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水分离水箱、氢气产生器及氢气产生器串接组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36865发布日期:2019-02-12 21:10阅读:176来源:国知局
气水分离水箱、氢气产生器及氢气产生器串接组合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氢气产生器,尤其是指一种具有气水分离式水箱的氢气产生器。



背景技术:

有研究指出氢分子(Hydrogen)能中和人体内的自由基,而达到调整体质、维持身体健康的目的。故而氢气生成器愈来愈受到使用人的喜爱。但是,目前市售的氢气产产生器体积大,重量重,造成使用人的不便。

由于氢气是由电解水之后产生,电解过程需要用到多量的水,电解所产生的气体需要水来降温以免烫伤使用人,并且产生的气体降温过程中所产生的水也必须要回收。故而,氢气生成器通常具有二个以上的水箱以使供电解过程能顺利进行。



技术实现要素:

但是水箱不只是占用体积庞大,并且重量也很重,故而水箱是造成氢气产生器无法顺利达到体积缩减的主要原因之一。

鉴于上述问题,本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气水分离式水箱,其适用于氢气产生器以使得氢气产生器整体的体积更为精巧,大幅提升使用上的便利性。气水分离式水箱可以只使用单一水箱就达到供水、回收水及降温的功能,大幅缩减体积与重量。

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气水分离水箱,其包括外水箱、内气瓶、第一连接管及第二连接管。外水箱包括水箱体、氧入口、第一氢入口、氢出口、供水口及散气孔,其中第一氢入口、氧入口及供水口位于水箱体的侧壁,氢出口及散气孔位于水箱体的顶壁。内气瓶位于外水箱内部。内气瓶包括瓶体、浮挡、泄水口、第二氢入口及出气口,其中第二氢入口位于瓶体的侧面,出气口位于瓶体的顶面,浮挡可移动的设置于瓶体内,出水口位于瓶体的底面,浮挡遮盖于泄水口上。第一连通管的一端连接于第二氢入口,第一连通管的另一端连接于第一氢入口。第二连通管的一端连接于出气口,第二连通管的另一端连接于氢出口。

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气水分离水箱,外水箱更包括位于水箱体的底壁的补水口。

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气水分离水箱,水箱体的侧壁为平面,水箱体的弧壁为曲面。

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气水分离水箱,内气瓶更包括连接于泄水口的逆止阀。

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气水分离水箱,内气瓶位于外水箱内部靠近顶壁的部分。

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更提供一种氢气产生器包括氢氧电解槽、气水分离水式水箱及压力开关。氢氧电解槽包含相对的第一侧及第二侧。气水分离式水箱的侧壁邻设于氢氧电解槽的第二侧,以使得氧入口对接于氧气产出口。压力开关邻设于氢氧电解槽的第一侧,压力开关的第一端连接于氢氧电解槽,压力开关的第二端连接于气水分离式水箱的第一氢入口。

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氢气产生器更包括计泡器,计泡器包括透明壁、入泡端及出泡端,入泡端连接于压力开关的第二端,出泡端连接于气水分离式水箱的第一氢入口。

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氢气产生器更包括外壳及呼吸灯,呼吸灯设置于外壳上,氢氧电解槽、压力开关及气水分离式水箱设置于外壳内。

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氢气产生器更包括电源接头,电源接头设置于外壳上。

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还提供一种氢气产生器串接组合,氢气产生器串接组合包括多个氢气产生器及串接座,串接座包括中央水箱、承载座、多个给水接头及多个供电接头。给水接头及供电接头设置于承载座上,并且该些给水接头连通于该中央水箱,其中当该多个氢气产生设置于该承载座上,该补水口连接于该给水接头,该电源接头连接于该供电接头。

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氢气产生器串接组合,中央水箱设置于承载座的中央,给水接头及供电接头环设于中央水箱的四周。

综上,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气水分离式水箱可以提供足够的水以进行电解,并且利用水箱内的水对气体进行降温,降温后冷凝出来的水回到水箱以重复利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氢气产生器藉由更合理的配置各种必要组件以达到缩小体积并且外观优美。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氢气产生器当出气受阻时自动关机以确保使用上的安全性。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氢气产生器可以视觉看见出气时的气泡,确认出气状况并且提供抚慰效果。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氢气产生器配置的呼吸灯可以配合使用人的呼吸节奏产生明暗的效果,放松使用人的心情。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氢气产生器串接组合可以让多台氢气产生器同时运作,提高出气量,增加供水量,当有大量出气需求时,可以简单组合多台氢气产生器以符合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气水分离水箱的爆炸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沿图1的AA剖面线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氢气产生器局部配置立体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图3的侧视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氢气产生器立体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氢气产生器串接组合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为:

