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柱锤强夯置换基坑支护工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99388阅读:19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新型柱锤强夯置换基坑支护工法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地基加固处理方法,尤其是涉及一种新型柱锤强夯置换基坑支护工法。
背景技术
在地基强夯处理施工及建筑基坑、边坡支护的设计与施工中,常规的基坑支护方案(排桩、水泥土挡墙、地下连续墙、土钉墙及逆作拱墙等),一般是先进行场区内外降低地下水位的设计与施工,然后再进行基坑、边坡支护的设计与施工。当遇到现场地层为厚层的回填砂或松软土层时,特别是地下水位埋深浅而周边有浅埋基础的已建建筑物的基坑或边坡支护的工况下(个别区域甚至在10m以上),由于水位的降低,必然会引起周边建(构)筑物的不均匀沉降等安全问题。同时,采用常规的基坑支护方案,往往由于支护造价高、支护施工期长或现场场地条件限制(如地下水位埋深浅、周边有已建浅基础建筑物,无法采用坑外降水)等一种或多种因素的制约作用,难以达到满足设计要求和降低工程造价的预期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解决在地下水位埋深浅的情况下不必坑外降水而达到基坑支护效果、造价大幅度降低、机械化程度高、支护施工期大为提前的新型柱锤强夯置换基坑支护工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1)、场地平整按设计标高,挖、填及平整场地土方;(2)、放线布点按设计要求,定位放线,在基底受力范围内按锤底直径的1.5-2.0倍布点,确定夯点;在基底之间,地面加固及扩夯范围内布点按地层条件及结构设计要求控制,一般为柱底直径的3--4倍;(3)、施工第一遍夯点进行深层置换密实,夯点跳花布置施工;(4)、原土推平利用场地已有的杂砂土将夯坑填平;(5)、施工第二遍夯点进行中浅层置换密实,夯点跳花布置施工;(6)、原土推平利用场地已有的杂砂土将夯坑填平;(7)、基坑按照设计要求分层放坡开挖,坡面人工平整,构筑挡墙结构;(8)、收锤标准最后两锤平均夯沉量≤50mm,隆起量≤15cm;(9)、对收锤标准达不到要求的夯点进行补夯并推平。
在施工过程中还必须加强对周边建筑物或构筑物、支护体的水平位移、沉降临测,以指导施工。
本发明是在新型柱锤强夯置换地基处理施工工艺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形成的一种新型基坑支护工法,它对于现场地层为厚层的回填砂或松软土层、地下水位埋深浅的基坑或边坡支护的工况通过新型柱锤强夯置换施工后,基坑壁土层其力学性质和物理性质得到很大的提高,原松散状的砂土或软塑、流塑状的粘土密实度提高,土体的内部整体稳定系数、抗倾覆稳定系数、搞滑移稳定系数提高,渗透系数降低,从而达到基坑支护的效果。
本发明还可在现场地下水位埋深浅的工况下,无需再要进行排桩、水泥土挡墙、地下连续墙、锚杆、逆作拱墙及坑外降水等措施即可以达到加固、止水的效果。
本发明具有如下特点(1)、支护工程造价与其他支护方案相比大幅度降低;(2)、机械化程度高、支护施工期大大提前;(3)、通过对基坑地基土本身的固结密实达到基坑支护的效果;(4)、对于地下水位较高的场地,可同时起到帷幕止水的作用经新型柱锤强夯置换后,基坑周边形成一个个强夯置换墩组合的挡土墙,从而沿基坑边线形成一个渗透系数很小(相对原地基土来说其渗透系数得到很大的降低)的复合体挡墙,其与坡顶和坡底的排水沟及坡面挂网喷射混凝土面层,形成一个表层强度高的混凝土壳体和内部渗透性小的联合止、排水系,从而起到帷幕止水的效果,无须再另行坑外降水设计、施工;(5)、通过利用原场地土体本身的作用,可以起到节省原材料(如钢筋、水泥等)的效果,符合环抱、节能的要求。
本发明特别适用于地势较开阔、周边无重要建筑物、支护区域无地下管线穿越及地基土为松散的各类回填土、淤泥质土等场地。


图1为本发明的新型柱锤强夯置换挡墙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并对照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新型柱锤强夯置换基坑支护工法的施工步骤为(1)、场地平整按设计标高,挖、填及平整场地土方;(2)、放线布点按设计要求,定位放线,在基底受力范围内按锤底直径的1.5-2.0倍布点,确定夯点;在基底之间,地面加固及扩夯范围内布点按地层条件及结构设计要求控制,一般为柱底直径的3--4倍;(3)、施工第一遍夯点进行深层置换密实,采用新型柱锤夯点跳花布置施工;(4)、原土推平利用场地已有的杂砂土将夯坑填平;(5)、施工第二遍夯点进行中浅层置换密实,采用满历锤夯点跳花布置施工夯击分二遍进行,第一遍连续2击,第二遍1击,夯印搭接1/3;
