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循环电解电积槽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080533发布日期:2021-07-30 13:30阅读:61来源:国知局
自循环电解电积槽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解电积设备,尤其涉及一种自循环电解电积槽。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金属电解电积等精炼技术的不断进步,为了在保证电解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同时提高电解槽生产效率,常见的方式就是加大电解液的循环量,提高金属离子的迁移速度,降低电解生产过程中的浓差极化,达到高电流密度电解生产,比如平行流电解电积槽等。但是,现有的平行流电解电积槽等大流量的电解电积槽都是需要配置大功率的循环系统,比如增大液泵的功率、增大管道直径、增大电解液循环槽体、增大相应的净化装置或过滤设备等,尤其是需要对多个电解电积槽供液时,设备体积大,功耗大,电解液利用率低,原料等损耗大,浪费资源,生产成本高,降低了产品的竞争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自循环电解电积槽,可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一个,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自循环电解电积槽,包括电解电积槽体,电解电积槽体的外侧设置有电解液自循环装置,电解液自循环装置包括循环槽及与循环槽相配合的第一液泵,第一液泵的输出端通过第一进液管与电解电积槽体内的进液装置连通,电解电积槽体上端的出液口通过回液管与循环槽连通,外部供液系统通过管路与循环槽上的补液管连通。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循环槽位于出液口的下方,回液管沿竖直方向设置。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循环槽的上端设置有溢流管,溢流管通过管路与外部供液系统连通。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电解电积槽体的外侧设置有安置循环槽和第一液泵的安装底板。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电解电积槽体的外侧上端设置有用于与走道平台相配合的第一凸块。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进液装置为平行流进液装置。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进液管上设置有第一控制阀。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控制阀靠近电解电积槽体的顶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电解电积槽体内的下端两侧分别设置有进液装置,第一进液管分别与两个进液装置连通。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进液管与两个进液装置连接的管路上分别设置有第一控制阀。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使用过程中,电解电积槽体的外侧设置有电解液自循环装置,电解液自循环装置的第一液泵能够将循环槽内的电解液通过第一进液管并由进液装置稳定、持续地输入到电解电积槽体内,同时电解电积槽体内的电解液再通过出液口并由回液管流回到电解液自循环装置的循环槽内,外部供液系统根据具体需求通过补液管对电解液自循环装置的循环槽进行补液,从而实现单个电解电积槽中电解液的自循环,即每个电解电积槽上都配置了一个独立的电解液自循环系统,既能够满足平行流电解电积槽等大流量的电解电积槽的需求,又能够有效减轻外部供液系统的压力,外部供液系统不需要较大的液泵功率、管道直径、电解液循环槽体、净化装置或过滤设备等,尤其是适用于需要对多个电解电积槽供液的情况,应用范围广,从而设备整体体积较小,功耗较低,电解液利用率高,原料等损耗小,节省了资源,降低了生产成本高,增强了产品的竞争力。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凡未作特别说明的,均可通过采用本领域中的常规手段来实现本技术方案。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自循环电解电积槽的侧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自循环电解电积槽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自循环电解电积槽中电解液自循环装置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号说明,电解电积槽体1,出液口11,安装底板12,第一凸块13,支撑脚14,电解液自循环装置2,循环槽21,第一液泵22,第一进液管23,回液管24,补液管25,溢流管26,第一控制阀27,进液装置3,平行流进液装置31。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前”、“后”、“竖直”、“水平”、“内”、“外”、“两端”、“两侧”、“底部”、“顶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上级”、“下级”、“主要”、“次级”等仅用于描述目的,可以简单地用于更清楚地区分不同的组件,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也可以是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自循环电解电积槽的侧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自循环电解电积槽的主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自循环电解电积槽中电解液自循环装置处的结构示意图。

实施例:

如图1~3所示,示意性地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自循环电解电积槽,可以用于铜、锌、镍、锰等金属的电解和电解电积。该自循环电解电积槽包括电解电积槽体1,电解电积槽体1的外侧设置有电解液自循环装置2,电解液自循环装置2包括循环槽21及与循环槽21相配合的第一液泵22,第一液泵22通过管路与循环槽21连接,第一液泵22的输出端通过第一进液管23与电解电积槽体1内的进液装置3连通,电解电积槽体1上端的出液口11通过回液管24与循环槽21连通,外部供液系统通过管路与循环槽21上的补液管25连通,补液管25和回液管24通常位于循环槽21的顶部。第一液泵22能够从循环槽21中抽取电解液,并将电解液通过第一进液管23再由进液装置3输入到电解电积槽体1内,当电解电积槽体1内的电解液液面高于出液口11时,电解液再通过出液口11并由回液管24流回到电解液自循环装置2的循环槽21内,当循环槽21内的电解液不足时,外部供液系统再通过补液管25对循环槽21进行补液,从而实现单个电解电积槽中电解液的自循环。另外,该自循环电解电积槽正常工作时,电解电积槽体1内的电解液液面不低于出液口11,自循环电解电积槽对电解电积槽体1内持续、稳定地供液,同时电解电积槽体1内的电解液通过出液口11并由回液管24流回到电解液自循环装置2的循环槽21内,从而保证电解液持续、稳定地循环流动。

通常,出液口11位于电解电积槽体1一端的上端,电解液自循环装置2安装在电解电积槽体1一端的外侧,出液口11和电解液自循环装置2位于电解电积槽体1的同一端,连接等操作更加方便,结构更加紧凑、稳定,减少了管路长度,加快了电解液的循环。