1、1A、1B、1C 氢气产生器

11 外水箱

110 水箱体

110a 侧壁

110b 顶壁

110c 底壁

110d 弧壁

111 氧入口

116 第一氢入口

112 氢出口

113 供水口

114 散气孔

115 补水口

117 出气盖

118 支持结构

12 内气瓶

120 瓶体

120a 侧面

120b 顶面

102c 底面

121 浮挡

122 泄水口

123 第二氢入口

124 出气口

13 第一连通管

14 第二连通管

20 氢氧电解槽

21 槽体

210 第一侧

212 第二侧

30 压力开关

301 第一端

302 第二端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气水分离水箱的爆炸图。参考图1,气水分离水箱10基本上包括有外水箱11、内气瓶12、第一连通管13及第二连通管14。内气瓶12位于外水箱11内部。第一连通管13及第二连通管14位于外水箱11与内气瓶12之间。在一些实施例中,外水箱11的设有液位传感器(图未示),并且液位传感器可以侦测外水箱11内液体并对应传送满水或缺水讯号。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沿图1的AA剖面线的剖面示意图。参考图1及2,外水箱11包括水箱体110、氧入口111、第一氢入口116、氢出口112、供水口113及散气孔114。第一氢入口116、氧入口111及供水口113位于水箱体110的侧壁110a上,氢出口112及散气孔114位于水箱体110的顶壁110b。由氧入口111到散气孔114之间为一氧气通路,供氧气由氧入口111进入外水箱11后,再由外水箱11顶部的散气孔114离开。

在一些实施例中,氧入口111设置在水箱体110的水位线以下,也就是说,从氧入口111进入水箱体110的氧气至少会通过一部分水箱体110内的贮水,再逸散到水箱体11上半部的无水空间,藉以将氧气降温。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氢入口116、氧入口111及供水口113在侧壁110a的同一条垂直线上呈直线排列,由上到下依序为第一氢入口116、氧入口111、供水口113。在一些实施例中,供水口113设置在侧壁110a上贴近于水箱体110的底壁110c的位置,以使得外水箱11在低水时也能供水。

在一些实施例中,水箱体110可以是圆柱体、长方体或半圆柱体等形状,并不以此为限。在一些实施例中,水箱体110为半圆柱体,水箱体110的侧壁110a包括有平面部和弧状部110d,平面部及弧状部110d彼此连接成半圆柱体的环状侧壁110a。于此,侧壁110a的平面部贴近氢氧电解槽20以缩短氧气通路,并且尽量减少组件配置所需要的体积。弧状部110d的曲面以提升贮水量,并提供更优美的外观。

在一些实施例中,水箱体110可以是一体成型。续参考图1,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水箱体110的由上盖与本体所组成,将上盖盖于本体上来实现,于此,上盖提供水箱体110的顶壁110b,本体提供侧壁110a及底壁110c。

续参考图1及2,内气瓶12包括瓶体120、浮挡121、泄水口122、第二氢入口123及出气口124。第二氢入口123位于瓶体120的侧面120a,出气口124位于瓶体120的顶面120b。出气口124藉由第二连通管14连通于出氢口112。在一些实施例中,出氢口112还包括有连接头(图未示)。连接头用以连接吸气接头,以使使用者能藉由吸气接头更方便的吸入高纯度的氢气。在一些实施例中,出氢口112还包括有出气盖117,并且出气盖117用以遮盖出氢口112避免污染物进入。瓶体120的泄水口122位于瓶体120的底面120c,瓶体120内还设置有浮挡121,浮挡121尺吋略小于瓶体120的内径,以便于可在瓶体120内上下活动,浮挡121尺吋大于泄水口122的口径,当浮挡121落在瓶体120的底面120c时,浮挡121遮闭泄水口122以阻断瓶体120内的液体流出,当浮挡121上浮时离开泄水口122,以让瓶体120内的液体可以流出。在一些实施例中,瓶体120的主要材质选用传热效率高的材质,举例而言:玻璃、金属等。

在运作过程中,由于水电解所形成的氢气的温度较高且具饱含水分,氢气内的水分在瓶体120内冷凝而析出。当瓶体120内的水分达到一定量的时候,浮挡121受到水的浮力而上升而离开底面120c,使水可以从泄水口122离开而回收进入外水箱11。由于不另外设置回收水槽,得以大幅节省空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内气瓶12包括逆止阀,逆止阀设置于泄水口122外侧(图未示),以避免水回流入内气瓶12。

