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式装载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05159阅读:20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轮式装载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轮式装载机,特别涉及后部车体的后机架结构的改进。
背景技术
目前,在推土机等中,提案有用两根柱子支承覆盖驾驶台的顶盖,以 提高前方视野性的技术(专利文献1)。该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为了提高 柱子支承体的刚性而使该支承体形成为封闭截面结构的箱状。由此,不仅 能够提高前方视野性,而且能够防止行驶时支承体的振动。
在轮式装载机中,也多采用与专利文献1相同的两根柱结构的顶盖。
另外,作为近年来的安全基准,推荐采用ROPS (Roll Over Protective Structure:翻车保护结构)。
专利文献l:(日本)实开平1-152881号公报
但根据专利文献1 ,仅将两根柱子的下端安装在封闭截面结构的支承体 上,而没有考虑保持该支承体的结构。仅是强化两根柱子的支承结构,则 难以满足ROPS这样的高水平的基准,希望实现刚性更高的机架结构。特 别是将左右主梁作为主体而构成的轮式装载机的后机架中,以往通过在主 梁之间架设底板等来确保后机架整体的刚性,但因刚性的提高存在限度, 也难以满足ROPS。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轮式装载机,能够以简易的结构可靠地增 大后机架的刚性。
本发明的轮式装载机,其特征在于,具备后机架,该后机架具有呈板 状的左右主梁,在该后机架的前后方向中部的上部侧位置,设置有跨设在 所述主梁之间的加强托架,该后机架的中部位置构成包含所述加强托架的 封闭截面结构。
在此,"中部位置,,是指例如在驾驶员座位、搡作员座位的后方且安装有发动机等重物的位置。"封闭截面结构,,是指,构成后机架的部件以围绕 与前后方向平行的轴线的方式配置在加强托架的最大宽度内而形成的封闭结构。
根据本发明,由于以使封闭截面结构中包括架设在主梁上部之间的加 强梁的方式来实现后机架的封闭截面结构,所以对作用于主梁的垂直载荷 和横向载荷,能够有效地进行承受,能够以简易的结构可靠地提高后机架 的刚性。
本发明的轮式装载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加强托架设置有安装支柱 的安装部,该支柱形成驾驶员座位。
根据本发明,由于把形成驾驶员座位的支柱(在实施例记载的结构中 是构成两根柱结构的顶盖的各柱子)安装于加强托架,所以能够经由加强 托架利用封闭截面部分可靠地支承从该顶盖受到的载荷,并且能够防止后
机架的变形等,能够充分满足ROPS等基准。
本发明的轮式装载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后机架中部的位置,沿所 述主梁的上下方向设置有加强肋,包含该加强肋而构成所述封闭截面结构。
根据本发明,由于沿主梁的上下方向设置加强肋,所以能够利用封闭 截面结构更可靠地提高刚性。
本发明的轮式装载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后机架设置有经由装配部 件安装发动机的基座板,载置于所述基座板上的装配部件与所述加强肋抵 接。
根据本发明,由于加强肋作为装配部件的挡块起作用,所以能够把装 配部件稳定地定位。
本发明的轮式装载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后机架中部的下部侧位置, 横跨所述主梁之间而设置有板状的轴支架,包含该轴支架而构成所述封闭 截面结构。
根据本发明,由于通常用作为厚板的轴支架构成封闭截面结构,所以 能够稳定地支承后轴,并且,也能够利用封闭截面结构的整体可靠地承受 从后轴受到的载荷,能够提高行驶性能。
本发明的轮式装载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加强托架设置有安装底板 的安装片。
另外,本发明的轮式装载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加强托架设置有开闭自如地支承发动机罩的支承部。
根据本发明,由于也利用加强托架来支承底板和发动机罩,所以能够 提高它们的支承强度,不会令底板上的操作员感到缺乏刚性,或是在开闭 发动机罩时感到强度不足。


图1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轮式装载机整体的侧视图2是后机架整体的立体图3是后机架的主视图4是后机架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轮式装载机 11后4几架 21主梁 26加强4乇架
25轴支架 31加强肋 33基座板 34柱子 35顶盖
36底板 37安装片38发动机罩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按照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图1是表示本实施例的轮式装 栽机l整体的侧视图。 -
本实施例的轮式装载机1的作业重量是2.5t左右,其结构是在后部车 体2的前方侧能够铰接地安装有前机架3。在后部车体2的后机架11设置 有后轮4和驾驶台5,并且收纳有未图示的发动机和由发动机驱动的液压泵、 变速器等构成的动力传输系统。在未图示的发动机上方设置有构成驾驶台5 的座位39,在座位39的后方设置有具备两根柱子34的顶盖35。在前机架 3设置有前轮6,在前机架3的更前方设置有工作装置7,铲斗8安装在工 作装置7的前端。
