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机动能生成器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9286204阅读:来源:国知局
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0013]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包括罐体5以及太阳能外热管1,所述罐体5的底部通过导管与太阳能外热管I的底部连通,罐体5的中部通过导管与太阳能外热管I的顶部连通,所述罐体5的侧壁上开有进液口 8,且在罐体5的顶端侧壁上开有两个相互对称的出气口 4,在罐体5的内壁上开有与出气口 4连通的纵向移动槽9,在纵向移动槽9内通过滚珠10滑动设置有导流板3,所述导流板3的中部向下突出形成一个倒锥形,且该倒锥的外锥面沿其中心线向内弯曲,所述出气口 4的轴线正对该弯曲的外锥面,还包括多个太阳能内热管2,所述太阳能内热管2通过法兰盘固定在太阳能外热管I内。
[0014]本发明工作时,通过水栗向进液口 8中注入一定量的原料水,原料水通过导管进入到太阳能内热管2中,向太阳能外热管I与太阳能内热管2之间注满热交换介质,利用太阳能聚集产生的热量开始对热交换介质进行加热,而原料水在由太阳能内热管2向罐体5内运动过程中,被加热到高温状态下的太阳能内热管2直接汽化,形成的水蒸汽被牵引入罐体5内,最后由出气口 4中排至热机中以进行发电,整个过程中原料水至水蒸汽的转变只在太阳能外热管I与罐体5之间进行,大大优化了设备的空间布局,同时利用太阳能进行热交换达到了生成物以及中间产物的无害排放,符合绿色节能环保的宗旨;并且在罐体5内,随着水蒸汽热能的减少,部分水汽会相互融合且在其自身重力因素的作用下下滑至罐体5的底部,与栗入的原料水一起重新输送至太阳能外热管I中,进而实现原料水的循环利用,同时减小罐体5内部压力以降低外部水栗的工作负荷;其中在水蒸汽通过进气口 6排至罐体5内后,罐体5的上滑动设置有中部向下凸起形成倒锥形的导流板3,且该倒锥形的外锥面沿其中心线向内弯曲,即该倒锥形的纵截面为倒置的山脊形,即导流板3为水蒸汽的运动提供一个曲面的路线指引,加快水蒸汽排出的同时,防止水蒸汽在罐体5顶部堆积而导致部分水汽相互融合后自由下降,并且罐体5的两侧外壁对称设置两个出气口 4,可进一步提高水蒸汽的外排效率,提高热机的发电效率;
在蒸汽进入到罐体5内部后,罐体5内部的压强逐步升高,而通过出气口 4的外排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小罐体5内的压力,但随着更多的蒸汽注入,罐体5内的压强升高较快使得罐体5下端的进液口 8内的原料水注入的难度加大,即间接增加了外界水栗的工作负荷,本发明在罐体5内壁上开设有与出气口 4连通的纵向移动槽9,导流板3通过滚珠10滑动设置在纵向移动槽9内,即当罐体5内部压强增大时,导流板3可在罐体5体积膨胀时受到作用应力垂直上升一定的距离,以缓冲罐体5内部的压力;当罐体5内压强减小或是蒸汽刚进入到罐体5内部时,导流板3的初始位置位于刚好将出气口 4遮挡,防止少量蒸汽在进入热机前的热能流失严重,达不到热机工作发电的要求。
[0015]还包括调节阀7,所述调节阀7设置在罐体5与太阳能外热管I之间的导管上。在太阳能内热管2中,热交换介质的放热量与原料水的吸热量需保持一致以实现原料水汽化的最佳效果,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原料水的通过量往往超过等量热交换中的热交换介质的放热量,即出现部分原料水未被完全汽化则直接被牵引至罐体5内,增加了原料水形态转化的无用功,本发明在罐体5与太阳能外热管I之间设置调节阀7,对原料水在进行热交换前实行间歇性调节排放,进而满足太阳能外热管I与太阳能内热管2之间的等量热交换,以提高罐体5内水蒸汽注入的效率。
[0016]作为优选,多个太阳能内热管2呈环形分布,即使得太阳能内热管2与太阳能外热管I内的热交换介质充分接触,保证原料水的充分受热,提高太阳能内热管2中的水蒸气的生成量。
[0017]还包括圆形的挡板11,所述挡板11固定在导流板3的底端。在大量蒸汽进入罐体5内部后,罐体5内因体积膨胀产生的作用力推动导流板3上升,导流板3上升过程中会因为罐体5内体积变化不稳定而导致其上下位移不稳定,即骤升骤降,使得出气口 4处的蒸汽通过量不稳定,而固定在导流板3底端的挡板11可对罐体5内蒸汽体积变化起到微调的功能,即控制蒸汽与导流板3的外锥面的接触面积,将罐体3内新增的蒸汽量顺沿其底面排至靠近纵向移动槽9处的位置,以防止导流板3出现骤升骤降的现象。
[0018]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热机动能生成器,包括罐体(5)以及太阳能外热管(1),所述罐体(5)的底部通过导管与太阳能外热管(I)的底部连通,罐体(5)的中部通过导管与太阳能外热管(I)的顶部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5)的侧壁上开有进液口(8),且在罐体(5)的顶端侧壁上开有两个相互对称的出气口( 4 ),在罐体(5 )的内壁上开有与出气口( 4 )连通的纵向移动槽(9),在纵向移动槽(9)内通过滚珠(10)滑动设置有导流板(3),所述导流板(3)的中部向下突出形成一个倒锥形,且该倒锥的外锥面沿其中心线向内弯曲,所述出气口(4)的轴线正对该弯曲的外锥面,还包括多个太阳能内热管(2),所述太阳能内热管(2)通过法兰盘固定在太阳能外热管(I)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机动能生成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调节阀(7),所述调节阀(7)设置在罐体(5)与太阳能外热管(I)之间的导管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机动能生成器,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太阳能内热管(2)呈环形且阵列分布在法兰盘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机动能生成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圆形的挡板(11),所述挡板(11)固定在导流板(3 )的底端。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布了一种热机动能生成器,包括罐体以及太阳能外热管,罐体的侧壁上开有进液口,在罐体的顶端侧壁上开有两个相互对称的出气口,在罐体的顶端固定有导流板,导流板的中部向下突出形成一个倒锥形,该倒锥的外锥面沿其中心线向内弯曲,出气口的轴线正对该弯曲的外锥面,太阳能内热管通过法兰盘固定在太阳能外热管内。本发明在水蒸汽排至罐体内后,罐体的上滑动设置有中部向下凸起形成倒锥形的导流板,且该倒锥形的外锥面沿其中心线向内弯曲,即该倒锥形的纵截面为倒置的山脊形,即导流板为水蒸汽的运动提供一个曲面的路线指引,加快水蒸汽排出的同时,防止水蒸汽在罐体顶部堆积而导致部分水汽相互融合后自由下降。
【IPC分类】F03G6/00
【公开号】CN105003403
【申请号】CN201510448690
【发明人】李胜峰
【申请人】四川蓝讯宝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0月28日
【申请日】2015年7月28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