在一些实施例中,外水箱11的水箱体110的内壁具有支持结构118。内气瓶12的底面120c抵顶在支持结构118上,以使内气瓶12可以保持在外水箱11的上半部。换言之,内气瓶12位于外水箱11内部靠近顶壁110b的部分,以缩短氢气通路。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持结构118是设置在水箱体110内壁的多个支短杆,短杆由水箱体110的底壁110c向上延伸。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持结构118是设置水箱体110的侧壁110a的内面上的凸出物。

续参考图1及2,第一连通管13的一端连接于第二氢入口123,第一连通管13的另一端连接于第一氢入口116。第二连通管14的一端连接于出气口124,第二连通管14的另一端连接于氢出口112。以形成一氢气通路,供氢气由第二连通管14通过水箱体110的侧壁110a后直接进入内气瓶12,再由内气瓶12经由第一连通管13离开外水箱11。于此,氢气不会直接接触到水箱体110内的贮水。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连通管14与水箱体110的上盖为一体成型。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氢气产生器局部配置立体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图3的侧视示意图。本实用新型一实施还提供一种氢气产生器1,为了更清楚得知氢气产生器1内部结构,在图3及4中省略了外壳50及部分非必要特征组件。参考图3及4,氢气产生器1包括氢氧电解槽20、气水分离式水箱10及压力开关30。氢氧电解槽20包含相对的第一侧210及第二侧212。氢气产出的位置于第一侧210,氧气产出及水输入的位置于第二侧212。气水分离式水箱10的侧壁110a邻设于氢氧电解槽20的第二侧212,以使得氧入口111可以对接于氢氧电解槽20,并且氢氧电解槽20所产出的氧气可以进入氧入口111。压力开关30邻设于氢氧电解槽20的第一侧211,压力开关30的第一端301连接于氢氧电解槽20的第一侧211,压力开关30的第二端302连接于气水分离式水箱10的第一氢入口116。压力开关30侦测氢气的气压状况,当出气受阻气压变大,则使氢气产生器1自动关机。

在一些实施中,氢气产生器1更包括计泡器40。计泡器40包括透明壁41、入泡端42及出泡端43。入泡端42连接于压力开关30的第二端302,出泡端43连接于气水分离式水箱10的第一氢入口116。使用人可以从计泡器40的透明壁41可以看到氢气气泡,了解氢气产生的状况与速度。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氢气产生器立体示意图。参考图3-5,在一些实施中,氢气产生器1更包括外壳50(图3及4局部示出)及呼吸灯60。呼吸灯60设置于外壳50上,并且可发出柔和的光线,光线的颜色不限制。在一些实施例中,氢气产生器1的外壳50呈现椭圆柱状体,呼吸灯50呈现长条环状,呼吸灯60设置于外壳50的下半部。在一些实施例中,呼吸灯60的光线强弱可以随时间而变化。在一些实施例中,呼吸灯60的强弱配合使用人的呼吸而变化。举例而言,呼吸灯60在5-7秒之间完成一个由强到弱的光线循环。在一些实施例中,呼吸灯60的光线为蓝色光线。在一些实施例中,外壳50具有透明区51,透明区51的位置对应于计泡器40的透明壁41。

参考图5,在一些实施例中,外水箱11更包括补水口115,补水口115位于水箱体110的底壁110c。在一些实施中,氢气产生器1更包括电源接头70,电源接头70设置于外壳50上。当需要长时间产生氢气时可以外接电源及水源,以避免本身的携带式电源或外水箱内水量不足。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源接头70设置于外壳50的底座50c上。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氢气产生器串接组合示意图。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氢气产生器串接组合。氢气产生器串接组合包括多台的氢气产生器1A、氢气产生器1B及氢气产生器1C及串接座80。串接座80包括中央水箱81、一承载座82、多个给水接头83及多个供电接头84。水接头83及供电接头84设置于承载座82上,并且给水接头83连通于中央水箱81。当氢气产生器1A、1B、1C设置于承载座81上,补水口115连接于给水接头83,电源接头70连接于供电接头84。

在一些实施例中,中央水箱81设置于承载座82的中央,水接头83及供电接头84环设于中央水箱81的四周。在一些实施例中,水接头83的设置位置低于中央水箱81,以利用重力差供水。

虽然本新型的技术内容已经以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新型,任何熟习此技艺者,在不脱离本新型的精神所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皆应涵盖于本新型的范畴内,因此本新型的保护范围当视后附的申请专利范围所界定者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