其中,工作装置7具备铲斗大臂10,该4产斗大臂10的基端与前机架3 的上部侧连结且前端与伊斗8连结。伊斗大臂10的中途和前机架3的上部 侧由大臂液压缸14连结,利用该大臂液压缸14的伸缩来使伊斗大臂10的 前方侧升降,从而使伊斗8上下运动。
倾斜杆15经由托架13能够自由转动地支承于伊斗大臂10。倾斜杆15 的上端侧和前机架3的上部侧由倾斜液压缸16连结,倾斜杆15的下端侧和4产斗8由倾斜棒17连结。因此,利用倾斜液压缸16的伸缩而使铲斗8 进4亍倾4牛动作。
以下基于图2至图4来详述后机架11。图2是后机架11的整体立体图, 图3是后机架11的主视图,图4是后机架11的俯视图。
后机架ll构成为具备呈板状的左右主梁21、连结主梁21彼此的前 端侧的底面板22和上面板23、连结主梁21彼此的后端侧的背面板24、连 结主梁21的大致中间位置的彼此下部侧的前后一对厚板状的轴支架25、连 结主梁21的大致中间位置的彼此上部侧的加强托架26。
在前方的底面板22及上面板23之间设置有轴套27 (求7 ),铰接销 28插入该轴套27。前机架3 (图1)的底面板和上面板分别被螺栓固定于 铰接销28的下端和上端,前机架3以铰接销28为中心转动。该转动通过 将前机架3和轴套27的小臂29连结的铰接液压缸9 (图1 )来进行。在前 后轴支架25之间,摆动自如地安装有未图示的后轴。
在主梁21的内面,在接合有轴支架25的位置,沿前后方向架设有厚 的加强板30,并且在前后轴支架25之间的位置,设有从所述加强板30的 上面沿上下方向朝上方延伸的加强肋31。加强肋31的上端延伸到主梁21 的大致上端缘,加强肋31向内侧突出的尺寸与加强板30向内侧突出的尺 寸大致相同。
在主梁21的内面,以将加强肋31夹在当中的方式在其前后设置有用 于载置发动机的基座板33,经由适当的装配部件将发动机载置于该基座板 33上。即,在后^L架11的中部位置,配置有沿车体前后方向配置的轴支架 25和用于载置发动机的基座板33,在它们之间且在主梁的内面,设置有加 强肋31。
与该加强肋31的上端位置对应而架设有加强托架26。具体而言,在主 梁21的外面,在与加强肋31的上端位置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向外侧水平 地突出的安装座32。加强托架26的两端由螺栓装卸自如地固定在该安装座 32上。这样的加强托架26恰好架设在横跨安装于后机架11内的发动机上 方的位置,在安装发动机后进行架设,而且由于某种理由而拆卸发动机时 也被装卸。
加强托架26是在大致门形状的板部件26A的外缘设置面状外周部26B 的结构,利用固定在板部件26A端部的安装片26C,用螺栓固定于安装座32。如图2的局部剖面所示,在安装片26C的上面、外周部26B的下面、 以及板部件26A的背面,以与各个面相接的方式设置有加强用肋板 这样的加强托架26是自身具有较大强度的部件。另外,本实施例中,外周 部26B形成作为车体外装饰的装饰面(图1),但装配其他外装饰零件也完 全可以。
通过这样的结构,在后^L架11的前后方向的大致中央附近,在加强托 架26的宽度内构成封闭截面结构,以谋求提高后机架11特别是主梁21的 刚性。即按照从下方到上方的顺序,由轴支架25、设于主梁21的加强板 30和加强肋31、以及加强托架26,构成后机架11整体封闭的结构,以谋 求提高后机架11中央附近的刚性。
关于加强托架26与轴支架25的前后关系,如图4所示,优选为将轴 支架25设置在投影于加强托架26在车体前后方向上的宽度内的位置。另 外,轴支架25以连接左右主梁21的方式在前后并列设置,该轴支架25之 间架设有厚的加强板30,该加强板30设置在轴支架25与主梁21的接合位 置且沿前后方向延伸,从而在前后轴支架25之间谋求提高主梁21的刚性。 这是为了使主机架能够充分承受从路面经由车轴传递来的力。即,之前说 明的封闭结构中轴支架25的位置,并不限于图4所示的投影于加强托架26 在车体前后方向上的宽度内的位置,只要位于考虑了设于主梁21的加强板 30的范围便可。
因此,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轴支架25安装后轴,行驶中的垂直载荷 作用在后机架11的中央附近,对于这样的载荷也能够有效地承受。
另外,在主梁21的内面,以将加强肋31夹在当中的方式在其前后设 置有用于载置发动机的基座板33,发动机经由适当的装配部件载置于该基 座板33上,即使在安装了发动机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刚性高的后机架11 的中央附近可靠地支承该载荷,从而能够可靠地防止主梁21的挠曲等。
在此,后部侧的基座板33的前缘靠近加强肋31,载置于该基座板33 上的装配部件与加强肋31抵接,从而装配部件不会过度偏移。换言之,构 成高刚性部分的加强肋31也作为装配部件的挡块起作用。
并且,回到图1,如该图所示,在本实施例的轮式装载机1设置有具备 两根柱子34的顶盖35。柱子34的下端被螺栓固定于在加强托架26设置的 安装部26E。这样,在轮式装载机1翻倒的情况下,由于顶盖35是两根柱结构,所以翻倒时受到的载荷经由两根柱子34而部分地作用于后机架11。 但由于柱子34被安装于加强托架26,所以对于这样的载荷也能够通过包含 加强托架26的高刚性的后机架11中央附近可靠地承受,从而能够充分满 足ROPS。
另外,也能够代替顶盖35而安装驾驶室。在驾驶室类型的轮式装载机 中,有时进一步设置有ROPS防护装置,ROPS防护装置与顶盖的结构大致 相同。在驾驶室不设置ROPS防护装置而仅通过框架结构来满足ROPS的情 况下,虽然螺栓个数和配置与顶盖类型的轮式装载机的情况不同,但也是 将该驾驶室后端部用螺栓固定在加强托架26的安装部。若是框架采用构架 结构(骨格構造)的驾驶室,则把驾驶室后方的支柱部分配置在加强托架 26上。该支柱部分起到顶盖结构的柱子34的作用,从而发挥将翻倒时受到 的载荷传递到后机架11的效果。