(6)、原土推平利用场地已有的杂砂土将夯坑填平;(7)、基坑按照设计要求分层放坡开挖,坡面人工平整,构筑挡墙结构;(8)、收锤标准最后两锤平均夯沉量≤50mm,隆起量≤15cm;(9)、对收锤标准达不到要求的夯点进行补夯并推平。
在施工过程中必须加强对周边建筑物或构筑物、支护体的水平位移、沉降临测,以指导施工。
所述挡墙结构包括坡形基座1,在坡形基座1的坡面5固定有纵向和横向均呈等距间隔且垂直插入坡面5的挂网筋6,在坡面5铺有可以挂在挂网筋6上的钢筋网7,在坡面5上固定有覆盖挂网筋6和钢筋网7的混凝土层8;在坡形基座1的顶面2设有排水沟3,在坡形基座1的底面9设有排水沟10。
在坡形基座1内固定有纵向和横向均呈等距间隔且垂直向下的强夯置换墩4,强夯置换墩4的直径为0.8--1.8m,在强夯置换墩4内填充有原场地土、回填砂石、建筑碎块或低强度混凝土等填料11。
强夯置换墩4之间的间距L1为0.5--3.0m,强夯置换墩4之间的排距L2为0.5-3.0m,强夯置换墩4的排数为1-5排。
权利要求
1.一种新型柱锤强夯置换基坑支护工法,其特征在于(1)、场地平整按设计标高,挖、填及平整场地土方;(2)、放线布点按设计要求,定位放线,在基底受力范围内按锤底直径的1.5-2.0倍布点,确定夯点;在基底之间,地面加固及扩夯范围内布点按地层条件及结构设计要求控制,一般为柱底直径的3--4倍;(3)、施工第一遍夯点进行深层置换密实,采用新型柱锤夯点跳花布置施工;(4)、原土推平利用场地已有的杂砂土将夯坑填平;(5)、施工第二遍夯点进行中浅层置换密实,采用满历锤夯点跳花布置施工夯击分二遍进行,第一遍连续2击,第二遍1击,夯印搭接1/3;(6)、原土推平利用场地已有的杂砂土将夯坑填平;(7)、基坑按照设计要求分层放坡开挖,坡面人工平整,构筑挡墙结构;(8)、收锤标准最后两锤平均夯沉量≤50mm,隆起量≤15cm;(9)、对收锤标准达不到要求的夯点进行补夯并推平。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柱锤强夯置换基坑支护工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挡墙结构的坡形基座(1)的坡面(5)固定有纵向和横向均呈等距间隔且垂直插入坡面(5)的挂网筋(6),在坡面(5)铺有可以挂在挂网筋(6)上的钢筋网(7),在坡面(5)上固定有覆盖挂网筋(6)和钢筋网(7)的混凝土层(8);在坡形基座(1)的顶面(2)设有排水沟(3),在坡形基座(1)的底面(9)设有排水沟(10)。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柱锤强夯置换基坑支护工法,其特征在于在坡形基座(1)内固定有纵向和横向均呈等距间隔且垂直向下的强夯置换墩(4),强夯置换墩(4)的直径为0.8--1.8m,在强夯置换墩(4)内填充有原场地土、回填砂石、建筑碎块或低强度混凝土等填料(11)。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新型柱锤强夯置换基坑支护工法,其特征在于强夯置换墩(4)之间的间距(L1)为0.5--3.0m,强夯置换墩(4)之间的排距(L2)为0.5-3.0m,强夯置换墩(4)的排数为1-5排。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柱锤强夯置换基坑支护工法,它是先进行平整场地,再进行放线布点,然后分别进行第一、二遍夯点施工,即进行深层和中浅层置换密实,原土推平后基坑按照设计要求分层放坡开挖,坡面人工平整,构筑挡墙结构,最后收锤。本发明是一种新型基坑支护工法,它具有如下特点(1)、支护工程造价大幅度降低;(2)、机械化程度高、支护施工期大大提前;(3)、通过对基坑地基土本身的固结密实达到基坑支护的效果;(4)、对于地下水位较高的场地,可同时起到帷幕止水的作用;(5)、可起到节省原材料的效果,符合环抱、节能的要求。本发明特别适用于地势较开阔、周边无重要建筑物及地基土为松散的各类回填土、淤泥质土等场地。
文档编号E02D29/02GK1851144SQ200610019049
公开日2006年10月25日 申请日期2006年5月12日 优先权日2006年5月12日
发明者刘献刚, 邵忠心, 郑有明, 曹积才, 屈峰 申请人:江西基业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