孔61套在定位轴8中,锥体6前端抵到前卡簧87,锥体6后端中设有直径大于卡簧88的一弹簧座以套接弹簧66的一端,弹簧66的另一端抵在定位轴8另一端的一突出卡缘84;其中阻风锥体6的细端邻接卡簧87,锥体6的粗端可以封闭颈部12所形成的空间;锥体6依后方的节流阀4所产生的负压而前后移动,于锥体6的弹簧座底部与后卡簧88间移动;在颈部12处接设有一油气添浓装置3的乳化管31出口32,当锥体6后移时,颈部12空间露出,油气自动由出口移出而补充。在定位轴的内外两端各设有一内调整槽85、一外调整槽86。
本实用新型仍包含有习知化油器中的本体、浮油室19及冷车激活补偿装置43、加油线44、节气阀4,配合本实用新型的阻风装置2,主要以阻风锥体6达到自动阻风调节马力的目的。所以必需应用习知化油器的节气阀与油路等,提供引擎混合气的需要,并可配合冷车起动补偿装置43及怠速油路42等习知技术。
当以加油线44加速时,节气阀4打开,同时引擎的吸力增加与增强,使本实用新型的阻风锥体6被往后吸,产生相对的移动,如图3、图4所示,因此能改变通路11的空间,提供较多的空气流量,而达到提供最佳的油气混合比,以满足引擎需要,当引擎吸力降低或马力不足时,阻风锥体6会自动前移回位,至颈部12的适当位置处即产生阻断的功用,如此即能控制一定的空气流量,使空气之进入量减少,达到自动阻风与油气增浓的目的,当引擎恢复正常时,阻风锥体则后退回复到相当于原来的位置,继续提供最适当的混合油气,使引擎发挥最经济效益,达到省油、低污染的目的。
阻风锥体6能随引擎真空吸力大小而前后移动,其滑动的有效距离,则由两端的前后卡簧分别控制,即调整卡簧的位置则改变两端点的移动位置,其系以满足引擎所需的加速性能,依实际的需求设定,一般由各车厂试验完成,即设定位置,再于组装时微调内调整槽以设定最佳定位轴的位置,使用中仅能由定位轴的外调整槽来旋转调整。
本实用新型如喉状的颈部的底面增设一油气添浓装置3的油路,为配合阻风锥体的相对应位置,而提供适当的油气增浓及补偿功能,例如当急速加速时或爬坡时,或引擎性能降低时,本实用新型前端颈部a的间隙变窄,同时a处负压增强,设于颈部的油气出口32,自动增加油料的溢出,达到增浓油气调节马力的目的。由此可知,阻风锥体的外型弧度相对的也相当重要,可以改变阻风锥体的外形曲度来控制,当引擎于不同转速时的油气混合比,阻风锥体的有效外形曲度可由实验及实际测试决定。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化油器达到使引擎于最佳状态运转,混合气越稀薄则愈省油,但太稀薄则会使马力降低,劣化引擎性能。以负压作用可自动移动阻风装置中的阻风锥体达到控制空气流量的功用,籍以产生空气流量的变化,来变化油气比值,若有不足,可由油气添浓装置加以补充,其补充量可视需求对颈部的位置作适当形状设计而成,所产生的结果,可由引擎发动后在不同的转速下所排放的废气值来判定是否达到最好的燃烧状态,再由同样负载下的耗油量来判定,故,本实用新型完全合于实际使用要求,具省油与低污染。
权利要求1.一种自动调节省油与低污染化油器,包括化油器本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化油器的吸气通路中加设有一自动调节的阻风装置,所述阻风装置位于具喷油针的节流阀前方处的吸气通路中;所述阻风装置具有一定位轴、一进气环座、一对卡簧、一阻风锥体、一弹簧,其中,先使吸气通路的中段形成一颈部,由所述颈部往前形成如弧线扩大状的文氏管型的前半部,所述颈部往后形成壶肚状的后半部,所述吸气通路的外端环槽处接有所述进气环座;所述定位轴近两端各设置有数定位槽,所述定位轴两端各有一所述定位槽上分别接有所述卡簧,所述定位轴前端前伸与所述进气环座的中心孔相接;所述阻风锥体套在所述定位轴中,该锥体前端抵到前卡簧,锥体后端中设有直径大于卡簧套接于所述弹簧一端的一弹簧座,所述弹簧的另一端抵在所述定位轴内端的一突出卡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调节省油与低污染化油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颈部处接设有一油气添浓装置,该油气添浓装置具有一乳化管,所述乳化管的出口在颈部,所述乳化管的另一端接供油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调节省油与低污染化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轴前端前伸,由所述进气环座中心孔的螺孔伸出后与一螺帽相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调节省油与低污染化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轴的两端各为一调整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调节省油与低污染化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环座中心孔与周围环边间以肋相接,其间为通风孔道。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动调节省油与低污染化油器,化油器的吸气通路至喷油针节流阀前方处加设有阻风装置,使吸气通路中段形成颈部,由颈部往前形成前半部,往后形成后半部,吸气通路外端环槽处接有进气环座;定位轴于近两端各设有数定位槽,两端的定位槽上接卡簧,定位轴前端接在环座之中;阻风锥体套在定位轴中,锥体依节流阀所产生的负压而移动,在颈部处接设有一油气添浓装置的乳化管出口,本实用新型可广泛用于使用化油器的地方。
文档编号F02M7/04GK2389237SQ9924804
公开日2000年7月26日 申请日期1999年9月27日 优先权日1999年9月27日
发明者王明卿 申请人:王明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