除此之外,在加强托架26的前面和主梁21的上缘部分,设置有用于 安装底板36 (图1 )的安装片37。即底板36的一部分被加强托架26支承。 因此,虽然因安装有座位39或搭乘操作员,较大的载荷作用于底板36,但 由于这些作用于底板36的载荷的一部分被加强托架26良好地支承,所以 能够使操作员意识到机架具有高刚性,能够提供舒适的操纵性。
另外,当在设于后机架的中部位置的加强托架26的前方配置有座位 39,则发动机配置在座位39的下方。因此,若采用能够将座位39从驾驶 台拆卸的结构等,则能够容易地进行从发动机罩38侧不能进行的发动机的 检查。
另一方面,在加强托架26的后部侧,经由适当的省略图示的铰链部件 (支承部)开闭自如地安装有发动机罩38 (图1 )。因此,由于发动机罩38 也是被刚性高的部位支承,所以能够顺畅地进行发动机罩38的开闭,从而 操作员具有安心感而不会感到强度不足。
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最优结构和方法等在以上的记载中被公开,但本发 明并不限定于此。即本发明主要对特定的实施例特别地进行了图示和说明, 但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技术思想和目的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对以上 叙述的实施例在形状、数量和其他详细结构方面进行各种变形。
因此,限定于上述公开的形状、数量等的记载是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 而例示的记载,并不限定本发明,所以用脱离开这些形状、数量等限定的一部分或全部限定的部件的名称进行的记载,包含在本发明中。 工业实用性
除了顶盖类型的轮式装载机之外,本发明也能够适用于驾驶室类型的 轮式装载机。
权利要求
1、一种轮式装载机,其特征在于,具备后机架,该后机架具有呈板状的左右主梁,在该后机架的前后方向中部的上部侧位置,设置有跨设在所述主梁之间的加强托架,该后机架的中部位置构成为包含所述加强托架的封闭截面结构。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式装载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加强托架设置有安装支柱的安装部,该支柱形成驾驶员座位。
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轮式装载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后机架中部的位置,沿所述主梁的上下方向设置有加强肋, 包含该加强肋而构成所述封闭截面结构。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轮式装载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后机架设置有经由装配部件安装发动机的基座板, 载置于所述基座板上的装配部件与所述加强肋抵接。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式装载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后机架中部的下部侧位置,跨设在所述主梁之间而设置有板状的轴支架,包含该轴支架而构成所述封闭截面结构。
6、 一种轮式装载机,其特征在于,具备后机架,该后机架具有呈板状 的左右主梁,在该后机架的前后方向的中部位置,在上部侧设置有跨设在所述主梁 之间的加强托架且沿所述主梁的上下方向设置有加强肋,而在下部侧设置 有跨设在所述主梁之间的板状轴支架,.由该加强托架、加强肋、轴支架构成封闭截面结构,该封闭截面结构 在俯视时的加强托架的宽度以内。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轮式装载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加强托架设置有安装支柱的安装部,该支柱形成驾驶员座位。
8、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轮式装载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后机架设置有经由装配部件安装发动机的基座板, 载置于所述基座板上的装配部件与所述加强肋抵接。
9、 如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轮式装载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加强托架设置有安装底板的安装片。
10、 如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轮式装载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加强托架设置有开闭自如地支承发动机罩的支承部。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轮式装载机,其具备后机架(11),该后机架具有呈板状的左右主梁(21),在该后机架(11)的前后方向中部的上部侧位置,设置有跨设在主梁(21)之间的加强托架(26),该后机架(11)的中部位置构成为包含加强托架(26)的封闭截面结构。主梁(21)中的封闭截面结构具体地构成为,从下部侧朝上部侧依次包含轴支架(25)、加强板(30)、加强肋(31)和加强托架(26)。
文档编号E02F3/34GK101548049SQ20078004518
公开日2009年9月30日 申请日期2007年12月7日 优先权日2006年12月8日
发明者上前健志, 宫根昭夫, 盐路博之, 荻原俊文 申请人:株式会社小松制作所;小松优特力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