循环槽21位于出液口11的下方,回液管24沿竖直方向设置,回液管24位于循环槽21的顶部,连接等操作更加方便,结构更加紧凑、稳定,减少了管路长度,加快了电解液的循环。

循环槽21的上端设置有溢流管26,溢流管26通过管路与外部供液系统连通,比如与外部供液系统的电解液储存槽连通,当循环槽21中内的电解液液面高于溢流管26时,电解液通过溢流管26流回到外部供液系统的电解液储存槽中,从而防止循环槽21中内的电解液溢出,安全性和可靠性更高。

电解电积槽体1的外侧设置有安置循环槽21和第一液泵22的安装底板12,安置循环槽21和第一液泵22安装在安装底板12上,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电解电积槽体1的外侧上端设置有用于与走道平台相配合的第一凸块13,走道平台通常为工人行走的格栅板等,第一凸块13的数量、大小、排布等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以能够稳定地支撑、放置走道平台为基础。

进液装置3为平行流进液装置31,平行流进液装置31通常沿电解电积槽体1内的长度方向水平设置,平行流进液装置31沿电解电积槽体1内的长度方向均布有多个喷头、进液口等进液结构,多个阴极板与阳极板依次间隔设置在电解电积槽体1内,电解液自循环装置2对平行流进液装置31进行供液,电解液通过平行流进液装置31上的进液结构稳定地输入电解电积槽体1内,然后电解液分别在相邻的阴极板与阳极板之间平行流动,并且均匀地分布在阴极板与阳极板之间,即每个相邻的阴极板与阳极板之间分别形成电解区间,各个电解区间互不影响,最后电解液再通过出液口11并由回液管24流回到电解液自循环装置2的循环槽21内,电解液流向稳定、单一且流程最短、流量大,往其它方向流动的可能性小,不易产生紊流,提高了电解液的利用率,同等电流密度条件下所需的循环量更小,减少了所需要消耗的动力,即使电解液循环量加大,电解电积槽体1内的电解液也没有紊流,不容易导致阳极泥的搅动,降低了电解液悬浮颗粒浓度,便于阳极泥快速沉降,提高了电解产品的质量。

第一进液管23上设置有第一控制阀27,比如球阀等,通过第一控制阀27便于调整电解液进液速度、流量大小等。第一控制阀27还可以设置在靠近电解电积槽体1的顶部位置,第一控制阀27通常位于走道平台的上方,即第一凸块13的上方,更加便于对第一控制阀27进行操作。

电解电积槽体1内的下端两侧分别设置有进液装置3,第一进液管23分别与两个进液装置3连通,两个进液装置3分别同时对电解电积槽体1内进液,效率更高,也增大了电解液的循环量。进一步地,第一进液管23与两个进液装置3连接的管路上分别设置有第一控制阀27,即两个第一控制阀27分别控制两个进液装置3,相互间不会产生干扰,操作更加方便,可靠性更高。

电解液自循环装置2还可以包括过滤装置、散热装置、净化装置等,通过过滤装置、散热装置、净化装置、止回阀、检测装置等能够根据需要对自循环的电解液进行过滤、散热、净化等,从而保证电解液更好地进行循环流动,保证设备更好地运行工作,提高了设备的稳定性、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电解电积槽体1的底部还设置有支撑脚14,支撑脚14的数量、大小、排布等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以能够稳定地放置电解电积槽体1为基础。电解电积槽体1上还可以设置用于检测电解电积槽体1内电解液浓度的检测装置,通过对电解电积槽体1内电解液浓度按时进行检测,便于外部供液系统及时地对电解液自循环装置2的循环槽21进行补液。

在使用过程中,电解电积槽体1的外侧设置有电解液自循环装置2,电解液自循环装置2的第一液泵22能够将循环槽21内的电解液通过第一进液管23并由进液装置3稳定、持续地输入到电解电积槽体1内,同时电解电积槽体1内的电解液再通过出液口11并由回液管24流回到电解液自循环装置2的循环槽21内,外部供液系统根据具体需求通过补液管25对电解液自循环装置2的循环槽21进行补液,实现单个电解电积槽中的电解液持续、稳定地自循环,即每个电解电积槽上都配置了一个独立的电解液自循环系统,当循环槽21中内的电解液液面高于溢流管26时,电解液通过溢流管26流回到外部供液系统的电解液储存槽中,通过第一控制阀27也便于调整电解液进液速度、流量大小等。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有:实现了实现单个电解电积槽中的电解液持续、稳定地自循环,即每个电解电积槽上都配置了一个独立的电解液自循环系统,操作方便,既能够满足平行流电解电积槽等大流量的电解电积槽的需求,又能够有效减轻外部供液系统的压力,外部供液系统不需要较大的液泵功率、管道直径、电解液循环槽体、净化装置或过滤设备等,可以用于铜、锌、镍、锰等金属的电解和电解电积,尤其是适用于实际生产或中需要对多个电解电积槽供液的情况,应用范围广,从而设备整体体积较小,功耗较低,电解液利用率高,原料等损耗小,节省了资源,降低了生产成本高,增强了产品的竞争力。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应当理解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替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替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在这种情况下,所有细节都可以用等效元素代替,材料、形状和尺寸也可以是任意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